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193U -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9193U
CN219199193U CN202223477651.9U CN202223477651U CN219199193U CN 219199193 U CN219199193 U CN 219199193U CN 202223477651 U CN202223477651 U CN 202223477651U CN 219199193 U CN219199193 U CN 219199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pipeline
communicated
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76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兴
陈阳
杜兵
王仲君
李淑仙
赵银杏
周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guo Bo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guo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guo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guo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76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9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9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9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加热器和除氧器,加热器具有多个,相邻的两个加热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除氧器与末端的加热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还包括:多个灰斗,多个灰斗分别安装在余热锅炉辐射通道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的底部,灰斗的内部具有夹套,灰斗上安装有与夹套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进水总管,进水总管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第一连接管连通,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第一进水口均连通,进水总管上安装有进水阀组;以及出水总管,出水总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第二出水口均连通,出水总管上安装有出水阀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通常与垃圾焚烧炉1配合使用。运行时,垃圾焚烧炉1内产生的高温烟气依次穿过余热锅炉辐射通道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3,然后从烟气出口排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辐射通道的底部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3的底部均安装有灰斗30,灰斗30用于收集对应通道内排出的灰渣,灰斗30收集的灰渣通过输放灰设备排至除渣机、进入渣坑。
为了回收高温烟气中的大量余热,如图1所示,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工作流程为:锅炉给水泵2排出的冷却水依次进入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3内的省煤器4、蒸发器5和过热器6进行加热后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7做功,做功后的排汽进入凝汽器8,经过凝结水泵9、加热器10(通常有多个,分为第一加热器10、第二加热器10、……)和除氧器11后再回到锅炉给水泵2,完成循环。
但是传统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并没有对灰斗30内灰渣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灰渣的温度一般过高(尤其是高温区的灰渣,温度可达到600℃以上),影响了灰斗30的使用寿命,并且通常会损坏输放灰设备。
实用新型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加热器和除氧器,所述加热器具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除氧器与末端的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还包括:
多个灰斗,多个所述灰斗分别安装在余热锅炉辐射通道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的底部,所述灰斗的内部具有夹套,所述灰斗上安装有与所述夹套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均连通,所述进水总管上安装有进水阀组;以及
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均连通,所述出水总管上安装有出水阀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渣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冷渣器的入口与输放灰设备的出口连通,所述冷渣器的出口与所述除渣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冷渣器的内部具有换热腔,所述冷渣器上安装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组,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组。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灰斗上均具有多个第一进水口和多个第一出水口;
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灰斗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分别通过多根进水分管管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阀组;
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灰斗之间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分别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四阀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管道、第五阀组、第六管道、第六阀组和第七阀组,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所述第五阀组安装在所述第五管道上,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水阀组的进水侧,所述第六阀组安装在所述第六管道上,所述第七阀组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七阀组位于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灰斗包括四块梯形板,四块所述梯形板沿周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块所述梯形板密封连接,每块所述梯形板的内部均形成有所述夹套,每块所述梯形板的外侧面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对应的所述夹套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夹套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导流横板,多块所述导流横板沿纵向间隔布置、且依次左右交错,所述导流横板的两侧均与所述夹套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