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7619U -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7619U
CN219197619U CN202320372312.XU CN202320372312U CN219197619U CN 219197619 U CN219197619 U CN 219197619U CN 202320372312 U CN202320372312 U CN 202320372312U CN 219197619 U CN219197619 U CN 219197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pump
pipe
shell
cooling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23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鹏
吕国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Pascal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Pascal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Pascal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Pascal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23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7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7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7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外侧中部的导热套,导热套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导热套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冷却管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上,液压泵本体上端套设有外壳,外壳下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和外壳下端面固定连接,外壳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冷却管靠近固定杆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冷却管处于壳体内部,液压泵本体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壳体内,便于使得冷却管外壁升温,进而当冷却管通入冷水时,可以较好的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长时间在管路中以一定的速度流动,与管壁摩擦,再加上管路中各控制阀的阻力和油缸中活塞的反推力作用,油被压缩,使液压油产生热量,油温升。液压油的温度过高时,油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油的黏度要降低,则此时管路易泄漏,节流阀对油的流量控制发生变化,活塞运行出现不平稳现象;阀也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会出现卡住、不动作的情况,造成液压传动系统不能正常协调工作,通常在液压泵外表面缠绕冷却水管,实现对液压泵降温的效果,但是液压泵热量产生的速度较慢,而冷水流通带走热量的速度较快,通过水泵使得冷却水管中的水持续流通进行降温,较为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液压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常在液压泵外表面缠绕冷却水管,实现对液压泵降温的效果,但是液压泵热量产生的速度较慢,而冷水流通带走热量的速度较快,通过水泵使得冷却水管中的水持续流通进行降温,较为浪费资源。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外侧中部的导热套,所述导热套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导热套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上,所述液压泵本体上端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下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和外壳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所述冷凝箱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和输送管,所述回流管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靠近固定杆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冷却管处于壳体内部,液压泵本体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壳体内,便于使得冷却管外壁升温,进而当冷却管通入冷水时,可以较好的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冷却管内壁升温较慢,冷却管内流通冷水时,吸收热量速度较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固定贯穿设于冷却管外表面中部的固定管和固定设于固定管中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活动贯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下端贯穿进冷却管内部并设有浮块。
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在浮块重力作用下,使得固定管处于开口状态,进而便于壳体内部的热量进入冷却管内,使得冷却管内壁升温,当冷却管通入冷水时,进一步提高对热量吸收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浮块遇水受到浮力,难以对固定管下端进行封闭,容易造成水渗漏出冷却管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浮块为锥台型设置且较小端朝向固定管一侧,所述浮块较大端外径大于固定管内径。
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使得浮块较大端与水接触,有效确保浮块的浮力,同时保证浮块可以对固定管下端进行封闭,实现对固定管下端封闭的效果,避免水渗漏出冷却管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环中部开设有用于冷却管两端穿出的通口,所述连接环下端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散热孔,便于初步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水泵持续工作,较为浪费电力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凝箱内部设有水泵,所述输送管的输入端与冷凝箱内置的水泵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监测仪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监测仪实时监测壳体内部的热量,温度过高时,温度监测仪传递温度信号,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使得冷水沿着冷却管流通,实现降温冷却的效果,当温度降低后,温度监测仪传递温度信号,然后控制器控制水泵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外观图;
