CN219218783U - 自动闸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8783U
CN219218783U CN202223231702.XU CN202223231702U CN219218783U CN 219218783 U CN219218783 U CN 219218783U CN 202223231702 U CN202223231702 U CN 202223231702U CN 219218783 U CN219218783 U CN 219218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automatic gate
emitting
refl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17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17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8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8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8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禁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闸机,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机体的第一侧面并排设有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第二机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侧面的一侧,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相对设置,第二机体面向第一侧面的一侧设有红外反光件;红外反光件用于将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反射至红外接收件;红外接收件用于接收红外反射镜反射的红外光束。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闸机,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串扰的情况,提升了自动闸机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自动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闸机。
背景技术
自动闸机或者智能门禁,通过在通道的两侧设置主机和副机,主机内设置主控制板,主机和副机上各设置有一个电机带动门翼转动;副机上设有红外发射件,主机上设有红外接收件,在有人员通过或者通行时,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被阻挡,红外接收件无法接收到红外光信号,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主控制板,主控制板根据红外接收件的接收信号判断人员通行状态,以便打开或者关闭门翼。但是,当行人行走到相邻两个红外发射件之间时,可能无法阻挡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导致主控制板可能存在误判,容易夹伤行人。
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红外发射件的数量,从而减小相邻两个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之间的间距,即增加了红外光束的密度,使得人员通行时始终能够阻挡住至少一束红外光束,从而避免夹伤行人。
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增加了红外光束的密度,红外发射件发射的呈辐射状的红外光束容易被相邻的红外接收件接收,容易造成串扰,导致闸机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闸机,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呈辐射状的红外光束容易被相邻红外接收件所接收,造成串扰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到其他红外接收件上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串扰的情况,提升了自动闸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闸机,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的第一侧面并排设有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
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机体面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设有红外反光件;所述红外反光件用于将所述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反射至所述红外接收件;所述红外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反光件反射的所述红外光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第一机体上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红外对射组件,所述红外对射组件包括所述红外发射件和所述红外接收件;
所述红外反光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反光件沿多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的排布方向排布;一个所述红外反光件对应于一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且多个所述红外反光件中的各个所述红外反光件对应于不同的所述红外对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多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沿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之间形成的通道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红外发射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红外接收件倾斜第一预设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红外接收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红外发射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红外接收件倾斜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红外接收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红外接收件和所述红外发射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红外反光件与所述红外发射件和所述红外接收件的其中一者相对设置;所述红外反光件的反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和所述红外接收件中的另一者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闸机,所述红外发射件和所述红外接收件沿所述第一机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通过将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在第一机体的第一侧面上并排设置;然后,在第一机体的第一侧面的一侧设置第二机体,第二机体朝向第一侧面的侧壁上设置红外反光件;这样,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首先照射到第二机体上的红外反光件上,红外光束经过红外反光件反射后,被红外接收件所接收;这样,相比于相关技术,两个相邻的红外接收件之间至少存在一个红外发射件;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增大相邻两个红外接收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避免红外接收件接收到其他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能够有效避免红外接收件之间发生串扰的情况,提升了自动闸机工作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均设置在第一机体上,并在第二机体上设置红外反射件;这样,一个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在闸机通道内能够形成两道红外光束;相比于现有技术,相同数量的红外发射件能够在闸机通道内形成二倍红外光束,增加了红外光束的密度;能够有效避免主控制板误判的情况发生,能够避免夹伤行人,提升了自动闸机的安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均设置在第一机体上,并在第二机体上设置红外反射件;这样,一个红外发射件发出的红外光束在闸机通道内能够形成两道红外光束;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保证红外光束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红外发射件和红外接收件的使用数量,能够有效降低自动闸机的生产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闸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自动闸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一种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10,310-第一机体;120,320-第二机体;130-校验终端;140-门扇;
