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687U -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687U
CN220106687U CN202321623377.3U CN202321623377U CN220106687U CN 220106687 U CN220106687 U CN 220106687U CN 202321623377 U CN202321623377 U CN 202321623377U CN 220106687 U CN220106687 U CN 220106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mounting hole
flange
insulating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3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嘉帅
刘峰
郭静
吕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3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6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该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极柱本体、绝缘密封件和绝缘件,其中,盖板具有安装孔和围绕在安装孔周缘的凹台,极柱本体包括端子柱,端子柱覆盖安装孔或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绝缘密封件套装于端子柱外,且绝缘密封件位于端子柱的外周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安装孔的全部孔壁均被绝缘密封件覆盖,绝缘缉拿包括装配孔和围绕在装配孔周缘的凸台,装配孔与安装孔相对设置,绝缘件覆盖在盖板设有凹台一侧的表面上,凸台嵌合在凹台内,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凸台覆盖,进而有效提高了盖板与端子柱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效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盖板通常包括盖板、极柱、密封圈和下塑胶等部件,其中,盖板上设有极柱孔,下塑胶设有装配孔,极柱穿设于极柱孔、密封圈和装配孔,且极柱与盖板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下塑胶覆盖在盖板朝向电池壳一侧的表面上,以实现盖板与电池壳之间的绝缘效果,另外,为了便于下塑胶与盖板的组装时的定位,通常会在盖板朝向下塑胶一侧极柱孔的边沿设置凹台,在装配孔的边沿设置凸边,对下塑胶和盖板进行组装时,使凸边与凹台立面相贴合。
上述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极柱孔的孔壁与极柱的侧壁之间往往留有间隙,极柱孔的孔壁与极柱的侧壁之间通过间隙内的空气实现绝缘,并且,凹台平面没有被下塑胶所覆盖,也就是说,凹台平面是裸露在电池壳内的,使得盖板的凹台平面与极柱之间也是通过空气实现绝缘的。然而,空气的绝缘性有限,并且空气的绝缘性往往会随着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绝缘效果并不稳定,因而使得极柱与盖板之间的绝缘效果也不稳定。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组件,能够有效提高盖板与端子柱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效果的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盖板组件,包括:
盖板,盖板具有安装孔和凹台,凹台围绕在安装孔的周缘;
极柱本体,极柱本体包括端子柱,端子柱覆盖安装孔或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
绝缘密封件,绝缘密封件套装于端子柱外,且绝缘密封件位于端子柱的外周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安装孔的全部孔壁均被绝缘密封件覆盖;
绝缘件,绝缘件包括装配孔和凸台,装配孔与安装孔相对设置,凸台围绕在装配孔的周缘,绝缘件覆盖在盖板设有凹台一侧的表面上,且凸台嵌合在凹台内,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凸台覆盖。
可选地,极柱本体还包括第二凸缘,第二凸缘凸出于端子柱的外周面,绝缘密封件包括第一绝缘密封段和第二绝缘密封段,第二凸缘将第一绝缘密封段压紧在盖板上,第二绝缘密封段套装于端子柱外,且第二绝缘密封段位于端子柱的外周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安装孔的全部孔壁均被第二绝缘密封段覆盖。
可选地,端子柱穿设安装孔和装配孔,端子柱靠近于绝缘件一侧的表面与绝缘件背离于盖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可选地,盖板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件,盖板还具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和凹台分别位于盖板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凸缘围绕在安装孔的周缘且朝向靠近安装孔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密封段位于第二凸缘与盖板之间,弹性件的外周为压紧部,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的弹性件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凸缘背离盖板的一侧之间,压紧部位于第二连接部与盖板之间,第一凸缘压紧在第二连接部背离盖板的一侧,以使第一绝缘密封段被压紧在第二凸缘与盖板之间。
可选地,弹性件为绝缘元件。
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部分的弹性件位于第三连接部与盖板之间。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嵌入弹性件。
