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6323U -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6323U
CN219196323U CN202222204238.9U CN202222204238U CN219196323U CN 219196323 U CN219196323 U CN 219196323U CN 202222204238 U CN202222204238 U CN 202222204238U CN 219196323 U CN219196323 U CN 219196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sponge city
water permeable
water
spo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42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柏墉
乔向前
张涛
华海燕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ui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i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i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ip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42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6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6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6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实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满足装配式施工的要求,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满足绿色建材设计以及双碳达标的要求。

Description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在楼房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如何得以实施落地,是广大设计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8179766 A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设计的车库顶板防水结构,在车库顶板上设置有防水保护层C、排水设施层B和透水路面结构层A。其中,防水保护层C有水泥砂浆层、防水涂层、高分子防水卷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组成,而为了满足排水的要求,还需要在排水设施层B中配置土工布和透水疏水板,以通过透水疏水板将下雨收集的雨水输送至排水渠。上述结构形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分别施工防水保护层C和排水设施层B,导致施工过程繁琐且施工周期较长。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简化现场施工过程以提高施工效率并缩短施工周期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实现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还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遮盖住所述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边缘还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外侧并贴靠在所述中间板的侧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延伸翻折部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部。
进一步的,所述重叠部配置成在两侧所述防水层收缩时所述重叠部的根部可拉扯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为可形变的板材。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剩余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配合部;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所述连接部与相对布置的所述连接配合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翻折部完全或部分遮盖住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重叠部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还形成弯折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插接凸起,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插接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搭接部,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搭接配合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上形成待保护面,还包括多块上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多块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设置在所述待保护面并拼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上铺设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层粘结在待保护面上;将相邻的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布置的水流通道连通,并将防水卷材边缘的延伸翻折部相对贴靠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中间板的外侧分别设置透水板和防水层,透水板作为最外侧的防护层一方面能够在外侧保护中间板以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透水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相对应的,在透水板中设置有多条水流通道与透水孔配合以实现海绵城市排水的要求,并且,中间板的内侧还设置有防水层,利用防水层来满足对建筑物上待保护面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要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逐一铺设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既可以完成建筑物对防水的施工要求,又可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收集输送水的要求,进而有效的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另外,对于防水层而言,其能够对建筑物的表面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防水层在中间板的外侧所形成延伸翻折部,在实际施工时,两个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延伸翻折部能够密封贴靠在一起以形成重叠部,利用重叠部来密封住两个板材之间形成的缝隙,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外界温度降低导致防水层收缩时,由于重叠部整体布置在中间板的侧部,防水层收缩产生的拉力能够传递到重叠部,以利用重叠部的根部发生分离并产生适量的形变来满足防水层收缩所需要的形变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搭接而造成在搭接连接处发生断裂而造成防水层破损,实现延长了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透水板1、中间板2、防水层3、过滤层4、水流通道11、透水孔12、连接部21、连接配合部22、延伸翻折部31、重叠部300、建筑物10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1、中间板2和防水层3,透水板1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11,透水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12,透水孔12与水流通道11连通,中间板2夹在透水板1和防水层3之间;其中,水流通道11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11相互连通。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采用多层板结构,其中最外层的透水板11可以采用材质较硬的材料加工而成,例如:塑料板等,在此不做限制,透水板1能够有效的提高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透水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水孔12,并在透水板1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11。
