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396U - 一种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1396U
CN219181396U CN202223599821.0U CN202223599821U CN219181396U CN 219181396 U CN219181396 U CN 219181396U CN 202223599821 U CN202223599821 U CN 202223599821U CN 219181396 U CN219181396 U CN 21918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plate
board
inpu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98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炳炳
周国扬
洪云亭
刘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98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1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逆变器。逆变器包括箱体、箱盖、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箱盖盖接于箱体,并与箱体共同形成容置腔;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逆变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结构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逆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逆变器箱体通常是采用将所有的pcb平铺设置的方式,而这样的设置方式,导致pcb的平铺面积大,进而导致箱体横向面积大,进而导致逆变器的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逆变器,逆变器包括箱体、箱盖、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
箱盖盖接于箱体,并与箱体共同形成容置腔;
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逆变器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容置于容置腔内,并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支撑板靠近箱盖的一侧;
其中,输入输出板容置于第一腔室内,并与支撑板连接;功率板及控制板容置于第二腔室内,并与箱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逆变器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置于箱体内,支撑板与连接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支撑板包括基板以及导电板,导电板与基板连接,并位于基板的上方;
导电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第一连接螺钉,第二连接孔用于安装第二连接螺钉;
其中,第一连接螺钉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板及导电板,第二连接螺钉用于连接导电板及连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连接架包括分布于箱体相对的两侧的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均开设有安装第二连接螺钉的第三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电板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第一连接孔均对应一个输入输出板的接地点;
每个接地点均开设有安装第一连接螺钉的第四连接孔,且每个第四连接孔内均设置有接触圈,接触圈与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地导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螺钉套接有支撑导电套筒,支撑导电套筒的两端分别抵触接触圈和导电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箱体的底面连接有电感元件及散热翅片;
散热翅片所处的区域正对于功率板,电感元件所处的区域正对于控制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逆变器还包括围绕电感元件及散热翅片设置的壳体,壳体正对于电感元件的区域开设多个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逆变器包括箱体、箱盖、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箱盖盖接于箱体,并与箱体共同形成容置腔;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
该逆变器在安装内部结构时,采用的是将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堆叠放置的方式,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小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的所需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简化逆变器结构的同时,减小逆变器的结构体积,进而使得逆变器的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输入输出板及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支撑板及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板及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连接孔的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连接孔的设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地点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支撑板与连接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感元件及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逆变器;110-箱体;120-箱盖;130-输入输出板;140-功率板;150-控制板;160-支撑板;170-连接架;161-基板;162-导电板;163-第一连接孔;164-第二连接孔;171-连接部;172-第三连接孔;131-接地点;132-第四连接孔;133-接触圈;134-接地导线电;180-电感元件;190-散热翅片;200-壳体;201-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100,逆变器100包括箱体110、箱盖120、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
箱盖120盖接于箱体110,并与箱体110共同形成容置腔;
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
请参照图1-图4,该逆变器100的工作原理是:
该逆变器100包括箱体110、箱盖120、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箱盖120盖接于箱体110,并与箱体110共同形成容置腔;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
该逆变器100在安装内部结构时,采用的是将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堆叠放置的方式,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小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的所需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简化逆变器100结构的同时,减小逆变器100的结构体积,进而使得逆变器100的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4,为使得输入输出板130、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能够堆叠放置于容置腔内,故,逆变器100还包括支撑板160,支撑板160容置于容置腔内,并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支撑板160靠近箱盖120的一侧;其中,输入输出板130容置于第一腔室内,并与支撑板160连接;功率板140及控制板150容置于第二腔室内,并与箱体110连接。
请参照图1-图8,而为安装支撑板160,故,逆变器100包括连接架170,连接架170设置于箱体110内,支撑板160与连接架170连接。
请参照图1-图8,在设置支撑板160时,支撑板160包括基板161以及导电板162,导电板162与基板161连接,并位于基板161的上方;