可选地,部分弹性件包裹在端子柱的外周,以将端子柱固定于弹性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和上述的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盖设在电池壳的开口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组件,绝缘密封件套装于端子柱外并位于端子柱的外周与盖板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安装孔的全部孔壁均被绝缘密封件覆盖,由此实现了安装孔的孔壁与端子柱之间通过绝缘密封件实现绝缘的效果,同时,绝缘件的凸台嵌合在盖板的凹台内,且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凸台覆盖,由此实现了盖板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表面与端子柱之间通过绝缘件的凸台实现绝缘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安装孔的孔壁与端子柱之间、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表面与端子柱之间均通过空气实现绝缘而言,采用绝缘密封件对安装孔的孔壁与端子柱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性更高,并且其绝缘效果不会随着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绝缘效果更加稳定,采用绝缘件的凸台对盖板的凹台朝向凸台一侧的表面与端子柱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性更高,并且其绝缘效果不会随着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绝缘效果更加稳定,进而有效提高了盖板与端子柱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效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体电池,采用上述的盖板组件,其盖板与端子柱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稳定性较高,因此有效提高了单体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极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盖板;110、安装孔;120、第一凸缘;130、第二止转槽;200、极柱端子;210、极柱本体;211、端子柱;212、第二凸缘;213、第三凸缘;214、第一止转槽;210a、正极极柱本体;210b、负极极柱本体;220、弹性件;221、压紧部;222、止转凸出部;220a、正极弹性件;220b、负极弹性件;230、连接件;231、第一连接部;232、第二连接部;233、第三连接部;234、止转孔;300、绝缘密封件;310、第一绝缘密封段;320、第二绝缘密封段;400、绝缘件;410、装配孔;420、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组件,能够有效提高盖板与端子柱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效果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盖板组件包括盖板100、极柱本体210、绝缘密封件300以及绝缘件400,其中,盖板100用于盖设在电池壳的开口处,盖板100具有安装孔110和凹台,凹台围绕在安装孔110的周缘,且凹台位于盖板100朝向电池壳的一侧,极柱本体210包括端子柱211,端子柱211覆盖安装孔110或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10内,绝缘密封件300套装于端子柱211外,且绝缘密封件300位于端子柱211的外周与安装孔110的孔壁之间,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绝缘密封件300覆盖,绝缘件400包括装配孔410和凸台420,装配孔410与安装孔110相对设置,凸台420围绕在装配孔410的周缘,绝缘件400覆盖在盖板100设有凹台一侧的表面上,即,绝缘件400覆盖在盖板100朝向电池壳一侧的表面上,凸台420与凹台的形状相适应,且凸台420嵌合在凹台内,凹台朝向凸台420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凸台420覆盖。
基于以上设计,绝缘密封件300套装于端子柱211外并位于端子柱211的外周与盖板100安装孔110的孔壁之间,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绝缘密封件300覆盖,由此实现了安装孔110的孔壁与端子柱211之间通过绝缘密封件300实现绝缘的效果,同时,绝缘件400的凸台420嵌合在盖板100的凹台内,且凹台朝向凸台420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凸台420覆盖,由此实现了盖板100凹台朝向凸台420一侧的表面(即,盖板100朝向电池壳一侧的安装孔110的边沿)与端子柱211之间通过绝缘件400的凸台420实现绝缘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安装孔110的孔壁与端子柱211之间、凹台朝向凸台420一侧的表面与端子柱211之间均通过空气实现绝缘而言,采用绝缘密封件300对安装孔110的孔壁与端子柱211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性更高,并且其绝缘效果不会随着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绝缘效果更加稳定,采用绝缘件400的凸台420对盖板100的凹台朝向凸台420一侧的表面与端子柱211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性更高,并且其绝缘效果不会随着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绝缘效果更加稳定,进而有效提高了盖板100与端子柱211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效果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对绝缘件400和盖板100进行组装时,凸台420和凹台的设置能够使绝缘件400和盖板100快速定位,有利于降低组装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端子柱211覆盖安装孔110或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10内,即,端子柱211可以覆盖安装孔110,端子柱211也可以贯穿安装孔110,端子柱211还可以部分位于安装孔110内,但未穿透安装孔11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端子柱211穿设于安装孔110和装配孔410,端子柱211靠近于绝缘件400一侧的表面与绝缘件400背离于盖板100一侧的表面平齐,将该盖板组件盖设在电池壳的开口处之后,该结构设置能够实现端子柱211未伸入于电池壳内,相较于端子柱211伸入于电池壳内部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减轻极柱本体210的重量,进而减轻极柱端子200和盖板组件的整体重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体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极柱本体210还包括第二凸缘212,第二凸缘212凸出于端子柱211的外周面,绝缘密封件300包括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和第二绝缘密封段320,第二凸缘212将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压紧在盖板100上,由此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第二绝缘密封段320套装于端子柱211