透水板1上的透水孔12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将雨水经由透水孔12流入到水流通道11中,进而通过水流通道11将雨水输送至排水渠中,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收集输送的要求。
另外,中间板2的一表面通过透水板1进行保护,而为了满足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对防水性能的要求,在中间板2的另一表面设置有防水层3,防水层3可以采用常规的防水卷材等材料制成,其可以粘结或直接形成在中间板2上。
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块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铺设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上,其中,防水层3贴靠在待保护面,以利用防水层3将待保护面进行遮盖防水处理。而相邻的两块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布置的水流通道11对接在一起并连通,这样,在降雨过程中,雨水经由透水孔12进入到各个水流通道11中,雨水经由多段依次连接的水流通道11输送至建筑物中设置的排水渠或蓄水池中,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回收利用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透水孔12的抗堵能力,透水板1的外表面还覆盖有过滤层4,过滤层4遮盖住透水孔12。
具体的,在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铺设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上后,过滤层4处于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最外层,过滤层4具有透水过滤的功能。这样,在下雨时,雨水向经过过滤层4的过滤以滤除泥沙颗粒再经由透水孔12流入到水流通道11中,这样,利用过滤层4能够有效的提高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抗堵能力,以确保雨水正常的收集输送。
通过在中间板的外侧分别设置透水板和防水层,透水板作为最外侧的防护层一方面能够在外侧保护中间板以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透水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相对应的,在透水板中设置有多条水流通道与透水孔配合以实现海绵城市排水的要求,并且,中间板的内侧还设置有防水层,利用防水层来满足对建筑物上待保护面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要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逐一铺设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既可以完成建筑物对防水的施工要求,又可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收集输送水的要求,进而有效的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实施例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能力并延长防水寿命,针对相邻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防水层3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如下改进。
具体为,防水层3的边缘还具有延伸翻折部31,延伸翻折部31布置在中间板2的外侧并贴靠在中间板2的侧壁;延伸翻折部31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两个延伸翻折部31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部300。
具体的,为了延长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使用寿命,则对相邻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层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即防水层3具有布置在中间板2外侧的延伸翻折部31,以图1中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所处的姿态为例,防水层3在水平面上布置,而延伸翻折部31整体呈立式布置。参考图2可知,在现场施工时,相邻的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边缘对接在一起,以使得两个相对布置的延伸翻折部31能够相互贴靠在一起形成重叠部300,而重叠部300整体也呈竖立状态。
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重叠部300相对于防水层3与建筑物之间形成的防水面呈竖立状态,重叠部300中两个延伸翻折部31形成的连接区域呈立面布置本身就具有更好的防水渗入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后期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外界温度降低而导致防水层3收缩的情况下,由于重叠部300中两个延伸翻折部31相对于防水层3主体呈立面布置,当防水层3收缩产生的拉力达到一定值时将会使得重叠部300的根部发生一定量的开裂,进而进一步的利用重叠部300根部开裂的延伸翻折部31产生适量的形变以满足防水层3整体因收缩所需要的形变量(参考图5中重叠部300根部区域的两个延伸翻折部31相互分离开)。这样,便可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沿需要防水处理的表面直接搭接而容易造成搭接部发生断裂的问题,有效的延长了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可靠性。
其中,为了方便加工制造,重叠部300垂直于防水层3所形成的防水面。而对于使用过程中,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延长翻折部所形成的重叠部300可以在两侧防水层3收缩时重叠部300的根部可拉扯分开。
另外,对于两个延伸翻折部3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胶粘、也可以采用加热融化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而两个延伸翻折部31的长度则可以在1CM-10CM之间,既满足两个延伸翻折部31牢靠粘结的要求,又满足防水的要求。
进一步的,中间板2为可形变的板材。具体的,由于海绵城市防水板材自身便具有防水的能力,为了在施工过程中,使得防水层3能够与建筑物的表面更加紧密的贴靠在一起,则采用可形变的板材为做中间板2。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当存在建筑物的表面不平整有凹凸部位时,施工人员通过按压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以使得中间板2受力产生一定的变形量,进而使得防水层3能够更加紧密的贴靠在建筑物的表面。而对于中间板2的材质可以采用泡沫板等常规板材,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又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现场快速拼接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透水板1或中间板2的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部21,透水板1或中间板2的剩余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配合部22;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连接部21与相对布置的连接配合部22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在施工时,相邻的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通过连接部21与连接配合部22相互配合,以快捷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从而方便现场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其中,连接部21、连接配合部22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连接部21为插接凸起,连接配合部22为插接凹槽;或者,连接部21为搭接部,连接配合部22为搭接配合部。
再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延伸翻折部31所形成的重叠部300的防水性能,延伸翻折部31完全或部分遮盖住连接部21和连接配合部22。
