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9477U -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 Google Patents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9477U
CN219159477U CN202223601102.8U CN202223601102U CN219159477U CN 219159477 U CN219159477 U CN 219159477U CN 202223601102 U CN202223601102 U CN 202223601102U CN 219159477 U CN219159477 U CN 219159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net
output shaft
ring gear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11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魏
毛晓龙
谢权
卢小龙
张靖宗
张颢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rrc Commercial Vehicl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rrc Commercial Vehicl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rrc Commercial Vehicl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rrc Commercial Vehicl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11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9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9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9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变速箱,包括壳体、输入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输入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一输出轴和第一换挡器,第一太阳轮固定安装于输入电机,多个第一行星轮均啮合于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之间,且多个第一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架在多个第一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行星架,第一换挡器装配于所述第一齿圈,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第一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壳体或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排设于第一输出轴。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包括电动变速箱和底盘本体。本申请提供的电动变速箱,有助于电动变速箱实现轻量化。

Description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动力传动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背景技术
当前中重卡通常采用电机和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变速箱作为纯电动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AMT变速箱能够有效的提升电机的输出扭矩,适应不同工况需求。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电机普遍为低转速大扭矩(峰值转速3500RPM,峰值扭矩2500Nm)电机,导致系统质量重、体积大。并且为适配低转速、大扭矩电机,需要采用低转速、大扭矩变速箱,导致传动系统质量进一步变重、体积进一步增大,不利于实现传动系统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变速箱不利于实现传动系统的轻量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变速箱,包括:
壳体;
输入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一输出轴和第一换挡器,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输入电机,并且能够在所述输入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换挡器装配于所述第一齿圈,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第一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一行星架;
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
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多个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并且能够跟随所述第一输出轴旋转,所述第二齿圈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所述第二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架。
可选地,所述电动变速箱还包括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行星排之间,或者所述第三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
可选地,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多个第三行星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架、第三输出轴和第二换挡器,所述第三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三太阳轮和所述第三齿圈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二换挡器装配于所述第三齿圈,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第三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三行星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三输出轴均沿所述输入电机的旋转轴线延伸布设。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第四齿圈,所述第四齿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换挡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四齿圈。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三行星排还包括第五齿圈,所述第五齿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二换挡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齿条或所述第五齿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太阳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太阳轮的齿数均相等,所述第一行星轮的齿数、所述第二行星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行星轮的齿数均相等,所述第一齿圈的齿数、所述第二齿圈的齿数和所述第三齿圈的齿数均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太阳轮的齿数不同,所述第一行星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行星轮的齿数不同,所述第一齿圈的齿数和所述第三齿圈的齿数不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底盘,包括所述电动变速箱和底盘本体,所述电动变速箱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本体。