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8520A -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8520A
CN112228520A CN202011238998.0A CN202011238998A CN112228520A CN 112228520 A CN112228520 A CN 112228520A CN 202011238998 A CN202011238998 A CN 202011238998A CN 112228520 A CN112228520 A CN 112228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ntinuously variable
shaft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89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志辉
祝乔康
张仕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you Machine &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you Machine &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you Machine &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you Machine &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89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8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8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8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n orbital gear having teeth formed or arranged for obtaining multiple gear ratios, e.g. nearly infinitely vari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包括无极变速机构,无极变速机构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和辅助驱动机构,辅助驱动机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中的第三元件接合,通过辅助驱动机构推动第三元件转动以控制整体的传动比。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为零时,总传动比按各级齿轮的齿比配合、达到最大;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达到最高时,传动比也将越接近1比1;因此,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变速器,通过控制辅助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即可实现输出任意设定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极变速,满足了自动变速装置结构和控制策略的简单化,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Description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动汽车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包含其的机动车辆及机动车辆的调档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号CN201410446735.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可以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第四旋转轴;输入轴接收扭矩;输出轴布置为与输入轴平行并且与输入轴隔开;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三个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三个旋转元件;第二旋转轴直接连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旋转元件并且直接连接到输出轴;第三旋转轴直接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旋转元件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剩下的旋转元件,并且有选择地连接到输入轴并且/或者有选择地连接到变速器壳;第四旋转轴直接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剩下的旋转元件,并且有选择地通过两个路径连接到输入轴并且/或者有选择地连接到变速器壳。第一旋转轴有选择地连接到输入轴,第三旋转轴有选择地连接到输入轴并且/或者有选择地连接到变速器壳,如通过离合器的方式选择性的接合。
这种变速器需要采用离合器进行选择性的接合,使得变速器整体体积庞大,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容易出现顿挫现象,并且结构复杂,控制策略繁琐,导致其成本高昂、结构的可靠性低。
现有的电动汽车用自动变速器大都是有极变速器,不能达到无极变速的效果,如专利号CN201910120869.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三挡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
另外,现有的单极减速器传动机构,虽然可以通过电机转速来控制减速器输出转速,但是这样的自动变速方案对电机的要求极高,电机需要同时满足低转速时的高扭矩,还要达到高转速的需求,这样的运行工况对传统电机来说无法充分发挥电机及控制器的高效率点,导致电机、控制器体型庞大,能量利用率低。
无极变速器应用广泛,而其复杂的结构工艺、使得其成本一直无法大幅的下降,给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的进程施加了倍多的阻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无极自动变速器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及无极自动变速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包括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极变速机构包括改进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的辅助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动力源接合,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所述第三元件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元件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元件分设在所述第三元件的两侧,所述第四元件与输出轴接合,其中,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接合,当所述辅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元件转动时,所述第四元件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为零时,总传动比按各级齿轮的齿比配合、达到最大;而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逐渐增大时,总传动比逐渐减小,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达到最高时,传动比也将越接近1比1。并且根据变速装置的结构需求,理论可以设置更小的传动比,而这只需要继续增加辅助驱动机构的转速即能实现。因此,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通过控制辅助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即可实现输出任意设定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极变速,满足了自动变速装置结构和控制策略的简单化,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第二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元件为转动行星轮,所述第四元件为第二行星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三元件具有外齿,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的外齿啮合。