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5406U -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5406U
CN219175406U CN202223364038.6U CN202223364038U CN219175406U CN 219175406 U CN219175406 U CN 219175406U CN 202223364038 U CN202223364038 U CN 202223364038U CN 219175406 U CN219175406 U CN 21917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raying mechanism
piece
nozzle
water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40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誉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kahe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kahe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kahe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kahe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40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5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该喷水机构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壳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由容置腔实现连通的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转动件,设于容置腔中,转动件面向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其中,第一限位柱平行于转动件的中心轴,并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喷嘴件,设于容置腔中,喷嘴件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喷嘴件一端的外侧壁连接于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柱,以在转动件绕其中心轴旋转时,第一限位柱将带动喷嘴件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上述方式,本申请的喷水机构通过带动喷嘴件的另一端旋转,以能够实现螺旋出水的效果,且结构简单,方便布设。

Description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卫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马桶的摆动清洗主要是将喷头的后端固定在震动电机的转轴上,以通过电机转轴小角度的往复震动带动喷头在横向的小角度范围内摆动,而实现横向摆动清洗的效果。
然而,该方案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多缺点:震动电机在运转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较大的噪音,而为了避免清洗器与机芯出现共振的情况,清洗器和机芯之间的连接需要做减震机构来处理;震动电机长期震动,将带动喷水机构也长期震动,降低了喷水机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了能够实现摆动清洗的喷水机构的使用寿命;由于喷杆本身体积较小,喷杆需要包含电机,水路,同时电机和钢管还要做减震处理防止出现电机与钢管碰撞的声音,会造成在喷杆内部空间非常局促,造成喷杆的组装工艺非常复杂,提高了喷杆的人工成本;由于喷杆前端长期被水覆盖,造成喷杆内部水汽较大,但由于空间局促电机没有办法做防水,容易对电机造成腐蚀,将缩短电机寿命,从而降低摆动清洗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喷水机构需要借助于震动电机,以致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期震动带动喷杆组件也长期震动,降低了喷头组件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了喷水机构的使用寿命,组装工艺复杂,提高了制造成本,且电机易造成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水机构,其中,该喷水机构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壳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容置腔将第一进水管道与第一出水管道相连通;转动件,设于容置腔中,转动件面向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其中,第一限位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动件的中心轴,并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喷嘴件,设于容置腔中,喷嘴件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喷嘴件一端的外侧壁连接于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柱,以在转动件绕其中心轴旋转时,第一限位柱将带动喷嘴件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旋转;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转动件的中心轴。
其中,转动件包括支杆和叶轮,叶轮包括至少两个叶片,至少两个叶片间隔设于支杆垂直第一方向的侧壁上。
其中,喷水机构还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连接在壳体对应容置腔面向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支杆对应转轴还设有连接孔,转轴的另一端嵌设于连接孔中,以转动连接于转动件。
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外壳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一外壳的第一侧面连接于第二外壳的第二侧面,以通过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形成容置腔。
其中,喷嘴件的另一端对应第一限位柱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柱嵌设于第一限位孔中。
其中,喷水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喷嘴件背离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柱,连接杆的一端对应第一限位柱设有第一限位孔,其另一端对应第二限位柱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柱嵌设于第一限位孔中,第二限位柱嵌设于第二限位孔,以将转动件与喷嘴件实现连接。
其中,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沿曲线延伸,以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第二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
其中,喷嘴件对应过水通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呈弧面状。