导电板16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63及第二连接孔164,第一连接孔163用于安装第一连接螺钉,第二连接孔164用于安装第二连接螺钉;
其中,第一连接螺钉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板130及导电板162,第二连接螺钉用于连接导电板162及连接架170。
由此,在配置连接架170时,连接架170可以包括分布于箱体110相对的两侧的两个连接部171,两个连接部171均开设有安装第二连接螺钉的第三连接孔172。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板162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63,每个第一连接孔163均对应一个输入输出板130的接地点131;
每个接地点131均开设有安装第一连接螺钉的第四连接孔132,且每个第四连接孔132内均设置有接触圈133,接触圈133与输入输出板130上的接地导线电134连接。
基于上述的接地点131的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连接螺钉套接有支撑导电套筒,支撑导电套筒的两端分别抵触接触圈133和导电板162。
其外,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请参照图1-图9,箱体110的底面连接有电感元件180及散热翅片190;
由于功率板140工作过程的发热量大,故,散热翅片190所处的区域正对于功率板140,以对功率板140进行散热;电感元件180所处的区域正对于控制板150。
另外,请参照图1-图9,为对箱体110进行支撑,故,逆变器100还包括围绕电感元件180及散热翅片190设置的壳体200,而且为避免壳体200干涉电感元件180的工作,并减轻壳体200的重量,故,壳体200正对于电感元件180的区域开设多个孔体201。
综上,请参照图1-图9,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板130的作用在于,接通光伏板,储能柜和电网的输入输出功能,完成各通道流通的中转,其集成的功能模块多,接线最多,需要的接地点131也多;功率板140的作用在于,将光伏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实现电流的逆变过程,其发热量大;而控制板150的作用在于,通过板上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信号,通讯等功能,属于逻辑控制单元;
在制作上述的导电板162时,导电板162为导电材料制成,其目的是通过与输入输出板130上的接地点131电连接,进而与输入输出板130上的接地导线接通;而且在制作上述的箱体110和连接架170时,箱体110和连接架170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其目的是在导电板162于与输入输出板130上的接地导线电134接通的前提下,通过导电板162与连接架170和箱体110的电接通,进而满足输入输出板130的接地要求。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包括箱体、箱盖、输入输出板、功率板及控制板;
所述箱盖盖接于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箱体共同形成容置腔;
所述输入输出板、所述功率板及所述控制板堆叠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箱盖的一侧;
其中,所述输入输出板容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功率板及所述控制板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与所述箱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基板以及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基板连接,并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
所述导电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第一连接螺钉,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安装第二连接螺钉;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螺钉用于连接所述输入输出板及所述导电板,所述第二连接螺钉用于连接所述导电板及所述连接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架包括分布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均开设有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螺钉的第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对应一个所述输入输出板的接地点;
每个所述接地点均开设有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螺钉的第四连接孔,且每个所述第四连接孔内均设置有接触圈,所述接触圈与所述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地导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螺钉套接有支撑导电套筒,所述支撑导电套筒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接触圈和所述导电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底面连接有电感元件及散热翅片;
所述散热翅片所处的区域正对于所述功率板,所述电感元件所处的区域正对于所述控制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围绕所述电感元件及所述散热翅片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正对于所述电感元件的区域开设多个孔体。
CN202223599821.0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逆变器 Active CN219181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821.0U CN21918139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821.0U CN21918139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1396U true CN21918139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8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9821.0U Active CN21918139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1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76672A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CN202799522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
CN219181396U (zh) 一种逆变器
CN113872454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CN210469130U (zh) 并网逆变器
CN209072351U (zh) 光伏逆变器壳体
KR20220025560A (ko) 인쇄회로기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CN112701880A (zh) 一种功率电源的电容器模块绝缘散热方式
CN21621656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CN220190690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外壳及微型逆变器
CN104901518A (zh) 一种高压电力变换设备及其功率单元
CN112218499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211455540U (zh) 一种布局合理的电力电容器装置
CN219679091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7240947U (zh) Poe无线接入面板设备及网络通信系统
CN220254332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8788904U (zh) 一种变频风机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04835902U (zh) 自然冷却式通信基站电源系统
CN218071292U (zh) 一种一体化散热好的电源模块
CN213991415U (zh) 一种智能散热多层线路板
CN221429187U (zh) 电子模块、板卡以及电子设备
CN214337152U (zh)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模块化结构
CN220673640U (zh)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CN215073168U (zh) 一种模块电源接脚绝缘结构
CN215818886U (zh) 一种电力使用的微电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