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变速箱,利用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均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承载能力大、传递功率范围及传动范围大的特点,以使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能够适配于高转速小扭矩电机,有助于电动变速箱实现轻量化。并且,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能够具有较大的传动比,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输入电机对扭矩的需求。除此之外,第一换挡器能够在不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使电动变速箱具有三个不同的挡位。这样电动变速箱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切换至不同的挡位,有助于提高电动变速箱的使用便利性。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底盘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底盘,电动变速箱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有助于底盘实现轻量化,从而有助于降低汽车底盘的总体重量、减小汽车底盘的总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空挡);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一挡);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二挡);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空挡);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一挡);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二挡);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三挡);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变速箱的结构简图(四挡)。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齿条;12、第二齿条;
2、输入电机;
3、第一行星排;31、第一太阳轮;32、第一行星轮;33、第一齿圈;34、第一行星架;35、第一输出轴;36、第一换挡器;37、第四齿圈;
4、第二行星排;41、第二太阳轮;42、第二齿圈;43、第二行星轮;44、第二行星架;45、第二输出轴;
5、第三行星排;51、第三太阳轮;52、第三行星轮;53、第三齿圈;54、第三行星架;55、第三输出轴;56、第二换挡器;57、第五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该电动变速箱采用高转速小扭矩电机以及高转速小扭矩变速箱能够有效地降低变速箱的质量、减小变速箱的体积,有助于变速箱实现轻量化。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变速箱,包括壳体1、输入电机2、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输入电机2固定安装于壳体1。第一行星排3包括第一太阳轮31、多个第一行星轮32、第一齿圈33、第一行星架34、第一输出轴35和第一换挡器36,第一太阳轮31固定安装于输入电机2,并且能够在输入电机2的驱动下旋转,多个第一行星轮32均啮合于第一太阳轮31和第一齿圈33之间,且多个第一行星轮32均固定安装于第一行星架34,第一行星架34在多个第一行星轮32的带动下旋转,第一输出轴35固定连接于第一行星架34,第一换挡器36装配于所述第一齿圈33,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第一齿圈33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壳体1或第一行星架34。第二行星排4设于第一输出轴35。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输入电机2设置为高转速小扭矩电机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此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二行星排4设置为周转轮系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二行星排4还可设为定轴轮系等其他轮系,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换挡器36具有将第一齿圈33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位置、将第一齿圈33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二位置和装配于第一齿圈33外周侧的第三位置。令第一行星排3的特征参数为K1,第二行星排4的特征参数为K2
当第一换挡器3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固定于壳体1。此时输入电机2的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一太阳轮31,第一太阳轮3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一行星轮32,由于第一齿圈33固定于壳体1,多个第一行星轮32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行星架34,再通过第一输出轴35传递至第二行星排4。因此,第一行星排3的传动速比为1+K1。此时,电动变速箱处于一挡状态。
当第一换挡器3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固定于第一行星架34,此时输入电机2的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一太阳轮31,第一太阳轮3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一行星轮32,由于第一齿圈33固定于第一行星架34,此时第一齿圈33与第一行星架34连接为一个整体直接将动力通过第一输出轴35输出。因此,第一行星排3的传动速比为1。此时电动变速箱处于二挡状态。
当第一换挡器36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换挡器36仅装配于第一齿圈33的外周侧,第一齿圈33与壳体1间隔设置,第一齿圈33还与第一行星架34间隔设置,此时输入电机2的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一太阳轮31,第一太阳轮3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一行星轮32,由于第一齿圈33装配于第一换挡器36,此时第一行星排3处于自由状态无法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轴35,因此第一行星排3的传动速比为0。此时电动变速箱处于空挡状态。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星排4的传动速比固定为1+K2
表1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变速箱在不同状态下的传动速比表:
Figure BDA0004011633910000071
具体地,在使用该电动变速箱,输入电机2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依次传递至外部传动轴。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第一换挡器36选择相对应的挡位。在不同的挡位下,电动变速箱通过第二行星排4输出不同扭矩。
