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063U -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063U
CN219163063U CN202320255833.7U CN202320255833U CN219163063U CN 219163063 U CN219163063 U CN 219163063U CN 202320255833 U CN202320255833 U CN 202320255833U CN 219163063 U CN219163063 U CN 219163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ealing
sealing layer
layer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58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班堃
宋蕊
何永军
孙开仲
季润寰
刘维维
袁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ngjiang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olong Electric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ngjiang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ngjiang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ngjiang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58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端盖、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第一电缆的内部线芯的端部与第二电缆线芯的焊接点焊接。第一密封层包裹在二者焊接成型的焊接点位置。第二密封层同时包裹在第一密封层、部分第一电缆线芯和部分第二电缆线芯外侧。在外部的端盖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密封层外部装配在安装孔内,且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朝向安装孔的两端伸出。在端盖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贴合密封安装孔与第二密封层之间的间隙。本申请通过对密封结构的改进和安装面的处理增强了电缆密封的稳定性,多层的密封连接增大了电缆结构强度,同时避免了长期使用产生泄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电缆密封的方法是采用密封胶填封以及包裹线缆处理,在封胶之后与端盖的安装孔配合定位。但因为密封胶自身的不稳定性,使得此类密封结构的可重复利用性差,并且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泄露风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密封效果稳定的电缆密封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稳定性强的电缆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端盖、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
第一电缆的线芯端部焊接于第二电缆线芯的焊接点上;第一密封层包裹在焊接点外侧,第二密封层包裹第一密封层、第一电缆邻近第一密封层的部分线芯和第二电缆邻近第一密封层的部分线芯;
端盖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密封层装配在安装孔内,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朝向安装孔的两端;在端盖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贴合密封第二密封层与安装孔的装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的端面上通过固定件连接有压盖,压盖用于将密封圈压合在端盖的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设置在端盖靠近第一电缆的端面上,且在第一电缆的外侧套设有接头外壳;压盖设置为环形压盖,环形压盖的环孔贴合接头外壳的外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盖的外沿设置有弯曲限位段,弯曲限位段朝向端盖的端面设置,且弯曲限位段的内壁贴合限位密封圈的外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层设置为热塑密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层设置为热塑密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设置为安装螺栓。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设置有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端盖、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上述第一电缆的内部线芯的端部与第二电缆线芯的焊接点焊接成一体,确保线芯之间的电流流通。第一密封层包裹在二者焊接成型的焊接点位置,确保在连接处形成密封,阻止间隙泄露。而第二密封层同时包裹在第一密封层、部分第一电缆线芯和部分第二电缆线芯外侧,将第一密封层和靠近第一密封层的第一电缆线芯和靠近第一密封层的第二电缆线芯合成一个成体密封块。在实现双层密封的同时,增加电缆直径,减少弯曲变形。焊接点处和靠近焊接点的线芯段最易发生变形或断裂漏电,第二密封层重点对此段进行加固密封。同时在外部的端盖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密封层形成的密封块外部装配在安装孔内,且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朝向安装孔的两端伸出,端盖可定位整体电缆,同时端盖自身也可与外部结构定位固定。在端盖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贴合密封安装孔与第二密封层之间的间隙,实现密封防砂防水效果,避免影响内部线缆。同理,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也可在避免内部漏电的同时实现对外的防砂防水。本申请通过对密封结构的改进和安装面的处理增强了电缆密封的稳定性,多层的密封连接增大了电缆结构强度,同时避免了长期使用产生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缆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第一电缆、2-第二电缆、3-端盖、4-第一密封层、5-第二密封层、6-密封圈、7-固定件、8-压盖、9-接头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缆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包括:第一电缆1、第二电缆2、端盖3、第一密封层4和第二密封层5。上述第一电缆1的内部线芯的端部与第二电缆2线芯的焊接点焊接成一体,确保线芯之间的电流流通。第一密封层4包裹在二者焊接成型的焊接点位置,确保在连接处形成密封,阻止间隙泄露。而第二密封层5同时包裹在第一密封层4、部分第一电缆1线芯和部分第二电缆2线芯外侧,将第一密封层4和靠近第一密封层4的第一电缆1线芯和靠近第一密封层4的第二电缆2线芯合成一个成体密封块。在实现双层密封的同时,增加电缆直径,减少弯曲变形。焊接点处和靠近焊接点的线芯段最易发生变形或断裂漏电,第二密封层5重点对此段进行加固密封。同时在外部的端盖3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密封层5形成的密封块外部装配在安装孔内,且第一电缆1和第二电缆2分别朝向安装孔的两端伸出,端盖3可定位整体电缆,同时端盖3自身也可与外部结构定位固定。
