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0704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0704U
CN219160704U CN202223342281.8U CN202223342281U CN219160704U CN 219160704 U CN219160704 U CN 219160704U CN 202223342281 U CN202223342281 U CN 202223342281U CN 219160704 U CN219160704 U CN 219160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refrigeration
storage
driving
storage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22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戢明
谭敏威
余道军
张泉凡
戚圣好
姜岩
张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22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0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0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0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机体,机体的内部构造有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置物间室和制冷间室沿机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置物间室设置在制冷间室的上方;机体上设置有与制冷间室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门体;在置物间室内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通过驱动装置设置在置物间室的内壁;其中,驱动装置适于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的外部,并适于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将置物架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方便在置物间室内取放物品,以提高置物间室的使用频率,提高制冷设备顶部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美观度,以及节省居住空间,目前,人们喜欢将冰箱采用嵌入式的安装方式安置在家居橱柜中,使冰箱完美隐藏到家居橱柜中,与家居环境更好的融为一体,在形式上将厨房形成了一个整体,以提升居住环境的美观度。
相关技术中,冰箱嵌入家居橱柜之后,冰箱顶部与天花板之间有一定空间,该空间要么被浪费掉,要么会定制橱柜以存储物品,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在冰箱顶部定制的橱柜由于高度较高,取放物体不方便,利用频率较低,为此,提出本申请的一种制冷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能够提高置物间室的使用频率,进而提高制冷设备顶部空间的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构造有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所述置物间室和所述制冷间室沿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置物间室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的上方;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间室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门体;
在所述置物间室设置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通过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适于沿第一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并适于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在机体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制冷间室和和置物间室,并在置物间室内设置有置物架和驱动装置。当驱动装置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的外部时,置物架带动待取物品位于与置物间室的的高度近似平齐的位置,当驱动装置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实现将置物架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方便在置物间室内取放物品,以提高置物间室的使用频率,提高制冷设备顶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置物架在随驱动装置移动,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时,中间会有停顿和缓冲的过程,从而避免置物架直接从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的外部时,震动过大,以使放置在置物架上的物品洒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置物架的两侧,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置物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以下形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导向连接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齿条;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杠螺母副导向连接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电机适于驱动所述丝杠螺母副运转,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副;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以下形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和卷扬,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卷扬放出的绳索绕过所述滑轮,与所述置物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均固定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还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置物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置物架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体上对应所述置物间室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门体;
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机体的顶部铰接,且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门体围绕铰接处向上翻转打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置物间室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以使所述制冷间室内的冷风通过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循环至所述置物间室。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均设置有用于阻断各通道的封堵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置物间室的任意一个内壁上设置有风机,用于将所述制冷间室内的冷风吸入所述置物间室。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均设置有用于导通或阻断各通道的开关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置物间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开关阀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反馈,以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或关闭。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嵌入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嵌入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驱动组件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另一实施例中置物间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体;200、橱柜;
