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706U - Fs牙齿矫正器 - Google Patents

Fs牙齿矫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706U
CN219166706U CN202223049346.XU CN202223049346U CN219166706U CN 219166706 U CN219166706 U CN 219166706U CN 202223049346 U CN202223049346 U CN 202223049346U CN 219166706 U CN219166706 U CN 219166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atient
occlusion
split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93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凌勇
郑美里
何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230493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S牙齿矫正器,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一端面设有第一咬合槽,第一咬合槽适配患者上牙列轮廓。第一分体远离第一咬合槽的端面对应患者前牙部分设有安装槽,第二分体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安装槽,第二分体远离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咬合槽。第一分体远离第一咬合槽的端面设有第三咬合槽,第二咬合槽与第三咬合槽相连通,两者侧壁适配患者下牙列轮廓。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患者在治疗初期时,仅需穿戴第一分体,待患者颌位稳定且可重复地进行咬合运动后,再同时穿戴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有利于患者颌位的快速稳定,使原先不稳定的下颌有唯一咬合位置,从而迅速地治疗髁突吸收。

Description

FS牙齿矫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FS牙齿矫正器。
背景技术
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明,以髁突进行性吸收为特点的颞下颌关节非功能性改建疾病。该病好发于年龄15至35岁的女性,在正畸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000,其治疗模式多样,如药物治疗、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正颌手术结合关节手术以及自体肋软骨移植的髁突置换术等。
其中,让患者穿戴FS牙齿矫正器(FS,Functional-Spl int,功能性夹板),也是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方法,然而常用的FS牙齿矫正器存在以下问题:
1)仅根据牙列制作,未考虑牙列所在的颌骨位置,导致患者在穿戴FS牙齿矫正器时,其髁突依然处于错误位置,疗效不佳;
2)在治疗初期,颌位未稳定之前,需反复调磨患者所穿戴的FS牙齿矫正器,极大地延长了患者颌位稳定的时间,治疗进度较慢。此外,在调磨FS牙齿矫正器时,常需依赖咬合纸颜色印记确认调磨部分,难以精确地找到FS牙齿矫正器需调磨的部分,存在调磨不精确、不彻底等问题,易造成患者颌位不稳定,同样会延缓治疗时长。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S牙齿矫正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精准地找到髁突的理想位置,并保证患者颌位稳定,从而最大程度上加快患者的治疗进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
所述第一分体一端面设有第一咬合槽,且所述第一咬合槽适配于患者上牙列轮廓,及所述第一分体远离所述第一咬合槽的端面对应患者前牙部分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第二分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咬合槽,及所述第一分体远离所述第一咬合槽的端面设有第三咬合槽,所述第二咬合槽与所述第三咬合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咬合槽与所述第三咬合槽侧壁适配于患者下牙列轮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至少一卡合槽,且所述第二分体对应所述卡合槽处设有卡合凸台;
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块限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卡合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卡合槽两两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及
位于同一侧壁的两所述卡合槽相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后牙牙尖处设有第一凸块;
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尖牙牙尖处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侧壁与切牙牙尖所呈夹角为70°,且所述第二凸块侧壁长度小于3mm;及
所述第二咬合槽槽底为一光滑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咬合槽对应患者切牙切端设有磨点,所述磨点采用低耐磨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咬合槽深度不低于1mm;
和/或
所述第二咬合槽和所述第三咬合槽深度均不低于1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FS牙齿矫正器呈U型构造;
和/或
所述第一咬合槽及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后牙区设有至少一箭头卡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体表面光滑,且边角处呈圆弧过渡;
和/或
