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8084U -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8084U
CN219178084U CN202320471234.9U CN202320471234U CN219178084U CN 219178084 U CN219178084 U CN 219178084U CN 202320471234 U CN202320471234 U CN 202320471234U CN 219178084 U CN219178084 U CN 219178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rectangular
box bod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12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e Dingcheng Biomass Fu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ze Dingcheng Biomass Fu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ze Dingcheng Biomass Fu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ze Dingcheng Biomass Fu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12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8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8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8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颗粒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有风冷冷却结构对进入的颗粒物料进行打散并利用风机吹风带走热量,气流经过滤气罩过滤后排出;风冷后的颗粒物料下落至水冷冷却结构,分别落到三个平行分布在第二矩形框架内的管路表面上,通过震动电机的震动,颗粒物料在管路光滑表面沿着斜坡向下滑动,管路内连通冷却用水,对管路表面滑动的颗粒物料进行水冷冷却,冷却后的颗粒物料从带阀排料管排出,通过风冷和水冷配合加强冷却效果,减少冷却点数量,减少装置占用空间大小,通过非敞口的设计,减少粉尘的外溢。

Description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料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颗粒料的冷却有很多方法,大部分采用多个冷却点进行间断冷却,冷却点的温度由高至低,直至冷却到需要的温度为止,这种冷却办法冷却效果良好,但是所占空间大,均由多个冷却点组成,冷却点为敞开式,容易产生大量粉尘,造成粉尘污染,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通过风冷和水冷配合加强冷却效果,减少冷却点数量,减少装置占用空间大小,通过非敞口的设计,减少粉尘的外溢,避免造成粉尘污染的一种颗粒冷却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内腔底面呈锥形,且矩形箱体底面中部固定连通有带阀排料管,所述矩形箱体上端装配有风冷冷却结构,所述矩形箱体内腔中部装配有水冷冷却结构,所述矩形箱体前壁下端固定装配有半导体水管制冷件,所述水冷冷却结构的输入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内,所述矩形箱体左右侧壁下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装配有震动电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冷却结构包括开设于矩形箱体上表面前侧的排风窗口,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前侧固定装配有滤气罩,且滤气罩位于排风窗口下方,所述滤气罩前端中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矩形箱体前壁上端嵌入装配有滤板,所述矩形箱体内腔上端的前侧固定装配有风机,且风机输出端朝向后侧,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后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矩形箱体内腔上端的后侧固定装配有第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内壁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圆杆,相邻所述圆杆的间隙大于颗粒外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冷却结构包括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内腔下端的第二矩形框架,且第二矩形框架的数量有三个,上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内腔后壁上,上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前端倾斜向下,中部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前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内腔前壁上,中部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后端倾斜向下,下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内腔后壁上,下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前端倾斜向下,上、中、下所述第二矩形框架之间留有过料间隙,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均匀固定装配有管路,相邻所述管路的间隙小于颗粒外径,所述矩形箱体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进水总管,所述带阀进水总管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进水支管,且进水支管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进水支管分别与三个所述管路前端固定连通,所述矩形箱体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排水总管,所述带阀排水总管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且排水支管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排水支管分别与三个所述管路后端固定连通,所述带阀进水总管前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半导体水管制冷件包括导热金属块,所述导热金属块前后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带阀进水总管前端插接于通孔内,所述导热金属块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与导热金属块端部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外侧端固定装配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前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立柱下端固定装配有安装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风冷冷却结构