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2264A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72264A CN107372264A CN201710845014.7A CN201710845014A CN107372264A CN 107372264 A CN107372264 A CN 107372264A CN 201710845014 A CN201710845014 A CN 201710845014A CN 107372264 A CN107372264 A CN 1073722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platform
- sea fishing
- wind
- artific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5000019688 fish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114 investigational therap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14 obstru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5170 shellf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8557 Dec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211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6420 Lophius piscator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2186 Misgurnus foss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307 Over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69799 Perca fluviat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1 Permeability R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buffer Substances [Na+].OC([O-])=O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3 coast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601 egg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825 overweigh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8—Arrangements for sinking or mooring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进行平台选址、平台水下打桩、平台核心区底质改造、海钓水上平台浇筑、网箱养殖区构建、浮筏养殖区构建、大型鱼礁区构建;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本发明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30m以浅的各种类型海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近海捕捞强度严重超标,资源破坏力居高不下,这样的背景下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渔业成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举措;休闲海钓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人人皆可参与、技术要求不高等易于普及的特点,加之近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参与各种野外体验项目的主观需求不断增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山东辽宁等北方近岸海域设置的浮动平台主要由塑料浮块铆接而成,通常在陆地组装拼接,整体运往设置海区,这些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休闲观光及海洋牧场等工程的环境和生物监测,海钓活动往往为其附属功能;江苏、浙江和福建近岸海域在海洋牧场和海水养殖区设置有对应的监测平台,但其功能仅限于环境和生物监测;而南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省由于易受台风影响,近年来有针对海区海洋牧场的大型监测平台设计,但由于成本高昂、功能单一,鲜有实体。纵观国内现状,我国为了海钓活动本身而设计的大型海钓平台尚无实体案例,而仅有的一些带有海钓附属功能的工程设施(如码头、海面引桥和观光平台等)和科研监测平台周边缺乏表底层的立体人工养护设施,资源养护并维持较高产出的生态功能有限,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海钓活动,另一方面海钓区域未能很好的将人工浮式构件的消波和大型沉底鱼礁的减浪功能结合近来,导致海钓活动极易受不良海况的影响而无法持续利用。可见国内尚缺乏海钓平台的统一设计标准,同时现有平台的功能极易受海况和渔况限制。因此急需在该领域开拓新思路,引入其他设施,以高效利用水体空间为目标,设计功能型的海钓平台。目前国家每年投入至少几十亿经费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工程,主要用于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其中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投放各种功能性人工鱼礁,以达到栖息地改造和修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海钓平台往往选取野外资源密度较高的自然海域,区域有限,资源消耗速度快,钓捕对象恢复速度慢,平台周围和海底缺乏人工阻拦和消波设施,使之又极易受台风等灾害天气的影响,只能选择良好天气和海况进行活动。目前北方的海上休闲观光平台主要有浮式塑料产品拼接而成,抗风浪能力非常有限;而针对南海区域的海上监测平台则往往设计规模大,成本高,不易推广。