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4725U -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4725U
CN219204725U CN202222332048.5U CN202222332048U CN219204725U CN 219204725 U CN219204725 U CN 219204725U CN 202222332048 U CN202222332048 U CN 202222332048U CN 219204725 U CN219204725 U CN 219204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ody
coil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protectiv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20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
周丹
杨玲
翟志余
王志刚
李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20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4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4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4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表面,所述保护层用于将线圈本体与外面分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目的在于解决线圈工作时因为外界杂质而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场景有:马达、电磁加热器、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在线圈的大多数应用场景,当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时,线圈中都会有电流长时间流动。
由于线圈中长时间有电流流动。因此,当线圈安装在一些特殊位置处时,例如附近金属杂质较多的环境中时或者靠近金属抛丸机时,外界环境中的金属杂质便会接触到线圈。当外界金属杂质接触到线圈时,由于线圈上流动有电流,线圈便会出现短路,导致出现线圈烧毁的情形。因此,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线圈工作时因为外界杂质而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目的在于解决线圈工作时因为外界杂质而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外表面,所述保护层用于将线圈本体与外部分隔。
本方案在线圈本体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可以隔绝外界的导电杂质,避免导电杂质与线圈本体接触,避免线圈本体因为短路而烧毁,有效保护了线圈本体。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线圈本体有空隙与外界杂质接触,本方案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的全部外表面,从而分隔线圈本体与外部。
本方案在线圈本体的全部外表面都设置保护层,线圈本体便会被保护层保护在内,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线圈本体意外与外界杂质接触。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在线圈本体长时间使用后更换保护层,以及在线圈本体出现损坏都维修线圈本体。本方案所述保护层可分离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外表面,需要时,保护层可以直接与线圈本体分离。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保护层本体导电而损坏线圈本体,以及保护层因为线圈本体工作高温或者外界高温而发生燃烧。方案一中所述保护层为绝缘防火一体层。
当外界的导电杂质接触到绝缘防火一体层时,绝缘防火一体层可以隔绝线圈本体的电流向外界导电杂质流动,避免出现短路。同时在外界环境或者线圈本体出现高温时,绝缘防火一体层能够起到防止燃烧的效果,避免出现火灾。
进一步的,方案二中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线圈本体表面,用于隔绝外界的导电杂质。方案二中单独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以将线圈本体与外界的导电杂质分隔,避免线圈本体短路而烧毁。
同时,所述保护层还包括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设置于线圈本体表面,用于隔离外界或者线圈本体的温度。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线圈本体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出现高温,本方案所述线圈本体为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内部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用于冷却所述线圈本体。
当线圈本体长处于工作状态时,线圈本体内部便可以被注入冷却液。冷却液能起到对线圈本体降温的效果,避免线圈本体大量发热。
同时本方案所述线圈本体外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将所述线圈本体笼罩在内。
保护罩起到第一层对外界杂质的阻挡,当杂质透过第一层进入到保护罩内部,保护层再起到第二层对外界杂质的阻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上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电磁感应电源和加热平台,所述电磁感应电源与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连接,所述电磁感应电源用于向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供应电流,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所述加热平台用于放置工件。
电磁系统中电磁感应电源向线圈本体提供电流,从而使得线圈本体能够产生磁场,之后加热平台上的工件便会被磁场加热。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向线圈本体内部供应冷却液,本方案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线圈本体相连,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冷却所述线圈本体。
本方案冷却装置与线圈本体内部连通,当线圈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冷却装置便可以向线圈本体内部供应冷却液,使得线圈本体实现降温。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工件的自动加热,保证线圈本体加热效率更高。本方案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承托工件,并且带动待工件到达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
输送装置带动工件进行移动,使得工件经过线圈本体。当工件经过线圈本体时,工件便会被线圈本体加热。之后输送装置再带动工件进行移动,工件便远离线圈本体。通过上述的自动进料与出料,线圈本体加热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本方案所述线圈本体设置于所述加热平台的顶部和/或底部。