具体的,第一元件还包括第二齿轮轴,该无极变速机构通过第二齿轮轴与动力源接合,第二行星大齿轮与第二太阳轮啮合,第三元件、第四元件分别固定在第二旋转轴上,因此输出的转速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极自动变速器,包括:固定速比机构,用于输出固定传动比,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入端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极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出端接合,所述第四元件与输出轴接合;且,所述无极变速机构还包括辅助驱动机构,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接合,当所述辅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元件转动时,以使所述第四元件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固定速比机构输出固定的传动比,实现一级减速,无极变速机构实现二级减速,通过双极变速方案,能够缩小自动变速器的整体体积,从而提高了车辆能够利用的空间。本发明通过控制辅助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即可实现输出任意设定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极变速,满足了自动变速装置结构和控制策略的简单化,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为一副驱电机,所述副驱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元件的外齿啮合连接,所述副驱电机输出不同的转速,从而使所述变速器整体输出不同的传动比,通过副驱电机的转速控制即能实现控制整体的传动比,因此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控制策略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速比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第三旋转构件和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的轴向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三旋转构件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旋转轴,且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三旋转构件分设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三旋转构件的转速相同。
较佳的,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为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为第一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旋转构件为第一行星小齿轮,所述第一行星小齿轮为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小齿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固定于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轴承压装至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至变速器的壳体,防止固定支架转动影响传动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第二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元件为转动行星轮,所述第四元件为第二行星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三元件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四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四元件分设在所述第三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四元件的转速相同。第三元件具有外齿,第三元件的外齿与辅助驱动机构输出端的外齿啮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元件还包括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端部还成型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内压装有一轴承,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齿轮轴通过该轴承压装至所述第二装配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外齿轮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出端接合。具体的,第二齿轮轴端部的第二装配槽与第一齿轮轴的端部压装在一起,第二外齿轮与第三旋转构件接合。
较佳的,所述输出轴的端部配置有第一外齿轮和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内压装有一轴承,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另一端部通过该轴承压装至所述第一装配槽,且使所述输出轴端部的第一外齿轮与所述第四元件接合。
固定速比机构整体的结构、无极变速机构整体的结构以及固定速比机构、无极变速机构之间的连接结构,缩小了变速器整体体积,使得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具有体型小的优点,且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使得本发明的变速器传动平顺,运行稳定,通过电机驱动齿轮的方式,使得变速器的寿命、制造成本以及运行的稳定性都更加优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任一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如上任一所述无极自动变速器的机动车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为零时,总传动比按各级齿轮的齿比配合、达到最大;而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逐渐增大时,总传动比逐渐减小,当辅助驱动机构输出转速达到最高时,传动比也将越接近1比1;并且根据变速装置的结构需求,理论可以设置更小的传动比,而这只需要继续增加辅助驱动机构的转速即能实现;因此,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变速器,通过控制辅助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即可实现输出任意设定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极变速,满足了自动变速装置结构和控制策略的简单化,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第二,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通过控制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中第三元件的转速,达到控制动力源输出端和输出轴间的传动比,以此实现车辆低转速大扭矩时,控制第三元件低转速运行而得到高传动比,车辆高转速运行时,控制第三元件同时高转速运行,从而提高输出轴的转速;使得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策略更加简单。
第三,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通过固定速比机构完成一级减速,通过无极变速机构完成二级减速,采用双极的变速方案,不仅能够达到无极变速的效果,而且缩小了自动变速器的整体体积;具体的,固定速比机构整体的结构、无极变速机构整体的结构以及固定速比机构、无极变速机构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变速器整体结构紧凑,缩小了变速器整体体积,使得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体型小的优点;通过电机驱动齿轮的方式,使得变速器的寿命、制造成本以及运行的稳定性都更加优异,更适合批量化的市场应用。