所述第二分体表面光滑,且边角处呈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中,FS牙齿矫正器包括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患者在治疗初期时,仅需穿戴第一分体,待患者颌位稳定且可重复地进行咬合运动后,再同时穿戴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有利于患者颌位的快速稳定,对髁突吸收具有显著疗效。
2、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由低耐磨材料制成的磨点,患者仅需短时间试戴,磨点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医护人员可直接根据磨点的磨损程度,判断切牙的引导线,以更好地对FS牙齿矫正器精细调磨,精度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治疗进度及治疗效果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3、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箭头卡环,使得FS牙齿矫正器能够稳固地固定于患者牙部,防止FS牙齿矫正器移动,保证其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分体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分体的前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分体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分体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分体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分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的截面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的在使用时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第一分体;110、第一咬合槽;120、安装槽;121、卡合槽;130、第三咬合槽;
200、第二分体;210、第二咬合槽;211、磨点;220、卡合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9,一种FS牙齿矫正器,具体可包括第一分体100和第二分体200,其中,第一分体100一端面设有第一咬合槽110,且该第一咬合槽110适配于患者上牙列轮廓。同时,第一分体100远离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对应患者前牙部分设有安装槽120,第二分体200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槽120。相对地,第二分体200远离安装槽120的一侧设有第二咬合槽210,以及第一分体100远离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设有第三咬合槽130,且第二咬合槽210与第三咬合槽130相连通,两者侧壁均适配于患者下牙列轮廓。
本实施例中,FS牙齿矫正器包括第一分体100及第二分体200,患者在治疗初期时,只需要穿戴第一分体100,待患者颌位稳定且可重复地进行咬合运动后,再同时穿戴第一分体100和第二分体200,如此,更有利于患者颌位的快速稳定,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治疗进度。因为,通过FS牙齿矫正器来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的主要机理是通过FS牙齿矫正器使患者咬合功能恢复,以达到稳定且可重复的咬合运动及关节位置。而矫正时,理想的关节位置主要是基于下颌骨的整体结构考虑,若初期下牙列只佩戴后牙部分,可以加速颌位稳定。
待颌位稳定后再穿戴第二分体200进行治疗,在一方面,能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复发概率极低。在另一方面,无需医护人员反复对该FS牙齿矫正器进行调磨,治疗时间缩短,加快了患者的治疗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分体100设有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应与第一分体100远离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呈一定夹角。因为,当患者穿戴FS牙齿矫正器时,其上下牙列会分开并呈一定角度,如此,通过使第一分体100设有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与第一分体100远离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呈一定夹角,能够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更好地贴合患者口腔内部,从而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第一分体100设有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与第一分体100远离第一咬合槽110的端面所呈夹角的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作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9,安装槽120内设有至少一卡合槽121,且第二分体200对应该卡合槽121处设有卡合凸台220。其中,卡合槽121可与对应的卡合块相限位配合,以将第二分体200可拆卸地固定于卡合槽121内。
具体地,安装槽120相对的两侧壁各设有两卡合槽121,且每一侧壁的两卡合槽121相平行设置。相对地,第二分体200对应上述四个卡合槽121处分别设有一卡合凸台220。其中,卡合凸台220适配于卡合槽121轮廓,且卡合槽121可呈圆柱状、三棱柱状等任意柱状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第一分体100和第二分体200还可采用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仅列举一可实施方案,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第三咬合槽130对应患者后牙牙尖处设有第一凸块。其中,第一凸块应将后牙区垫开且保证上下牙列的后牙区间距不超过2mm。相对地,第三咬合槽130对应患者尖牙牙尖处设有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侧壁与切牙牙尖所呈夹角为70°,且第二凸块侧壁长度小于3mm。第一咬合槽110对应患者切牙牙尖处设有第三凸块,该第三凸块侧壁与切牙牙尖所呈夹角为25°。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咬合槽210槽底为一光滑的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三咬合槽130槽底与患者下牙列后牙牙尖处为均匀点接触。相对地,该第三咬合槽130槽底与患者下颌尖牙区尖端处为点接触,并形成长度小于3mm、角度约70°的斜坡,使下颌作侧方移动时,能沿该斜坡滑行,且患者下牙列其他牙区不会与第一咬合槽110槽底发生干涉,从而干扰患者下颌作侧方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下颌侧切牙切端应不与第二咬合槽210槽底相接触。对此,第二咬合槽210槽底为一光滑的平面,且其相应区域应作适当调磨,使该区域不影响患者作下颌作前伸与侧方移动。
