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5443U -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5443U
CN219165443U CN202320265620.2U CN202320265620U CN219165443U CN 219165443 U CN219165443 U CN 219165443U CN 202320265620 U CN202320265620 U CN 202320265620U CN 219165443 U CN219165443 U CN 219165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
fish
reef body
platform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56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2656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5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5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5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包括鱼礁主体,鱼礁主体包括上礁体和下礁体,上礁体是一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是由十二根三棱柱结构的铁柱焊接而成的正方体结构,铁柱的外壁覆盖有泡沫制成的悬浮层,悬浮层的外壁覆盖有镀锌铁皮,上礁体的底部固定有铁链,铁链的一端分别与上礁体的四个角部固定,铁链的另一端连接有下礁体;下礁体是混凝土制成的鱼礁板体,铁链埋设在鱼礁板体的中央,相邻的两个下礁体通过金属杆连接,金属杆的两端埋设在鱼礁板体的内部;上礁体的顶部覆盖有一平台,平台的下表面垂直连接有一探鱼器,探鱼器位于上礁体的中央,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饵料箱。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背景技术
为了利用浅海波浪少的优点,我们可以将浅海区域改进为适宜发展休闲旅游海域,但是浅海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吸引较多的鱼类靠近浅海,造成水下浅水观光的人工旅游平台无法吸引游客前往,无法实现经济的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包括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包括上礁体和下礁体,所述上礁体是一正方体框架,所述正方体框架是由十二根三棱柱结构的铁柱焊接而成的正方体结构,所述铁柱的外壁覆盖有泡沫制成的悬浮层,所述悬浮层的外壁覆盖有镀锌铁皮,所述上礁体的底部固定有铁链,所述铁链的一端分别与上礁体的四个角部固定,所述铁链的另一端连接有下礁体;
所述下礁体是混凝土制成的鱼礁板体,所述铁链埋设在所述鱼礁板体的中央,相邻的两个下礁体通过金属杆连接,所述金属杆的两端埋设在鱼礁板体的内部;
所述上礁体的顶部覆盖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下表面垂直连接有一探鱼器,所述探鱼器位于所述上礁体的中央,所述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饵料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饵料箱可以投放饵料,可以诱集浅海或者珊瑚礁周边鱼类过来索饵,形成一个人工鱼群聚集地点,从而有利于构建起适宜水下浅水观光的人工旅游平台。水下安装有探鱼器,可以长期监测鱼群动态,包括群体种类组成、数量、规格等信息。在水下设计有探头,可以有效收集潮汐、水温、盐度等环境要素信息,方便科学家对定点海域进行长时间监测,分析科学数据。另外,水体。底部设计了四块混凝土下礁体,不仅可以稳定鱼礁整体,还可以作为珊瑚礁、海藻场、海草床、牡蛎礁等自然生境的延伸礁体部件使用,从而扩大自然生境对鱼群的影响范围,同时我们在底部用金属杆互相连接下礁体,用以稳定底部礁体结构。同时,考虑到海水对礁体自然浮力,我们将上礁体设计为空心,从而形成具有自然浮力的鱼礁单体。同时,为了实现鱼礁内部体积最大的诉求,方便潜水员带领游客进行水下观光,我们使用最简单的四方立体结构,并用四根铁链用下部固定用的混凝土固定基相链接,从而实现空间最优化。
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与所述探鱼器通过一伸缩杆连接,且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上礁体,所述伸缩杆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铁链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可以控制探鱼器采集的深度。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礁体中位于对角线位置的下礁体通过一X型的金属件连接。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礁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还安装有一环境检测装置,所述环境检测装置位于平台的中央,所述环境检测装置与所述探鱼器通信连接。可以有效收集潮汐、水温、盐度等环境要素信息,方便科学家对定点海域进行长时间监测,分析科学数据。
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还设有一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一电子滑块,所述饵料箱与所述电子滑块固定,所述饵料箱的出料口朝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的滑轨可以让饵料箱沿着滑动移动,从而可以对鱼礁主体的各个方位进行饵料的投放,进而吸引更多的鱼类。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礁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下礁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十字形的沟槽。沟槽能够适应大型藻类假根附着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
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的表面覆盖有至少三块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一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电力输出端连接环境检测装置和电子滑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礁体;2、下礁体;3、铁链;4、金属杆;5、探鱼器;6、饵料箱;7、金属件;8、环境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包括鱼礁主体,鱼礁主体包括上礁体1和下礁体2,上礁体是一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是由十二根三棱柱结构的铁柱焊接而成的正方体结构,铁柱的外壁覆盖有泡沫制成的悬浮层,悬浮层的外壁覆盖有镀锌铁皮,上礁体的底部固定有铁链3,铁链的一端分别与上礁体的四个角部固定,铁链的另一端连接有下礁体;下礁体是混凝土制成的鱼礁板体,铁链埋设在鱼礁板体的中央,相邻的两个下礁体通过金属杆4连接,金属杆的两端埋设在鱼礁板体的内部;上礁体的顶部覆盖有一平台,平台的下表面垂直连接有一探鱼器5,探鱼器位于上礁体的中央,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饵料箱6。