在端盖3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用于贴合密封安装孔与第二密封层5之间的间隙,实现密封防砂防水效果,避免影响内部线缆。同理,第一密封层4和第二密封层5也可在避免内部漏电的同时实现对外的防砂防水。
本申请通过对密封结构的改进和安装面的处理增强了电缆密封的稳定性,多层的密封连接增大了电缆结构强度,同时避免了长期使用产生泄露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端盖3的端面上通过固定件7固定连接有压盖8,压盖8用于将密封圈6压合在端盖3的端面上,实现密封加固安装。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圈6设置在端盖3靠近第一电缆1的端面上,且第一电缆1的外侧套设有接头外壳9,接头外壳9可加固在端盖3位置的连接强度。上述压盖8设置为环形压盖,环形压盖的环孔贴合接头外壳9的外周面设置,从而外加一层限位固定。使得电缆与端盖3的安装更为稳固。
进一步地,上述压盖8的外沿设置有弯曲限位段,上述弯曲限位段朝向端盖3的端面设置,且弯曲限位段的底面可直接贴合在端面上。在压盖8的底面形成一个限位空间,弯曲限位段的内壁可贴合密封圈6的外周面,从而避免密封圈6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压盖8可通过注塑成型,根据不同的线缆装配环境调整外沿弯曲限位段相对于压盖8中心的弯曲角度,从而适应各种装配,其设置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密封层4设置为热塑密封层,在设置时通过将可热塑性材料在焊接处加热在冷却形成密封,具备良好的防泄漏与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密封层5设置为热塑密封层,在设置时通过在模具中将热塑材料加热成型,在保证内壁密封的情况下确保外部尺寸与安装孔配合。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层4和第二密封5采用同种热塑性材料制成,更便于结构生产加工。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件7设置为安装螺栓,上述安装螺栓一端压合在压盖8背离端盖3的表面,另一端贯穿压盖8至与端盖3固定连接,通过对于压盖8和密封层的挤压形成压缩式密封,加强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缆密封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缆(1)、第二电缆(2)、端盖(3)、第一密封层(4)和第二密封层(5);
所述第一电缆(1)的线芯端部焊接于所述第二电缆(2)线芯的焊接点上;所述第一密封层(4)包裹在所述焊接点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层(5)包裹所述第一密封层(4)、所述第一电缆(1)邻近所述第一密封层(4)的部分线芯和所述第二电缆(2)邻近所述第一密封层(4)的部分线芯;
所述端盖(3)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密封层(5)装配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电缆(1)和所述第二电缆(2)分别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在所述端盖(3)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贴合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层(5)与所述安装孔的装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的端面上通过固定件(7)连接有压盖(8),所述压盖(8)用于将所述密封圈(6)压合在所述端盖(3)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设置在所述端盖(3)靠近所述第一电缆(1)的端面上,且在所述第一电缆(1)的外侧套设有接头外壳(9);所述压盖(8)设置为环形压盖,所述环形压盖的环孔贴合所述接头外壳(9)的外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8)的外沿设置有弯曲限位段,所述弯曲限位段朝向所述端盖(3)的端面设置,且所述弯曲限位段的内壁贴合限位所述密封圈(6)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4)设置为热塑密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层(5)设置为热塑密封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7)设置为安装螺栓。
CN202320255833.7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Active CN219163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833.7U CN2191630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833.7U CN2191630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063U true CN219163063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5833.7U Active CN2191630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529B (zh) 防水馬達定子的製造方法及防水馬達定子
CN219163063U (zh) 一种电缆密封结构
JP2023513335A (ja) ボタン電池、電池のシール構造及び予備組立ユニット
CN103199204A (zh) 电极绝缘密封结构装配工艺
CN216843553U (zh) 一种燃气发电管道密封连接装置
CN103498920A (zh) 高密封性封头
CN211405714U (zh) 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
CN107401612A (zh) 小型深海仪器薄壁筒体与端盖的无螺栓连接装置
KR100502436B1 (ko) 가공용 가스개폐기 폴리머부싱
CN114938597B (zh) 一种防水电源结构及运用该结构的防水方法
CN217006197U (zh) 一种油压传感器
CN213151620U (zh) 一种冠簧屏蔽电缆接头
CN220106689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09819891U (zh) 阳极棒接头、阳极棒组件和热水器
CN216110954U (zh) 紧耦合包裹式排气接管
CN219553841U (zh) 连接稳定的复合极柱结构和电池
CN106694832A (zh) 结晶器壳体的生产方法
CN218867246U (zh) 端盖模组及电池
CN215816205U (zh)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CN218236529U (zh) 一种采用外锁套扣压结构型式的绝缘接头
CN219513414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的密封结构
CN211183350U (zh) 一种自固化的电缆头
CN217934238U (zh) 一种泵用耐高压防泄露绝缘接线装置
CN212486278U (zh) 一种电机出线端密封装置及电机
CN220106687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