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9130U - 并网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并网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9130U
CN210469130U CN201921658132.8U CN201921658132U CN210469130U CN 210469130 U CN210469130 U CN 210469130U CN 201921658132 U CN201921658132 U CN 201921658132U CN 210469130 U CN210469130 U CN 210469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installation space
connected inverter
box body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81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圣
宋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81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9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9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9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箱体、散热器以及多个电感;所述箱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功率器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直流输入侧器件和交流输出侧器件;所述散热器固定在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对应部分的所述箱体的背面板上,所述多个电感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下方。本申请通过合理调整并网逆变器主要器件的相对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整机尺寸大、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并网逆变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并网逆变器的整机尺寸,降低了并网逆变器的成本。

Description

并网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组串式并网逆变器是将光伏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交流电的重要设备,其输入端与光伏电池板连接,输出端与电网连接,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
现有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存在的问题是,整机尺寸较大,不利于产品流通;产品尺寸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以解决现有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整机尺寸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箱体、散热器以及多个电感;
所述箱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功率器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直流输入侧器件和交流输出侧器件;
所述散热器固定在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对应部分的所述箱体的背面板上,所述多个电感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下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散热器框架和风扇;
所述散热器框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背面板上,通过所述散热器框架和所述箱体的背面板将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多个电感密封;
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一侧设有开孔,所述散热器框架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风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上方;
所述箱体还包括上前门板和下前门板,所述上前门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下前门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包括BOOST升压电感和逆变电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功率板和检测控制板;所述检测控制板位于所述功率板的上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板包括DC/DC变换电路和DC/AC变换电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输入侧器件包括滤波板、对插端子以及直流熔断器;
所述对插端子和所述直流熔断器设置在所述滤波板的上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输出侧器件包括接线端子、防水锁头以及通讯接口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直流开关;
所述直流开关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通过合理调整并网逆变器主要器件的相对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整机尺寸大、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并网逆变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并网逆变器的整机尺寸,降低了并网逆变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结构示意图;
图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箱体10、散热器20以及多个电感30;
所述箱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安装空间11和第二安装空间12,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内设置有功率器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设置有直流输入侧器件和交流输出侧器件;
所述散热器20固定在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对应部分的所述箱体10的背面板上,所述多个电感3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0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20用于将所述箱体10内差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箱体10外部,将所述箱体10内的器件和环境的温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所述电感30包括两种,一种是BOOST升压电感,用于将DC/DC变换电路输出侧的电压升高;另一种是逆变电感,用于在DC/AC变换电路上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实现滤波功能。
请再结合图2进行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散热器框架(图中未示出)和风扇40;
所述散热器框架固定在所述箱体10的背面板上,通过所述散热器框架和所述箱体10的背面板将所述散热器20和所述多个电感30密封;
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一侧设有开孔,所述散热器框架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风扇40。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散热器框架可将所述散热器20和所述多个电感30封起来,使得所述并网逆变器形成风冷散热的机型。
请结合图3进行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的上方;
所述箱体10还包括上前门板101和下前门板102,所述上前门板101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所述下前门板102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
请结合图4进行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功率板111和检测控制板112;所述检测控制板112位于所述功率板111的上方。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板111包括DC/DC变换电路和DC/AC变换电路,DC/DC变换电路在环境条件变化时调节MOS管占空比,实现动态的负载匹配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输出;DC/AC变换电路主要实现直流电向交流电的转化。
所述检测控制板112主要实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检测、输出滤波、通讯、监控、PID辅助电源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功率板111和所述检测控制板112可按实际需求拆分为独立的小面积单板,也可集成为一块大面积单板。
请再结合图4进行理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输入侧器件包括滤波板121、对插端子122以及直流熔断器123;
所述对插端子122和所述直流熔断器123设置在所述滤波板121的上方。所述交流输出侧器件包括接线端子124、防水锁头125以及通讯接口板126。
具体地,所述对插端子122设置在所述箱体10底部壁的左侧,数量在此不作限定。所述防水锁头125设置在所述箱体10底部壁的右侧。
所述直流熔断器123设置在所述对插端子122附近,所述滤波板121实现直流输入防雷及防雷状态反馈、电流采样、电压采样等功能。
请再参考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直流开关50;所述直流开关50固定在所述箱体10的侧壁上。
具体地,所述直流开关50安装在所述箱体10的左侧壁上,所述直流开关50在所述箱体10左侧外部进行断开和接通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通过合理调整并网逆变器主要器件的相对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整机尺寸大、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并网逆变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并网逆变器的整机尺寸,降低了并网逆变器的成本。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箱体、散热器以及多个电感;
所述箱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功率器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直流输入侧器件和交流输出侧器件;
所述散热器固定在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对应部分的所述箱体的背面板上,所述多个电感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散热器框架和风扇;
所述散热器框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背面板上,通过所述散热器框架和所述箱体的背面板将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多个电感密封;
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一侧设有开孔,所述散热器框架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上方;
所述箱体还包括上前门板和下前门板,所述上前门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下前门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包括BOOST升压电感和逆变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功率板和检测控制板;所述检测控制板位于所述功率板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板包括DC/DC变换电路和DC/AC变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侧器件包括滤波板、对插端子以及直流熔断器;
所述对插端子和所述直流熔断器设置在所述滤波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侧器件包括接线端子、防水锁头以及通讯接口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还包括直流开关;
所述直流开关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CN201921658132.8U 2019-09-30 2019-09-30 并网逆变器 Active CN210469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132.8U CN2104691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并网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8132.8U CN2104691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并网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9130U true CN210469130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8132.8U Active CN2104691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并网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9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932A (zh) * 2021-11-01 2022-01-1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及直流开关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932A (zh) * 2021-11-01 2022-01-1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及直流开关组件
CN113936932B (zh) * 2021-11-01 2024-04-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32288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US12337710B2 (en) Charging pile
CN207339303U (zh) 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221081177U (zh) 光伏逆变器和功率变换装置
CN111466074B (zh) 逆变器
CN210469130U (zh) 并网逆变器
JP2000173376A (ja) 太陽電池開閉器
CN203434932U (zh) 汇流箱
CN20233435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
CN212367140U (zh) 一种模块化电源系统
KR102289420B1 (ko)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인버터
CN211046742U (zh)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CN210007609U (zh) 一种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模块化组件结构
CN210137281U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功率模组
CN218569647U (zh) 一种电力保护自动监测装置
CN211508888U (zh) 一种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
CN222802752U (zh) 一种逆变器装置
CN222981427U (zh) 一种基于三电平拓扑的功率模组及逆变器
CN218006683U (zh) 一种基站结构
CN214984853U (zh) 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电动汽车
CN204794653U (zh) 一种变频器
CN221009982U (zh) 功率变换装置与储能组合设备
CN221709642U (zh) 一种车载混合逆变器
CN218243465U (zh) 一种智能模块安装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18782862U (zh)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电力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