对进入的颗粒物料进行打散并利用风机吹风带走热量,气流经过滤气罩过滤后排出;风冷后的颗粒物料下落至水冷冷却结构,分别落到三个平行分布在第二矩形框架内的管路表面上,通过震动电机的震动,颗粒物料在管路光滑表面沿着斜坡向下滑动,管路内连通冷却用水,对管路表面滑动的颗粒物料进行水冷冷却,冷却后的颗粒物料从带阀排料管排出,通过风冷和水冷配合加强冷却效果,减少冷却点数量,减少装置占用空间大小,通过非敞口的设计,减少粉尘的外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冷却结构和水冷冷却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立柱、12-横梁、13-安装板、2-矩形箱体、3-风冷冷却结构、31-排风窗口、32-滤气罩、33-排气管、34-滤板、35-风机、36-进料管、37-第一矩形框架、4-水冷冷却结构、41-第二矩形框架、42-管路、43-带阀进水总管、44-进水支管、45-带阀排水总管、46-排水支管、5-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1-导热金属块、52-通孔、53-半导体制冷片、54-散热板、6-震动电机、7-带阀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矩形箱体2,矩形箱体2内腔底面呈锥形,且矩形箱体2底面中部固定连通有带阀排料管7,矩形箱体2上端装配有风冷冷却结构3,矩形箱体2内腔中部装配有水冷冷却结构4,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装配有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水冷冷却结构4的输入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内,矩形箱体2左右侧壁下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装配有震动电机6。
通过设置有风冷冷却结构3对进入的颗粒物料进行打散并利用风机35吹风带走热量,气流经过滤气罩32过滤后排出;风冷后的颗粒物料下落至水冷冷却结构4,分别落到三个平行分布在第二矩形框架41内的管路42表面上,通过震动电机6的震动,颗粒物料在管路42光滑表面沿着斜坡向下滑动,管路42内连通冷却用水,对管路42表面滑动的颗粒物料进行水冷冷却,冷却后的颗粒物料从带阀排料管7排出,通过风冷和水冷配合加强冷却效果,减少冷却点数量,减少装置占用空间大小,通过非敞口的设计,减少粉尘的外溢。
具体而言,风冷冷却结构3包括开设于矩形箱体2上表面前侧的排风窗口31,矩形箱体2上表面前侧固定装配有滤气罩32,且滤气罩32位于排风窗口31下方,滤气罩32前端中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3,矩形箱体2前壁上端嵌入装配有滤板34,矩形箱体2内腔上端的前侧固定装配有风机35,且风机35输出端朝向后侧,矩形箱体2上表面后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36,矩形箱体2内腔上端的后侧固定装配有第一矩形框架37,第一矩形框架37内壁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圆杆,相邻圆杆的间隙大于颗粒外径。
具体而言,水冷冷却结构4包括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下端的第二矩形框架41,且第二矩形框架41的数量有三个,上端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后壁上,上端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倾斜向下,中部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前壁上,中部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倾斜向下,下端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后壁上,下端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倾斜向下,上、中、下第二矩形框架41之间留有过料间隙,第二矩形框架41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均匀固定装配有管路42,相邻管路42的间隙小于颗粒外径,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进水总管43,带阀进水总管43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进水支管44,且进水支管44的数量有三个,三个进水支管44分别与三个管路42前端固定连通,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排水总管45,带阀排水总管45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46,且排水支管46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排水支管46分别与三个管路42后端固定连通,带阀进水总管43前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内。
带阀进水总管43和带阀排水总管45外侧端连通外部的循环制冷器,进水总管43的进水通过三个进水支管44分别供入三个第二矩形框架41内的管路42,三个第二矩形框架41内的管路42另一端连通排水支管46,三个排水支管46与带阀排水总管45后端固定连通,实现循环水冷效果。
具体而言,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包括导热金属块51,导热金属块51前后侧壁开设有通孔52,带阀进水总管43前端插接于通孔52内,导热金属块51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半导体制冷片53,且半导体制冷片53制冷端与导热金属块51端部贴合,半导体制冷片53外侧端固定装配有散热板54,散热板54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前壁;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用于对带阀进水总管43内的进水进行辅助制冷,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水冷效果,可选择是否开启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
具体而言,支撑架1包括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立柱11,四个立柱11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横梁12,立柱11下端固定装配有安装板13。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风冷冷却结构3对进入的颗粒物料进行打散并利用风机35吹风带走热量,气流经过滤气罩32过滤后排出;风冷后的颗粒物料下落至水冷冷却结构4,分别落到三个平行分布在第二矩形框架41内的管路42表面上,通过震动电机6的震动,颗粒物料在管路42光滑表面沿着斜坡向下滑动,管路42内连通冷却用水,对管路42表面滑动的颗粒物料进行水冷冷却,冷却后的颗粒物料从带阀排料管7排出,通过风冷和水冷配合加强冷却效果,减少冷却点数量,减少装置占用空间大小,通过非敞口的设计,减少粉尘的外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装配有矩形箱体(2),所述矩形箱体(2)内腔底面呈锥形,且矩形箱体(2)底面中部固定连通有带阀排料管(7),所述矩形箱体(2)上端装配有风冷冷却结构(3),所述矩形箱体(2)内腔中部装配有水冷冷却结构(4),所述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装配有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所述水冷冷却结构(4)的输入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内,所述矩形箱体(2)左右侧壁下