造成上述技术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缺乏以海钓为主要功能的平台设计与建造实践;二是以海钓为附属功能的平台未能考虑到有限海域的实际资源承载力,传统的海钓平台以资源利用为主,忽略了栖息地改造和钓捕对象的养护环节,造成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三是传统的海钓平台未能整合筏式养殖和大型防波礁的消波减浪功能,致使其易受不良海况影响;四是我国资源修复和海洋牧场工程的主要经费皆用于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上,政府主导下的项目往往忽略海钓活动等资源回捕环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本发明针对上述现实需求和技术局限,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针对传统海钓场可持续性不佳的缺陷,引入筏式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浮体设施,起到营造饵料场,提高局部水域生产力,暂养和驯化增殖放流品种,通过全水层立体栖息环境的优化设计,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摄食、躲避敌害和繁殖的栖息环境,从而构建出土著种大量产生、洄游种大量聚集、放流种持续逗留的高鱼类密度和多样性格局,保证平台渔获可持续性的设计。在抗风浪性能上,平台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此外,巧妙的利用了筏式养殖构件和大型沉底鱼礁的消波减浪功能,表层水体在大量浮式构件的水阻力作用下起到了镇流作用,而大型沉底鱼礁则对中下层水体的往复流、潮流和垂直湍流等流态起到镇流作用,使海钓平台在台风天气下能有效降低风浪和强海流对平台的损伤。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30m以浅的各种类型海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为: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浮体设施,营造饵料场、设计放流品种的暂养和驯化空间;并且对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通过平台海域的综合设计和立体布局形成平台周边海钓渔获的高密度和可持续性机制,实现平台本身抗台风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
海钓平台主体区选址:首先进行海域确权评估,在符合海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选址;
海钓平台主体区水下打桩:根据柱状采样结果和地形扫描图,在海钓平台主体区中布置桩柱;由若干桩柱构成的桩面长轴和当地潮流主轴方向一致;
海钓平台主体区核心区底质改造:首先在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投放直径工程碎石礁,按照每平方米2-3t的密度投放;投放完成后一周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投放状况,根据扫描图进行补充投放;碎石礁投放完毕后,在海钓平台主体区投放中空框架鱼礁,每隔2-5m投放一个框架礁;
海钓平台主体区浇筑:根据地方海况特点,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平台;移动平台在陆地上分体浇筑完成后,由大型工程船分部件完成海上拼接和固定;固定式平台按照与移动平台相同的浇筑模式或在海上逐步完成浇筑;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框架式中空设计,为放流鱼类的暂养和驯化提供养殖池设计空间;单个平台的面积控制在100-200m2左右。
网箱养殖区构建:在网箱养殖区设置多个养殖网箱;利用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作为网箱锚链固定点;
根据地方资源特点选择养殖品种,并设置放流品种暂养网箱,实际设置过程中可优先考虑方形网箱,以充分利用空间面积。
浮筏养殖区构建:在围绕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建设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浮筏构件直接固定在锚式鱼礁上;浮筏的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以生态友好型为主。浮筏养殖区浮子的密度按每个3m设置一个,采用球形塑料浮球,养殖绳直径不小于3cm。
大型沉底鱼礁区构建:在浮筏养殖区的外围大型沉底鱼礁区,所述大型沉底鱼礁区的鱼礁采用中空框架型鱼礁,长宽高皆为3m;所述鱼礁作为水下防波堤用于对涌流、垂直湍流和潮流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底层流对平台水下部分的冲刷;还用于对外侧的鱼类起到诱导作用。
进一步,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后还需进行:
管理和维护,基于平台内外的调查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强度的海钓活动。
进一步,在建设海钓平台主体区之前,还需要对所选海钓区域进行底质和地形调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及潮上陆地区;
海钓平台主体区后方左右角落构建有网箱养殖区;海钓平台主体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大型沉底鱼礁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的后面均构建有潮间带缓冲区;潮间带缓冲区后面构建有潮上陆地区。
进一步,所述海钓平台主体区包括引桥,水上平台和水下桩柱;所述引桥依次与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连接;所述水上平台与水下桩柱接合。
进一步,所述网箱养殖区包括网箱主体、沉石和锚链;所述沉石搁置在网箱主体内;所述锚链一端栓接在网箱主体下端;而另一端从对应方位与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连接。
