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6818U -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6818U
CN219196818U CN202222887988.0U CN202222887988U CN219196818U CN 219196818 U CN219196818 U CN 219196818U CN 202222887988 U CN202222887988 U CN 202222887988U CN 219196818 U CN219196818 U CN 219196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eel
floor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79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在行
盛维国
宋雷
巩思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S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S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S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79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6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6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6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所述框架梁沿着所述框架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框架柱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框架梁形成支撑面,楼板铺设于所述支撑面上,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层结构,还包括:角钢,所述角钢设于所述框架柱的棱角处,且各个角钢通过缀板进行固定连接;每个层结构的所述角钢不穿设所述楼板,还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固定在楼板一侧的所述角钢上,所述钢筋的另一端穿设贯穿所述楼板且与相应所述钢筋对应的钻孔并延伸至所述楼板的另一侧,且该端钢筋固定在相邻的另一个层结构内的角钢上。

Description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对建筑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建筑的结构体系不满足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对原建筑进行改、扩建,这样又会导致建筑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现有建筑不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框架柱的加固是建筑结构加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柱外包钢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加固方法,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是在框架柱的柱体的四个棱角处包覆角钢,但因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存在需要预先在角钢所对应的楼板上开设相应的孔结构以便于角钢穿设楼板;由于角钢结构的特殊性,在楼板的板体上需要开设足够大的孔结构,这样楼板内部的钢筋会遭到破坏,这无疑会破坏楼板、框架梁与框架柱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所述框架梁沿着所述框架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框架柱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框架梁形成支撑面,楼板铺设于所述支撑面上,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层结构,还包括:
角钢,所述角钢设于所述框架柱的棱角处,且各个角钢通过缀板进行固定连接;
每个层结构的所述角钢不穿设所述楼板,还包括:
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固定在楼板一侧的所述角钢上,所述钢筋的另一端穿设贯穿所述楼板且与相应所述钢筋对应的钻孔并延伸至所述楼板的另一侧,且固定在相邻的另一个层结构内的角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穿设楼板的位置处,由钢筋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角钢,通过在楼板上钻取钻孔,并使得钢筋穿设楼板上的钻孔,这样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为适应角钢而在楼板上开设较大的孔结构,从而避免对楼板的结构造成破坏,保护了楼板的结构强度,保证楼板、框架梁与框架柱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而且这种结构施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所述角钢设置多根所述钢筋,且沿着所述角钢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每个所述角钢设置四根所述钢筋,且其中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其中另外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的其中另一个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加固箍筋,
其围设在多个所述钢筋的周向方向上,使得所述钢筋与所述框架柱之间形成围腔,其中,所述围腔内填充混凝土以将所述钢筋固定在框架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拉结钢筋,
垂直于所述钢筋设置,且其一端穿设于并固定于所述框架柱内,其另一端与所述钢筋搭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框架柱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结钢筋通过植筋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拉结钢筋通过折弯扣接在所述钢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所述角钢上设有两根拉结钢筋,且分别对称配置在所述角钢的两个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加固箍筋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钢筋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相邻的两个层结构之间的钢筋的长度尺寸为20d,且不小于250mm,其中,d为钢筋的直径尺寸。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现有技术中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个实施例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筋锚固件与角钢、钢筋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100;