本申请实提供的电动变速箱,利用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均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承载能力大、传递功率范围及传动范围大的特点,以使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能够适配于高转速小扭矩电机,有助于电动变速箱实现轻量化。并且,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能够具有较大的传动比,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除此之外,第一换挡器36能够在不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使电动变速箱具有三个不同的挡位。这样电动变速箱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切换至不同的挡位,有助于提高电动变速箱的使用便利性。
可选地,输入电机2的峰值转速≥10000RPM,500Nm<峰值扭矩≤1000Nm。
可选地,第一换挡器36设置为接合套或离合器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行星排4包括第二太阳轮41、第二齿圈42、多个第二行星轮43、第二行星架44和第二输出轴45,第二太阳轮41固定安装于第一输出轴35,并且能够跟随第一输出轴35旋转,第二齿圈42固定安装于壳体1,多个第二行星轮43均啮合于第二太阳轮41和第二齿圈42之间,多个第二行星轮43均固定安装于第二行星架44,且第二行星架44在多个第二行星轮43的带动下旋转,第二输出轴45固定连接于第二行星架4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换挡器3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时,输入电机2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轴35传递至第二太阳轮41。第二太阳轮4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二行星轮43,由于第二齿圈42固定安装于壳体1,多个第二行星轮43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行星架44,再通过第二输出轴45传递至外部传动轴。因此,第二行星排4的传动速比为1+K2
如此设置,将第二齿圈42固定安装于壳体1,以使第二行星排4能够得到固定的传动速比1+K2,通过与第一行星排3之间的配合,以使电动变速箱能够实现挡位的切换。并且,在第一行星排3的传动速比为1时,通过第二行星排4依然能够有效地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壳体1具有第一齿条11。第一行星排3还包括第四齿圈37,第四齿圈37固定连接于第一行星架34,第一换挡器36被配置为将第一齿圈33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第一齿条11或第四齿圈37。
具体地,当第一换挡器3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换挡器36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第一齿条11移动,直至第一换挡器36啮合于第一齿条11,与此同时第一换挡器36还啮合于第一齿圈33,这样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和第一齿条11固定连接。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第四齿圈37移动,直至第一换挡器36啮合于第四齿圈37,与此同时第一换挡器36还啮合于第一齿圈33,这样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和第四齿圈37固定连接。当第一换挡器36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换挡器36仅装配于第一齿圈33的外周侧,并与第一齿条11间隔设置,还与第四齿圈37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固定连接于第一齿条11,或者能够将第一齿圈33固定连接于第四齿圈37。这样第一换挡器36能够将第一齿圈33固定安装于不同的位置,以使第一行星排3能够具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如图4至图8所示,电动变速箱还包括第三行星排5,第三行星排5设于第一输出轴35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三行星排5设于第一输出轴35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三行星排5还可设于第二输出轴45,也即第二行星排4位于第一行星排3和第三行星排5之间。
在此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第三行星排5设置为周转轮系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三行星排5还可设为定轴轮系等其他轮系,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如此设置,第三行星排5通过与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大电动变速箱的传动速比,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当第三行星排5设置为周转轮系时,第三行星排5能够获得不同的传动速比,通过与第一行星排3之间的配合,以使电动变速箱能够获得更多不同数值的传动速比,有助于提高电动变速箱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第三行星排5设置为定轴轮系。
如此设置,第三行星排5设置为定轴轮系时,第三行星排5的传动速比固定为1+K2,通过与第一行星排3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大电动变速箱的传动速比,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三行星排5包括第三太阳轮51、多个第三行星轮52、第三齿圈53、第三行星架54、第三输出轴55和第二换挡器56,第三太阳轮51固定安装于第一输出轴35或第二输出轴45,并且能够在第一输出轴35或第二输出轴45的带动下旋转,多个第三行星轮52均啮合于第三太阳轮51和第三齿圈53之间,且多个第三行星轮52均固定安装于第三行星架54,第三行星架54在多个第三行星轮52的带动下旋转,第三输出轴55固定连接于第三行星架54,第二换挡器56装配于第三齿圈53,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第三齿圈53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壳体1或第三行星架54。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三行星排5设于第一输出轴35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换挡器56具有将第三齿圈53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位置、将第三齿圈53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二位置和装配于第三齿圈53外周侧的第三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三行星排5设于第一输出轴35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三行星排5设于第一输出轴35和第二行星排4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三齿圈53固定于壳体1。此时,第一输出轴35将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三太阳轮51,第三太阳轮5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三行星轮52,由于第三齿圈53固定于壳体1,多个第三行星轮5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架54,再通过第三输出轴55传递至第二行星排4,也即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太阳轮41。因此,第三行星排5的传动速比为1+K3。此时,电动变速箱处于一挡状态。