外,且第二绝缘密封段320位于端子柱211的外周与安装孔110的孔壁之间,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第二绝缘密封段320覆盖,由此实现极柱本体210的侧壁与安装孔110孔壁之间的绝缘效果,可见,该结构设置使得绝缘密封件300不仅具有对极柱本体210和盖板100之间的密封效果,还具有对极柱本体210和盖板100的安装孔110孔壁之间的绝缘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盖板组件还包括弹性件220和连接件230,盖板100还具有第一凸缘120,第一凸缘120和凹台分别位于盖板100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凸缘120围绕在安装孔110的周缘且朝向靠近安装孔1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密封段310位于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弹性件220的外周为压紧部221,连接件2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32,至少部分的弹性件220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凸缘212背离盖板100的一侧之间,压紧部221位于第二连接部232与盖板100之间,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盖板100的一侧,以使第一绝缘密封段310被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
基于以上设计,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使得第二连接部232将压紧部221压紧在盖板100上,具有弹性的压紧部221被压紧的同时发生变形,并拉动弹性件220将第二凸缘212朝向盖板100的方向挤压,使得第二凸缘212将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压紧在盖板100上;并且,当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时,第二连接部232将其受到的压紧力通过第一连接部231传递给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凸缘212之间的部分弹性件220,在该压紧力的作用下,弹性件220将第二凸缘212朝向盖板100的方向挤压,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被进一步地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由此实现了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较为可靠的密封连接,可见,该盖板100结构通过第一凸缘120、第二凸缘212、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和弹性件220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的密封连接,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极柱与盖板100之间的铆接密封和焊接密封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省去了铆接密封工艺和焊接密封工艺,简化了盖板组件的组装工艺,具有简化整体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其次,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机械的方式实现了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密封连接,相较于铆接密封和焊接密封而言,机械密封的密封可靠性更高,密封失效的几率更低,将该盖板组件应用于单体电池上,具有提高单体电池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再次,上述技术方案省去了铆接密封和焊接密封,因此盖板100上省去了铆接元件和焊接点,进而减轻了盖板100结构整体的重量,具有提高单体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31为连续的环状结构,第一连接部231能够沿第二凸缘212的周向,较为均匀地向位于第二凸缘212与第一连接部231之间的弹性件220施加压紧力,进而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沿其周向能够较为均匀地被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具有提高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密封均匀性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231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环状结构,此时,虽然第一连接部231是不连续的结构,但同样能够通过第一凸缘120、第二凸缘212、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和弹性件220的相互配合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的密封连接。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232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沿安装孔110的周向,第一凸缘120能够连续地将第二连接部232施加压紧力,进而在第二凸缘212的周向上,弹性件220能够连续地将第二凸缘212朝向盖板100的方向挤压,进而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沿其周向能够较为均匀地被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具有提高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密封均匀性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二连接部232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环状结构,此时,虽然第二连接部232是不连续的结构,但同样能够通过第一凸缘120、第二凸缘212、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和弹性件220的相互配合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的密封连接。