进一步,所述浮筏养殖区包括浮球、水上缆绳或竹架、水下锚式鱼礁以及连接鱼礁和上部设施的引绳;所述浮球通过水上缆绳或竹架栓接在水下锚式鱼礁上。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紧紧围绕国家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战略,以海洋牧场中休闲海钓型牧场的设计为依托,采用简单的工程组合手段创建起高度优化的资源增殖和养护系统,充分发挥单位水体的资源产出能力,有效整合了人工设施的消波减浪功能,提出人工生境立体布局新思路,对当前各地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仅仅投放沉底鱼礁的简单粗放型模式进行系统革新。通过应用本发明,可以让单位水体的利用率从传统海洋牧场项目的20%左右达到80%以上,平台功能区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可以提高1倍以上;加上空间异质性的成倍增加,对海钓品种的诱集能力至少能提高50%;平台区的趋礁鱼类密度可以达到自然海区的2-3倍;而通过网箱暂养和音响驯化后的放流个体,由于在鱼礁区的长时间原位适应性生长,其逗留率相比传统开放式海洋牧场至少能提高50%以上;立体构建的物理场使核心区的人工鱼礁寿命大大超过单纯的海洋牧场项目,在外围筏架和大型防波礁的保护下,核心区的人工鱼礁寿命至少提高10年以上;而表层的平台也会在外围人工设施的消波作用下降低损耗率。综上平台在休闲海钓为主的海洋牧场资源回捕功能上,其持续性将提高至少2倍以上,此外平台亦可发挥潜水观察、环境监测和水上观光的综合功能,为海洋牧场项目的管理提供最佳操作平台。本发明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针对传统海钓场可持续性不佳的缺陷,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等浮体设施,起到营造饵料场,暂养和驯化增殖放流品种,提高局部水域生产力,保证平台渔获可持续性的设计。在抗风浪性能上,平台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各种类型海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钓平台主体区;2、网箱养殖区;3、浮筏养殖区;4、大型沉底鱼礁区;5、潮间带缓冲区;6、潮上陆地区。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建成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人工鱼礁:人为设置在特定水域的人工构造物,用以吸引鱼类栖居、摄食产卵或躲避敌害,也同时为其他生物提供附着栖息地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海洋生物资源的目的。
海钓平台:固定在海岸线或开阔海域的小型人工设施,用作海钓活动的拓展场地,为海钓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海钓环境而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包括: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1、网箱养殖区2、浮筏养殖区3、大型沉底鱼礁区4、潮间带缓冲区5及潮上陆地区6;
海钓平台主体区1后方左右角落构建有网箱养殖区2;海钓平台主体区1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浮筏养殖区3;浮筏养殖区3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大型沉底鱼礁区4;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的后面均构建有潮间带缓冲区5;潮间带缓冲区后面构建有潮上陆地区6。
所述海钓平台主体区1包括引桥,水上平台和水下桩柱3个部分;所述引桥依次与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连接;所述水上平台与水下桩柱接合。
所述网箱养殖区2由网箱主体(可以围养)、沉石和锚链构成。所述沉石搁置在网箱主体内;所述锚链栓接在网箱主体下端。
所述浮筏养殖区3包括浮球、水上缆绳(或竹架)、水下锚式鱼礁以及连接鱼礁和上部设施的引绳构成。所述浮球通过水上缆绳或竹架栓接在水下锚式鱼礁上。
下面结合各结构的功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海钓平台主体区1功能:投放碎石礁可以改造底质和防止底层流对鱼礁和桩柱周边软泥的冲刷,避免鱼礁因陷入和掩埋导致的功能缺失。框架礁结合碎石礁,使得平台周边的底质完成改成硬相岩礁环境,从而为恋礁和趋礁鱼类提供栖息、摄食和躲避场所,可以聚集多种类型的鱼类,为海钓活动提供基础渔获。
网箱养殖区2功能:养殖地方常见趋礁鱼类;钓捕的种类规格过小可以投放至网箱中继续放养;在平台区放流时先在网箱周边对放流种类进行暂养;通过养殖形成的特殊饵料环境为网箱周边和平台区的甲壳类等生物提供额外饵料,增加养殖饵料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平台周边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密度,为吸引大型趋礁鱼类提供基础饵料。
浮筏养殖区3功能:同时浮筏构件本身亦成为各种鱼类幼鱼的优良庇护所和饵料场,从而为平台垂钓活动提供额外的渔获保障。浮筏区在春夏季可以成为中上层鱼类钓场,从而拓展平台的垂钓功能
大型沉底鱼礁区4功能:首先是作为水下防波堤对涌流、涡流和紊流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底层流对平台水下部分的冲刷,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和寿命;另一方面这些大型礁体对外侧的鱼类起到诱导作用,由这些鱼礁吸引过来的鱼类会进一步因为饵料和水体稳定性的差异,而进入海钓平台区,进一步保障了海钓活动的渔获基础。此外,由于大规模鱼礁的布置,使得底层海水对浮筏养殖区3锚式鱼礁的冲刷作用降低,也增加了养殖区的安全性。
潮间带缓冲区5在大潮汛低潮时,可全部露出水面;潮上陆地区6海水不能覆盖。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平台选址。
S102:平台水下打桩。
S103:平台核心区底质改造。
S104:海钓水上平台浇筑。
S105:网箱养殖区构建。
S106:浮筏养殖区构建。
S107:大型鱼礁区构建。
S108:平台功能区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S101:平台选址,包括:
平台建设区域首先需要进行海域确权评估,在符合海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选址。本平台建设区域适用于我国陆域或海岛近岸水深10-20m,最小水深不低于5m的海域。开阔海域和半封闭海域皆可,但不宜选择在水交换较差的内弯等区域设置。