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三齿圈53固定于第三行星架54,此时第一输出轴35的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三太阳轮51,第三太阳轮5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一行星轮32,由于第三齿圈53固定于第三行星架54,此时第三齿圈53和第三行星架54连接为一个整体直接将动力通过第三输出轴55输出。因此,第三行星排5的传动速比为1。
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仅装配于第三齿圈53的外周侧,第三齿圈53与壳体1间隔设置,第三齿圈53还与第三行星架54间隔设置,此时第一输出轴35的动力首先传递至第三太阳轮51,第三太阳轮51将动力传递至多个第三行星轮52,由于第三齿圈53装配于第二换挡器56,此时第三行星排5处于自由状态无法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轴35,因此第三行星排5的传动速比为0,此时,电动变速箱处于空挡状态。
更进一步地,第二换挡器56通过和第一换挡器36之间配合,电动变速箱能够得到不同的挡位。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以K1>K3为例进行说明的。
表2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变速箱在不同状态下的传动速比表:
Figure BDA0004011633910000111
具体地,在使用该电动变速箱时,且电动变速箱未处于空挡状态,输入电机2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排3、第三行星排5和第二行星排4依次传递至外部传动轴。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第一换挡器36和第二换挡器56选择相对应的挡位。在不同的挡位下,电动变速箱通过第二行星排4输出不同扭矩。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行星排3、第二行星排4和第三行星排5之间的配合,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在一挡状态能够进一步增大电动变速箱的传动比,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除此之外,第一换挡器36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二换挡器56同样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一行星排3的特征参数与第三行星排5的特征参数不同时,电动变速箱具有五个不同的挡位。这样电动变速箱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切换至不同的挡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变速箱的使用便利性。
可选地,第二换挡器56设置为接合套或离合器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8,第一输出轴35、第二输出轴45和第三输出轴55均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延伸布设。
如此设置,第一输出轴35、第二输出轴45和第三输出轴55均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延伸布设。这样在通过第一行星排3、第二行星排4和第三行星排5将输入电机2的动力传递至外部传动轴时,第一行星排3、第二行星排4和第三行星排5具有同轴输出的特点,有助于提高电动变速箱的承载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壳体1具有第二齿条12;第三行星排5还包括第五齿圈57,第五齿圈57固定连接于第三行星架54,第二换挡器56被配置为将第三齿圈53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第二齿条12或第五齿圈57。
具体地,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第二齿条12移动,直至第二换挡器56啮合于第二齿条12,与此同时第二换挡器56还啮合于第五齿圈57,这样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二齿圈42和第二齿条12固定连接。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沿输入电机2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第五齿圈57移动,直至第二换挡器56啮合于第五齿圈57,与此同时第二换挡器56还啮合于第二齿圈42,这样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二齿圈42和第五齿圈57固定连接。当第二换挡器56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换挡器56仅装配于第二齿圈42的外周侧,并与第二齿条12间隔设置,还与第五齿圈57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二齿圈42固定连接于第二齿条12,或者能够将第二齿圈42固定连接于第五齿圈57。这样第二换挡器56能够将第二齿圈42固定安装于不同的位置,以使第三行星排5能够具有不同的传动速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8,第一太阳轮31的齿数和第三太阳轮51的齿数不同,第一行星轮32的齿数和第三行星轮52的齿数不同,第一齿圈33的齿数和第三齿圈53的齿数不同。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太阳轮31的齿数和第三太阳轮51的齿数不同,第一行星轮32的齿数和第三行星轮52的齿数不同,第一齿圈33的齿数和第三齿圈53的齿数不同。因此第一行星排3和第三行星排5的特征参数不同,这样电动变速箱能够实现具有五个不同的挡位。因此电动变速箱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切换至不同的挡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变速箱的使用便利性。
可选地,K1≥2.1075,K2≥2.1075,K3≥2.1075。
如此设置,在一挡状态下时,能够保证电动变速箱的最大传动速比≥3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重卡动力系统需求扭矩>20000扭矩,采用大于等于30的传动速比,能够有效电机扭矩,从而有效降低电机的重量体积,以实现采用轻卡、乘用车电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至图8,第一太阳轮31的齿数、第二太阳轮41的齿数和第三太阳轮51的齿数均相等,第一行星轮32的齿数、第二行星轮43的齿数和第三行星轮52的齿数均相等,第一齿圈33的齿数、第二齿圈42的齿数和第三齿圈53的齿数均相等。
具体地,由于第一太阳轮31的齿数、第二太阳轮41的齿数和第三太阳轮51的齿数均相等,第一行星轮32的齿数、第二行星轮43的齿数和第三行星轮52的齿数均相等,第一齿圈33的齿数、第二齿圈42的齿数和第三齿圈53的齿数均相等。可以得知,第一行星排3的传动速比、第二行星排4的传动速比和第三行星排5的传动速比均相等,也即K1=K2=K3
表3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变速箱在不同状态下的传动速比表:
Figure BDA0004011633910000131