第四,本发明的机动车辆,不需要采用传统的液压换挡,传动效率较高,缩短了换挡时间,改善了换挡品质,符合汽车轻量化原则。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第一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固定速比机构100;第一旋转构件101;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固定支架104;第一旋转轴105;第一齿轮轴106;无极变速机构200;第一元件201;第二元件202;第三元件203;第四元件204;第二旋转轴205;第二齿轮轴206;第二外齿轮208;第二装配槽209;辅助驱动机构210;输出轴30;第一外齿轮301;第一装配槽302;壳体40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或“机动车辆”为新燃料电池车辆,如电动车辆、氢燃料电池车辆等。“变速器”也记为“自动变速器”,即为本发明的无极自动变速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参见图1,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所述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包括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极变速机构包括改进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的辅助驱动机构210,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200包括:第一元件201、第二元件202、第三元件203和第四元件204,所述第一元件201与动力源接合,所述第二元件202与所述第一元件201接合,所述第三元件203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205,所述第二元件202与所述第四元件204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轴205,且所述第二元件202与所述第四元件204分设在所述第三元件203的两侧,所述第四元件204与输出轴接合,其中,所述辅助驱动机构210与所述第三元件203接合,所述辅助驱动机构210驱动所述第三元件203转动时,所述第四元件204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件201包括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202为第二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元件203为转动行星轮,第四元件204为第二行星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三元件203具有外齿。区别于传统的行星齿轮结构(齿圈采用内齿轮),本实施例的转动行星轮采用了外齿轮的结构,所述辅助驱动机构210与所述第三元件203的外齿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四元件204与第二元件202一一对应,其中,第四元件204的外齿啮合连接在输出轴的外齿的周向。具体的,第一元件201还包括第二齿轮轴206,第二太阳轮固定在第二齿轮轴206上,转动行星轮通过轴承压装在第二齿轮轴206上,第二旋转轴205通过轴承压装至转动行星轮的轴向,第二行星大齿轮、第二行星小齿轮分别过盈配合固定在第二旋转轴205的两个端部,从而使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两者转速相同。
本实施例的辅助驱动机构210为一副驱电机,副驱电机的转动方向同驱动源输出的方向一致,通过控制辅助驱动机构210的转速,从而控制输出传动比。具体的,当副驱电机转速为零时,总传动比按各级齿轮的齿比配合、达到最大;而副驱电机转速达到最高时,传动比也将越接近1比1。根据结构需求,理论可以设置更小的传动比,而这只需要继续增加副驱电机的转速。
本实施例只需控制副驱电机的输出转速即可输出连续的传动比,达到无极调速的目的,相对于现有的采用离合器进行换挡的变速器而言,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在换挡时更加平稳,不会出现顿挫的现象。并且该自动变速装置的控制策略更加简单,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极自动变速器,参见图2至图5,为本实施例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无极自动变速器包括固定速比机构100和无极变速机构200:其中,所述固定速比机构100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用于输出固定的传动比;所述无极变速机构200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元件201、第二元件202、第三元件203和第四元件204,所述第一元件201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100的输出端接合,所述第四元件204与输出轴30接合;且,所述无极变速机构200还包括辅助驱动机构210,所述辅助驱动机构210与所述第三元件203接合,当所述辅助驱动机构210驱动所述第三元件203转动时,所述第四元件204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驱动源为一主驱电机组件,固定速比机构100的输入端通过一联轴器与主驱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主驱电机组件驱动输入驱动动力,输出轴与车轮驱动连接。本实施例的辅助驱动机构210为一副驱电机,副驱电机的转动方向同主驱电机输出端的转动方向一致,副驱电机输出端具有外齿,使该辅助驱动机构210通过外齿与第三元件203的外齿啮合,以驱动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中的第三元件203转动,从而通过控制副驱电机输出不同的转速输出不同的传动比。
当副驱电机转速为零时,总传动比按各级齿轮的齿比配合、达到最大;而副驱电机转速达到最高时,传动比也将越接近1比1。根据结构需求,理论可以设置更小的传动比,而这只需要继续增加副驱电机的转速,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可以输出连续变化的传动比,达到无极调速的效果。具体的,在车辆启动阶段,低转速大扭矩的工况下,通过控制转动行星轮低转速运行而得到高传动比,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控制转动行星轮同时高转速运行,从而提高输出轴的转速。倒挡时,副驱电机转速为零,通过控制主驱电机组件反转即可。
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取代了传统的液压换档结构,而电机(主驱电机组件、副驱电机)及各齿轮的寿命、制造成本、结构可靠性都要比液压的方式更加的优异,因此本实施例的无极自动变速器更适合批量化的市场应用。另外,由于不需要采用离合器进行换挡,换挡时,只需采集速度信息,控制副驱电机的转速即可实现输出预定的传动比,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策略更加简单化;另外,通过控制副驱电机转速进行换挡的自动变速器,换挡更加顺畅,不会出现顿挫的现象,提高了舒适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固定速比机构100输出固定的传动比,固定速比机构100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件,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旋转构件101、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和一固定支架104,固定支架104固定,且固定支架104的轴向设有一第一旋转轴105,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分别固定至第一旋转轴105的两端,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分设在固定支架104的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旋转构件101为第一太阳轮,第二旋转构件102为第一行星大齿轮,第二旋转构件102啮合在第一旋转构件101的周向,第三旋转构件103为第一行星小齿轮。第一旋转轴105通过轴承压装在固定支架104的轴向,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分别过盈配合固定在第一旋转轴105的两端,使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转速相同。
