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6646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6646U
CN219176646U CN202223470169.2U CN202223470169U CN219176646U CN 219176646 U CN219176646 U CN 219176646U CN 202223470169 U CN202223470169 U CN 202223470169U CN 219176646 U CN219176646 U CN 219176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tor
axial
fan blades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01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亮
李建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M&e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M&e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M&e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M&e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01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6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扇组件及动力组件,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形成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动力组件设有电机轴,风扇组件包括轮毂及自轮毂延伸至风道内的第一扇叶,电机轴驱动第一扇叶旋转产生主气流,主气流自进风口进入风道再通过出风口吹出,部分主气流在风道内转向形成进入动力组件内部的辅助气流;风扇组件包括数个支撑筋及连接于支撑筋的数个第二扇叶,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绕同一轴线转动,从而将辅助气流引导至风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毂内的支撑筋上固定有第二扇叶以将辅助气流引导至风道内,避免辅助气流堆积在动力组件和风扇组件之间,从而提升电机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可靠的电机散热方式的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园林工具,其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风管、容纳在壳体内的涵道、设置在涵道内的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使用过程中,空气由风扇从进风口吸入涵道内,然后经风管的吹风口吹出,从而将落叶或灰尘吹至特定位置。由于电机旋转驱动风扇产生的气流具有风量大、风速高、吹力强的特点,因此电机运行时的发热量比较大,电机的温升也随之升高,长时间处于温升高的情况下工作导致电机的可靠性和寿命大幅度缩减。
为了解决电机散热问题,通常会在电机外壳的前端设置气流通孔,进入涵道内的主气流的一部分在气压的作用下从气流通孔进入电机外壳内,经过电机后自电机外壳与风扇之间的间隙排出并重新汇入涵道的气流内,从而对电机进行散热。然而,电机外壳内的气流冷却电机后,只能被动地被主气流卷吸排出,随着吹风机朝向大吹力、大流量的趋势发展,电机功率越来越大,发热量也随之增加,完全依靠主气流卷吸排气的方式将不能满足电机散热的需求,且电机外壳内的气流容易堆积在电机外壳和风扇之间的间隙内,导致电机的热量并不能有效地被排出。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吹风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可靠的电机散热方式的吹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扇组件及驱动所述风扇组件绕轴线旋转的动力组件,所述壳体设有位于轴向后端的进风口、位于轴向前端的出风口及形成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绕轴线旋转的电机轴,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电机轴的轮毂及自所述轮毂延伸至所述风道内的第一扇叶,所述电机轴驱动所述轮毂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扇叶旋转产生主气流,所述主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再通过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在所述风道内转向形成进入所述动力组件内部的辅助气流;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轮毂内的数个支撑筋及连接于所述支撑筋的数个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一扇叶绕同一轴线转动,从而将进入所述动力组件内部的所述辅助气流引导至所述风道内并汇入所述主气流。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外壳及容纳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电机,所述电机外壳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轴向前端,所述电机设有轴向延伸出所述电机外壳的所述电机轴,所述轮毂连接至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后端以在所述电机外壳与所述轮毂之间形成轴向间隙H,所述第二扇叶沿轴向向前凸出于所述轮毂并延伸至所述轴向间隙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向间隙H在轴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10mm,所述第二扇叶凸出于所述轮毂的轴向高度h大于0且小于等于8.5mm。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机外壳设有位于轴向前端且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电机外壳设有位于轴向后端且与所述轴向间隙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辅助气流自所述第一开口转向进入所述电机外壳内并由所述第二开口流进所述轴向间隙H,所述第二扇叶绕轴线转动以将自所述轴向间隙H内的所述辅助气流沿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引导至所述风道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轮毂设置为直径为D的圆环,数个所述支撑筋间隔设置在圆环内以使所述第二扇叶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数个所述第二开口构成为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排布,相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1、最大距离为d2,相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扇叶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l1、最大距离为l2,其中,所述第二扇叶的尺寸满足:d1≤l1≤d2,d2≤l2≤D。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支撑筋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扇叶的安装槽,所述第二扇叶固定至所述安装槽内并轴向凸出于所述支撑筋的外表面。