Figure BDA0004011633910000141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行星排3、第二行星排4和第三行星排5之间的配合,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在一挡状态能够进一步增大电动变速箱的传动比,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机2对扭矩的需求。第一换挡器36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二换挡器56同样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一行星排3的特征参数与第三行星排5的特征参数相同时,电动变速箱具有四个不同的挡位。这样电动变速箱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切换至不同的挡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变速箱的使用便利性。除此之外,由于第一太阳轮31的齿数、第二太阳轮41的齿数和第三太阳轮51的齿数均相等,第一行星轮32的齿数、第二行星轮43的齿数和第三行星轮52的齿数均相等,第一齿圈33的齿数、第二齿圈42的齿数和第三齿圈53的齿数均相等,因此有助于提高各个行星排的承载性能,并且三个行星排均可采用通用化设计,从而能够采用公用零部件,便于制造,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底盘,包括电动变速箱和底盘本体,电动变速箱固定安装于底盘本体。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底盘,电动变速箱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有助于底盘实现轻量化,从而有助于降低汽车底盘的总体重量、减小汽车底盘的总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输入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一输出轴和第一换挡器,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输入电机,并且能够在所述输入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换挡器装配于所述第一齿圈,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第一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一行星架;
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多个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并且能够跟随所述第一输出轴旋转,所述第二齿圈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所述第二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变速箱还包括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行星排之间,或者所述第三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多个第三行星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架、第三输出轴和第二换挡器,所述第三太阳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三太阳轮和所述第三齿圈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行星架在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二换挡器装配于所述第三齿圈,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第三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三行星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三输出轴均沿所述输入电机的旋转轴线延伸布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第四齿圈,所述第四齿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换挡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四齿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三行星排还包括第五齿圈,所述第五齿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二换挡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齿圈可选择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齿条或所述第五齿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太阳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太阳轮的齿数均相等,所述第一行星轮的齿数、所述第二行星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行星轮的齿数均相等,所述第一齿圈的齿数、所述第二齿圈的齿数和所述第三齿圈的齿数均相等。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太阳轮的齿数不同,所述第一行星轮的齿数和所述第三行星轮的齿数不同,所述第一齿圈的齿数和所述第三齿圈的齿数不同。
10.一种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变速箱和底盘本体,所述电动变速箱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本体。
CN202223601102.8U 2022-12-22 2022-12-22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Active CN219159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102.8U CN219159477U (zh) 2022-12-22 2022-12-22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102.8U CN219159477U (zh) 2022-12-22 2022-12-22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9477U true CN219159477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1102.8U Active CN219159477U (zh) 2022-12-22 2022-12-22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9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25449U (zh) 一种平行轴式两挡电驱动系统
CN115972896B (zh) 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15552500U (zh) 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及汽车
CN214221917U (zh) 无级自动变速装置、无级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N219159477U (zh)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CN213291964U (zh) 一种双电机两档变速驱动桥
CN111439116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同轴式两档行星排电驱动桥
CN112228520A (zh)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N110725910B (zh) 新能源商用车eat变速器齿轮传动结构
CN116373596A (zh) 高效四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118242420A (zh) 电动变速箱及汽车底盘
CN217574828U (zh) 电机单侧放置两档电驱动桥动力系统
CN115467944A (zh) 动力耦合系统和车辆
CN219045549U (zh) 多动力源变速器及汽车传动系统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211592226U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487082U (zh) 四挡电驱桥
CN118242404A (zh) 多动力源变速器及汽车传动系统
CN221162228U (zh) 单侧布置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101404429A (zh) 多功能模块化组合减速电机
CN217271795U (zh) 变速器的副箱换挡结构、变速器及混动汽车
CN218489456U (zh) 一种高集成式大速比电驱动桥系统
CN221162187U (zh) 动力传动系统、四驱系统及车辆
CN220748944U (zh) 一种机器人驱动轮减速电机
CN221137606U (zh) 动力传动系统、四驱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