具体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轴106,第一太阳轮固定至第一齿轮轴106,固定支架104通过轴承压装在第一齿轮轴106上,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以防止固定支架104转动,影响传动比。具体的,固定支架104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至变速器的壳体400内。第一齿轮轴106即为固定速比机构100的输入端,第一齿轮轴106的端部与主驱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三旋转构件103为固定速比机构100的输出端,第三旋转构件103与后端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的输入端也即第一元件接合。
进一步的,参见图2至图5,上述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中,第一元件201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元件202为第二行星大齿轮,第三元件203为转动行星轮,第四元件204为第二行星小齿轮。其中,第一元件201与第二元件202啮合连接,第三元件203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205,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固定于第二旋转轴205,且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分设在第三元件203的两侧,第四元件204的外齿与输出轴30的外齿啮合。
具体的,第一元件201还包括第二齿轮轴206,第二太阳轮固定在第二齿轮轴206上,第二齿轮轴206的一个端部配置有第二外齿轮208,第二齿轮轴206的该端部还成型有第二装配槽209,第二装配槽209内压装有一轴承,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齿轮轴(第一齿轮轴106)通过该轴承压装至第二装配槽209内,从而将固定速比机构100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400内,且使第二齿轮轴206端部的第二外齿轮208与固定速比机构100的输出端接合,即第二外齿轮208与上述的第三旋转构件103的外齿啮合连接。
区别于传统的行星齿轮中齿圈采用内齿轮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三元件203采用了外齿轮的结构。具体的,第三元件203通过轴承压装在第二齿轮轴206上,第二旋转轴205通过轴承压装至所述第三元件203的轴向,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分别过盈配合固定在第二旋转轴205的两个端部,从而使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两者转速相同。
本实施例中,输出轴30的头端加工有第一外齿轮301和第一装配槽302,第一装配槽302内压装有一轴承,第二齿轮轴206的另一端部通过该轴承压装至第一装配槽302内,从而将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400内,且使得输出轴30的头端的第一外齿轮301与上述的第四元件204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速比机构100、无极变速机构200分别安装在变速器的壳体400内,第一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轴106、输出轴30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400内,副驱电机输出端的外齿轮固定在壳体400内,而副驱电机的机身位于壳体400外。
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速比机构100与无极变速机构200双极变速的方案,缩小了变速器整体体积,另外第一行星齿轮组件中第二旋转构件102、第三旋转构件103的结构,以及第三旋转构件10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中第二齿轮轴206的接合,第二元件202、第四元件204的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体体积,有着高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制造的特点。
无极变速器应用广泛,而其复杂的结构工艺、使得其成本一直无法大幅的下降,给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的进程施加了倍多的阻力。本实施例的无极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型小,成本低廉,故障率低,能够解决市场的痛点。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上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发生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的结合。

Claims (11)

1.一种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极变速机构包括改进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的辅助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动力源接合,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所述第三元件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元件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元件分设在所述第三元件的两侧,所述第四元件与输出轴接合,其中,
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接合,当所述辅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元件转动时,使所述第四元件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第二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元件为转动行星轮,所述第四元件为第二行星小齿轮,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齿轮轴与动力源接合,其中,所述第三元件具有外齿,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的外齿啮合。
3.一种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速比机构,用于输出固定传动比,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入端与车辆的驱动源驱动连接,
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极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出端接合,所述第四元件与输出轴接合;
且,所述无极变速机构还包括辅助驱动机构,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元件接合,当所述辅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元件转动时,所述第四元件输出变更的传动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驱动机构为一副驱电机,所述副驱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元件的外齿啮合连接,所述副驱电机输出不同的转速,从而使所述变速器整体输出不同的传动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第三旋转构件和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的轴向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三旋转构件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旋转轴,且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所述第三旋转构件分设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为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为第一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旋转构件为第一行星小齿轮,所述第一行星小齿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固定于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轴承压装至所述固定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