10、冷藏间室;101、冷藏门体;
20、冷冻间室;201、冷冻门体;
30、置物间室;301、第二门体;302、进风通道;303、回风通道;304、风机;305、控制器;306、温度传感器;
40、置物架;
501、第一驱动组件;502、第二驱动组件;
60、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冰箱嵌入家居橱柜200之后,在冰箱的顶部定制橱柜200以存储物品,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在冰箱顶部定制的橱柜200由于高度较高,取放物体不方便,利用频率较低。为此,提供本申请的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冰吧等用于储存物品的且可以低温保存的设备。
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以冰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该制冷设备包括机体100,机体100包括嵌套设置的外壳和内胆,内胆的内部构造出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30,置物间室30和制冷间室沿机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置物间室30设置在制冷间室的上方,相当于嵌入式的制冷设备和制冷设备顶部的定制橱柜200一体成型,将制冷设备顶部的定制橱柜200结合到制冷设备上,形成高度大于2.3m的超高嵌入式的制冷设备,即增加了制冷设备的高度,避免制冷设备嵌入橱柜200之后,在制冷设备的顶部和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内定制橱柜200,降低空间利用率。
在机体100上对应制冷间室的位置可开合地设置有第一门体,以使第一门体打开或关闭制冷间室,同时,还可以在机体100上,对应置物间室30的位置,可开合地设置第二门体301,以打开或关闭置物间室30。
在置物间室30设置有置物架40,置物架40通过驱动装置设置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其中,驱动装置适于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并适于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
具体地,驱动装置对称设置在置物架的两侧,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第一驱动组件501固定于置物间室的内壁,第二驱动组件502与第一驱动组件501连接,置物架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502。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501可以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的外部,第一驱动组件501可以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由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
置物间室的内部可以理解为是限制出置物间室的结构所包括的范围,也即置物间室的五个侧壁和一个第二门体所限制的区域为置物间室的内部。置物间室的外部可以理解为是离开置物间室的内,从置物间室的开口处移动至原理置物间室的位置。
取物位置可以理解为是高度低于置物间室最下边缘的位置,也即拉低置物间室,以使置物空间下降的位置,该位置也可以理解为是方便用户取物的位置,可根据用户身高的不同,该位置适应性会调整,比如该取物位置按照人均身高设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大概为1.65m,身高较高的用户定义的该取物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65m,身高较矮的用户定义该取物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1.65m。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在机体100上沿高度方向设置制冷间室和和置物间室30,并在置物间室30内设置有置物架40、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第一驱动组件501固定于置物间室30的内壁,第二驱动组件502与第一驱动组件501连接,置物架40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502。
当第一驱动组件501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置物架40带动待取物品位于与置物间室30的的高度近似平齐的位置,当第二驱动组件502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实现将置物架40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方便在置物间室30内取放物品,以提高置物间室30的使用频率,提高制冷设备顶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置物架40在随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移动,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时,中间会有停顿和缓冲的过程,从而避免置物架40直接从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震动过大,以使放置在置物架40上的物品洒落。
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组件501的设置方式可以列举以下几种,只要能够实现沿直线往复移动,并将第二驱动组件502和置物架40从置物间室30的内部推出置物间室30的外部的结构均是可以的。
比如,第一驱动组件501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以驱动齿轮运转,带动齿条沿直线进行往复移动。
具体地,可以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上设置导轨,或者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上开设导向槽,齿条可以导向连接在该导轨或导向槽内,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固定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上,电机的输出轴可以直接与齿轮传动连接,或者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或者另一齿轮与该齿轮传动连接,以驱动该齿轮运转。第二驱动组件502可以带动置物架40固定在齿条靠近置物间室30的开口的一端。
比如,第一驱动组件501包括电机和丝杠螺母副,丝杠螺母副可以导向连接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上,电机与丝杠传动连接,以驱动丝杠转动,同时丝杠带动丝杠螺母在导向件的作用下沿直线做往复移动。第二驱动组件502可以带动置物架40固定在丝杠螺母上。
比如,第一驱动组件501可以包括气缸,气缸由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组成,活塞在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带动活塞杆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组件502可以固定在活塞杆上,随活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置物架40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将置物架40从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或者将置物架40从置物间室30的外部返回至置物间室30的内部进行存放。
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组件502的设置方式可以列举以下几种,只要能够实现升降运动,并将置物架40从置物间室30的外部推下降至取物位置的结构均是可以的。
比如,第二驱动组件502包括滑轮机构,该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和卷扬,滑轮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组件501上,卷扬可以固定在置物间室30的内壁上,且卷扬放出的绳索绕过滑轮后与置物架40固定连接。
当第一驱动组件501推动滑轮伸出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可以控制卷扬工作,以放绳索,置物架40在绳索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取物位置。
比如,第二驱动组件502可以包括驱动件和剪叉式升降机构,驱动件和剪叉式升降机构均固定在第一驱动组件501上,驱动件远离第一驱动组件501的一端与剪叉式升降机构连接,剪叉式升降机构远离第一驱动组件501的一端与置物架40连接。
当第一驱动组件501推动驱动件和剪叉式升降机构伸出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通过控制驱动件工作,以使剪叉式升降机构展开,从而将置物架40向下移动至取物位置。
