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6382U -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6382U
CN219176382U CN202223480280.XU CN202223480280U CN219176382U CN 219176382 U CN219176382 U CN 219176382U CN 202223480280 U CN202223480280 U CN 202223480280U CN 219176382 U CN219176382 U CN 219176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tunnel
air duct
dust removing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02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卯春秋
龚加文
邹海炎
毕建新
孙文浩
王庆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02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6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6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6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除尘设备,包括走行装置和设置于走行装置上的除尘装置;所述走行装置用于带动除尘装置在隧道内进行位移;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尘风筒结构和输送风机,气体经吸尘风筒结构吸入后经输送风机输送至除尘单元内,除尘单元包括与输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除尘箱体以及设置于除尘箱体内的滤芯,气体内的粉尘经滤芯过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除尘设备,通过设置走行装置,以实现在隧道内的灵活位移,使其具有设备灵活性高、方便转场的特点;且通过采用对隧道空气内的粉尘采用滤芯进行过滤,使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养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因钻爆、装渣、运输、喷射混凝土等施工工序产生大量粉尘,另一方面在隧道内作业的工程机械设备较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油污和烟尘。这些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很大。隧道施工一般为半封闭状态,随着隧道的开挖,封闭性越来越强,严重危害施工人员身心健康。且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大型轴流风机通风、人工洒水和运用不同模式的除尘净化器等方式进行隧道内的除尘,然,针对采用人工洒水的方式进行隧道除尘时,当隧道处于高原地区,因隧道洞内外温差较大,以及因天气的原因,水易结冰,因此,其存在使用环境受限的问题;针对采用除尘净化器或大型轴流风机的方式进行除尘时,易因粉尘是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的,容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或存在设备灵活性差、除尘准备工作时间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除尘设备,包括走行装置和设置于走行装置上的除尘装置;所述走行装置用于带动除尘装置在隧道内进行位移;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吸尘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尘风筒结构和输送风机,气体经吸尘风筒结构吸入后经输送风机输送至除尘单元内,除尘单元包括与输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除尘箱体以及设置于除尘箱体内的滤芯,气体内的粉尘经滤芯过滤。
可选的,所述吸尘风筒结构包括举升风筒和过渡风筒,所述举升风筒的外壁与走行装置相连且其进风口延伸设置,且举升风筒的出风口经管道与过渡风筒的进风口相连,过渡风筒的出风口与输送风机的进风口相连,以使气体经由举升风筒、过渡风筒后经输送风机输送至除尘箱体内。
可选的,所述吸尘风筒结构还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与举升风筒靠近进风口的一端铰接而另一端与走行装置铰接,举升风筒的进风口通过举升油缸的驱动实现与走行装置之间的角度调节。
可选的,所述除尘箱体内还设有用于吹落滤芯上的粉尘的喷吹结构以及用于输送粉尘的输送机,所述喷吹结构设置于滤芯的上方,所述输送机设置为滤芯的下方,位于滤芯上的粉尘经喷吹结构喷吹至输送机上。
可选的,所述喷吹结构包括高压气体、管道和喷吹口,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吹口,高压气体从多个喷吹口喷至滤芯上。