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件230和弹性件220均为回转体,第一连接部231能够沿第二凸缘212的周向,较为均匀地向位于第二凸缘212与第一连接部231之间的弹性件220施加压紧力,沿安装孔110的周向,第一凸缘120能够连续地将第二连接部232施加压紧力,进而在第二凸缘212的周向上,弹性件220能够连续地将第二凸缘212朝向盖板100的方向挤压,进而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沿其周向能够较为均匀地被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具有提高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密封均匀性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件23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233,第三连接部23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之间,并且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通过第三连接部233连接,当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时,第二连接部232将其受到的压紧力通过第三连接部233传递给第一连接部231,使得第一连接部231将该压紧力传递给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凸缘212之间的部分弹性件220。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部分的弹性件220位于第三连接部233与盖板100之间,当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时,第二连接部232将其受到的压紧力传递给第三连接部233,使得第三连接部233将位于其与盖板100之间的弹性件220朝向盖板100方向挤压,该部分弹性件220发生变形,并拉动位于第二凸缘212与第一连接部231之间的弹性件220挤压第二凸缘212,且挤压方向为朝向盖板100的方向,该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二凸缘212将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压紧在盖板100上的压紧作用力,能够提高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三连接部233均嵌入弹性件220,使得连接件230与弹性件220形成一个整体,以简化盖板组件的组装工艺。
进一步地,压紧部221与第二连接部232接合,以提高连接件230与弹性件2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弹性件220沿周向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一连接部231的形状相适应,第一连接部231伸入第一容纳槽中与弹性件220接合,第二容纳槽与第三连接部233的形状相适应,第三连接部233伸入第二容纳槽中与弹性件220接合,使得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三连接部233被完全包裹在弹性件220内,以实现对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三连接部233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部分弹性件220包裹在端子柱211的外周,以将端子柱211固定于弹性件220上,由此实现了极柱本体210、连接件230以及弹性件220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极柱本体210、连接件230以及弹性件220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极柱端子200模块,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该极柱端子200安装在不同尺寸的盖板100上,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减少了极柱本体210的开模数量,具有降低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对极柱端子200、绝缘密封件300以及盖板100组装完毕后,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盖板100的一侧的第一凸缘120与弹性件220背离极柱本体210的一侧抵靠配合,使得一整个连接件230被完全被包裹起来,进而对连接件230整体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30为金属件,相较于弹性件220而言,金属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因此,嵌入弹性件220的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三连接部233能够提高极柱端子200(尤其是弹性件220区域)的结构强度;另外,相较于第一凸缘120压紧在弹性件220上而言,将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结构强度较高的第二连接部232上,能够避免第一凸缘120将弹性件220压裂的问题,提高了盖板100结构的制造可行性。
优选地,连接件230为导热金属件,例如,可以选用钢质或者铜质等材料制成连接件230,使得连接件230具有导热特性,进而连接件230可以将极柱本体210发出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去,大幅提高了极柱本体210周围环境的热传导效率,能够有效改善大电流工况下极柱本体210的升温情况,进而提高极柱本体210的过流性能。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0为不锈钢材质,使其既具有导热特性又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连接件230和盖板100均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制成,冲压成型工艺为本技术领域较为常见的生产工艺,因此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连接件230和盖板100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弹性件220为绝缘元件,进而可以通过弹性件220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绝缘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220为塑胶件,进而可以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制成极柱端子200,在实际生产中,将极柱本体210和连接件230分别放入注塑模具中,然后向注塑模具中倒入注塑胶,注塑胶固化后即形成弹性件220,然后将极柱端子200脱模即可,进而有效降低了极柱端子200的生产难度,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塑胶件的材质选用本领域较为常见的即可,示例性地,可以选用PPS(聚苯硫醚)作为塑胶件。