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装配有震动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冷却结构(3)包括开设于矩形箱体(2)上表面前侧的排风窗口(31),所述矩形箱体(2)上表面前侧固定装配有滤气罩(32),且滤气罩(32)位于排风窗口(31)下方,所述滤气罩(32)前端中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3),所述矩形箱体(2)前壁上端嵌入装配有滤板(34),所述矩形箱体(2)内腔上端的前侧固定装配有风机(35),且风机(35)输出端朝向后侧,所述矩形箱体(2)上表面后侧固定连通有进料管(36),所述矩形箱体(2)内腔上端的后侧固定装配有第一矩形框架(37),所述第一矩形框架(37)内壁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圆杆,相邻所述圆杆的间隙大于颗粒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冷却结构(4)包括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下端的第二矩形框架(41),且第二矩形框架(41)的数量有三个,上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后壁上,上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倾斜向下,中部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前壁上,中部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倾斜向下,下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后端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内腔后壁上,下端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前端倾斜向下,上、中、下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之间留有过料间隙,所述第二矩形框架(41)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均匀固定装配有管路(42),相邻所述管路(42)的间隙小于颗粒外径,所述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进水总管(43),所述带阀进水总管(43)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进水支管(44),且进水支管(44)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进水支管(44)分别与三个所述管路(42)前端固定连通,所述矩形箱体(2)前壁下端固定插接有带阀排水总管(45),所述带阀排水总管(45)后端均匀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46),且排水支管(46)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排水支管(46)分别与三个所述管路(42)后端固定连通,所述带阀进水总管(43)前端插接于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水管制冷件(5)包括导热金属块(51),所述导热金属块(51)前后侧壁开设有通孔(52),所述带阀进水总管(43)前端插接于通孔(52)内,所述导热金属块(51)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半导体制冷片(53),且半导体制冷片(53)制冷端与导热金属块(51)端部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3)外侧端固定装配有散热板(54),所述散热板(54)固定装配于矩形箱体(2)前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立柱(11),四个所述立柱(11)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横梁(12),所述立柱(11)下端固定装配有安装板(13)。
CN202320471234.9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Active CN219178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1234.9U CN219178084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1234.9U CN219178084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8084U true CN219178084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1234.9U Active CN219178084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8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57532A1 (en) Compressed Air Aftercooler With Integral Moisture Separator
CN219178084U (zh) 一种颗粒冷却装置
CN202254975U (zh) 一种波浪板式机力冷却装置
US20080022702A1 (en) Compressed Air Aftercooler With Integral Moisture Separator
CN20665230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除尘收集系统
CN209534674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车载空调保护壳
CN212636233U (zh) 造粒冷却传送机
CN109302829B (zh) 下送风式机房空调
CN209348273U (zh) 超净层流系统及具有其的无尘室、手套箱和设备
CN209569932U (zh) 一种鱼丸一体机用放置柜
CN203395999U (zh) 一种除湿机
CN208139670U (zh) 冷凝结构及冰箱
CN208858441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108580014A (zh) 一种用于粉体研磨的进风装置
CN210075879U (zh) 电器设备降温装置
CN2209596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排烟机
CN2826804Y (zh) 电机风冷却器
CN216011901U (zh) 一种造纸废水降温装置
CN213055655U (zh) 一种包装袋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20593715U (zh) Pvc粒子双层冷却装置
CN109062375A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服务器散热箱
CN211580525U (zh) 一种保持低温的电气箱
CN208812978U (zh) 一种汽车水箱支架
CN208574767U (zh) 一种用于粉体研磨的进风装置
CN213532205U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磨削加工的冷却液循环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article cool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13

Pledgee: Heze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HEZE DINGCHENG BIOMASS FUE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