其中,喷水机构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喷嘴件的外侧壁上,且其外侧壁抵接于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坐便器,其中,该智能坐便器包括:喷水机构和储水机构,喷水机构包括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进水管道连接储水机构;其中,该喷水机构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喷水机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喷水机构的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壳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且该容置腔将第一进水管道与第一出水管道相连通;转动件设于容置腔中,该转动件面向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柱,且该第一限位柱平行于转动件的中心轴,并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而喷嘴件也对应设于容置腔中,喷嘴件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该喷嘴件一端的外侧壁连接于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柱,以在转动件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该第一限位柱能够同步带动喷嘴件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以使喷嘴件喷出的水柱呈现出螺旋效果,且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动力源来驱动过水管道横向摆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喷水机构的可靠性,也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同时还不会产生其他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对整机的结构布局不会带来其他的影响。此外,由于喷水机构的内部有活动件,也降低了喷水机构内部结水垢的风险;而实现摆动清洗也有助于提高清洗面积和清洗率,从而降低喷水机构对大流量的需求,有助于实现一级水校,以在对用户清洗体验有较大的提升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且该喷水机构的整体结构相较简单,将更方便各构件的组装布设,实现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喷水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喷水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喷水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的一详细剖视图;
图5是图3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和喷嘴件的一详细剖视图;
图6是图1中喷水机构中的第一壳体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喷水机构中的喷嘴件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喷水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喷水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的一详细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喷水机构中的喷嘴件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智能坐便器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申请喷水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中喷水机构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中喷水机构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喷水机构10包括:壳体11、转动件12以及喷嘴件13。
其中,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喷水机构10具体可应用在智能坐便器中,以用于从智能坐便器的储水机构中取水,并定向喷出,以对用户的特定部位进行清洗。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喷水机构10具体还可以用在玩具水枪,或喷淋器等其他任一合理的机械装置中,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地,该喷水机构10的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101,且在该壳体11的相邻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道101和第一出水管道102,而第一进水管道101和第一出水管道102具体是经由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实现连通。
其中,转动件12具体是设于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中,且在转动件12面向第一出水管道102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柱121。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图4是图3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的一详细剖视图,该第一限位柱121的延伸方向具体是平行于转动件12的中心轴,并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且该第一限位柱1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对应为L1。
进一步地,喷嘴件13也对应设于容置腔1101中,且在喷嘴件13内部还形成有过水通道,该喷嘴件13一端的外侧壁具体是连接于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上,而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柱121。
由此可知,在转动件12受外力推动,而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该转动件12的第一限位柱121能够同步带动喷嘴件1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
可理解的是,当外部水流,比如,外部水路通道中的水,或者外部储水机构中的水引入到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中,并经过喷嘴件13内部的过水通道,由第一出水管道102喷出的过程中,在转动件12受外力推动,而绕其中心轴旋转,以通过转动件12的第一限位柱121带动喷嘴件1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时,从喷嘴件13和第一出水管道102喷出的水柱便将形成螺旋的水花效果,且该转动件12的转动速率越快,喷嘴件13的旋转也将越快,相应的螺旋水柱的旋转越快。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图5是图3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和喷嘴件的一详细剖视图,该第一方向Z具体平行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且由于第一限位柱1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对应为L1,在转动件12通过其第一限位柱121带动喷嘴件1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时,该喷嘴件13的中轴线将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夹角呈设定锐角α。其中,第一限位柱1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对应为L1越大,相应的喷嘴件13的中轴线将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也即该设定锐角α越大,从喷嘴件13喷出的螺旋水柱也越大,反之,该距离L1越小,则设定锐角α越小,螺旋水柱越小,从而能够通过调整设计第一限位柱1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1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L1,实现不同的螺旋出水效果。