多块所述导流横板将所述夹套分隔为一个蛇形通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安装在所述进水总管上、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从某一个第一连接管内引出一路水经过进水总管进入到所有灰斗的夹套内,夹套内的水与灰斗内的高温灰渣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经过出水总管和第二连接管返回除氧器,完成对灰斗内的高温灰渣的余热回收利用,同时也延长了灰斗的使用寿命,不会损坏输放灰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灰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灰斗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灰斗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垃圾焚烧炉、2-锅炉给水泵、3-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4-省煤器、5-蒸发器、6-过热器、7-汽轮机、8-凝汽器、9-凝结水泵、10-加热器、11-除氧器、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30-灰斗、31-夹套、32-第一进水口、33-第一出水口、34-梯形板、35-导流横板、40-进水总管、41-进水阀组、50-出水总管、51-出水阀组、60-冷渣器、61-第二进水口、62-第二出水口、71-第一管道、711-第一阀组、72-第二管道、721-第二阀组、73-第三管道、731-第三阀组、732-进水分管、74-第四管道、741-第四阀组、742-出水分管、75-第五管道、751-第五阀组、76-第六管道、761-第六阀组、77-第七阀组、80-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加热器10和除氧器11,加热器10具有多个,相邻的两个加热器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1连通,除氧器11与末端的加热器10通过第二连接管22连通。加热器10、除氧器11、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2均为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部分,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系统还包括灰斗30、进水总管40和出水总管50。
灰斗30具有多个,多个灰斗30分别安装在余热锅炉辐射通道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3的底部、用于接收对应通道内排出的灰渣。灰斗30的内部具有夹套32,灰斗30上安装有与夹套32连通的第一进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33。
进水总管40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第一连接管21连通,进水总管40的第二端与所有的第一进水口32均连通,具体从哪一根第一连接管21引出,可根据灰渣量的大小、热量的多少进行匹配。进水总管40上安装有进水阀组41,进水阀组41用于控制进水总管40内的流量。
出水总管50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2连通,出水总管50的第二端与所有的第一出水口33均连通,出水总管50上安装有出水阀组51,出水阀组51用于控制出水总管50内的流量。
本系统运行时,从某一个第一连接管21内引出一路水经过进水总管40进入到所有灰斗30的夹套32内,夹套32内的水与灰斗30内的高温灰渣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经过出水总管50和第二连接管22返回除氧器11,完成对灰斗30内的高温灰渣的余热回收利用,同时也延长了灰斗30的使用寿命,不会损坏输放灰设备。
本系统中,各个灰斗30内的夹套32都是与进水总管40和出水总管50以并联的形式连通的,因此每一个灰斗30是一个独立的水循环回路,使得进入出水总管50内的水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渣器60、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冷渣器60的入口与输放灰设备的出口连通,冷渣器60的出口与除渣机的入口连通,冷渣器60的内部具有换热腔,冷渣器60上安装有与换热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61和第二出水口62。第一管道71的第一端与进水总管40连通,第一管道71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水口61连通,第一管道71上安装有第一阀组711,第一阀组711用于控制第一管道71内的流量。第二管道72的第一端与出水总管50连通,第二管道72的第二端与第二出水口62连通,第二管道72上安装有第二阀组721,第二阀组721用于控制第二管道72内的流量。
输放灰设备将所有灰斗30排出的灰渣集中收集到冷渣器60内,这时进水总管40内的一部分水经过第一管道71进入冷渣器60的换热腔内,与冷渣器60内的灰渣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经过第二管道72返回出水总管50内,进一步完成对灰渣的余热回收利用,与灰斗30配合使用,可梯级利用灰渣的热量,余热回收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灰斗30上均具有多个第一进水口32和多个第一出水口33。进水总管40的第二端与灰斗30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73,第三管道73的第一端与进水总管40的第二端连通,第三管道73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进水口32之间分别通过多根进水分管732连通。第三管道73上安装有第三阀组731,第三阀组731用于控制第三管道73内的流量,第三阀组731用以控制每一个灰斗30的进水。
出水总管50的第二端与灰斗30之间设置有第四管道74,第四管道74的第一端与出水总管50的第二端连通,第四管道74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出水口33之间分别通过多根出水分管742连通,第四管道74上安装有第四阀组741,第四阀组741用于控制第四管道74内的流量,第四阀组741用以控制每一个灰斗30的出水。
本系统中,各个灰斗30内的夹套32都是与进水总管40和出水总管50以并联的形式连通的。由于是并联形式,且每个灰斗30的第三管道73和第四管道74上都分别安装有第三阀组731和第四阀组741可以控制对应管道的流通,故每一个灰斗30的损坏不影响其它灰斗30的正常换热,提高了本系统的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管道75、第五阀组751、第六管道76、第六阀组761和第七阀组77。第五管道75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2连通,第五管道75的第二端与进水总管40连通、且位于进水阀组41的出水侧。第五阀组751安装在第五管道75上,用于控制第五管道75内的流量。第六管道76的第一端与进水总管40连通、且位于进水阀组41的出水侧,第六管道76的第二端与出水总管50连通、且位于出水阀组51的进水侧。第六阀组761安装在第六管道76上,用于控制第六管道76内的流量。第七阀组77安装在第二连接管22上,第七阀组77位于第五管道75的第一端与出水总管50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控制第七管道内的流量。
若本系统需要与原有的加热器10并联时,可通过打开进水阀组41、出水阀组51、第七阀组77,关断第六阀组761、第五阀组751实现,串联时本系统水量最大,换热量最大。若本系统需要与原有加热器10串联时,可通过打开第五阀组751、出水阀组51,关断第六阀组761、进水阀组41、第七阀组77实现,并联时本系统只是分走了一部分加热器10的水量,换热量小些。
在一个实施例中,灰斗30包括四块梯形板34,四块梯形板34沿周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块梯形板34密封连接,每块梯形板34的内部均形成有夹套32,每块梯形板34的外侧面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33,第一进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33均与对应的夹套32连通。