在建设平台之前,还需要对所选区域进行底质和地形调查,整个平台功能区的面积最好不小于10ha,否则整体功能的实现效果难以保障。
S102:平台水下打桩。包括:
根据柱状采样结果和地形扫描图,在海钓平台主体区中合理布置桩柱。由若干桩柱构成的桩面长轴和当地潮流主轴方向一致。所有桩柱的总支撑能力不小于150t。
S103:平台核心区底质改造。包括:
首先在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投放直径20-50cm的工程碎石礁,按照每平方米2-3t的密度投放(根据柱状采样结果进行调整,如果软相沉积较厚,可以增加投放量)。投放完成后一周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投放状况,根据扫描图进行补充投放。碎石礁投放完毕后,在海钓平台主体区投放中空框架鱼礁(长×宽×高=2m×2m×2m),每隔2-5m投放一个框架礁。碎石礁的功能主要是改造底质和防止底层流对鱼礁和桩柱周边软泥的冲刷,避免鱼礁因陷入和掩埋导致的功能缺失。框架礁结合碎石礁,使得平台周边的底质完成改成硬相岩礁环境,从而为恋礁和趋礁鱼类提供栖息、摄食和躲避场所,可以聚集多种类型的鱼类,为海钓活动提供基础渔获。
S104:海钓水上平台浇筑。包括:
根据地方海况特点,可以选择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可移动平台在陆地上分体浇筑完成后,由大型工程船分部件完成海上拼接和固定。固定式平台可按照预算选择与移动平台相同的浇筑模式,也可以在海上逐步完成浇筑。整体平台厚度不小于0.5m,总面积不低于100m2,形状根据海域环境、地形和设计要求来综合选择。平台上可以增加各种功能型活动室,为降低风浪影响,平台上部依然采样框架式中空设计,保证通透性。顶篷的设计需充分参考当地盛行风和台风的常规吹拂路线。
S105:网箱养殖区构建。包括:
在网箱养殖区设置养殖网箱。数量和类型根据区域面积和水深条件来定。按照1002m/个的密度来设计,常规网箱直径8-10m。如果区域水深较浅,可以考虑构筑整体围养区。网箱养殖区的功能:养殖地方常见趋礁鱼类;钓捕的种类规格过小可以投放至网箱中继续放养;在平台区放流时先在网箱周边对放流种类进行暂养;通过养殖形成的特殊饵料环境为网箱周边和平台区的甲壳类等生物提供额外饵料,增加养殖饵料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平台周边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密度,为吸引大型趋礁鱼类提供基础饵料。
S106:浮筏养殖区构建。包括:
在围绕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建设浮筏养殖区。为充分发挥鱼礁的作用,该区域浮筏构件的固定不再采用打桩的方式,而是直接固定在锚式鱼礁上(利用扭工字礁为载体,在其四端增加锚状结构)。用钢缆的一端系泊在礁体上,另一端系上浮球。锚式鱼礁的设计特征长、宽和高皆为2m,直径0.5m,整体重量为5t左右,在锚式固定结构的作用下,能防止水平移动和上下震动,保证浮筏构件的稳定性。锚式鱼礁每隔5m投放一个,投放完后,在表层平均水深1m处纵横连接各个浮球,养殖绳可以用来养殖贝类和海藻,甚至两者同步进行养殖。利用养殖区养殖品种释放的有机碎屑为海钓平台周围的上层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饵料,同时浮筏构件本身亦成为各种鱼类幼鱼的优良庇护所和饵料场,从而为平台垂钓活动提供额外的渔获保障。浮筏区在春夏季可以成为中上层鱼类钓场,从而拓展平台的垂钓功能。此外,浮筏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起到消波消浪的作用,由于表层水体2m以内的空间密布各种养殖构件和养殖对象,对该区域的风浪起到镇流作用,从而降低风浪对海钓平台的冲刷伤害,也为大风天气在海钓区正常海钓创造的良好的条件(通过浮筏镇流后,海钓平台周边的海面会比外侧稳定)。为保证浮筏消浪作用的良好发挥,养殖区的辐射宽度不小于100m。
S107:大型鱼礁区构建。包括:
在浮筏养殖区的外围大型沉底鱼礁区,投放特征高度不小于3m的大型人工鱼礁。该区域的鱼礁可采用中空框架型鱼礁,但鱼礁的通透率(单位面积上的透水率)减小至0.2以下;如条件许可,可以采用堆积礁(利用特征长度1-2m左右的小型实体礁)构筑大型鱼礁区。该区域的鱼礁主要起到的功能:首先是作为水下防波堤对涌流、涡流和紊流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底层流对平台水下部分的冲刷,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和寿命;另一方面这些大型礁体对外侧的鱼类起到诱导作用,由这些鱼礁吸引过来的鱼类会进一步因为饵料和水体稳定性的差异,而进入海钓平台区,进一步保障了海钓活动的渔获基础。此外,由于大规模鱼礁的布置,使得底层海水对浮筏养殖区锚式鱼礁的冲刷作用降低,也增加了养殖区的安全性。
S108:平台功能区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包括:
海钓平台水下工程完工后,需要数月至1年的管理和保护,通过平台内外的调查评估结果,证实平台周边确实有高于周边的资源量后,方能开放进行海钓活动。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建成效果图。本发明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针对传统海钓场可持续性不佳的缺陷,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等浮体设施,起到营造饵料场,提高局部水域生产力,保证平台渔获可持续性的设计。在抗风浪性能上,平台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各种类型海区。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为: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同时引入筏式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浮体设施,营造饵料场;并且对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
海钓平台主体区选址:首先进行海域确权评估,在符合海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选址;
海钓平台主体区水下打桩:根据柱状采样结果和地形扫描图,在海钓平台主体区中布置桩柱;由若干桩柱构成的桩面长轴和当地潮流主轴方向一致;