上述方案,在转动件12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转动件12的第一限位柱121能够同步带动喷嘴件1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以使喷嘴件13喷出的水柱呈现出螺旋效果,且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动力源来驱动过水管道横向摆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喷水机构10的可靠性,也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同时还不会产生其他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对整机的结构布局不会带来其他的影响。此外,由于喷水机构10的内部有活动件,也降低了喷水机构10内部结水垢的风险;而实现摆动清洗也有助于提高清洗面积和清洗率,从而降低喷水机构10对大流量的需求,有助于实现一级水校,以在对用户清洗体验有较大的提升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且该喷水机构10的整体结构相较简单,将更方便各构件的组装布设,实现成本也更低。
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12还进一步包括支杆122和叶轮123,且该叶轮123包括至少两个叶片(图未标出),而至少两个叶片对应间隔设于支杆122垂直第一方向Z的侧壁上,以在第一进水管道101将外部水路通道中的水,或者外部储水机构中水引入到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的过程中,将由该叶轮123直接承受水流不间断的冲击,进而带动转动件12绕其中心轴自转,从而能够通过其第一限位柱121能够同步带动喷嘴件1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以使经过喷嘴件13内部的过水通道,并由第一出水管道102喷出的水流,能够对应实现螺旋出水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喷水机构10还包括转轴14,且该转轴14的一端具体连接在壳体11对应容置腔1101面向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上,而转动件12的支杆122对应该转轴14还设有连接孔(图未标出),且转轴14的另一端具体是嵌设在连接孔中,以转动连接于转动件12,从而能够更便利的由水流推动转动件12的叶轮123相对该转轴14旋转。
可选地,该连接孔具体可以为盲孔,或通孔,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叶轮123具体与壳体11对应容置腔1101面向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相间隔,以避免该叶轮123与壳体11的内侧壁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叶轮123在转动件12旋转过程中与壳体11的内侧壁相互摩擦,而影响到叶轮123的旋转,并造成磨损。
可选地,该叶轮123具体还可以包括4个、6个或5个等任意合理数量的多个叶片(图未标出),而多个叶片的其中一端均匀连接在转动件12的支杆122的一侧壁上,且每一叶片均呈弧形板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方案,利用水作为动力源,而不需要其他动力装置提供驱动,有效地提高了机构运行中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不会产生震动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对整机的结构布局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且由于喷水机构10内部设置有转动件12,也降低了喷头内部结水垢的风险,而避免加装其他动力装置,如震动电机,也能够有效避免额外对该震动电机做防水和减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喷水机构10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转动件12的支杆122的外侧壁上还可以不设置叶轮123,而该支杆122远离喷嘴件13的一端具体还可以连接一受外部电机驱动的传动轴(图未示出),以由该传动轴带动转动件12绕其中心轴旋转,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6,图6是图1中喷水机构中的第一壳体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11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外壳111和第二外壳112,且在第一外壳111的第一侧面(图未标出)上还设有第一凹陷部(图未标出),而第二外壳112的第二侧面(图未标出)上设有第二凹陷部(图未标出),以在将第一外壳111的第一侧面连接于第二外壳112的第二侧面时,该第一凹陷部能够与第二凹陷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为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
可选地,该第二外壳112具体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外壳111,以方便将二者进行拆卸、清洗;该第二外壳112具体还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111,比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二外壳112连接于第一外壳111;且该第二外壳112和第一外壳111具体还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该喷水机构10中的壳体11中具体还包括底盖113,且该底盖113具体是连接于第一外壳111背离第二外壳112的第三侧面(图未标出)上,以封闭得到第一凹陷部,其中,用于转动连接转动件12的转轴14具体是连接在该底盖113的中部位置,并沿第一方向Z延伸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外壳111的一侧面上还间隔第一进水管道101还设有第二进水管道103,且在第二外壳112的一侧面上还间隔第一出水管道102设有第二出水管道104。
其中,在第一外壳111的内部还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1102,该第二进水管道103和第二出水管道104具体是与第二水流通道1102相连通。
可理解的是,该第二进水管道103、第二水流通道1102以及第二出水管道104对应构成的喷水通道具体是与第一进水管道101、容置腔1101、过水管道以及第一出水管道102构成的喷水通道相互独立,且不连通,以能够分别独立进行喷水控制,而分别用于对用户的不同部位进行清洗。
同理,在第一外壳111和第二外壳112中具体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三进水管道105、第三水流通道(图未标出)以及第三出水管道106,以构成又一独立喷水通道,或其他更多数量的独立喷水通道,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进水管道101、第二进水管道103、第三进水管道105、第一出水管道102、第二出水管道104以及第三出水管道106具体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外壳111和第二外壳112的外侧壁上,以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具体还可以进行拆卸、清洗,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喷水通道堵塞的可能性。
请继续参阅图7,图7是图1中喷水机构中的喷嘴件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该喷嘴件1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另一端对应第一限位柱121还设有第一限位孔1301,而转动件12的第一限位柱121具体是嵌设在第一限位孔1301中,以将转动件12连接于喷嘴件13。
可选地,该喷嘴件13对应过水通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呈弧面状,以便于相应水流的流通。
可选地,该喷嘴件1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另一端的外侧壁具体呈球面状,以保证转动件12的第一限位柱121能够带动喷嘴进行360度的旋转。
可理解的是,当水流从第一进水管道101进入到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时,由于水压的作用推动叶轮123旋转,也即推动转动件12绕其中心轴自转,进而通过其第一限位柱121带动喷嘴件13绕其另一端的球面所对应的球心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从喷嘴件13内部过水通道喷出的水柱形成螺旋的水花效果,且当进水流量越大,叶轮123转动速率就越快,喷嘴旋转也就越快。