311-第一侧面;312-红外对射组件;321-红外反光件;
1111,3121-红外发射件;1211,3122-红外接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智能门禁也称为自动闸机,通常被设置在例如写字楼、场馆、社区或者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出入口;通过设置在闸机上的核验终端对人员的权限进行核验,并通过闸机控制人员的通行管理。
其中,校验终端130可以是人脸识别设备、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射频识别终端或者指纹识别终端等。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闸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自动闸机通常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控制机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控制具体之间形成供人员、物品或者车辆通过的通道。
参照图1所示,一般来讲,位于通道其中一侧的第一机体110上设有红外发射件1111,有时被称为副机;位于通道另一侧的第二机体120上设有红外接收件1211。红外发射件1111发出的红外光经过通道后被红外接收件1211接收,红外接收件1211产生信号;在有人、物或者车辆等经过通道时,红外发射件1111发出的红外光被遮挡,红外接收件1211无法接收到红外光,从而产生遮挡信号,主控制板根据红外接收件1211的信号判断人员通信状态,实现防夹保护和闯入报警等。为便于主控制板与红外接收件1211之间的电信号连接,通常将主控制板设置在设有红外接收件1211的第二机体120上;因此,通常也将第二机体120称作主机。
在具体使用时,用户通过校验终端130进行身份验证后,校验终端130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给主控制板,主控制板通过设置在第一机体110和第二机体120上的电机带动门扇140打开以便行人、物品或车辆通过。
在行人、物品或车辆通过自动闸机的过程中,行人、物品或者车辆对红外发射件1111发出的红外光造成遮挡;红外接收件1211无法接收到红外信号,主控制板判断行人在通道内,因此,主控制板持续控制门扇140打开,能够避免对行人夹伤,具有安全保护作用。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提醒存在胖瘦高矮的区分、物品也存在大小尺寸的区分;在一些情况下,人员可能在自动闸机的通道内,并且人员行走到两个红外发射件1111之间的间隔处,此时,两个红外发射件1111发出的红外光均被红外接收件1211接收,主控制板可能会判断此时闸机通道内并没有人员或者物品,有可能执行关闭门扇140的动作,从而容易造成将人员夹伤或者打伤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2是相关技术中自动闸机的俯视图。
针对上述问题,参照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沿通道的方向上增加红外发射件1111和红外接收件1211的数量,从而增加了通道内的红外光束的密度;例如,将红外发射件1111由2颗增加至4颗或者更多颗,使得通道内的红外光束的密度变得更加密集,这样,能够适应更瘦或者更小体型的人员通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动闸机的安全性。
但是,通常红外发射件1111发出的红外光均是成辐射状或者放射状向外传播;在增加了红外发射件1111和红外接收件1211的数量后,也必然导致相邻两个红外接收件1211的间距变小,从而导致当前的红外接收件1211容易接收到相邻的一个红外发射件1111所发出的红外光,即通常所说的串扰;容易导致主控制板误判或者工作异常。自动闸机的工作稳定性降低。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一种俯视图。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闸机,包括: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可以相对设置,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可以预留一定宽度的间距,从而形成供人员、物品或者车辆通过的通道。
通常,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标准间距,例如600mm、700mm或者1000mm等。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也可以是其他距离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的具体距离不做限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通道的宽度可以为550mm-1400mm。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机体310面向第二机体320的一面可以称为第一侧面3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侧面311并排设有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发射件3121可以是红外灯或者能够产生或发出红外光的光源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示例,红外发光件和红外接收件3122可以是沿通道的方向并排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可以设置在第一机体310内;例如,可以在第一侧面311开设透光孔,红外发射件3121通过透光孔发出红外光束,红外接收件3122通过透光孔接收红外光束。可以理解,透光孔内可以设置有透光片,以便对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进行较好的保护。
当然,在另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机体310外,例如设置在第一侧面311的外侧;可以通过透光罩对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机体320位于第一侧面311的一侧,第二机体320面向第一侧面311的一侧设有红外反光件32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反光件321可以是反光镜,例如常见的玻璃镜;或者,在一些示例中,红外反光件321也可以是抛光的金属面等具有反光面的板状或者块状结构。
在具体设置时,红外反光件321可以设置在第二机体320内部或者外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安装红外发射件3121、红外接收件3122和红外反光件321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调整红外发射件3121、红外接收件3122和红外反光件321的位置和角度,直至红外接收件3122能够接收到经过红外反光件321反射的红外光速。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红外反光件321对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进行反射,使得一个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能够在通道内产生两道光束,从而能够增加红外光束在通道内的密度;另外,由于将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均设置在第一机体310内;这样,相邻两个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红外接收件3122,即能够有效保证相邻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避免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发生串扰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闸机,通过将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在第一机体310的第一侧面311上并排设置;然后,在第一机体310的第一侧面311的一侧设置第二机体320,第二机体320朝向第一侧面311的侧壁上设置红外反光件321;这样,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首先照射到第二机体320上的红外反光件321上,红外光束经过红外反光件321反射后,被红外接收件3122所接收;这样,相比于相关技术,两个相邻的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