海钓平台主体区核心区底质改造:首先在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投放直径工程碎石礁,按照每平方米2-3t的密度投放;投放完成后一周进行地形扫描,确定投放状况,根据扫描图进行补充投放;碎石礁投放完毕后,在海钓平台主体区投放中空框架鱼礁,每隔2-5m投放一个框架礁;
海钓平台主体区浇筑:根据地方海况特点,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平台;移动平台在陆地上分体浇筑完成后,由大型工程船分部件完成海上拼接和固定;固定式平台按照与移动平台相同的浇筑模式或在海上逐步完成浇筑;海钓平台主体区采用框架式中空设计;
网箱养殖区构建:在网箱养殖区设置多个养殖网箱;利用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作为网箱锚链固定点;
浮筏养殖区构建:在围绕海钓平台主体区和网箱养殖区建设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浮筏构件直接固定在锚式鱼礁上;
大型沉底鱼礁区构建:在浮筏养殖区的外围大型沉底鱼礁区,所述大型沉底鱼礁区的鱼礁采用中空框架型鱼礁;所述鱼礁作为水下防波堤用于对涌流、涡流和紊流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底层流对平台水下部分的冲刷;还用于对外侧的鱼类起到诱导作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后还需进行:
管理和维护,基于平台内外的调查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强度的海钓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设海钓平台主体区之前,还需要对所选海钓区域进行底质和地形调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构建方法构建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及潮上陆地区;
海钓平台主体区后方左右角落构建有网箱养殖区;海钓平台主体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浮筏养殖区;浮筏养殖区的左面、右面、前面均构建有大型沉底鱼礁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的后面均构建有潮间带缓冲区;潮间带缓冲区后面构建有潮上陆地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海钓平台主体区包括引桥,水上平台和水下桩柱;所述引桥依次与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连接;所述水上平台与水下桩柱接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养殖区包括网箱主体、沉石和锚链;所述沉石搁置在网箱主体内;所述锚链一端栓接在网箱主体下端,而另一端从对应方位与潮间带礁块和平台桩柱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筏养殖区包括浮球、水上缆绳或竹架、水下锚式鱼礁以及连接鱼礁和上部设施的引绳;所述浮球通过水上缆绳或竹架栓接在水下锚式鱼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45014.7A CN107372264A (zh) | 2017-09-19 | 2017-09-19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45014.7A CN107372264A (zh) | 2017-09-19 | 2017-09-19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72264A true CN107372264A (zh) | 2017-11-24 |
Family
ID=6035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45014.7A Pending CN107372264A (zh) | 2017-09-19 | 2017-09-19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7226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1671A (zh) * | 2017-12-07 | 2018-03-16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钓鱼鱼礁 |
CN107926804A (zh) * | 2017-12-18 | 2018-04-20 |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立体人工鱼礁 |
CN108040944A (zh) * | 2018-01-11 | 2018-05-18 |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 远海管桩围网养殖平台 |
CN109349165A (zh) * | 2018-10-22 | 2019-02-19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16438U (en) * | 1999-11-30 | 2000-12-21 | Chien Chiao Lin Co Ltd | Elastic jetty device with ocean platform |
JP2003125669A (ja) * | 2001-10-25 | 2003-05-07 | Naka Engineering:Kk | 人工浮魚礁 |
CN101637143A (zh) * | 2009-08-25 | 2010-02-03 | 上海海洋大学 | 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
CN203762063U (zh) * | 2014-04-09 | 2014-08-13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具有海钓功能的养殖渔排 |
CN105340795A (zh) * | 2015-10-19 | 2016-02-24 |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休闲游钓的人工鱼礁 |
CN205776137U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海洋牧场移动式多功能装置 |