本实用新型通过饵料箱可以投放饵料,可以诱集浅海或者珊瑚礁周边鱼类过来索饵,形成一个人工鱼群聚集地点,从而有利于构建起适宜水下浅水观光的人工旅游平台。水下安装有探鱼器,可以长期监测鱼群动态,包括群体种类组成、数量、规格等信息。在水下设计有探头,可以有效收集潮汐、水温、盐度等环境要素信息,方便科学家对定点海域进行长时间监测,分析科学数据。另外,水体。底部设计了四块混凝土下礁体,不仅可以稳定鱼礁整体,还可以作为珊瑚礁、海藻场、海草床、牡蛎礁等自然生境的延伸礁体部件使用,从而扩大自然生境对鱼群的影响范围,同时我们在底部用金属杆互相连接下礁体,用以稳定底部礁体结构。同时,考虑到海水对礁体自然浮力,我们将上礁体设计为空心,从而形成具有自然浮力的鱼礁单体。同时,为了实现鱼礁内部体积最大的诉求,方便潜水员带领游客进行水下观光,我们使用最简单的四方立体结构,并用四根铁链用下部固定用的混凝土固定基相链接,从而实现空间最优化。
进一步优选,平台与探鱼器通过一伸缩杆连接,且伸缩杆穿过上礁体,伸缩杆的长度不大于铁链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可以控制探鱼器采集的深度。
进一步优选,下礁体中位于对角线位置的下礁体通过一X型的金属件7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礁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平台的上表面还安装有一环境检测装置8,环境检测装置位于平台的中央,环境检测装置与探鱼器通信连接。可以有效收集潮汐、水温、盐度等环境要素信息,方便科学家对定点海域进行长时间监测,分析科学数据。
进一步优选,平台的上表面还设有一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一电子滑块,饵料箱与电子滑块固定,饵料箱的出料口朝向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的滑轨可以让饵料箱沿着滑动移动,从而可以对鱼礁主体的各个方位进行饵料的投放,进而吸引更多的鱼类。
进一步优选,下礁体的上表面与下礁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十字形的沟槽。沟槽能够适应大型藻类假根附着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包括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包括上礁体和下礁体,所述上礁体是一正方体框架,所述正方体框架是由十二根三棱柱结构的铁柱焊接而成的正方体结构,所述铁柱的外壁覆盖有泡沫制成的悬浮层,所述悬浮层的外壁覆盖有镀锌铁皮,所述上礁体的底部固定有铁链,所述铁链的一端分别与上礁体的四个角部固定,所述铁链的另一端连接有下礁体;
所述下礁体是混凝土制成的鱼礁板体,所述铁链埋设在所述鱼礁板体的中央,相邻的两个下礁体通过金属杆连接,所述金属杆的两端埋设在鱼礁板体的内部;
所述上礁体的顶部覆盖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下表面垂直连接有一探鱼器,所述探鱼器位于所述上礁体的中央,所述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饵料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与所述探鱼器通过一伸缩杆连接,且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上礁体,所述伸缩杆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铁链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礁体中位于对角线位置的下礁体通过一X型的金属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还安装有一环境检测装置,所述环境检测装置位于平台的中央,所述环境检测装置与所述探鱼器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还设有一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一电子滑块,所述饵料箱与所述电子滑块固定,所述饵料箱的出料口朝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礁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下礁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十字形的沟槽。
CN202320265620.2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Active CN219165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5620.2U CN219165443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5620.2U CN219165443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5443U true CN219165443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5620.2U Active CN219165443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5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98958A (en) Open water fish farming apparatus
EP0393276B1 (en) Spar buoy pen system
Grove et al. Fishing reef planning in Japan
CN203040412U (zh) 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CN202425452U (zh)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方形开孔式人工鱼礁
CN103636535B (zh) 一种钢竹浮式人工鱼礁
CN107372264A (zh)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CN219165443U (zh) 一种带有探鱼器的中空悬浮鱼礁
CN109349165A (zh)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AU2013399051B9 (en) An artificial reef module
CN108308079B (zh)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207151625U (zh)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
CN202819309U (zh) 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
JPH10271932A (ja) 浮沈式の魚貝類養殖用金網カゴと魚貝類養殖方法
KR200442652Y1 (ko) 친환경 중층 부유식 파야오형 해양 구조물
CN114747522A (zh) 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08080311U (zh)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
CN107751071A (zh)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111501524A (zh)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浮桥
CN220712539U (zh) 绳网式生态鱼礁
CN212573886U (zh) 一种可方便移位的大型海上养殖网箱平台
CN217337024U (zh) 一种立方体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17337023U (zh) 一种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19920018U (zh) 一种带有高层鱼礁的渔业观察平台
CN204579517U (zh) 一种围海养殖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