至少存在一个红外发射件3121;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增大相邻两个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避免红外接收件3122接收到其他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能够有效避免红外接收件3122之间发生串扰的情况,提升了自动闸机工作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均设置在第一机体310上,并在第二机体320上设置红外反射件;这样,一个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在闸机通道内能够形成两道红外光束;相比于现有技术,相同数量的红外发射件3121能够在闸机通道内形成二倍红外光束,增加了红外光束的密度;能够有效避免主控制板误判的情况发生,能够避免夹伤行人,提升了自动闸机的安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均设置在第一机体310上,并在第二机体320上设置红外反射件;这样,一个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在闸机通道内能够形成两道红外光束;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保证红外光束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的使用数量,能够有效降低自动闸机的生产加工成本。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另一种俯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机体310上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红外对射组件312,红外对射组件312包括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红外反光件321包括多个,多个红外反光件321沿多个红外对射组件312的排布方向排布;一个红外反光件321对应于一个红外对射组件312,且多个红外反光件321中的各个红外反光件321对应于不同的红外对射组件312。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对射组件312与红外反光件321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每一组红外对射组件312中的红外接收件3122所接收到的红外光均为本组红外对射组件312中的红外发射件3121所发出的红外光,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串扰的情况。
另外,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机体320上设置红外反光件321,每一组红外对射组件312对应一个红外反光件321,这样,相比于图2中所示的相关技术,相同数量的红外对射组,通道内的红外光束的数量增加为相关技术中的二倍,有效增加了通道内红外光束的密度,能够有效避免对行人的夹伤或者打伤的情况发生;提升了自动闸机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参照图3和图4所示,多个红外对射组件312沿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形成的通道方向排布。
这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设置方式,相同数量的红外对射组件312在通道内形成的红外光束增加,红外光束的密度增大,能够有效避免对行人的夹伤或者打伤的情况发生;提升了自动闸机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参照图3所示,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朝向红外接收件312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
具体地,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称为出光端。在具体设置时,红外反光件321可以是平面镜或者凹面镜。安装时,可以先将红外反光件321和红外收光件进行固定;然后对红外发射件3121的角度进行调节,直至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被红外反光件321发射后,能够被红外接收件3122所接收即可。
这样,在安装时,可以仅需调节红外发射件3121一个件的角度,从而能够提升红外自动闸机的安装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示例,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朝向红外发射件3121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也就是说,参照图3所示,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将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称为收光面)向红外发射件3121的方向倾斜。
具体地,可以先将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反光件321进行固定,然后对红外接收件3122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直至红外接收件3122能够接收到被红外反光件321反射的红外光束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也可以是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朝向红外接收件312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且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朝向红外发射件3121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可以是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朝向红外接收件312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同时,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朝向红外发射件3121倾斜第二预设角度;即在安装时,可以对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的角度均进行一定的调节,这样,能够减少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需要调节的幅度,能够提升调节的效率。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闸机的侧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示例中,参照图5所示,红外反光件321与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的其中一者相对设置;红外反光件321的反光面朝向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中的另一者倾斜。
具体地,参照图5所示,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对红外发射件3121、红外收光件以及红外反光件321的角度均进行调节,从而保证红外收光件能够正常接收到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示例,参照图3所示,第一预设角度等于第二预设角度。
这样,可以采用平面镜作为红外反光件321,并将红外反光件321设置在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连线的中垂线上;能够减小对红外发光件和红外接收件3122的调节幅度,提升安装效率。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也可以是先确定出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具体值,安装时按照确定出的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具体值进行安装即可。
例如,第一机体310和第二机体32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L;红外接收件3122和红外发射件312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X,第一间距L和第二间距X用于确定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
在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先计算出红外发射件3121与红外反光件321之间的第三间距D,即红外光束需要从红外发射件3121到红外反光件321需要传播的距离;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参照公式(1):
X2+L2=D2 (1)
式中:X为第二间距;L为第一间距;D为第三间距。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出红外光束与第一侧面311之间的夹角α;具体计算公式可参照公式(2):