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主要应用于方型单体电池,如图1和图7所示,盖板100上具有两个安装孔110,极柱本体210包括正极极柱本体210a和负极极柱本体210b,正极极柱本体210a和负极极柱本体210b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孔110处,弹性件220包括正极弹性件220a和负极弹性件220b,正极弹性件220a与正极极柱本体210a相对应,负极弹性件220b与负极极柱本体210b相对应,正极弹性件220a选用具有弱导电特性的PPS制成,负极弹性件220b选用具有绝缘特性的PPS制成,以满足单体电池的导电需求。上述具有弱导电特性的PPS和具有绝缘特性的PPS均为本领域常见的材料,其具体组分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正极极柱本体210a采用铝板通过冷镦工艺制成,负极极柱本体210b采用铜铝复合板通过冷镦工艺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摩擦焊接工艺制成负极极柱本体210b而言,采用铜铝复合板通过冷镦工艺制成负极极柱本体210b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原材料和加工成本,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冷镦工艺为本技术领域较为常见的生产工艺,此处不再赘述,上述铜铝复合板为本技术领域较为常见的板材,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件230上设有止转孔234,止转孔234由部分弹性件220充满,以防止弹性件220相对于连接件230发生周向转动,实现了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的止转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止转孔234沿连接件230的周向延伸,在连接件230的周向方向上,扩大了弹性件220填充在止转孔234内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的止转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止转孔234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止转孔23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以提高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的止转效果。
更为优选地,多个止转孔234沿连接件23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连接件230的周向上,提高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止转效果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止转孔234开设在第三连接部233上,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时,第二连接部232将其受到的压紧力通过第一连接部231传递给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凸缘212之间的部分弹性件220,在该压紧力的作用下,弹性件220将第二凸缘212朝向盖板100的方向挤压,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被进一步地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因此,相较于将止转孔234开设在第一连接部231或者第二连接部232上而言,将止转孔234开设在第三连接部233上,可以避免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凸缘212之间的部分弹性件220向第二凸缘212施加的压紧力减小的问题,在实现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止转效果的同时,对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密封性起到了保障作用。另外,第三连接部233位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之间,将止转孔234开设在第三连接部233上,能够使弹性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的止转效果较为均匀。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三连接部233均嵌入弹性件220,在注塑制作极柱端子200时,向注塑模具中倒入注塑胶,第三连接部233上的止转孔234有利于实现第三连接部233两侧的连通,即止转孔234形成了第三连接部233两侧的流通通道,避免向注塑模具中倒入注塑胶时,局部区域的注塑胶存在气泡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注塑胶固化后形成的弹性件220的整体结构一致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凸缘212上设有第一止转槽214,第一止转槽214由部分弹性件220充满,以实现弹性件220与极柱本体210之间的止转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止转槽214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第一止转槽2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以提高弹性件220与极柱本体210之间的止转效果。
优选地,多个第一止转槽214沿端子柱21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端子柱211的周向上,提高弹性件220与极柱本体210之间止转效果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止转槽214背离于端子柱211轴线一侧的侧壁设有开口,以便于扩大第一止转槽214内弹性件220的填充体积,进而提高弹性件220与极柱本体210之间的止转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止转槽214的槽口背离于盖板100设置,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密封连接完毕后,若将极柱本体210朝向背离盖板100的方向提拉(即,图3中将极柱本体210向上提拉),则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上的弹性件220向第二凸缘212提供朝向盖板100的作用力,同时,充满在第一止转槽214内的弹性件220向第一止转槽214的槽底提供朝向盖板100的作用力,以降低极柱本体210从盖板100上脱离的几率,由此提高了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盖板100和弹性件220中的一者设有止转凸出部222,盖板100和弹性件220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二止转槽130,止转凸出部222卡接于第二止转槽130内,以实现弹性件220与盖板100之间的止转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极柱本体210、连接件230以及弹性件220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极柱端子200,弹性件220与盖板100之间的止转实现了极柱端子200与盖板100之间的止转效果,进而提高了极柱端子200与盖板10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止转凸出部222位于弹性件220上,第二止转槽130位于盖板100上,相较于在盖板100上增设凸出结构而言,在盖板100上铣槽的工艺更加简单,因此该结构设置具有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止转凸出部222和第二止转槽13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示例性地,第二止转槽13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由此提高弹性件220与盖板100之间的止转效果。
