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2380U - 清雪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2380U
CN219192380U CN202223379272.6U CN202223379272U CN219192380U CN 219192380 U CN219192380 U CN 219192380U CN 202223379272 U CN202223379272 U CN 202223379272U CN 219192380 U CN219192380 U CN 219192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ing
moving part
track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92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刚
李巍伟
张建阳
朱蓉楠
臧春静
史伟栋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Machine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Machin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Machine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Machin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92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2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2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2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雪装置。该清雪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包括驱动部;行进部,行进部安装在车体的底部,驱动部与行进部驱动连接,行进部能够带动车体移动,行进部包括履带轮机构和车轮机构,履带轮机构包括履带、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通过履带与第二移动部传动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第一移动部,以使第一移动部带动履带转动,履带带动第二移动部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清雪装置,能够解决现有铲雪车在行进的过程中,由于道路上存在积雪,轮胎无法抓地,导致打滑的问题。

Description

清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路面硬质化的普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冬天天气寒冷,积雪较多,车辆不易行走,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下雪后如果不及时对积雪进行处理,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对行车路段进行除雪的方式是通过将铲斗与路面接触并持续推动,逐步将路面积雪推至道路两侧,但是在铲雪车行进的过程中,由于道路上存在积雪,轮胎无法抓地,导致铲雪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打滑,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雪装置,能够解决现有铲雪车在行进的过程中,由于道路上存在积雪,轮胎无法抓地,导致打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雪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包括驱动部;行进部,行进部安装在车体的底部,驱动部与行进部驱动连接,行进部能够带动车体移动,行进部包括履带轮机构和车轮机构,车轮机构位于车体的前侧,履带轮机构位于车体的后侧,履带轮机构包括履带、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通过履带与第二移动部传动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第一移动部,以使第一移动部带动履带转动,履带带动第二移动部转动。
进一步地,履带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防滑凸起,多个防滑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履带的外周面上,且各防滑凸起沿履带的宽度延伸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部包括主动轮,第二移动部包括从动轮,驱动部能够驱动主动轮转动,以使主动轮带动履带转动,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履带轮机构还包括多个卡接凸起,多个卡接凸起间隔设置在主动轮的外周面上,履带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卡接凸起能够卡设在凹槽内,以带动履带转动。
进一步地,清雪装置还包括调节部,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调节部的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连接,调节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连接,调节部能够调节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连接,第二调节件的第一端与第二从动轮连接,第二调节件的第二端可调节地穿设在第一调节件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调节部还包括固定件,第一调节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结构,第二调节件的第二端依次从两个第一支撑结构穿出,固定件安装在第二调节件上,以将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清雪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与调节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结构支撑在调节部和履带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轮,支撑轮安装在第一调节件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有车体和行进部,其中,车体包括驱动部,行进部包括两个履带轮机构和两个车轮机构,两个车轮机构安装在车体的前侧,两个履带轮机构安装在车体的后侧,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履带轮机构和车轮机构均能够转动,以使车辆移动。车轮机构为现有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前侧,方便进行车体的转向,履带轮机构包括履带、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履带包覆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的外周,由于履带的表面相较于一般的车轮更为粗糙,且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履带轮机构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当清雪装置在有积雪的路面行驶时,可以通过履带形成较大的抓地作用力,使得履带轮机构不容易发生打滑,车体能够稳定的行驶,从而能够保证清雪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提升清雪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清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履带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体;20、履带轮机构;21、履带;22、第一移动部;221、主动轮;23、第二移动部;231、第一从动轮;232、第二从动轮;24、卡接凸起;30、车轮机构;40、调节部;41、第一调节件;411、第一支撑结构;42、第二调节件;43、固定件;50、防滑凸起;60、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雪装置,该清雪装置包括:车体10,车体10包括驱动部;行进部,行进部安装在车体10的底部,驱动部与行进部驱动连接,行进部能够带动车体10移动,行进部包括履带轮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车轮机构30位于车体10的前侧,履带轮机构20位于车体10的后侧,履带轮机构20包括履带21、第一移动部22以及第二移动部23,第一移动部22通过履带21与第二移动部23传动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第一移动部22,以使第一移动部22带动履带21转动,履带21带动第二移动部2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行进部包括两个履带轮机构20和两个车轮机构30,两个车轮机构30安装在车体10的前侧,两个履带轮机构20安装在车体10的后侧,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履带轮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均能够转动,以使车辆移动。