具体地,参见图5及图7至图9,第二咬合槽210对应患者切牙切端设有磨点211,该磨点211采用低耐磨材料制成。患者仅需短时间试戴,磨点211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医护人员可直接根据磨点211的磨损程度,判断切牙的引导线,以更好地对FS牙齿矫正器进行精细调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完全依赖咬合纸颜色印记确认调磨部分,本实施例调磨的精度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治疗进度及治疗效果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优选地,第一咬合槽110深度不低于1mm,以包裹患者上牙列的颊腭侧牙面。相对地,第二咬合槽210和第三咬合槽130深度均不低于1mm,以包裹患者下牙列的颊腭侧牙面。
在实际生产中,第一咬合槽110、第二咬合槽210和第三咬合槽130的深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参见图1,FS牙齿矫正器呈U型构造,且第一咬合槽110和第三咬合槽130对应患者后牙区设有至少一箭头卡环。
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咬合槽110和第三咬合槽130对应患者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以及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放置箭头卡环,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能够稳固地固定于患者牙部,防止FS牙齿矫正器移动,保证其治疗效果。
优选地,第一分体100及第二分体200表面光滑,且边角处呈圆弧过渡。在一方面,该设置减轻了患者在佩戴第一分体100及第二分体200时,因其外表面不平整或局部突出而产生的不适感。在另一方面,该设置消除了第一分体100及第二分体200的尖锐部分,避免患者被划伤,更加安全。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医护人员先从患者口内取印模,然后根据印模制造石膏模型。接着获取患者新的咬合关系,并对患者进行面弓转移,再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确定髁突的理想位置,制作三维模型。待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后,采用3D打印获取FS牙齿矫正器。最后,对FS牙齿矫正器精细调磨,并进行整形抛光,从而获得所需的FS牙齿矫正器。
优选地,医护人员可采用数字脸部弓形支架软件(
Figure BDA0003946081440000081
面弓),对患者进行面弓转移,使上颌模型相对颅骨的位置关系转移到支架上。
具体地,上述步骤中,关于获取患者新的咬合关系,具体还可包括如下操作:医护人员先将椅位调整至与地平面呈45°,嘱咐患者放松,并使患者保持头部后仰。然后,将左手拇指和食指放置于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处,右手拇指和食指放置于患者颏部,轻轻向后推入。同时,嘱患者缓慢做小张闭口运动,且张口程度不可过大,使肌肉处于充分放松状态,消除患者原始咬合关系。最后,利用蓝蜡记录处于放松状态下的新咬合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咬合关系一般根据髁突吸收情况发生改变,此时,患者下颌普遍会向后退且向下顺时针旋转。
此时,医护人员可利用取得新咬合关系的蓝蜡,将其置于上颌模型后,再安装下颌模型,使新的咬合关系转移至支架。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确定髁突的理想位置,具体还可包括如下操作:医护人员先将患者头骨的扫描成像导入三维外科设计软件内,然后再结合头影测量与咬合关系,确定下颌骨理想位置,进而确定髁突理想位置。
优选地,医护人员可利用Proplan、Mimics等三维外科设计软件,导入患者头骨的扫描成像数据并重建分割上下颌骨,将激光扫描的牙列配准替代重建的牙列。然后,再结合头影测量与咬合关系,使医护人员能更精准地找到髁突的理想位置,进而确定髁突理想位置。由此,医护人员可确定上下颌关系,制造FS牙齿矫正器。采用该种方法制造出来的FS牙齿矫正器能够避免患者在穿戴时,其髁突依然处于错误位置,治疗效果更好,不易复发。
具体地,先将3D打印技术生产导板置于支架上,再用石膏重新固定上下颌位置,便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FS牙齿矫正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对FS牙齿矫正器精细调磨,具体还可包括如下操作:患者先穿戴第一分体,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复诊,加戴第二分体,且患者在加带第二分体时,需模拟咀嚼活动。片刻后,医护人员观察切牙磨点211的磨损程度,从而判断切牙的引导线,对FS牙齿矫正器进行精细调磨。精细调磨后,让患者咬红纸,并再次试戴该FS牙齿矫正器,从而确认FS牙齿矫正器与患者上下牙列的接触关系。若精细调磨后的FS牙齿矫正器符合所需的接触关系,则停止精细调磨;若精细调磨后的FS牙齿矫正器未符合所需的接触关系,则继续精细调磨直至精细调磨后的FS牙齿矫正器符合所需的接触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先利用上述步骤制作一个一体式的FS牙齿矫正器,然后,在将该FS牙齿矫正器切割成两部分,并在两部分上分别设置可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以形成第一分体100和第二分体200。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也可在三维建模时就构建出第一分体100和第二分体200,然后直接打印成型,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完成后,应将FS牙齿矫正器表面外形修整光滑,并进行抛光,避免划伤患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FS牙齿矫正器已投入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复发率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