优选地,多个第二止转槽130沿安装孔11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在安装孔110的周向方向上,提高弹性件220与盖板100之间止转效果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极柱本体210还包括第三凸缘213,第三凸缘213凸出于端子柱211的外周面,且第三凸缘213位于第二凸缘212远离盖板100的一侧,弹性件220连续地包裹在端子柱211的外周、第三凸缘213上以及第二凸缘212上,形成极柱本体210嵌入在弹性件220之内的结构,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密封连接完毕后,若将极柱本体210朝向背离盖板100的方向提拉(即,图3中将极柱本体210向上提拉),则位于第三凸缘213背离盖板100一侧的弹性件220能够向第三凸缘213提供朝向盖板100的作用力,同时,位于第二凸缘212背离盖板100一侧的弹性件220能够向第二凸缘212提供朝向盖板100的作用力,以降低极柱本体210从盖板100上脱离的几率,由此提高了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盖板100的同一侧,端子柱211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表面凸出于第三凸缘213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表面,且端子柱211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表面凸出于包裹在第三凸缘213背离于盖板100一侧的弹性件220的表面,该结构设置有利于实现端子柱211与连接排的有效接触,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极柱端子200是通过注塑包胶工艺制成的,然而在注塑过程中,向注塑模具中倒入注塑胶时,容易出现注塑胶跑胶的问题,进而使得极柱端子200出现披锋问题、溢胶问题或者注塑胶固化后的弹性件220凸出于端子柱211表面的问题,将多个设有该极柱端子200的单体电池通过连接排电性连接时,需要将连接排焊接在单体电池的端子柱211上,若极柱端子200存在上述问题,则连接排会与弹性件220接触而无法与端子柱211接触,进而使得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出现断路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三凸缘213的设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注塑过程中,向注塑模具中倒入注塑胶时,注塑胶可以优先流入地势较低的第三凸缘213背离于盖板100一侧的表面上,从而避免注塑胶流到端子柱211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表面上,使得注塑胶固化后的弹性件220的上表面低于端子柱211的上表面(即图3中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三凸缘213的上表面为注塑胶的封胶面,进而形成了端子柱211的上表面凸出于弹性件220上表面的结构,对连接排和端子柱211进行焊接时,能够确保连接排与端子柱211有效接触,避免了连接排与弹性件220接触而没有与端子柱211接触,进而使得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出现断路的问题。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组装工艺中的主要步骤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先通过注塑包胶工艺制作极柱端子200,将第二绝缘密封段320套在端子柱211上,而后放入盖板100的安装孔110,使所述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第二绝缘密封段320覆盖,采用拍平或者卷边等工艺将第一凸缘120压紧在第二连接部232背离于盖板100的一侧,使得第一绝缘密封段310被压紧在第二凸缘212与盖板100之间,以实现极柱本体210与盖板100之间的密封连接;然后,将绝缘件400覆盖在盖板100朝向电池壳内(图中未示出)部一侧的表面上,使凸台420嵌合在凹台内,且凹台朝向所述凸台420一侧的全部表面(即凹台朝向电池壳一侧的表面)均被凸台420覆盖,然后通过超声热熔连接或者卡扣结构等方式实现绝缘件400与盖板100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该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和上述的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盖设在电池壳的开口处,该单体电池采用上述的盖板组件,其盖板100与端子柱211之间的绝缘性和绝缘稳定性较高,因此有效提高了单体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00),所述盖板(100)具有安装孔(110)和凹台,所述凹台围绕在所述安装孔(110)的周缘;
极柱本体(210),所述极柱本体(210)包括端子柱(211),所述端子柱(211)覆盖所述安装孔(110)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0)内;
绝缘密封件(300),所述绝缘密封件(300)套装于所述端子柱(211)外,且所述绝缘密封件(300)位于所述端子柱(211)的外周与所述安装孔(110)的孔壁之间,所述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所述绝缘密封件(300)覆盖;
