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2195U -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2195U
CN219202195U CN202320758861.0U CN202320758861U CN219202195U CN 219202195 U CN219202195 U CN 219202195U CN 202320758861 U CN202320758861 U CN 202320758861U CN 219202195 U CN219202195 U CN 219202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channel
temperature
humid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88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an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an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an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an Jie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88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2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2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2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属于环境调节领域。包括:箱体,开设有多个箱道及风口;换气扇,设置于第一箱道内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送气扇,设置于第二箱道内;加热组件,设置于送气扇与第二送风口之间,加热组件为石墨烯加热板;加湿器,连接第三箱道;温湿度探头,温湿度探头设置于箱体的外部;控制器,设置于箱体内,且控制器通信连接温湿度探头;控制器电性连接多个工作元件;封闭门,设置有两个,两个封闭门分别设置于第一送风口处及第二送风口处,两个封闭门分别与箱体连接。通过设置封闭门,可以控制第一箱道是否连通外部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于调控时产生的影响,解决调节时存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应用于一些对于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的场所,如机房、档案室、养殖室等,在上述环境内需要对温度湿度进行及时调控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或生物的正常成长。
当前市面上已经存在有能够实现进行温湿度自动调控的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通常只使用单通道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且单通道与外界相连,在进行调节时存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旨在解决当前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在调节时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箱道、第二箱道、第三箱道、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及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箱道连通所述第一送风口及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箱道连通所述第二送风口;
换气扇,所述换气扇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内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
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
送气扇,所述送气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箱道内;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送气扇与所述第二送风口之间;
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连接所述第三箱道;
温湿度探头,所述温湿度探头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温湿度探头;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换气扇、所述送气扇、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湿器及所述温湿度探头。
封闭门,所述封闭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封闭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口处及所述第二送风口处,两个所述封闭门分别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为石墨烯加热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与所述第二箱道的间隔处及所述第二箱道与所述第三箱道的间隔处。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包括隔温棉和云母片,所述云母片设置于所述隔温棉的两侧。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内。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温湿度探头用于对室内的温湿度数值进行探测,并将该探测的数值传输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内将检测到的数值与预设的数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差值发出不同的温湿度调控指令。调控该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安设于墙体,箱体内开设有三个箱道,第一箱道连通外部环境,通过换气扇进行室内室外气流交换以实现简单的温湿度调控。如果仅通过换气扇无法使室内环境达到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如果室内温度较高,则提高换气扇的工作效率,如果室内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则启动送气扇与加热组件,向室内送去热风,如果室内湿度较低,则气动加湿器来提高室内湿度。通过设置封闭门,可以控制第一箱道是否连通外部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于调控时产生的影响,解决调节时存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箱体 110 第一箱道
120 第二箱道 130 第三箱道
140 第一送风口 150 第二送风口
160 换气扇 170 滤网
180 控制器 210 送气扇
220 加热组件 300 加湿器
400 温湿度探头 500 封闭门
610 第一隔板 620 第二隔板
630 隔热层 631 云母片
632 隔热棉 700 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包括:
箱体100,箱体100开设有第一箱道110、第二箱道120、第三箱道130、第一送风口140、第二送风口150及第一进风口,第一箱道110连通第一送风口140及第一进风口,第二箱道120连通第二送风口150;
换气扇160,换气扇160设置于第一箱道110内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
滤网170,滤网17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一送风口140之间;
送气扇210,送气扇210设置于第二箱道120内;
加热组件220,加热组件220设置于送气扇210与第二送风口150之间,加热组件220为石墨烯加热板;
加湿器300,加湿器300连接第三箱道130;
温湿度探头400,温湿度探头400设置于箱体100的外部;
控制器180,控制器180设置于箱体100内,且控制器180通信连接温湿度探头400;控制器180电性连接换气扇160、送气扇210、加热组件220、加湿器300及温湿度探头400;