其中,车轮机构30为现有的车轮,设置在车体10前侧,方便进行车体10的转向,履带轮机构20包括履带21、第一移动部22以及第二移动部23,履带21包覆在第一移动部22和第二移动部23的外周,由于履带21的表面相较于一般的车轮更为粗糙,且履带2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履带轮机构2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当清雪装置在有积雪的路面行驶时,可以通过履带21形成较大的抓地作用力,使得履带轮机构20不容易发生打滑,车体10能够稳定的行驶,从而能够保证清雪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提升清雪的效率。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履带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防滑凸起50,多个防滑凸起50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履带21的外周面上,且各防滑凸起50沿履带21的宽度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间隔设置在履带21的外周面上,并且与履带21本身的凸起交替排布,相邻两个凸起之间设置有一个防滑凸起50,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大履带2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车体10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22包括主动轮221,第二移动部23包括从动轮,驱动部能够驱动主动轮221转动,以使主动轮221带动履带21转动,履带21带动从动轮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221与驱动部驱动连接,在驱动部的驱动下,主动轮221转动,并能够带动履带21转动,进而使履带21带动从动轮转动,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车体10的移动。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履带轮机构20还包括多个卡接凸起24,多个卡接凸起24间隔设置在主动轮221的外周面上,履带2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卡接凸起24能够卡设在凹槽内,以带动履带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驱动主动轮221转动,主动轮221外周的卡接凸起24随着主动轮221转动,履带2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履带21的外周面上,部分卡接凸起24卡设在部分凹槽内,以带动履带21转动,使履带21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实现车体10的前进、后退或转向。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雪装置还包括调节部40,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231和第二从动轮232,调节部40的一端与第一从动轮231连接,调节部40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232连接,调节部40能够调节第一从动轮231与第二从动轮232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清雪装置还包括连接轴(图中未示出),连接轴的一端与车体10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件41固定连接,调节部40能够对第一从动轮231和第二从动轮23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这样履带轮机构20能够匹配不同型号的车体10,适用性更高。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部40包括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第一调节件41的第一端与第一从动轮231连接,第二调节件42的第一端与第二从动轮232连接,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可调节地穿设在第一调节件41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与第一调节件4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并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可调,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调整第一从动轮231与第二从动轮232之间的距离,使履带轮机构20能够匹配不同型号的车体10,适用性更高。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部40还包括固定件43,第一调节件4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依次从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穿出,固定件43安装在第二调节件42上,以将第一调节件41与第二调节件42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43均为螺母,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为螺杆,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间隔设置在第一调节件41上,并且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上均设置有安装通孔,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依次从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的安装通孔穿出后,将两个螺母安装在螺杆上,使两个螺母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中远离第二从动轮232的第一支撑结构411的两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的固定连接,并且通过调整螺杆的穿出长度,能够调整第一从动轮231和第二从动轮232之间的距离,另外,两个支撑结构还能够对第二调节件42进行支撑,保证车体10行进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清雪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与调节部4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结构支撑在调节部40和履带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清雪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能够对调节部40进行支撑,进而能够增高履带轮机构20的结构稳定性。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轮60,支撑轮60安装在第一调节件41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轮60的个数为多个,全部支撑轮60均安装在第一调节件41的底部,以对第一调节件41进行支撑,进而保证车体10行驶过程中履带轮机构20的结构稳定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车体和行进部,其中,车体包括驱动部,行进部包括两个履带轮机构和两个车轮机构,两个车轮机构安装在车体的前侧,两个履带轮机构安装在车体的后侧,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履带轮机构和车轮机构均能够转动,以使车辆移动。车轮机构为现有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前侧,方便进行车体的转向,履带轮机构包括履带、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履带包覆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的外周,由于履带的表面相较于一般的车轮更为粗糙,且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履带轮机构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当清雪装置在有积雪的路面行驶时,可以通过履带形成较大的抓地作用力,使得履带轮机构不容易发生打滑,车体能够稳定的行驶,从而能够保证清雪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提升清雪的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0),所述车体(10)包括驱动部;