可选的,所述除尘箱体上还设有粉尘排放阀门和排风格栅,经滤芯过滤后的气体经排风格栅排出,所述粉尘排放阀门设置于除尘箱体的下表面上,粉尘经输送机输送至粉尘排放阀门处并经粉尘排放阀门排出至除尘箱体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滤芯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多组;所述喷吹口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所述输送机设置为螺旋输送结构。
可选的,在除尘箱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输入除尘箱体内的气压大小的风压仪以及便于对除尘箱体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的检修门。
可选的,所述走行装置包括操作单元、位移单元和底盘;所述位移单元同时与操作单元和底盘相连,通过操作单元的控制驱动位移单元在隧道内进行位移;所述操作单元用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吸尘单元和除尘单元分别设置于底盘上。
除上述结构外,该隧道除尘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所述电气系统用于为该隧道除尘设备提供电能以及进行电气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用于为该隧道除尘设备提供液压能源以及进行液压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除尘设备,通过设置走行装置,以实现在隧道内的灵活位移,使其具有设备灵活性高、方便转场的特点;且通过采用对隧道空气内的粉尘采用滤芯进行过滤,使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隧道除尘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除尘单元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其中:
走行装置:1、操作单元,2、位移单元,3、底盘,
除尘装置:4、吸尘单元,4.1、举升风筒,4.2、举升油缸,4.3、柔性管道,4.4、过渡风筒,4.5、输送风机,5、除尘单元,5.1、除尘箱体,5.2、喷吹结构,5.3、滤芯,5.4、输送机,5.5、排风格栅,5.6、粉尘排放阀门,5.7、检修门,5.8、风压仪,6、控制单元,6.1、电气系统,6.2、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前’‘中’‘后’‘左’‘右’‘上’‘下’‘顶部’‘底部’‘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隧道除尘设备,包括走行装置和设置于走行装置上的除尘装置,所述走行装置用于带动除尘装置在隧道内进行位移;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单元4和除尘单元5,所述吸尘单元4包括吸尘风筒结构和输送风机,气体经吸尘风筒结构吸入后经输送风机4.5输送至除尘单元5内,除尘单元5包括与输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除尘箱体5.1以及设置于除尘箱体5.1内的滤芯5.3,气体内的粉尘经滤芯5.3过滤。此处优选:所述除尘单元5包括除尘箱体5.1,所述除尘箱体5.1设置为带空腔的箱体结构,且除尘箱体5.1上设有用于与过渡风筒4.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的粉尘入口;所述走行装置包括操作单元1、位移单元2和底盘3,所述位移单元2同时与操作单元1和底盘3相连,操作单元1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控制驱动位移单元2在隧道内进行位移,吸尘单元4和除尘单元5分别设置于底盘3上,以通过位移单元2的带动在隧道内进行同步位移。
可选的,所述吸尘风筒结构包括举升风筒4.1和过渡风筒4.4,所述举升风筒4.1的外壁与走行装置相连且其进风口延伸设置,且举升风筒4.1的出风口经柔性管道4.3与过渡风筒4.4的进风口密封连接,过渡风筒4.4的出风口与输送风机4.5的进风口密封连接,以使气体经由举升风筒4.1、过渡风筒4.4后经输送风机4.5输送至除尘箱体5.1的外部。此处优选:因隧道掌子面爆破后,炮烟主要集中在隧道拱顶位置,为使举升风筒4.1能够顺利吸入含有粉尘的气流,所述吸尘风筒结构还包括举升油缸4.2,所述举升油缸4.2的一端与举升风筒4.1靠近进风口的一端铰接而另一端与走行装置铰接,举升风筒4.1的进风口通过举升油缸4.2的驱动实现与走行装置之间的角度调节;为使隧道内含有粉尘的气体能够被举升风筒4.1顺利吸入,所述举升风筒4.1的进风口优选采用沿走行装置的位移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举升风筒4.1优选设置为L形结构,且举升风筒4.1的外壁与操作单元1固连,所述输送风机4.5的外壁与底盘3固连,以实现对举升风筒4.1、过渡风筒4.4和输送风机4.5的固定。
可选的,为保证对含有粉尘的气体的过滤效果,所述滤芯5.3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多组,含有粉尘的气体依次经过多组滤芯进行过滤,以保证过滤效果。