比如,第二驱动组件502也可以为气缸,气缸由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组成,活塞在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带动活塞杆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缸筒可以固定在第一驱动上,置物架40可以固定在活塞杆上,当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置物架40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将置物架40向下移动至取物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过行程运动,可以在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的运动路径上,适应性的增加限位机构,以保证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在固定行程内运行。
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门体301与机体100之间可以通过铰轴铰接,或通过合页连接,在第二门体301与置物间室30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伸缩件,该伸缩杆60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控制,以打开或关闭第二门体30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置物架40包括两个侧体和搁架,两个侧体相对设置,搁架固定在两个侧体之间,搁架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在置物架40的两个侧体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30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进行,通过该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将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30,以使制冷间室内的冷风循环至置物间室30。相当于置物间室30也能够实现制冷设备的功能,以扩展制冷设备的容量。
在本实施例下,相当于原本只在制冷间室内循环的冷风,可以通过进风通道302进入置物间室30,并通过回风通道303将置物间室30内的风回风至制冷间室进行冷却,以增加制冷间室的冷风循环区域,实现制冷设备的容量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的内部分别设置用于阻断通道的封堵件,当置物间室30内不需要冷风,处于常温存储状态时,还可以通过封堵件分别封堵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以阻断冷风进入置物间室30内的通道,确保制冷间室内的冷风不外漏。
具体地,封堵件可以是设置在进风通道302的进风口处的第一挡板,以及设置在回风通道303的回风口处的第二挡板;当置物间室30保持常温状态时,第一挡板封堵进风口,第二挡板封堵回风口。
进而,为了提高封堵件的封堵效果,还可以在封堵件与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之间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该密封件可以是设置在封堵件的外壁,或着设置在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的风道口的密封圈等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置物间室30的任意一个内壁上设置风机304,风机304将下部制冷间室的冷风吸入到置物间室30,并冷却置物间室30,以增加置物间室30内的气体压力,提高气体流速,从而提升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30内的冷风循环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的内部均设置开关阀,该开关阀可以为气动开关阀或电动开关阀,通过开关阀控制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的连通和起截止。
另外,还可以在置物间室30内的任意一个内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306,以检测置物间室30内的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同时在置物间室30内设置控制器305,开关阀和温度传感器306分别与控制器305连接,控制器305接收温度传感器306的温度反馈,以控制开关阀打开或关闭,实现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30内的自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可以包括侧板和后板,将制冷设备的侧板和后板向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在侧板和后板的顶部设置顶板,以使顶板、延伸后的侧板和后板共同围合成置物空间,以使置物空间作为制冷设备的一部分,并在机体100上设置独立于第一门体的第二门体301,以打开或关闭置物间室30。同时在置物空间内设置可以活动的置物架40,以提高置物间室30的使用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置物间室30和制冷间室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容纳空间,制冷间室可以采用制冷设备原有的制冷组件进行制冷,置物间室30既可以从制冷间室取冷风,以冷却置物间室30,也可以设置独立于为制冷间室提供冷风的制冷组件。
当置物间室30设置独立的制冷组件时,可以采用与制冷设备原有的制冷组件相同的结构布置,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即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一面安装散热片,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面安装导冷系统,并在半导体制冷片与散热片和导冷系统的接触面涂布导热硅脂。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
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时,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没有污染源及旋转部件,可连续工作,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并且半导体制冷片能够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可以包括制冷设备主体和限制出置物间室30的箱体,制冷设备主体和箱体可以相互独立设置,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在制冷设备主体上预留与箱体相应的接口,比如进风口、回风口、电源接口和控制接口,当箱体安装在制冷设备主体的顶部时,通过进风口和回风口实现置物间室30和制冷间室之间的连通,通过电源接口,实现箱体从制冷设备主体上取电,通孔控制接口,实现箱体和制冷设备主体之间的同步控制。
当制冷设备主体与箱体实现连接后,置物间室30和制冷间室连通,相当于在原有制冷设备主体的基础上,增设新的箱体以扩充制冷设备主体的容量,可以实现将小容量的制冷设备转变为大容量的制冷设备,使用情况多样化。同时,箱体与制冷设备主体之间拆卸连接,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可避免因制冷设备高度过高导致运输和搬运不便。
如图2至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制冷间室包括冷藏间室10和冷冻间室20,冷藏间室10和冷冻间室20分别对应设置有门体,即冷藏间室10设置有冷藏门体101,冷冻间室20设置有冷冻门体201。
其中,冷冻间室20可以位于冷藏间室10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冷藏间室10的下方。当冷藏间室10位于冷冻间室20的上方时,置物间室30位于冷藏间室10的上方,并通过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与冷藏间室10连通,可以从冷藏间室10内取冷风,以使置物间室30形成冷藏间室10,相当于扩充了制冷设备的冷藏间室10的容量。
当冷冻间室20位于冷藏间室10的上方时,置物间室30位于冷冻间室20的上方,并通过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与冷冻间室20连通,可以从冷冻间室20内取冷风,以使置物间室30形成冷冻间室20,相当于扩充了制冷设备的冷冻间室20的容量。