Figure SMS_1
可以理解的是,以相关技术中的安装方式为例,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与第一侧面311平行,红外光束与第一侧面311垂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是指红外发射件3121朝向红外接收件3122所偏转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红外光束需要偏离垂直于第一侧面311的角度;即第一预设角度可以是90°减去夹角α的角度即可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角度也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计算方式进行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示例,参照图5所示,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往外接收件沿所述第一机体310的高度方向排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一组红外对射组件312沿高度方向排布作为示例示出。可以理解,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沿高度方向也可以排布多组红外对射组件312。
这样,沿高度方向排布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能够增加通道高度方向上的红外光束的密度,对于儿童或小孩以及较低矮的物品能够有效准确的探测,能够有效保障儿童或小孩通过自动闸机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310),所述第一机体(310)的第一侧面(311)并排设有红外发射件(3121)和红外接收件(3122);
第二机体(320),所述第二机体(320)位于所述第一侧面(311)的一侧,所述第二机体(320)与所述第一机体(3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机体(320)面向所述第一侧面(311)的一侧设有红外反光件(321);所述红外反光件(321)用于将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发出的红外光束反射至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反光件反射的所述红外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310)上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红外对射组件(312),所述红外对射组件(312)包括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和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
所述红外反光件(32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反光件(321)沿多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312)的排布方向排布;一个所述红外反光件(321)对应于一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312),且多个所述红外反光件(321)中的各个所述红外反光件(321)对应于不同的所述红外对射组件(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红外对射组件(312)沿所述第一机体(310)和所述第二机体(320)之间形成的通道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的受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倾斜第二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310)和所述第二机体(32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和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光件(321)与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和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的其中一者相对设置;所述红外反光件(321)的反光面朝向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和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中的另一者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件(3121)和所述红外接收件(3122)沿所述第一机体(310)的高度方向排布。
CN202223231702.XU 2022-11-30 2022-11-30 自动闸机 Active CN219218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1702.XU CN219218783U (zh) 2022-11-30 2022-11-30 自动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1702.XU CN219218783U (zh) 2022-11-30 2022-11-30 自动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8783U true CN219218783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1702.XU Active CN219218783U (zh) 2022-11-30 2022-11-30 自动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8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2354B2 (en) Anti-pin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tform screen door and train
US1037340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proximity location
US8309904B2 (en) Safety system for safeguarding a moving, guided motion element having switchable object detection devices
US5886307A (en)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sliding doors
US6124586A (en) Method of aligning a light curtain
JP4091131B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安全検出システムのアセンブリ
US5925858A (en) Safety system for detecting small objects approaching closing doors
EP0519686B1 (en) Laser light transmitter and proximity detector
CN102681024A (zh) 连续反射式激光探测装置
CN219218783U (zh) 自动闸机
US11921253B2 (en) Obstacle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1056142A1 (en) Safety interlock for mechanically actuated closure device
BR9703893B1 (pt) sistema para portas de cabine de elevador com dispositivo de barreira de luz.
US5424745A (en)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KR20180042495A (ko) 열차 승강장안전문용 인체 및 사물 감시 안전시스템
CN202614955U (zh) 连续反射式激光探测装置
CN213814829U (zh) 一种速通门
CN211110573U (zh) 一种电梯用安全光幕装置
CN208617974U (zh) 镀膜系统
KR101225057B1 (ko) 자동문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문 개폐 방법
US7071459B2 (en) Interference compensation optically synchronized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elevator sliding doors
CN113390047B (zh) 可折叠式照明装置及系统
US20240098682A1 (en) Uwb local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218290069U (zh) 一种基于tof的电梯关门保护电路、装置及电梯
CN214542134U (zh) 一种盖板状态检测装置和成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