可选的,所述除尘箱体5.1上还设有粉尘排放阀门5.6、排风格栅5.5、用于检测输入除尘箱体5.1内的气压大小的风压仪5.8以及便于对除尘箱体5.1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的检修门5.7,经滤芯5.3过滤后的气体经排风格栅5.5排出,所述粉尘排放阀门5.6设置于除尘箱体5.1的下表面上,粉尘经输送机5.4输送至粉尘排放阀门5.6处并经粉尘排放阀门5.6排出至除尘箱体5.1内。此处优选:所述输送机5.4设置为螺旋输送结构;所述粉尘排放阀门5.6用于连通除尘箱体5.1的内部和外部,以便将粉尘排出至除尘箱体5.1外;所述排风格栅5.5用于连通除尘箱体5.1的内部和外部,以便将气体排出至除尘箱体5.1外。
除上述结构外,所述除尘箱体5.1内还设有用于吹落滤芯5.3上的粉尘的喷吹结构5.2以及用于输送粉尘的输送机5.4,所述喷吹结构5.2设置于滤芯5.3的上方,所述输送机5.4设置为滤芯5.3的下方,位于滤芯5.3上的粉尘经喷吹结构5.2喷吹至输送机5.4上并通过输送机5.4输送至粉尘排放阀门5.6处,以实现对滤芯5.3上所覆盖的粉尘进行清除的目的,从而保证滤芯的过滤效果,同时将粉尘经输送机5.4的输送置于粉尘排放阀门5.6处,以便顺利排出至除尘箱体5.1外。此处优选:所述喷吹结构5.2包括高压气体、管道和喷吹口,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吹口,高压气体从多个喷吹口喷至滤芯5.3上,且喷吹口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
除上述结构外,该隧道除尘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6包括电气系统6.1和液压系统6.2;
所述电气系统6.1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3上的电控柜、粉尘浓度检测仪和电缆卷筒,粉尘浓度检测仪对隧道气体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并所检测得到的数据反馈至电控柜内,电控柜根据粉尘浓度值控制输送风机4.5的开启和风速、以及控制输送机5.4的输送速度;
所述液压系统6.2包括分别设置于底盘3上的液压油箱、液压泵和液压油管,置于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泵的泵送经由液压油管后输送至举升油缸4.2内,以为举升油缸4.2提供动力。
应用上述所述的隧道除尘装置对隧道气体内的粉尘进行清除的具体过程如下:
1)走行装置带动除尘装置在隧道内进行位移,并位移至与当前隧道爆破位间隔设置(间隔的距离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
2)通过电缆与外界电源的连接,对该隧道除尘装置实现供电,以使该隧道除尘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根据隧道掌子面的高度以及粉尘气体流动的高度驱动举升油缸的伸缩,以调节举升风筒的进风口能够有效的将隧道内含有粉尘的气体吸入;
4)除尘单元对吸尘单元所吸入的含有粉尘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同时,粉尘浓度检测仪对隧道气体内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并反馈至电控柜,电控柜根据粉尘浓度检测仪所检测得到的数据对输送机、风机的速度进行实时调节,当隧道气体内的粉尘浓度达到气体粉尘浓度的标准值以下时,电控柜控制输送机、风机停止工作,同时,举升油缸带动举升风筒运行至初始位,完成当前工作面的除尘工作;
5)根据实际工况的需求,重复步骤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装置和设置于走行装置上的除尘装置;
所述走行装置用于带动除尘装置在隧道内进行位移;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单元(4)和除尘单元(5),所述吸尘单元(4)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尘风筒结构和输送风机,气体经吸尘风筒结构吸入后经输送风机(4.5)输送至除尘单元(5)内,除尘单元(5)包括与输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除尘箱体(5.1)以及设置于除尘箱体(5.1)内的滤芯(5.3),气体内的粉尘经滤芯(5.3)过滤;
所述除尘箱体(5.1)内还设有用于吹落滤芯(5.3)上的粉尘的喷吹结构(5.2)以及用于输送粉尘的输送机(5.4),所述喷吹结构(5.2)设置于滤芯(5.3)的上方,所述输送机(5.4)设置为滤芯(5.3)的下方,位于滤芯(5.3)上的粉尘经喷吹结构(5.2)喷吹至输送机(5.4)上;所述喷吹结构(5.2)包括高压气体、管道和喷吹口,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吹口,高压气体从多个喷吹口喷至滤芯(5.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筒结构包括举升风筒(4.1)和过渡风筒(4.4),所述举升风筒(4.1)的外壁与走行装置相连且其进风口延伸设置,且举升风筒(4.1)的出风口经管道与过渡风筒(4.4)的进风口相连,过渡风筒(4.4)的出风口与输送风机(4.5)的进风口相连,以使气体经由举升风筒(4.1)、过渡风筒(4.4)后经输送风机(4.5)输送至除尘箱体(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筒结构还包括举升油缸(4.2),所述举升油缸(4.2)的一端与举升风筒(4.1)靠近进风口的一端铰接而另一端与走行装置铰接,举升风筒(4.1)的进风口通过举升油缸(4.2)的驱动实现与走行装置之间的角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体(5.1)上还设有粉尘排放阀门(5.6)和排风格栅(5.5),经滤芯(5.3)过滤后的气体经排风格栅(5.5)排出,所述粉尘排放阀门(5.6)设置于除尘箱体(5.1)的下表面上,粉尘经输送机(5.4)输送至粉尘排放阀门(5.6)处并经粉尘排放阀门(5.6)排出至除尘箱体(5.