CN106719220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淮安市苏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
-
2017
- 2017-09-19 CN CN201710845014.7A patent/CN1073722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16438U (en) * | 1999-11-30 | 2000-12-21 | Chien Chiao Lin Co Ltd | Elastic jetty device with ocean platform |
JP2003125669A (ja) * | 2001-10-25 | 2003-05-07 | Naka Engineering:Kk | 人工浮魚礁 |
CN101637143A (zh) * | 2009-08-25 | 2010-02-03 | 上海海洋大学 | 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
CN203762063U (zh) * | 2014-04-09 | 2014-08-13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具有海钓功能的养殖渔排 |
CN105340795A (zh) * | 2015-10-19 | 2016-02-24 |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休闲游钓的人工鱼礁 |
CN205776137U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海洋牧场移动式多功能装置 |
CN106719220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淮安市苏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1671A (zh) * | 2017-12-07 | 2018-03-16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钓鱼鱼礁 |
CN107926804A (zh) * | 2017-12-18 | 2018-04-20 |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立体人工鱼礁 |
CN108040944A (zh) * | 2018-01-11 | 2018-05-18 |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 远海管桩围网养殖平台 |
CN108040944B (zh) * | 2018-01-11 | 2022-12-23 |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 远海管桩围网养殖平台 |
CN109349165A (zh) * | 2018-10-22 | 2019-02-19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72264A (zh)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 |
CN102669019B (zh) | 一种藻类鱼类混合型立体生态鱼礁及其投放方法 | |
CN104663552B (zh) | 一种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6614203A (zh) | 组合式人工鱼礁 | |
CN204409174U (zh) | 一种基于海上风电基础的海洋牧场综合养殖装置 | |
CN206251751U (zh) | 组合式人工鱼礁 | |
CN106577432A (zh) |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 |
CN101146441B (zh) |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 |
KR101286078B1 (ko) |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 |
CN206284122U (zh) |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 |
CN207151625U (zh) |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 | |
CN203136791U (zh) |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 |
CN102948379B (zh) | Hdpe塑砼复合矩阵型海参鲍鱼增殖礁及其构建方法 | |
KR200477518Y1 (ko) | 바다숲 조성용 십자형 해중림초 | |
CN203723260U (zh) | 一种用于近海水域养殖的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系统 | |
KR100734466B1 (ko) | 해중림 조성용 하우스형 인공어초 | |
CN109349165A (zh) |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 |
KR200392536Y1 (ko) | 해중림 조성용 하우스형 인공어초 | |
LU500024B1 (en) | Wind-wave resistant sea fishing platform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 of artificial reef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ame | |
Defingou et al. | PHAROS4MPAs-a review of solutions to avoid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offshore windfarms | |
CN109006613B (zh) | 鱼类全生活史型海洋牧场 | |
CN203105330U (zh) |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 |
CN202222280U (zh) | 一种海底围网养殖装置 | |
CN204579517U (zh) | 一种围海养殖网箱 | |
CN114304026B (zh) | 一种具有微生态养殖功能的海上风电冲刷坑自修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