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075U -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3075U
CN219203075U CN202223464244.4U CN202223464244U CN219203075U CN 219203075 U CN219203075 U CN 219203075U CN 202223464244 U CN202223464244 U CN 202223464244U CN 219203075 U CN219203075 U CN 21920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static contact
contact structure
connecting plate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42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丽
朱玉锋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YI ELECTRICAL APPARATUS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YI ELECTRICAL APPARATUS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YI ELECTRICAL APPARATUS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YI ELECTRICAL APPARATUS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42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3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所述静触头结构包括连接板(1),引弧角(2)以及银点(3),静触头结构设置于断路器上进线端,并整体设置于断路器基座上,所述连接板(1)连接两个独立的静触头,所述的每个独立的静触头一侧连接有折弯板件,所述折弯板件上部设有银点(3),连接板(1)另一侧设有引弧角(2),引弧角(2)沿着折弯板件弯折方向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将两个静触头相连,省去传统的直流断路器中设置的U形端口间短接排,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背景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新兴产业之一,光伏发电不需要使用原材料加工,无废气排放,属于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安全、长寿命、资源分布广泛、资源永不枯竭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航天、通信、能源、农业、公共设施、交通、工业用电等领域。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保护电器的灵魂,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直流电流没有过零,导致直流息弧成为直流断路器的一个难点;所以多数生产厂家通过采用多断点串联的接线方式,来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
目前多数生产厂家采用下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方式,通常是在断路器的外接线端子处进行串接接线,使断路器的两极或多极串联起来以形成串联断点,这种方式一般采用短接导体进行接线,短接导体或外置接线端,或内置接线端。
也有生产厂家采用上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方式,其是将联结板直接与相邻的静触头相连,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小范围的空间内不易散热,影响性能及温升,且内部空间的封闭也是个问题,并影响灭弧效果。传统的直流断路器大都采用端口间短接排进行短接,安装不方便且不经济,同时也增加了断路器的内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还可以省去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需要的短接排,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的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包括连接板,引弧角以及银点,所述静触头结构设置于断路器上进线端,并整体设置于断路器基座上,所述连接板连接两个独立的静触头,所述的每个独立的静触头一侧连接有折弯板件,所述折弯板件上部设有银点,连接板另一侧设有引弧角,引弧角沿着折弯板件弯折方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静触头结构通过螺钉与断路器基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对称分布于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折弯板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引弧角为一体成型的弯折板件,引弧角后端抵接连接板上的折弯板件。
进一步地,所述引弧角为易磁化的铁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引弧角上设有相应的凸起结构,两者通过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四角设有倒角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断路器,设置有上述的静触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断路器采用上进线下出线、下进线上出线或下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连接板将两个静触头相连,省去传统的直流断路器中设置的U形端口间短接排,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触头安装于断路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U型排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引弧角;3、银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直流断路器采用上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方式,通过连接板1将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相连代替如图3所示的传统的U型排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静触头结构包括连接板1,引弧角2以及银点3,所述静触头结构设置于断路器上进线端,并整体设置于断路器基座上,连接板1代替如图3所示的传统的U型排结构,通过连接板1连接两个独立的静触头,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连接板1与折弯板件一体成型。连接板1连接的每个独立的静触头一侧均连接有折弯板件,折弯板件上部设有银点3,连接板1另一侧设有引弧角2,引弧角2沿着折弯板件弯折方向向外延伸。
如图2所示,连接板1上设有多个螺纹孔,静触头结构通过螺钉与断路器基座固定连接。螺纹孔对称分布于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的两侧。连接板1的四角设有倒角结构。
如图1所示,引弧角2为一体成型的弯折板件,引弧角2后端抵接连接板1上的折弯板件,引弧角2为易磁化的铁质材料。连接板1上设有凹槽,引弧角2上设有相应的凸起结构,两者通过钎焊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直流断路器采用下进线上出线的接线方式,通过连接板1将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相连,代替原本的端口间短接排,简化了结构,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上述静触头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直流断路器采用下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方式,通过连接板1将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相连,通过上述静触头结构使断路器的两极或多极串联起来以形成串联断点,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短接导体进行接线,短接导体或外置接线端,或内置接线端,简化了结构,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上述静触头结构同实施例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将两个静触头相连,省去传统的直流断路器中设置的U形端口间短接排,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端口间短接所产生的接触电阻,降低了断路器的温升,提高了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的可靠性、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包括连接板(1),引弧角(2)以及银点(3),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结构设置于断路器上进线端,并整体设置于断路器基座上,所述连接板(1)连接两个独立的静触头,所述的独立的静触头一侧连接有折弯板件,所述折弯板件上部设有银点(3),连接板(1)另一侧设有引弧角(2),引弧角(2)沿着折弯板件弯折方向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静触头结构通过螺钉与断路器基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对称分布于两个独立的静触头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与折弯板件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角(2)为一体成型的弯折板件,引弧角(2)后端抵接连接板(1)上的折弯板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角(2)为易磁化的铁质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上设有凹槽,所述引弧角(2)上设有相应的凸起结构,两者通过钎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的四角设有倒角结构。
9.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静触头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采用上进线下出线、下进线上出线或下进线下出线的接线模式。
CN202223464244.4U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Active CN21920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4244.4U CN219203075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4244.4U CN219203075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3075U true CN21920307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4244.4U Active CN219203075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30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5594A (zh) * 2024-04-03 2024-05-07 瑞睿电气(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高电压断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5594A (zh) * 2024-04-03 2024-05-07 瑞睿电气(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高电压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03075U (zh) 一种用于直流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及直流断路器
US12009541B2 (en) Battery group and output structure thereof
CN219937901U (zh) 一种密集母线槽
CN215497117U (zh) 一种铜铝过渡端子
CN212571265U (zh)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CN213278201U (zh)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CN210296265U (zh) 新型固定式断路器
CN22043954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084928U (zh) 一种新型电压采样结构的智慧断路器
CN213752503U (zh) 一种户外12kV大电流隔离开关
CN218241754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CN221041618U (zh) 一种防护转接式电连接器
CN218333527U (zh) 万能式断路器的触头机构
CN214099534U (zh) 一种直流塑料外壳式断路器内置串联结构
CN211859107U (zh) 一种用于漏电保护器的安全监测连接装置
CN218333580U (zh) 一种进出线套管结构
CN221327388U (zh) 一种异形连接铜排
CN220628417U (zh) 充电桩供电线及充电系统
CN213816041U (zh) 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模块
CN213990598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5579092U (zh) 一体式接线端子
CN220795418U (zh) 一种电池测试工装
CN220543956U (zh) 电堆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8385065U (zh) 一种集成断路器结构
CN213068971U (zh) 一种智能电表卡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