可选地,该喷嘴件1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31,而第一限位孔1301具体形成于该凸起部131上,且该第一限位孔1301的中心轴平行于喷嘴件13的过水通道中心轴,并与其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可选地,该喷嘴件13的外侧壁具体呈葫芦状,且该喷嘴件1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1302,且该进水口1302具体的朝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以在外部水流从第一进水管道101进入到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1101中时,能够更便利地进入到喷嘴件13内部的过水通道,进而从第一出水管道102喷出。
在一实施例中,该喷水机构10具体还包括密封圈15(图未示出),且该密封圈15具体是套设在喷嘴件13的外侧壁上,而其外侧壁又对应抵接于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上,且该密封件对应与喷嘴件13和喷头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以使喷嘴件13的外侧壁能够更紧密地与第一出水管道102的内侧壁实现连接,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容置腔1101中的水流从喷嘴件13和第一出水管道102之间的缝隙流出。
请继续参阅图8-图9,其中,图8是本申请喷水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9是图8中喷水机构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喷水机构与本申请中的喷水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喷水机构20还包括连接杆26。
具体地,该喷嘴件2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202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柱231,且该连接杆26的一端对应转动件22上的第一限位柱221具体还设有第一限位孔2601,而其另一端对应喷嘴件23的第二限位柱231还设有第二限位孔2602。且转动件22的第一限位柱221嵌设于第一限位孔2601中,而喷嘴件23的第二限位柱231对应嵌设于第二限位孔2602中,以将转动件22与喷嘴件23实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22还进一步包括支杆222和叶轮223,且该叶轮223包括至少两个叶片(图未标出),而至少两个叶片对应间隔设于支杆222垂直第一方向Z的侧壁上,以在第一进水管道201将外部水路通道中的水,或者外部储水机构中水引入到壳体11内部的容置腔2101的过程中,将由该叶轮223直接承受水流不间断的冲击,进而带动转动件22绕其中心轴自转,从而能够通过其第一限位柱221能够同步带动连接杆26旋转,进而通过连接杆26带动喷嘴件23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以使经过喷嘴件23内部的过水通道,并由第一出水管道102喷出的水流,能够对应实现螺旋出水的效果。
可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中喷水机构中的转动件的一详细剖视图,由于转动件22中的第一限位柱2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2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对应为L2,以在转动件22绕其中心轴旋转时,将通过连接杆26带动喷嘴件23绕第一方向Z旋转,且第一限位柱2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2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L2越大,喷嘴件23转动角度也越大,从喷嘴件23喷出的螺旋水柱也便越大,反之,该距离L2越小,螺旋水柱越小,从而能够通过调整设计第一限位柱221的中心轴与转动件2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L2,实现不同的螺旋出水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杆26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部(图未标出)、第二连接部(图未标出)以及第三连接部(图未标出),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沿曲线延伸,以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平行于第二连接部,并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布置,以便于壳体21内部的容置腔2101对转动件22和喷嘴件23进行布局容置。
其中,该第二方向X垂直第一方向Z,而第一限位孔2601和第二限位孔2602具体是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21具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外壳211和第二外壳212,且在第一外壳211的第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凹陷部,而第二外壳212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凹陷部,以在将第一外壳211的第一侧面连接于第二外壳212的第二侧面时,该第一凹陷部能够与第二凹陷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为壳体21内部的容置腔2101。且该第一外壳211中的第一凹陷部还对应该第三连接部设有一台阶面,而连接杆26的第三连接部具体抵接在该台阶面上,以能够更稳定的实现转动件22与喷嘴件23之间的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1,图11是图9中喷水机构中的喷嘴件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该喷嘴件23对应过水通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呈弧面状,且该喷嘴件2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202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2301,而喷嘴件23上的第二限位柱231具体是位于其中心轴所在的直线上,以便于将喷嘴件23的第二限位柱231嵌设于第二限位孔2602中。
可选地,该喷嘴件23背离第一出水管道202的另一端的外侧壁具体呈球面状,以保证转动件22的第一限位柱221能够带动喷嘴进行360度的旋转。
可理解的是,当水流从第一进水管道201进入到壳体21内部的容置腔2101时,由于水压的作用推动叶轮223旋转,也即推动转动件22绕其中心轴自转,而转动件22上的第一限位柱221又将通过连接杆26带动喷嘴件23绕其另一端的球面所对应的球心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从喷嘴件23内部过水通道喷出的水柱形成螺旋的水花效果,且当进水流量越大,叶轮223转动速率就越快,喷嘴旋转也就越快。
可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212、第二进水管道203、第二出水管道204、第三进水管道205、第三出水管道206、转轴24、底盖213以及密封件25分别同于第二外壳112、第二进水管道103、第二出水管道104、第三进水管道105、第三出水管道106、转轴14、底盖113以及密封件15,具体请参阅图1-图7及相关文字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坐便器,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智能坐便器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智能坐便器30包括:喷水机构31和储水机构32。
具体地,该喷水机构31还进一步包括第一进水管道311,而该第一进水管道311对应连接该储水机构32,以能够将该储水机构32中存储的水引入到喷水机构31的壳体内部,进而通过喷水机构31的其他构件将水摆动喷出。