框架柱110;
框架梁120;
楼板130;
缀板140;
角钢150;
钢筋160;
加固箍筋170;
拉结钢筋180;
围腔190;
加强筋锚固件200;
轴向方向X。
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所示,在框架柱110的四个棱角处包覆角钢150,例如,角钢150可以通过粘结剂粘结于框架柱110上,相邻的角钢150之间通过缀板140相连形成整体结构,每个角钢150均穿设楼板130,相应地,需要在所述楼板130上与相应角钢150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孔结构,这样楼板130内部的钢筋会遭到破坏,这无疑会破坏楼板、框架梁与框架柱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100,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框架柱110、框架梁120和楼板130,所述框架梁120沿着所述框架柱110的轴向方向X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框架柱110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框架柱110与所述框架梁120形成支撑面,楼板130铺设于所述支撑面上,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层结构,还包括:
角钢150,所述角钢150设于所述框架柱110的棱角处,且各个角钢150通过缀板140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缀板140沿着角钢150的延伸方向(轴向方向X)布置,且通过焊接方式与角钢150相连接。
每个层结构的所述角钢150不穿设所述楼板130,还包括:
钢筋160,所述钢筋160的一端固定在楼板130一侧的所述角钢150上,所述钢筋160的另一端穿设贯穿所述楼板130且与相应所述钢筋160对应的钻孔并延伸至所述楼板130的另一侧,且该端钢筋160固定在相邻的另一个层结构内的角钢150上。简言之,每个钢筋160连接两个层结构之间的相对应位置的角钢150,其中,钢筋160贯穿楼板130上的钻孔。
也就是说,在穿设楼板130的位置处,由钢筋160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角钢150,通过在楼板130上钻取钻孔,并使得钢筋160穿设楼板130上的钻孔,这样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为适应角钢150而在楼板130上开设较大的孔结构,从而避免对楼板130的结构造成破坏,保护了楼板130的结构强度,保证楼板130、框架梁120与框架柱110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而且这种结构施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例如,钢筋160与楼板130两侧的角钢150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所述角钢150设置多根所述钢筋160,且沿着所述角钢1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每个角钢150上设置多个钢筋160可以提高钢筋160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匹配在不使用角钢150情况下所要达到的刚度,更好地替代角钢1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每个所述角钢150设置四根所述钢筋160,且其中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150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其中另外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150的其中另一个侧边上;
换言之,两两钢筋160为一组,两组钢筋160分别对称设置在角钢150的两个侧板上,这种布置钢筋160的方式更加均匀,使得钢筋160的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加固箍筋170,
其围设在多个所述钢筋160的周向方向上,使得所述钢筋160与所述框架柱110之间形成围腔190,其中,所述围腔190内填充混凝土以将所述钢筋160固定在框架柱110上;
通过设置加固箍筋170可以限定钢筋160在径向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保证在围腔190内填充混凝土时围腔19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避免发生形变,起到良好的定型作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加固箍筋170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钢筋160的轴向方向X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围腔190的结构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拉结钢筋180,
垂直于所述钢筋160设置,且其一端穿设于并固定于所述框架柱110内,其另一端与所述钢筋160搭接;
通过设置拉结钢筋180可以对加固箍筋170在径向方向上起到限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围腔19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框架柱11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结钢筋180通过植筋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通过植筋胶可以将拉结钢筋180固定在安装孔内,从而便于限定加固箍筋170在径向方向上的自由度,而且这种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拉结钢筋180通过折弯扣接在所述钢筋160上;
也就是说,通过工具将拉结钢筋180与钢筋160相连的一端折弯并固定在钢筋160上,从而将拉结钢筋180与钢筋160进行固定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拉结钢筋18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筋160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沿着所述框架柱11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多个拉结钢筋180,且每个所述拉结钢筋180与所述钢筋160相对应,这样可以更加可靠地将钢筋160在径向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相邻的两个层结构之间的钢筋160的长度尺寸为20d,且不小于250mm,其中,d为钢筋的直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这里钢筋160在角钢150上为双面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加强筋锚固件200,
其固定在所述角钢150上,且与所述钢筋160固定连接。
当所述钢筋160的锚固长度不够时,需要在钢筋160的一端设置该加强筋锚固件200,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角钢150上,加强筋锚固件200与钢筋160之间亦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提高钢筋160与角钢150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柱(110)、框架梁(120)和楼板(130),所述框架梁(120)沿着所述框架柱(110)的轴向方向(X)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框架柱(110)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框架柱(110)与所述框架梁(120)形成支撑面,楼板(130)铺设于所述支撑面上,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层结构,还包括:
角钢(150),所述角钢(150)设于所述框架柱(110)的棱角处,且各个角钢(150)通过缀板(140)进行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每个层结构的所述角钢(150)不穿设所述楼板(130),还包括:
钢筋(160),所述钢筋(160)的一端固定在楼板(130)一侧的所述角钢(150)上,所述钢筋(160)的另一端穿设贯穿所述楼板(130)且与相应所述钢筋(160)对应的钻孔并延伸至所述楼板(130)的另一侧,且固定在相邻的另一个层结构内的角钢(15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角钢(150)设置多根所述钢筋(160),且沿着所述角钢(1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所述角钢(150)设置四根所述钢筋(160),且其中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150)的其中一个侧边上,其中另外两个设置在所述角钢(150)的其中另一个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固箍筋(170),
其围设在多个所述钢筋(160)的周向方向上,使得所述钢筋(160)与所述框架柱(110)之间形成围腔(190),其中,所述围腔(190)内填充混凝土以将所述钢筋(160)固定在框架柱(1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拉结钢筋(180),
垂直于所述钢筋(160)设置,且其一端穿设于并固定于所述框架柱(110)内,其另一端与所述钢筋(160)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柱(11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结钢筋(180)通过植筋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结钢筋(180)通过折弯扣接在所述钢筋(160)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角钢(150)上设有两根拉结钢筋(180),且分别对称配置在所述角钢(150)的两个侧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固箍筋(170)包括多个,且沿着所述钢筋(160)的轴向方向(X)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层结构之间的钢筋(160)的长度尺寸为20d,且不小于250mm,其中,d为钢筋(160)的直径尺寸。
CN202222887988.0U 2022-10-31 2022-10-31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Active CN219196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988.0U CN2191968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988.0U CN2191968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6818U true CN219196818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1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7988.0U Active CN219196818U (zh) 2022-10-31 2022-10-31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6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8842B2 (ja) 組立式鋼管ケーシング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複合ノード及び取付方法
CN102086677A (zh) 预制钢筋砼梁及钢筋砼柱与梁连接节点
KR20120074130A (ko) 스틸 콘크리트 합성기둥구조
JP2006328631A (ja) 建築床構造システム
CN103628571B (zh) 一种逆作法用梁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14319977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排柱式连接预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700746U (zh) 既有建筑隔震加固的上支墩构造
CN219196818U (zh) 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JP3690437B2 (ja) 既存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CN101311482B (zh) 钢柱柱脚螺栓补强结构
CN101105077A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连接方法
CN217151462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排柱式连接预制剪力墙结构
JP4016522B2 (ja) 既存構造物の補強構造
CN214944305U (zh) 一种组合式隧道初期支护钢架
JP2016108828A (ja) 法面保護工用プレート
CN101024973A (zh) 用于偏心支撑结构中剪切型耗能梁段与柱连接的节点
KR100578641B1 (ko) 스틸 콘크리트 합성 기둥, 이를 이용한 복합 구조 시스템및, 이의 시공방법
JP3826348B2 (ja) 山留め芯材と地下外壁との合成壁の施工方法
CN207553643U (zh) 一种混凝土梁中受力钢筋的植筋连接结构
KR20020060429A (ko)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과 철골 보의 접합구조물 및 접합구조물제조 방법
CN219061009U (zh) 一种混凝土梁增大截面锚固节点结构
KR20050021611A (ko) 기둥 슬래브간 접합부 전단 보강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단보강구조
CN212154233U (zh) 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KR102631859B1 (ko) 휨모멘트 향상과 균등한 수직하중분포를 위한 phc말뚝의 두부보강구조
CN214657748U (zh) 一种卡锚连接预制型钢混凝土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90, Building E1, Software Park,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o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707, Unit 3, Office Building A, B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Lvlizhichuang Commercial Plaza,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21001

Patentee before: Xuzhou S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