所述第一分体一端面设有第一咬合槽,且所述第一咬合槽适配于患者上牙列轮廓,及所述第一分体远离所述第一咬合槽的端面对应患者前牙部分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第二分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咬合槽,及所述第一分体远离所述第一咬合槽的端面设有第三咬合槽,所述第二咬合槽与所述第三咬合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咬合槽与所述第三咬合槽侧壁适配于患者下牙列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至少一卡合槽,且所述第二分体对应所述卡合槽处设有卡合凸台;
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块限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卡合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卡合槽两两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侧壁;及
位于同一侧壁的两所述卡合槽相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后牙牙尖处设有第一凸块;
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尖牙牙尖处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侧壁与切牙牙尖所呈夹角为70°,且所述第二凸块侧壁长度小于3mm;及
所述第二咬合槽槽底为一光滑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咬合槽对应患者切牙切端设有磨点,所述磨点采用低耐磨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咬合槽深度不低于1mm;
和/或
所述第二咬合槽和所述第三咬合槽深度均不低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FS牙齿矫正器呈U型构造;
和/或
所述第一咬合槽及所述第三咬合槽对应患者后牙区设有至少一箭头卡环。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FS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体表面光滑,且边角处呈圆弧过渡;
和/或
所述第二分体表面光滑,且边角处呈圆弧过渡。
CN202223049346.XU 2022-11-16 2022-11-16 Fs牙齿矫正器 Active CN219166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346.XU CN219166706U (zh) 2022-11-16 2022-11-16 Fs牙齿矫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346.XU CN219166706U (zh) 2022-11-16 2022-11-16 Fs牙齿矫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706U true CN21916670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9346.XU Active CN219166706U (zh) 2022-11-16 2022-11-16 Fs牙齿矫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40810A1 (en) Methods of separating occlusal surfaces with repositioning jaw elements
US11633261B2 (en) Dental appliance with repositioning jaw elements
EP3193773B1 (en) Dental appliance with repositioning jaw elements
Clark The TMJ repositioning appliance: a technique for construction, insertion, and adjustment
CN210903426U (zh) 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CN114948287A (zh) 咬合诱导矫治器设计与制造方法及咬合诱导矫治器
EP3348225B1 (en) Orthodontic apparatus
CN214318167U (zh) 定制型颞下颌关节再定位牙合垫
CN117379200A (zh) 以上颌咬合结构引导下颌生长重建的早期矫治器制作方法
CN219166706U (zh) Fs牙齿矫正器
CN114191129B (zh) 采用数字化制作序列咬合诱导咬合板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咬合板
TWM649207U (zh) 一種殼狀牙科器械及牙齒矯治系統
CN115887032A (zh) Fs牙齿矫正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9884379U (zh) 一种用于唇腭裂患者的牙弓宽度调节器
CN113749797B (zh) 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5553946A (zh) 基于颌学的数字化排牙方法
CN213607024U (zh) 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CN219332006U (zh) 一种用于高角病例的正畸矫正器械
WO2017093864A1 (en) Dental appliances with repositioning jaw elements
CN105769354B (zh) 一种用于儿童替牙列间隙早期丧失的再恢复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4052949A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05852993B (zh) 一种缺隙恢复及保持装置
CN115778584A (zh) 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
CN117179928A (zh) 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矫治器
White et al. Removable and Functional Applian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