这样能够保证每块梯形板34内的夹套32都会有水进入,从而与灰斗30内的高温灰渣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果也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套32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导流横板35,多块导流横板35沿纵向间隔布置、且依次左右交错,导流横板35的两侧均与夹套3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多块导流横板35将夹套32分隔为一个蛇形通道。
多块导流横板35的设计能够增加水在灰斗30内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水与灰斗30内高温灰渣的换热时间,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压泵80,加压泵80安装在进水总管40上、且位于进水阀组41的出水侧。加压泵80用以对低压的进水进行加压,以保证整个系统内的水回到除氧器11前的压力合适,压力与除氧器11匹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加热器和除氧器,所述加热器具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除氧器与末端的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灰斗,多个所述灰斗分别安装在余热锅炉辐射通道和余热锅炉对流受热面通道的底部,所述灰斗的内部具有夹套,所述灰斗上安装有与所述夹套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均连通,所述进水总管上安装有进水阀组;以及
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均连通,所述出水总管上安装有出水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渣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冷渣器的入口与输放灰设备的出口连通,所述冷渣器的出口与除渣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冷渣器的内部具有换热腔,所述冷渣器上安装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组,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灰斗上均具有多个第一进水口和多个第一出水口;
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灰斗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分别通过多根进水分管管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阀组;
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灰斗之间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分别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四阀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管道、第五阀组、第六管道、第六阀组和第七阀组,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所述第五阀组安装在所述第五管道上,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总管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水阀组的进水侧,所述第六阀组安装在所述第六管道上,所述第七阀组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七阀组位于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的第二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包括四块梯形板,四块所述梯形板沿周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块所述梯形板密封连接,每块所述梯形板的内部均形成有所述夹套,每块所述梯形板的外侧面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对应的所述夹套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导流横板,多块所述导流横板沿纵向间隔布置、且依次左右交错,所述导流横板的两侧均与所述夹套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多块所述导流横板将所述夹套分隔为一个蛇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安装在所述进水总管上、且位于所述进水阀组的出水侧。
CN202223477651.9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219199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7651.9U CN21919919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7651.9U CN21919919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9193U true CN21919919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5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7651.9U Active CN21919919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9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5334B2 (en) Exhaust steam waste heat recovering and supplying system of air-cooling units in large thermal power plants
CN106595022A (zh) 蒸汽锅炉热回收节能利用方法
CN219199193U (zh)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JP2002513881A (ja) ガス・蒸気複合タービン設備
CN115930227A (zh) 一种新型的垃圾灰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6524126A (zh) 蒸汽锅炉热回收节能利用系统
KR20230121875A (ko) 증기 열 교환기
CN210345513U (zh) 一种工业烟气的冷却换热装置
CN207849348U (zh) 一种带内置虹吸式疏水冷却段的低压加热器
CN206361674U (zh) 蒸汽锅炉热回收节能利用系统
CN217764626U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利用系统
CN212565943U (zh) 一种低压缸零功率改造后热网加热器
CN217520316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及火力发电厂小汽机冷端余热回收系统
CN215174961U (zh) 一种带中间联箱的低低温省煤器装置
CN218846938U (zh) 一种百万千瓦以上出力的汽轮机组所配套的三压凝汽器
CN109028047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冷渣器余热利用系统
CN216869236U (zh) 一种热量实时回收型换热器
CN210922246U (zh) 一种用于石化设备的冷凝式换热器
CN209398469U (zh) 汽轮机余热利用组件
CN216845738U (zh) 一种凝汽器
CN218097283U (zh) 一种热网回水与乏汽的热交换系统
CN220853201U (zh)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CN219473764U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系统
CN220648301U (zh) 一种分段式烟气换热器
CN213238547U (zh) 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