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扇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吹风机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槽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从而平衡所述风扇组件在垂直于轴向的径向上的质量。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且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轮毂内的支撑筋上固定有第二扇叶,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绕同一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流经电机内部的辅助气流被引导至风道内并汇入主气流,避免辅助气流堆积在风扇组件与动力组件之间的轴向间隙内,提升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吹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吹风机的涵道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涵道组件的部分拆分图;
图4是图3所示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风扇组件的拆分图;
图6是图2所示涵道组件的剖视图中轴向间隙处的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吹风机 100 壳体 10
筒部 11 连接部 12
开口 121 进气空间 122
电池安装部 13 把手 14
支撑部 15 吹风管 20
风扇组件 30 轮毂 31
固定孔 311 环形槽 312
第一扇叶 32 支撑筋 33
安装槽 331 第二扇叶 34
动力组件 40 电机 41
电机轴 411 电机外壳 42
腔体 421 导流锥 422
静导叶 423 第一开口 424
第二开口 425 涵道组件 50
涵道外壳 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吹风机10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壳体10、连接至壳体10轴向前端的吹风管20、设置于壳体10内的风扇组件30及驱动风扇组件30绕轴线旋转的动力组件40、以及给动力组件40提供电力的电池包(未图示)。壳体10设有位于轴向后端的进风口、位于轴向前端的出风口及形成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动力组件40包括驱动风扇组件30旋转产生主气流的电机41,该主气流自壳体10的进风口进入风道再通过壳体10的出风口吹向吹风管20内,并由吹风管20汇聚形成用于吹扫落叶、尘屑或其他杂物的大吹力的气流。
壳体10包括与吹风管20连接的筒部11、自筒部11的轴向后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12、连接至连接部12的电池安装部13、以及设置在连接部12和电池安装部13顶部的把手14。连接部12的外周壁设有多个开口121以在其内部形成进气空间122,主气流自多个开口121进入进气空间122内再通过壳体10的进风口进入风道内。壳体10在连接部12和筒部11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吹风机100支撑在平面上的支撑部15。
壳体10由左、右两半壳体组装构成,左壳体和右壳体组装后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吹风机100包括固持在该收容空间内的涵道组件50,涵道组件50包括固定在壳体10内的涵道外壳51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涵道外壳51内的动力组件40和风扇组件30。动力组件40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电机外壳42及容纳于电机外壳42内的电机41,电机外壳42的外壁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构成风道的一部分。电机外壳42位于风扇组件30的轴向前侧,并在电机外壳42与风扇组件30之间形成轴向间隙H。电机41设有绕轴线旋转的电机轴411,电机轴411在轴向上向后延伸出电机外壳42。
电机外壳42包括容纳电机41的腔体421及连接至腔体421的导流锥422。腔体421的外壁设有朝向风道延伸的多个静导叶423,多个静导叶423延伸至风道内以对进入风道的气流进行梳理。
结合图3所示,电机外壳42的轴向前端,即靠近导流锥422的尖端处设有与风道流体连通的数个第一开口424;电机外壳42的轴向后端,即腔体421靠近轴向间隙H的端部设有与轴向间隙H流体连通的数个第二开口425;风道内的主气流至少部分在风道内转向形成进入动力组件40内部的辅助气流,辅助气流流经位于动力组件40内部的电机41。具体地,风道内的主气流经过导流锥422的尖端时,至少部分主气流自第一开口424转向进入电机外壳42内形成辅助气流,辅助气流经过电机外壳42内部的电机41后自第二开口425流进轴向间隙H,从而带走电机41产生的热量。
风扇组件30包括连接至电机轴411的轮毂31及自轮毂31延伸至风道内的第一扇叶32。电机轴411驱动轮毂31旋转以带动第一扇叶32旋转产生主气流,主气流自进风口进入风道内再通过出风口进入吹风管20内。轮毂31连接至电机轴411延伸出电机外壳42的部分以在电机外壳42与轮毂31之间形成上述轴向间隙H。
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轮毂31设置为直径为D的圆环,轮毂31设有容纳电机轴411的固定孔311及自轮毂31的轴向前端向后凹陷的环形槽312。风扇组件30还包括间隔设置在轮毂31的环形槽312内的数个支撑筋33及连接于支撑筋33的数个第二扇叶34,数个第二扇叶34以电机轴411为中心对称设置。每个支撑筋33均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扇叶34的安装槽331,第二扇叶34固定至安装槽331内并轴向凸出于支撑筋33的外表面,以将轴向间隙H内的气流旋转排出。
第二扇叶34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331内,或者是,第二扇叶34通过胶水、过盈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槽331内。支撑筋33和第二扇叶34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且以电机轴411为中心对称排布。当然,第二扇叶34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成比支撑筋33的数量少,一部分支撑筋33安装有第二扇叶34,一部分支撑筋33没有安装第二扇叶34,这就会导致整个轮毂31的质量分布不均,为了平衡质量,可以在没有安装第二扇叶34的支撑筋33上安装配重块(未图示)以平衡第二扇叶34的质量。配重块的数量与第二扇叶34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支撑筋33的数量。
请参考图2所示,第二扇叶34为多个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筋33的叶片,安装完成后,第二扇叶34沿轴向凸出于轮毂31并延伸至轴向间隙H内,当电机41旋转驱动轮毂31旋转时,第二扇叶34与第一扇叶32绕同一轴线转动以将自第二开口425流进轴向间隙H的辅助气流沿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引导至风道内,避免电机外壳42内的气流堆积在轮毂31与电机外壳42之间的轴向间隙H处。
电机外壳42的腔体421与轮毂31之间的轴向间隙H的轴向尺寸设置太大,风道内的主气流容易通过该轴向间隙H冲击自第二开口425流出的辅助气流,造成辅助气流不易散出,不利于电机41散热;轴向间隙H的轴向尺寸设置太小,也不利于辅助气流散出,气流堆积在轴向间隙H处并形成涡流,容易增大噪音。因此,经过多次测试,该轴向间隙H在轴向上的尺寸设置为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10mm,且将第二扇叶34凸出于轮毂31的轴向高度h设置成大于0、小于等于8.5mm,更有利于自第二开口425流出的气流在第二扇叶34的旋转下被风道内的气流卷吸并排出。