第二行星大齿轮,所述第三元件为转动行星轮,所述第四元件为第二行星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三元件的轴向设有一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四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元件、所述第四元件分设在所述第三元件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还包括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外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端部还成型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内压装有一轴承,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齿轮轴通过该轴承压装至所述第二装配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外齿轮与所述固定速比机构的输出端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配置有第一外齿轮和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内压装有一轴承,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另一端部通过该轴承压装至所述第一装配槽,且使所述输出轴端部的第一外齿轮与所述第四元件接合。
11.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或包含权利要求3-10任一所述无极自动变速器的机动车辆。
CN202011238998.0A 2020-11-09 2020-11-09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Pending CN112228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8998.0A CN112228520A (zh) 2020-11-09 2020-11-09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8998.0A CN112228520A (zh) 2020-11-09 2020-11-09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8520A true CN112228520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2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8998.0A Pending CN112228520A (zh) 2020-11-09 2020-11-09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85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827A (zh) * 2021-07-02 2021-08-27 威海团中变速器有限公司 散速柔性电机
CN113309828A (zh) * 2021-07-02 2021-08-27 威海团中变速器有限公司 散速柔性电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144A (zh) * 2005-08-31 2006-05-17 张洪伟 齿轮式无级变速器
CN102032325A (zh) * 2009-09-26 2011-04-27 汪海锋 无级变速器
CN105570401A (zh) * 2016-02-02 2016-05-11 邓兴良 一种行星式无级变速器
CN108131430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天津华协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9611519A (zh) * 2019-01-11 2019-04-12 李培基 约束自锁功能的少齿差行星差动减速和无级变速齿轮箱
CN110043615A (zh) * 2018-01-15 2019-07-23 怀化沃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级行星齿轮同轴型行星齿轮变速器
CN214221917U (zh) * 2020-11-09 2021-09-17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 无级自动变速装置、无级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144A (zh) * 2005-08-31 2006-05-17 张洪伟 齿轮式无级变速器
CN102032325A (zh) * 2009-09-26 2011-04-27 汪海锋 无级变速器
CN105570401A (zh) * 2016-02-02 2016-05-11 邓兴良 一种行星式无级变速器
CN108131430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天津华协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10043615A (zh) * 2018-01-15 2019-07-23 怀化沃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级行星齿轮同轴型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9611519A (zh) * 2019-01-11 2019-04-12 李培基 约束自锁功能的少齿差行星差动减速和无级变速齿轮箱
CN214221917U (zh) * 2020-11-09 2021-09-17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 无级自动变速装置、无级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827A (zh) * 2021-07-02 2021-08-27 威海团中变速器有限公司 散速柔性电机
CN113309828A (zh) * 2021-07-02 2021-08-27 威海团中变速器有限公司 散速柔性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72896B (zh) 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14221917U (zh) 无级自动变速装置、无级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N112228520A (zh) 无极自动变速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CN112721619A (zh) 无动力中断的两挡变速电桥驱动系统
CN218777413U (zh) 由单电机驱动的电驱桥结构
CN113085541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两挡高速电驱系统
CN111439116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同轴式两档行星排电驱动桥
CN215826473U (zh) 双电机电驱动桥
CN112477570B (zh) 一种驱动合成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CN118514501A (zh) 一种多挡传动电驱桥系统
CN221497655U (zh) 一种双电机四挡传动电驱桥系统
CN108591399B (zh) 变速电动车驱动桥总成
CN211918383U (zh) 一种电机后纵置两挡集成式电驱桥
CN108556622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蜗轮蜗杆变速器及变速方法
CN117445648A (zh) 四档电驱桥总成及车辆
CN216666382U (zh) 一种两挡齿轮传动机构
CN216923142U (zh) 变速器及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5850710U (zh) 一种同轴集成式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车辆
CN116658579A (zh) 一种两档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211423288U (zh) 车辆用减速箱
CN222387966U (zh) 一种多挡传动电驱桥系统
CN208698503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系统
CN216833179U (zh) 一种电驱桥总成及汽车
CN113124111A (zh) 车辆用减速箱
CN222271796U (zh) 两挡变速电驱桥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