在本申请的制冷设备内还设置有制冷组件,用于为制冷间室提供冷风。制冷组件包括流体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冷却后变为常温液态制冷剂,常温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后变为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的回气口,如此反复循环为制冷设备内部的冷藏间室10和冷冻间室20提供冷风,以使物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具体地,可以在制冷设备的底部设置压缩机仓,压缩机和冷凝器可以安装在压缩机仓内,毛细管可以安装在机体100的背部,并且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还可以设置冷凝风机,冷凝风机从冷凝器一侧吸风,朝压缩机一侧吹风,通过冷凝器一侧的低温空气强制对流给高速运转的压缩机降温,同时增加压缩机仓内的空气流通,以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在使用时,先将第二门体301向上翻转以打开置物间室30,第二门体301的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或带动控制的方式。然后,驱动第一驱动组件501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置物架40带动待取物品位于与置物间室30的的高度近似平齐的位置,再驱动第二驱动组件502沿第二方向运动,使置物架40由置物间室30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实现将置物架40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方便在置物间室30内取放物品,以提高置物间室30的使用频率,提高制冷设备顶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置物架40在随第一驱动组件501和第二驱动组件502移动,从高位的存放位置移动至低位的取物位置时,中间会有停顿和缓冲的过程,从而避免置物架40直接从置物间室30的内部移动至置物间室30的外部时,震动过大,以使放置在置物架40上的物品洒落。
当储存在置物架40上的物品需要冷藏或冷冻条件时,通过进风通道302和回风通道303将置物间室30和制冷间室连通,从而使置物间室30从制冷间室内取冷风,以满足置物间室30内物品的存储条件。或者采用置物间室30内独立设置的制冷组件为置物间室30提供冷风。
因此,当用户在逢年过节,或外出旅游归来时,对制冷设备的冷冻或冷藏需求增加,可以通过给置物间室30提供冷风,以使置物间室30充当冷藏间室10或冷冻间室20,从而扩充制冷设备的容量,满足用于的冷藏或冷冻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构造有制冷间室和置物间室,所述置物间室和所述制冷间室沿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置物间室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的上方;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间室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门体;
在所述置物间室设置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通过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适于沿第一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并适于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置物架的两侧,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置物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置物架由所述置物间室的外部下降至取物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以下形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导向连接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运转,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齿条;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杠螺母副导向连接在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电机适于驱动所述丝杠螺母副运转,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副;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以下形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轮和卷扬,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卷扬放出的绳索绕过所述滑轮,与所述置物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均固定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还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置物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置物架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对应所述置物间室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门体;
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机体的顶部铰接,且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置物间室的内壁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门体围绕铰接处向上翻转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置物间室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以使所述制冷间室内的冷风通过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循环至所述置物间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均设置有用于阻断各通道的封堵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间室的任意一个内壁上设置有风机,用于将所述制冷间室内的冷风吸入所述置物间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均设置有用于导通或阻断各通道的开关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间室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开关阀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反馈,以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或关闭。
CN202223342281.8U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160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281.8U CN219160704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281.8U CN219160704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0704U true CN219160704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2281.8U Active CN219160704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0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0891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asket lift apparatus
EP3023717A1 (en) Refrigerator
US20110072849A1 (en) Combined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secondary liquid coolant pump
CN117053459B (zh) 一种高效节能冷却设备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CN106949691A (zh) 便携式制冷箱装置
CN219160704U (zh) 制冷设备
KR101099066B1 (ko) 냉장실이 형성된 식탁
CN219160703U (zh) 制冷设备
CN210070346U (zh) 一种装有变频压缩机的节能变频冷库
KR101369453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 냉기제어방법
KR20140147315A (ko) 과냉각 냉각고
CN210861876U (zh) 一种食物贮存装置
CN114646169B (zh) 冷藏冷冻装置
KR102293702B1 (ko) 사용이 편리한 서랍식 냉장고
KR101221712B1 (ko) 김치냉장고
CN111561803B (zh) 冰箱
JP4201650B2 (ja) キッチン装置
CN218821190U (zh) 制冷设备
CN213975021U (zh) 一种带风门的风冷医用冷藏箱及移动血库
KR101150946B1 (ko) 냉장고
CN217636334U (zh) 一种带可视窗超低温冰箱
KR20030088557A (ko) 이동식 냉장고
KR20050081340A (ko) 김치냉장고
CN212481786U (zh) 高制冷效率的冷冻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