行进部,所述行进部安装在所述车体(10)的底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行进部驱动连接,所述行进部能够带动所述车体(10)移动,所述行进部包括履带轮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所述车轮机构(30)位于所述车体(10)的前侧,所述履带轮机构(20)位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所述履带轮机构(20)包括履带(21)、第一移动部(22)以及第二移动部(23),所述第一移动部(22)通过所述履带(21)与所述第二移动部(2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22),以使所述第一移动部(22)带动所述履带(21)转动,所述履带(21)带动所述第二移动部(2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防滑凸起(50),多个所述防滑凸起(50)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履带(21)的外周面上,且各所述防滑凸起(50)沿所述履带(21)的宽度延伸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22)包括主动轮(221),所述第二移动部(23)包括从动轮,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221)转动,以使所述主动轮(221)带动所述履带(21)转动,所述履带(21)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机构(20)还包括多个卡接凸起(24),多个所述卡接凸起(24)间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221)的外周面上,所述履带(2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卡接凸起(24)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内,以带动所述履带(2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雪装置还包括调节部(40),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231)和第二从动轮(232),所述调节部(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31)连接,所述调节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32)连接,所述调节部(40)能够调节所述第一从动轮(23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32)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40)包括第一调节件(41)和第二调节件(42),所述第一调节件(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31)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32)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可调节地穿设在所述第一调节件(41)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40)还包括固定件(43),所述第一调节件(4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结构(411),所述第二调节件(42)的第二端依次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结构(411)穿出,所述固定件(43)安装在所述第二调节件(42)上,以将所述第一调节件(41)与所述第二调节件(42)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雪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调节部(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调节部(40)和所述履带(2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轮(60),所述支撑轮(60)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件(41)上。
CN202223379272.6U 2022-12-15 2022-12-15 清雪装置 Active CN219192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9272.6U CN219192380U (zh) 2022-12-15 2022-12-15 清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9272.6U CN219192380U (zh) 2022-12-15 2022-12-15 清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2380U true CN219192380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9272.6U Active CN219192380U (zh) 2022-12-15 2022-12-15 清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2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92814B2 (ja) 自走式ケーブル除雪ロボット
CA2654015C (en) Snow traction unit for vehicles
US4211366A (en) Vehicle tire traction strip
CA2482189A1 (en) Endless track and guide wheels for high speed multi-terrain vehicles
US8695735B2 (en) Triangle track vehicle wheel
US7937793B1 (en) Vehicle tire cleaning system
US6748678B2 (en) Snow remova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9192380U (zh) 清雪装置
CA1335455C (en) Anti-skid device for vehicle wheels
CN202368702U (zh) 一种履带式驱动系统以及一种行走装置
CN210712712U (zh) 一种铲刀结合更加牢固的大型除雪冰作业机构
CN201592635U (zh) 履带式汽车防滑装置
JP2007284900A (ja) ライン溝切削走行機
CN107650595A (zh) 船形履带机构总成
WO2012069786A1 (en) Tracked or wheeled vehicle with skid
RU175532U1 (ru) Противобукс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и самоходных машин колёсного типа
FI60268B (fi) Foerfarande foer utjaemning av foerslitningen av ytan av belagda vaegar och foer foerlaengning av belaeggningsmellanrummet
JPH0648126A (ja) 車両用走行補助装置
RU2726490C1 (ru) Противобукс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020190575A1 (en) Endless track constructed from vehicle tire
CN2582937Y (zh) 清障车原地调头机构
CN103043129A (zh) 凸式履带轮总成
JP2003293341A (ja) 排障板型除雪車両
CN210596934U (zh) 一种灌浆找平车
CN2540304Y (zh) 车辆防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