本方案线圈本体与加热平台为配合安装。线圈本体可以设置于加热平台的顶部和/或底部,从而使得工件经过线圈本体时,工件被加热。
或者,也可以将加热平台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中部。当加热平台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中部时,工件便会从线圈本体内圈穿过,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线圈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保护层将线圈本体与外界环境分隔,从而避免有外界杂质与线圈本体接触而出现短路,避免线圈本体出现短路烧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新型电磁加热线圈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新型电磁加热线圈的正视方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新型电磁加热线圈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电磁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线圈本体1、绝缘防火一体层2、绝缘层3、防火层4、电磁感应电源5、输送装置6、冷却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和保护层,线圈本体1用于供电流流动。所述线圈本体1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用于将线圈本体1与外面分隔。当保护层将线圈本体1与外界分隔后,外界杂质便不会接触到线圈本体1,进而避免线圈本体1因为外界金属杂质而短路烧毁。
本实施例线圈本体1为铜质的矩形线圈,矩形线圈环绕形成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线圈本体1采用侧面加热的方式,则线圈本体1并排形成回路,加热效果更好。如果时通过线圈本体1内圈进行加热的方式,则线圈本体1形成环形,中部用于供工件通过。
本实施例线圈本体1的外表面都设置有保护层,从而使得线圈本体1表面不会存在空隙与外界杂质接触。
本实施例保护层可分离的设置于线圈本体1表面,当需要更换保护层时,将保护层与线圈本体1分离,从而便可以在线圈本体1重新设置保护层。
本实施例所述保护层为绝缘防火一体层2。绝缘防火一体层2可以为云母带层或者高温胶布层等。
绝缘防火一体层2可以同时起到隔绝外部杂质,并且防止意外线圈本体1燃毁。因为绝缘防火一体层2可以防止燃烧,因此,当绝缘防火一体层2因为意外而发生损坏,且有外界杂质接触到线圈本体1造成短路时,绝缘防火一体层2不会发生燃烧,从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同时,绝缘防火一体层2还不会因为线圈本体1工作时的高温而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线圈本体1外部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用于将所述线圈本体1防护在内,进一步避免有外界杂质与线圈本体1接触。
本实施例所述线圈本体1为空心管道,空心管道内部可以容纳冷却液。当空心管道内部容纳有冷却液时,冷却液便可以将线圈本体1的温度降低,避免线圈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而损坏。本实施例的冷却液由冷却装置7提供。
本实施例的空心管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都设置有接头与外界装置配合,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够从进口进入空心管道内,以及从出口排出空心管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进口处源源不断有冷却液进入空心管道,出口也不断有冷却液排出空心管道。冷却液在空心管道内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避免冷却液聚集在空心管道内而被线圈本体1带动升温,保证冷却液能够始终对线圈本体1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为了避免冷却液导电,本实施例的冷却液可以为电子氟化液等不导电的冷却液。或者,也可以选用具有保护功能的冷却装置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向空心管道内部注入冷却空气,从而使得线圈本体1温度降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线圈本体1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当有外界的杂质接触到线圈本体1时,因为保护层的隔绝作用,从而使得线圈本体1不会因为杂质导电而烧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3,绝缘层3可以隔绝外界的导电杂质。当外界的导电杂质位于线圈本体1外部时,绝缘层3便可以避免线圈本体1与外界杂质之间连通,防止线圈本体1烧毁。本实施例的绝缘层3可以为塑料层,胶布层等。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防火层4,防火层4可以设置在绝缘层3表面,或者,也可以将绝缘层3设置于防火层4表面。防火层4用于防止线圈本体1因为短路而出现火患。本实施例防火层4可以为防火胶带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和电磁感应电源5,电磁感应电源5用于供应电源,保证线圈产生感应磁场。
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平台,加热平台上用于放置需要加热的工件。本实施例需要加热的工件主要为板材,例如钢板或者铁板等。本实施例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从而实现对加热平台上的工件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还包括冷却装置7,所述冷却装置7用于向所述线圈本体1内部供应冷却液,从而使得线圈本体1被降温。
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7包括冷却液输送泵和冷却液回流仓。冷却液输送泵与线圈本体1的进口处连通,从而使得冷却液可以不断的进入到线圈内部。冷却液回流仓与线圈本体1的出口连通,用于容纳从线圈本体1出口排出的冷却液。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冷却装置7设置冷风机,冷风机向线圈本体1输送冷却气体,从而使得线圈本体1温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当冷却液为导电的冷却液,例如冷却水时,输送泵需要进行保护处理,从而避免线圈本体1中的电流外流。当冷却液设置为不导电的冷却液,例如电子氟化液等时,冷却装置7便可以直接使用普通泵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冷却液干扰线圈本体1工作,也可以将线圈本体1进行间歇工作,冷却液在线圈本体1未工作时输送进线圈本体1内部进行降温,线圈工作时,冷却液设置在线圈本体1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直接使用冷水机组与线圈本体1连接,冷水机组可以自动输送冷却水冷却线圈本体1,同时也可以自动回收冷却水进行再次利用,使得冷却水实现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上可以放置板材,同时,还可以带动板材移动,进而使得板材靠近/远离线圈本体1。
本实施例输送装置6包括多个辊筒、支撑架和驱动电机。多个辊筒均匀排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同时在辊筒末端设置有链轮。驱动电机也安装于所述支撑架,驱动电机与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驱动电机转动,从而便可以带动辊筒进行转动。当辊筒转动时,放置于辊筒上的板材便可以进行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线圈本体1。当板材靠近线圈本体1,板材便会被加热。