图2为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3为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外壳;2、冷凝箱;3、回流管;4、输送管;5、液压泵本体;6、导热套;7、固定杆;8、冷却管;9、温度监测仪;10、连接环;11、固定管;12、支撑杆;13、滑杆;14、浮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冷却管8处于壳体内部,液压泵本体5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壳体内,便于使得冷却管8外壁升温,进而当冷却管8通入冷水时,可以较好的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4所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固定贯穿设于冷却管8外表面中部的固定管11和固定设于固定管11中部的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中部活动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滑杆13下端贯穿进冷却管8内部并设有浮块14。在外壳14重力作用下,使得外壳11处于开口状态,进而便于壳体内部的热量进入冷却管8内,使得冷却管8内壁升温,当冷却管8通入冷水时,进一步提高对热量吸收的效果。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4所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固定贯穿设于冷却管8外表面中部的固定管11和固定设于固定管11中部的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中部活动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滑杆13下端贯穿进冷却管8内部并设有浮块14。所述浮块14为锥台型设置且较小端朝向固定管11一侧,所述浮块14较大端外径大于固定管11内径。使得外壳14较大端与水接触,有效确保外壳14的浮力,同时保证外壳14可以对外壳11下端进行封闭,实现对外壳11下端封闭的效果,避免水渗漏出冷却管8外。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4所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所述连接环10中部开设有用于冷却管8两端穿出的通口,所述连接环10下端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通过设置散热孔,便于初步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4所示,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所述冷凝箱2内部设有水泵,所述输送管4的输入端与冷凝箱2内置的水泵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监测仪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温度监测仪9实时监测壳体内部的热量,温度过高时,温度监测仪9传递温度信号,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使得冷水沿着冷却管8流通,实现降温冷却的效果,当温度降低后,温度监测仪9传递温度信号,然后控制器控制水泵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本体(5)和套设于液压泵本体(5)外侧中部的导热套(6),所述导热套(6)外侧上端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导热套(6)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8),所述冷却管(8)呈双螺旋缠绕且一端挂在固定杆(7)上,所述液压泵本体(5)上端套设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分别通过螺栓与导热套(6)和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顶面固定设有温度监测仪(9),所述冷却管(8)两端分别贯穿出连接环(10)中部并设第一法兰,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设有冷凝箱(2),所述冷凝箱(2)下端分别设有回流管(3)和输送管(4),所述回流管(3)输入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输送管(4)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法兰相配合的第三法兰,所述冷却管(8)靠近固定杆(7)一处中部固定设有连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固定贯穿设于冷却管(8)外表面中部的固定管(11)和固定设于固定管(11)中部的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中部活动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滑杆(13)下端贯穿进冷却管(8)内部并设有浮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14)为锥台型设置且较小端朝向固定管(11)一侧,所述浮块(14)较大端外径大于固定管(11)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0)中部开设有用于冷却管(8)两端穿出的通口,所述连接环(10)下端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2)内部设有水泵,所述输送管(4)的输入端与冷凝箱(2)内置的水泵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监测仪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2320372312.X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Active CN219197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312.XU CN2191976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312.XU CN2191976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7619U true CN219197619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2312.XU Active CN219197619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7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43117A1 (zh) 基于集液器和夹心活塞的液封蓄能器及其液压系统
CN107387221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383910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液压缸
CN219197619U (zh) 一种液压泵辅助冷却装置
CN211175059U (zh) 一种辊压机轴承座冷却装置
CN108953119B (zh) 一种氢气压缩机压力调节用气缸
CN102410747B (zh) 多级增压节能换热器
CN207660834U (zh) 一种耐用的单级无泄漏糖浆泵
CN215033481U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压射杆
CN214304623U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的液压油缸顶盖
CN209012030U (zh) 一种氢气压缩机压力调节用气缸
CN109973197B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20336271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工程机械液压油箱
CN202187967U (zh) 一种液压油箱及其所应用的起重机
CN203869346U (zh) 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7349207U (zh) 一种液压系统用液压油冷却器
CN211715561U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轴承座的装置
CN216715564U (zh) 耐高温介质非金属膨胀节
CN218624876U (zh) 一种盾构机液压油箱温度自动调节装置
CN214660790U (zh) 一种自动冷却式液压泵
CN216964499U (zh) 一种大功率高压纳米均质机用的复合冷却装置
CN207273788U (zh) 注塑机冷却装置
CN105351290A (zh) 一种具有循环降温功能的液压油换热装置
CN2926530Y (zh) 改进的发动机热交换器
CN212899143U (zh) 一种泵用高温密封冷却自冲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