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5.3)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多组;所述喷吹口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所述输送机(5.4)设置为螺旋输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箱体(5.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输入除尘箱体(5.1)内的气压大小的风压仪(5.8)以及便于对除尘箱体(5.1)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的检修门(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装置包括操作单元(1)、位移单元(2)和底盘(3);
所述位移单元(2)同时与操作单元(1)和底盘(3)相连,通过操作单元(1)的控制驱动位移单元(2)在隧道内进行位移;
所述操作单元(1)用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吸尘单元(4)和除尘单元(5)分别设置于底盘(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隧道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隧道除尘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6),所述控制单元(6)包括电气系统(6.1)和液压系统(6.2);
所述电气系统(6.1)用于为该隧道除尘设备提供电能以及进行电气控制,所述液压系统(6.2)用于为该隧道除尘设备提供液压能源以及进行液压控制。
CN202223480280.X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Active CN219176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0280.XU CN2191763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0280.XU CN2191763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6382U true CN219176382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0280.XU Active CN21917638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6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6804B (zh) 一种综掘面压抽风流自动协同调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45316B (zh) 用于砂土中模拟盾构机掘进的模型试验装置
CN109555553B (zh) 一种隧道掌子面除尘装置
CN219176382U (zh)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CN116122887A (zh) 一种隧道除尘设备
CN202645572U (zh) 一种带喷浆机械手和控除尘功能的扒渣机
CN203022796U (zh) 煤矿巷道除积尘设备
CN115614036A (zh) 用于掘进机的粉尘处理装置及粉尘处理方法
CN214862084U (zh) 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
CN214560099U (zh) 一种喷砂集尘装置
JP4231908B2 (ja) 塵等含有空間の清浄化システム及び塵等含有空間の清浄化方法
CN208711263U (zh) 一种离线清灰脉冲除尘器
CN208742133U (zh) 一种除尘管路装置
CN221074340U (zh) 一种矿井降尘装置
CN207534657U (zh) 一种喷砂系统及其喷砂房
CN208082111U (zh) 中央吸尘设备
CN214577150U (zh) 一种车载集尘机
CN219061743U (zh) 一种新能源除尘设备
CN109812875B (zh) 置换式再循环通风方法
CN206677787U (zh) 无尘车间喷砂净化装置
CN206445505U (zh) 一种铣磨车及其集屑箱
CN219064134U (zh) 一种陶瓷酒瓶氧化烧制窑炉
CN220502100U (zh) 左右吹吸式封闭内腔收尘装置
CN2211315Y (zh) 地下工程空气净化机
CN204436443U (zh) 一种隧道爆破开挖施工用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