本实施例线圈本体1可以同时设置在输送装置6的顶部和底部,从而对板材高效加热。或者也可以将线圈本体1只设置于输送装置6的顶部或者底部,也能够满足加热的需要。或者,也可以将输送装置6设置在线圈本体1中部,当输送装置6送板材移动时,线圈本体1便可以对输送装置6进行加热。线圈本体1位于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处,从而避免线圈本体1影响板材移动。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与输送装置6和电磁感应电源5相连。控制终端控制输送装置6按照预定速度带动工件经过线圈本体1。当工件将要达到线圈本体1处时,控制终端再控制电磁感应电源5向线圈本体1供电,使得工件被完成加热。同时,当工件经过线圈本体1处后,控制终端再控制电磁感应电源5停止向线圈本体1供电,避免线圈本体1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而剧烈发热。
本实施例控制终端可以为工控机或者PLC控制电路等。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本体(1)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1)外表面,所述保护层用于将线圈本体(1)与外部分隔;
所述线圈本体(1)为空心管道,空心管道内部可以容纳冷却液,所述空心管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冷却液从所述进口进入空心管道内,以及从出口排出空心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1)的全部外表面,用于分隔线圈本体(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可分离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1)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绝缘防火一体层(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3),所述绝缘层(3)设置于线圈本体(1)表面,用于隔绝外界的导电杂质;
和/或,所述保护层包括防火层(4),所述防火层(4)设置于线圈本体(1)表面,用于隔离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外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将所述线圈本体(1)笼罩在内。
7.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电磁感应电源(5)和加热平台,所述电磁感应电源(5)与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连接,所述电磁感应电源(5)用于向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供应电流,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所述加热平台用于放置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7),所述冷却装置(7)与所述线圈本体(1)相连,所述冷却装置(7)用于冷却所述线圈本体(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6),所述输送装置(6)用于承托工件,并且带动待工件到达所述新型电磁加热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设置于所述加热平台的顶部和/或底部;
或,所述加热平台设置于所述线圈本体(1)中部。
CN202222332048.5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Active CN219204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2048.5U CN21920472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2048.5U CN21920472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4725U true CN21920472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2048.5U Active CN21920472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4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83118A1 (en) Method of Cooling Electric Induction Melting and Holding Furnaces for Reactive Metals and Alloys
JP2012204765A (ja) リフロー装置
BR0007501A (pt) Forno de indução, processos para fundir uma carga de metal e um molde a partir de um metal em fusão, para separar um metal de uma sucata de metal, para forncer continuamente um suprimento contìnuo de um metal em fusão e para aquecer um metal, e, sistema de fusão por indução
CN219204725U (zh)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CN107225303B (zh) 一种精密回流焊机
CN218526466U (zh) 一种可冷却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CN106735702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自动焊接装置
CN213967268U (zh) 一种输送辊、辊道输送装置以及钢材预处理线
CN219019059U (zh) 一种磁性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CN218610070U (zh) 一种钢板处理装置
CN108556306B (zh) 一种重载料筒旋转振荡式感应加热系统
CN206146189U (zh) 一种模具加热炉
CN213687792U (zh) 一种用于磁芯生产的高温炉
CN201295811Y (zh) 电磁复合气体保护堆焊再制造模具的水冷励磁线圈装置
CN110836599B (zh) 一种具有控制还原气氛功能的电磁加热回转窑
CN207534124U (zh) 一种笔记本用lcd电路板焊接装置
KR101716300B1 (ko) 사출성형기의 실린더 가열장치
CN102205219B (zh) 化工电磁感应设备
JP2007253230A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用高周波誘導加熱装置
CN207081326U (zh) 一种中频阴极加热机
CN211261758U (zh) 一种工业炉窑用温度检测装置
CN217844706U (zh) 一种水冷电炉
CN219124078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绝缘层软化装置及其加热模块
CN214570002U (zh) 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耐高温起重电磁铁
CN210399698U (zh) 一种化工原料加热降温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