绝缘件(400),所述绝缘件(400)包括装配孔(410)和凸台(420),所述装配孔(410)与所述安装孔(110)相对设置,所述凸台(420)围绕在所述装配孔(410)的周缘,所述绝缘件(400)覆盖在所述盖板(100)设有所述凹台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凸台(420)嵌合在所述凹台内,所述凹台朝向所述凸台(420)一侧的全部表面均被所述凸台(420)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210)还包括第二凸缘(212),所述第二凸缘(212)凸出于所述端子柱(211)的外周面,所述绝缘密封件(300)包括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和第二绝缘密封段(320),所述第二凸缘(212)将所述第一绝缘密封段(310)压紧在所述盖板(100)上,所述第二绝缘密封段(320)套装于所述端子柱(211)外,且所述第二绝缘密封段(320)位于所述端子柱(211)的外周与所述安装孔(110)的孔壁之间,所述安装孔(110)的全部孔壁均被所述第二绝缘密封段(320)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柱(211)穿设所述安装孔(110)和所述装配孔(410),所述端子柱(211)靠近于所述绝缘件(400)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绝缘件(400)背离于所述盖板(100)一侧的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弹性件(220)和连接件(230),所述盖板(100)还具有第一凸缘(120),所述第一凸缘(120)和所述凹台分别位于所述盖板(100)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凸缘(120)围绕在所述安装孔(110)的周缘且朝向靠近所述安装孔(1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绝缘密封段(310)位于所述第二凸缘(212)与所述盖板(100)之间,所述弹性件(220)的外周为压紧部(221),所述连接件(2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32),至少部分的所述弹性件(22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1)与所述第二凸缘(212)背离所述盖板(100)的一侧之间,所述压紧部(2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与所述盖板(100)之间,所述第一凸缘(120)压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32)背离所述盖板(100)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密封段(310)被压紧在所述第二凸缘(212)与所述盖板(1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20)为绝缘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233),所述第一连接部(2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2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的所述弹性件(220)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233)与所述盖板(1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33)均嵌入所述弹性件(22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弹性件(220)包裹在所述端子柱(211)的外周,以将所述端子柱(211)固定于所述弹性件(220)上。
10.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在所述电池壳的开口处。
CN202321623377.3U 2023-06-26 2023-06-26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Active CN220106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3377.3U CN220106687U (zh) 2023-06-26 2023-06-26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3377.3U CN220106687U (zh) 2023-06-26 2023-06-26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687U true CN220106687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3377.3U Active CN220106687U (zh) 2023-06-26 2023-06-26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6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34001U (zh) 盖板及电池
CN215496870U (zh) 密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CN215070164U (zh) 用于圆柱电池的盖帽组件以及圆柱电池
CN112993494A (zh) 一种电池顶盖以及电池
CN214753928U (zh) 一种密封电池盖板
CN212485427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1257104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215184433U (zh) 一种电池顶盖以及电池
CN220106687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10006771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20106833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20106689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20106688U (zh) 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17903257U (zh)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N212485428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20652155U (zh) 顶盖组件及单体电池
CN114447413A (zh) 一种电池盖板以及电池
CN220984660U (zh) 电池盖板结构及单体电池
CN211907490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20652157U (zh) 顶盖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20821854U (zh) 防开裂式盖板及单体电池
CN220652156U (zh) 顶盖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20984661U (zh) 抗裂型电池顶盖及电池
US20240128560A1 (en) Power battery top cover structure
US20240162536A1 (en) Battery top cov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