其中,该喷水机构31具体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喷水机构10或喷水机构20,具体请参阅图1-图11及相关文字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喷水机构的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壳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且该容置腔将第一进水管道与第一出水管道相连通;转动件设于容置腔中,该转动件面向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柱,且该第一限位柱平行于转动件的中心轴,并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而喷嘴件也对应设于容置腔中,喷嘴件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该喷嘴件一端的外侧壁连接于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柱,以在转动件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该第一限位柱能够同步带动喷嘴件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Z旋转,以使喷嘴件喷出的水柱呈现出螺旋效果,且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动力源来驱动过水管道横向摆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喷水机构的可靠性,也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同时还不会产生其他的噪音降低用户体验,对整机的结构布局不会带来其他的影响。此外,由于喷水机构的内部有活动件,也降低了喷水机构内部结水垢的风险;而实现摆动清洗也有助于提高清洗面积和清洗率,从而降低喷水机构对大流量的需求,有助于实现一级水校,以在对用户清洗体验有较大的提升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且该喷水机构的整体结构相较简单,将更方便各构件的组装布设,实现成本也更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壳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所述容置腔将所述第一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相连通;
转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转动件面向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轴,并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轴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喷嘴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喷嘴件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所述喷嘴件一端的外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柱,以在所述转动件绕其中心轴旋转时,所述第一限位柱将带动所述喷嘴件的另一端绕第一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包括支杆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至少两个叶片,至少两个所述叶片间隔设于所述支杆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水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容置腔面向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杆对应所述转轴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嵌设于所述连接孔中,以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侧面,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形成所述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件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水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喷嘴件背离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设有第一限位孔,其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柱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中,所述第二限位柱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以将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喷嘴件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沿曲线延伸,以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件对应所述过水通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呈弧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水机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喷嘴件的外侧壁上,且其外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内侧壁。
10.一种智能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坐便器包括:喷水机构和储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第一进水管道,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储水机构;
其中,所述喷水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水机构。
CN202223364038.6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Active CN21917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4038.6U CN2191754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4038.6U CN2191754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5406U true CN21917540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4038.6U Active CN2191754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5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4281Y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
US10092160B2 (en) Dishwasher
JPH10225421A (ja) 食器洗浄機の洗浄水噴射装置
CN110730847B (zh) 洁身器的振动喷嘴
CN219175406U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CN210994840U (zh) 一种旋转水出水结构
CN116163379A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KR102072511B1 (ko) 샤워 노즐
CN218911657U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JP2004275483A (ja) 洗浄ブラシ
CN218881083U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KR102453013B1 (ko) 세척노즐이 구비된 진동모터
CN116104171A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CN115928850A (zh) 一种喷水机构和智能坐便器
JP4247489B2 (ja) 食器洗浄機
CN110732417A (zh) 一种偏心式颗粒水出水结构
KR101977028B1 (ko) 수차가 구비된 가습장치
CN112450839A (zh) 一种喷嘴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KR20080099369A (ko) 분무기
KR102458288B1 (ko) 세척노즐이 형성된 진동모터가 적용되는 비데노즐
CN204753759U (zh) 一种卫生器具用喷射装置及卫生器具
CN111053513A (zh) 喷洗装置和洗碗机
CN210994836U (zh) 一种偏心式颗粒水出水结构
CN215742884U (zh) 储水装置和净水机
CN213721838U (zh) 用于洗鞋机的喷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