请参考图2、图3及图6所示,数个第二开口425间隔设置在电机外壳42的腔体421端部并以电机轴411为中心对称排布,每个第二开口425轴向贯穿腔体421的端部以使得腔体421内部与轴向间隙H之间流体连通。相对称的两个第二开口425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1、最大距离为d2,相对称的两个第二扇叶34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l1、最大距离为l2,其中,第二扇叶34的尺寸满足:d1≤l1≤d2,d2≤l2≤D,即第二扇叶34在径向上的尺寸至少大部分与第二开口425的尺寸重叠,这使得自第二开口425流出的气流至少大部分被第二扇叶34引导,避免堆积形成涡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毂31内的支撑筋33上固定有第二扇叶34,第二扇叶34与第一扇叶32绕同一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流经电机41内部的辅助气流沿径向被引导至风道内并汇入主气流内,避免辅助气流堆积在风扇组件30与动力组件40之间的轴向间隙H内,提升电机41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吹风机,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扇组件及驱动所述风扇组件绕轴线旋转的动力组件,所述壳体设有位于轴向后端的进风口、位于轴向前端的出风口及形成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绕轴线旋转的电机轴,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电机轴的轮毂及自所述轮毂延伸至所述风道内的第一扇叶,所述电机轴驱动所述轮毂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扇叶旋转产生主气流,所述主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再通过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主气流在所述风道内转向形成进入所述动力组件内部的辅助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轮毂内的数个支撑筋及连接于所述支撑筋的数个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一扇叶绕同一轴线转动,从而将进入所述动力组件内部的所述辅助气流引导至所述风道内并汇入所述主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外壳及容纳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电机,所述电机外壳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轴向前端,所述电机设有轴向延伸出所述电机外壳的所述电机轴,所述轮毂连接至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后端以在所述电机外壳与所述轮毂之间形成轴向间隙H,所述第二扇叶沿轴向向前凸出于所述轮毂并延伸至所述轴向间隙H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间隙H在轴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10mm,所述第二扇叶凸出于所述轮毂的轴向高度h大于0且小于等于8.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设有位于轴向前端且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电机外壳设有位于轴向后端且与所述轴向间隙H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辅助气流自所述第一开口转向进入所述电机外壳内并由所述第二开口流进所述轴向间隙H,所述第二扇叶绕轴线转动以将所述轴向间隙H内的所述辅助气流沿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引导至所述风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设置为直径为D的圆环,数个所述支撑筋间隔设置在圆环内以使所述第二扇叶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第二开口构成为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排布,相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1、最大距离为d2,相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扇叶在径向上的最小距离为l1、最大距离为l2,其中,所述第二扇叶的尺寸满足:d1≤l1≤d2,d2≤l2≤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扇叶的安装槽,所述第二扇叶固定至所述安装槽内并轴向凸出于所述支撑筋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槽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从而平衡所述风扇组件在垂直于轴向的径向上的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且以所述电机轴为中心对称排布。
CN202223470169.2U 2022-12-23 2022-12-23 吹风机 Active CN219176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0169.2U CN21917664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0169.2U CN21917664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6646U true CN21917664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0169.2U Active CN21917664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6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62192A1 (en) Blower
CN210290212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113775544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US11873824B2 (en) Blower
CN21552134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9176646U (zh) 吹风机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JP7399682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567281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07349148U (zh) 一种机车用筒型离心式通风机
CN216530970U (zh) 一种电机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CN113775546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0423107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20364921U (zh) 吹风机
CN218712512U (zh) 吹风机
CN112343841A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20377189U (zh) 吹风机
CN112879352B (zh)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219654913U (zh) 一种圆形离心轴流式风机
CN220754511U (zh) 一种高速电机风扇
CN220435089U (zh) 一种叶轮以及充气泵
CN215927818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20673571U (zh) 一种电机外风扇结构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