封闭门500,封闭门500设置有两个,两个封闭门500分别设置于第一送风口140处及第二送风口150处,两个封闭门500分别与箱体10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温湿度探头400用于对室内的温湿度数值进行探测,并将该探测的数值传输至控制器180处,控制器180内将检测到的数值与预设的数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差值发出不同的温湿度调控指令。调控该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安设于墙体,箱体100内开设有三个箱道,第一箱道110连通外部环境,通过换气扇160进行室内室外气流交换以实现简单的温湿度调控。如果仅通过换气扇160无法使室内环境达到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如果室内温度较高,则提高换气扇160的工作效率,如果室内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则启动送气扇210与加热组件220,向室内送去热风,如果室内湿度较低,则气动加湿器300来提高室内湿度。通过设置封闭门500,可以控制第一箱道110是否连通外部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于调控时产生的影响,解决调节时存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另外,由于控制器180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改善控制器180的工作环境,将控制器180放置在第一箱道110内,通过对流风对控制器180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80所产生的热量并不会对室内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具体的,第一箱道110内设置的滤网170用于过滤对流风中所夹杂的灰尘杂物等,防止其对室内环境产生影响。封闭门500的启闭可以选择电动控制或者手动控制,优选为电动控制,在封闭门500采用电动控制时,封闭门500也与控制器180电性连接,以实现控制器180对于封闭门500的控制。能够控制各元件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器18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箱道130内可以设置水箱以为加湿器300进行供水,加湿器300也可以通过管道单独连通水源,优选为单独连通水源,以防止水箱破损对整个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防止水对其它工作元件产生破坏,第二隔板620的两侧可以涂抹防水涂料或者设置防水层。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220为石墨烯加热板。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220选择为石墨烯加热板,常见的加热组件220的加热原理多为电阻加热,能耗较大且需要进行预热才能逐渐加热至所需温度。而石墨烯加热板通电后通过分子布朗运动碰撞产生热量,且能耗较低。另外,电阻加热对于环境的湿度影响较大,而石墨烯加热对环境的湿度影响较小。
进一步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隔热层630,隔热层630设置于第一箱道110与第二箱道120的间隔处及第二箱道120与第三箱道130的间隔处。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隔温层设置在第一隔板610与第二隔板620处,可以设置在隔板内部或者两侧。由于第二箱道120主要用于提高环境温度,因此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防止该热量对其它工作元件产生影响,因此在第一隔板610与第二隔板620处设置隔热层630。
具体的,隔热层630包括隔温棉和云母片631,云母片631设置于隔温棉的两侧。云母片631主要起到绝缘的作用,隔热棉632减少第二箱道120向两侧箱道的温度传递。
进一步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显示屏700,显示屏700设置于箱体100的外部,显示屏700与控制器18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显示屏700显示控制器180所接收到的温湿度数值,巡检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当前的温湿度数值,以决定是否进行人工干预调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开设有第一箱道(110)、第二箱道(120)、第三箱道(130)、第一送风口(140)、第二送风口(150)及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箱道(110)连通所述第一送风口(140)及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箱道(120)连通所述第二送风口(150);
换气扇(160),所述换气扇(16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110)内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
滤网(170),所述滤网(17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口(140)之间;
送气扇(210),所述送气扇(210)设置于所述第二箱道(120)内;
加热组件(220),所述加热组件(220)设置于所述送气扇(210)与所述第二送风口(150)之间,所述加热组件(220)为石墨烯加热板;
加湿器(300),所述加湿器(300)连接所述第三箱道(130);
温湿度探头(400),所述温湿度探头(4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外部;
控制器(180),所述控制器(18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且所述控制器(180)通信连接所述温湿度探头(400);所述控制器(180)电性连接所述换气扇(160)、所述送气扇(210)、所述加热组件(220)、所述加湿器(300)及所述温湿度探头(400);
封闭门(500),所述封闭门(5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封闭门(5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口(140)处及所述第二送风口(150)处,两个所述封闭门(500)分别与所述箱体(10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20)为石墨烯加热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隔热层(630),所述隔热层(63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110)与所述第二箱道(120)的间隔处及所述第二箱道(120)与所述第三箱道(130)的间隔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630)包括隔温棉和云母片(631),所述云母片(631)设置于所述隔温棉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8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道(110)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还包括显示屏(700),所述显示屏(7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外部,所述显示屏(700)与所述控制器(180)连接。
CN202320758861.0U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Active CN219202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8861.0U CN219202195U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8861.0U CN219202195U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2195U true CN21920219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8861.0U Active CN219202195U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2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3179U (zh) 被动房空气调节装置
EP2679924A2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recovering thermal energy
CN103574858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04456835A (zh) 被动房智能控制系统
CN208238003U (zh) 空调器
CN207123040U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104748456A (zh) 空调系统
CN210345777U (zh) 一种带有风量可控功能的新风循环设备
CN208042334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节能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9202195U (zh) 一种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CN205561087U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通风降温装置
CN216346649U (zh) 新风设备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JP2017083097A (ja)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CN214038734U (zh) 温湿度调节系统、车站结构
WO2022062131A1 (zh) 空调器
CN211011669U (zh) 一种协同控制外加湿户式中央空调复合系统
CN207778726U (zh) 新风换气机
CN218154551U (zh) 二次回风型立柜式医用空调机组
CN211695232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空气调节装置
CN220733285U (zh) 一种机房恒温结构
CN213273053U (zh) 新风系统
CN219389984U (zh) 一种地埋式新风机
CN214664812U (zh) 一种居民供暖通风系统
CN221076655U (zh) 一种汽车生产车间送排风一体化节能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