具体的,在通过连接部21和连接配合部22将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一方面两个相对布置的延伸翻折部31相互贴合连接一起形成所述重合部,另一面所述重合部被挤压在连接部21和连接配合部22之间,进而实现两个延伸翻折部31通过连接部21和连接配合部22的机械连接以进一步的提高两者的连接密封性。
相对应的,重叠部300在连接部21与连接配合部22之间还形成弯折结构(未图示),弯折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重叠部300的防水能力。
通过在中间板的两侧分别设置透水板和防水层,透水板作为最外侧的防护层能够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而对于防水层而言,其能够对建筑物的表面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防水层在中间板的外侧所形成延伸翻折部,在实际施工时,两个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延伸翻折部能够密封贴靠在一起以形成重叠部,利用重叠部来密封住两个板材之间形成的缝隙,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外界温度降低导致防水层收缩时,由于重叠部整体布置在中间板的侧部,防水层收缩产生的拉力能够传递到重叠部,以利用重叠部的根部发生分离并产生适量的形变来满足防水层收缩所需要的形变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搭接而造成在搭接连接处发生断裂而造成防水层破损,实现延长了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三,基于上述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包括建筑物1000,所述建筑物上形成待保护面(未标记),还包括多块上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多块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设置在所述待保护面并拼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包括建设施工完成的建筑物1000,建筑物1000的表面具有需要进行后期施工以达到防水保护的待保护面。在施工过程中,则将若干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根据建筑物1000所形成的待保护面的面积和形状要求进行铺设。
其中,利用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层3贴在待保护面的表面,对待保护面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水层3上方的中间板2采用泡沫板等轻质且保温的材料制成,并且,中间板2能够在受挤压下变形,以满足待保护面凹凸不平的施工要求。中间板2上方布置的透水板1一方面起到顶部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收集雨水并输送雨水的作用,进而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最顶层设置的过滤层4可以采用土工布等常规的建筑施工建材,土工布能够对雨水起到过滤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在土工布的上方设置的轻质回填材料、厚砂卵石等建材实现顶部空间的再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还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遮盖住所述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边缘还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外侧并贴靠在所述中间板的侧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延伸翻折部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配置成在两侧所述防水层收缩时所述重叠部的根部可拉扯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为可形变的板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剩余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配合部;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所述连接部与相对布置的所述连接配合部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翻折部完全或部分遮盖住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还形成弯折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插接凸起,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插接凹槽;或者,所述连接部为搭接部,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搭接配合部。
10.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上形成待保护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块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多块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设置在所述待保护面并拼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CN202222204238.9U 2022-08-22 2022-08-22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Active CN219196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4238.9U CN219196323U (zh) 2022-08-22 2022-08-22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4238.9U CN219196323U (zh) 2022-08-22 2022-08-22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6323U true CN21919632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4238.9U Active CN219196323U (zh) 2022-08-22 2022-08-22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6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1495B1 (ko) 방수방근시트 및 그 시공방법
IT201900007234A1 (it) Metodo per la costruzione di una diga in materiale sciolto, con cordoli estrusi e membrana impermeabile protetta
JP4108460B2 (ja) トンネル止水構造の施工方法
CN219196323U (zh)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CN115182465B (zh)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KR100412935B1 (ko) 복합 시트 방수재와 그 방수재를 이용한 방수방법
KR100885024B1 (ko) 터널용 방수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용 방수부재
CN110145038B (zh) 一种压力注浆封口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KR100949570B1 (ko) 자착식 방수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3628506B (zh) 一种基础承台与桩头防水处施工方法
CN213868357U (zh) 一种易于拼接的防水卷材
CN205310927U (zh) 用于隧道的蜂窝形防水卷材
CN212153924U (zh) 一种女儿墙防水修缮结构
CN210032035U (zh) 一种勒脚处装配式暗沟结构
KR200211908Y1 (ko) 복합 시트 방수재
CN219196459U (zh) 搭接式建筑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CN220394881U (zh) 一种具有齿槽结构的防渗材料
CN213868356U (zh) 一种抗断裂的防水卷材
CN217601736U (zh) 一种加强型反应粘防水卷材
CN219196458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及建筑防水体系
CN214137722U (zh) 一种预铺自粘防水卷材
CN105804773B (zh) 一种电缆隧道的伸缩缝防水构造及电缆隧道
CN215106651U (zh) 一种方便搭接带有防护膜层的防水卷材
CN117385928A (zh) 一种基于建筑地下防水防潮双墙分隔结构
CN218880965U (zh) 一种便于拼接铺设的防排水卷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