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9233U -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9233U
CN219159233U CN202223356682.9U CN202223356682U CN219159233U CN 219159233 U CN219159233 U CN 219159233U CN 202223356682 U CN202223356682 U CN 202223356682U CN 219159233 U CN219159233 U CN 219159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fan
resistor
contro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66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展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66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9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9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9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该调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用于与风扇连接,其控制端用于接入控制电压;温度检测电路,与控制端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控制电压的大小随着环境温度的大小变化。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风扇是利用强制热对流的方式处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温升是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电子元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风扇的控制电路影响风扇的噪声、温升及成本。
现有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存在风扇的转速不可调、各条件下风扇满负荷工作及噪声严重的问题,或是需要接入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发生器或多点控制单元(Multi Control Unit,MCU)控制,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用于与风扇连接;温度检测电路,其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二通信端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至第一端,以在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一通信端与第二通信端导通,以开启风扇;在开启风扇后,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
可选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其一端与第二通信端连接;热敏电阻,其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热敏电阻的分压作为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及风扇连接;基准稳压源,其参考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其阴极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控制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将调整后的控制电压输出给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其一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用于给基准稳压源提供供电电压。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电容,其一端与基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其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
可选地,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其控制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并联电阻,其一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通信端连接。
可选地,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其阴极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阳极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其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一通信端与并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第四电阻,其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均为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或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或第二开关管的第二通信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或第二开关管的第一通信端。
可选地,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风扇;上述任一项的调速控制电路,与风扇连接,用于控制风扇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第一开关电路,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用于与风扇连接,其控制端用于接入控制电压;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通信端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至第一端,以在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一通信端与第二通信端导通,以开启风扇;在开启风扇后,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利用温度检测电路能够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当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将第一开关电路导通,能够开启风扇,且在开启风扇后,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风扇的供电电压,因此能够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避免风扇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从而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申请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调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0,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用于与风扇连接;温度检测电路20,其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其第二端与第二通信端连接,温度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至第一端,以在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一通信端与第二通信端导通,以开启风扇;在开启风扇后,温度检测电路20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
通过上述方式,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利用温度检测电路能够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基于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当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将第一开关电路导通,能够开启风扇,且在开启风扇后,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风扇的供电电压,因此能够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避免风扇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从而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
可选地,温度检测电路20包括:第一电阻R2,其一端与第二通信端连接;热敏电阻R3,其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热敏电阻R3的分压作为控制电压。
其中,第一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通信端连接。热敏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热敏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热敏电阻R3的分压作为控制电压。热敏电阻R3是一种传感器电阻,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及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R3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热敏电阻R3的分压作为控制电压,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能够实现根据环境温度对控制电压的大小进行控制。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减小,热敏电阻R3的分压增大,控制电压增大,进而控制风扇输入端的电压增大,以提高风扇的转速。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Q1,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与第一电阻R2的一端及风扇连接;基准稳压源U1,其参考端与热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其阴极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控制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将调整后的控制电压输出给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
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Q1及基准稳压源U1。第一开关管Q1为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中,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即射极跟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相差一个PN结(0.7V)压降,能够切断和导通第一开关电路10。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通信端接入第一供电电压,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通信端与第一电阻R2的一端及风扇连接。基准稳压源U1是一种产生高精度、高稳定性电压的器件或电路,产生的电压给特定部件作为参考电压使用。其精度和可靠性决定整个电路的精度和可靠性。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电压小于内部基准电压Vref时,流过其阴极电流极小,其参考端电压大于内部基准电压Vref时,流过其阴极电流增大,从而能够实现对控制电压的调整。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与热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其阴极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能够对控制电压进行调整,能够将调整后的控制电压输出给第一开关电路10的控制端。
可选地,温度检测电路20还包括:第二电阻R1,其一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阴极连接,用于给基准稳压源U1提供供电电压。
其中,第二电阻R1的一端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使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通信端接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电阻R1的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阴极连接,能够给基准稳压源U1提供供电电压。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10还包括:电容C1,其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阴极连接,其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连接。
其中,电容C1的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连接,能够使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的电压保持稳定。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30,其控制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并联电阻R5,其一端与热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30的第一通信端连接。
其中,第二开关电路30的控制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二通信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30的第二通信端接地。并联电阻R5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30的第一通信端连接。并联电阻R5与热敏电阻R3连接后,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需要升至更高的阻值,且温度下降,使第二开关电路30具有温度回差,将温度降低至风扇开启温度以下,能够关闭风扇。
可选地,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D1,其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阳极与第二开关电路30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稳压二极管D1能够保持电压的稳定。在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稳压二极管D1能够保持负载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稳压二极管D1串联在较高电压的电路中,可以保护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能够防止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被高电流击穿。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通信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开关电路30的控制端连接,能够保持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通信端及第二开关电路30的控制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可选地,第二开关电路30包括:第三电阻R6,其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其控制端与第三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一通信端与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第四电阻R7,其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二开关电路30包括第三电阻R6、第二开关管Q2及第四电阻R7。第三电阻R6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三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四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四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6及第四电阻R7将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的电压分压,限制通过第三电阻R6及第四电阻R7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通信端与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通信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为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中,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即射极跟随,E极电压和B极电压相差一个PN结(0.7V)压降,能够切断和导通第二开关电路30。
可选地,第一开关管Q1及第二开关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通信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对应的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通信端。
NPN型三极管是由两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组成的三极管,具有将电流放大和开关电路的作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转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电信号。在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上可以得到一个是注入电流的β倍的电流,即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随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且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实现NPN型三极管的放大。基于此,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的电流有微小变化时,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通信端的电流变化较大,使第一开关电路10或第二开关电路30导通。
可选地,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V1,与第一开关电路10连接,用于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其中,电源V1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连接,电源V1的另一端接地,电源V1能够给第一开关电路10提供第一供电电压。
在一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实现上述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调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0、温度检测电路20、第二开关电路30、电源V1、并联电阻R5、稳压二极管D1及负载LOAD1。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电容C1及基准稳压源U1。温度检测电路20包括第二电阻R1、第一电阻R2、热敏电阻R3。第二开关电路30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电阻R6及第四电阻R7。负载LOAD1可以是风扇底座。
其中,Q1-emitter为风扇的供电电压。电源V1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1的一端及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通信端连接,电源V1的另一端接地。基准稳压源U1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基准稳压源U1的阳极接地,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通信端连接,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1连接,热敏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并联电阻R5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3的一端及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通信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通信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第三电阻R6的一端及第四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6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2的一端连接。负载LOAD1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负载LOAD1的另一端接地。
负载LOAD1的启动电压为5V,工作电压5V~12V,低于5V不工作。电源V1为供电电压12V。基准稳压源U1的参考端为R极,其阴极为K极,内部基准电压(即上述第一电压阈值)为Vref。当R极电压小于内部基准电压Vref时,流过其K极的电流极小。当R极电压大于内部基准电压Vref时,流过K极的电流增大。
基准稳压源U1、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阻R2及热敏电阻R3构成线性稳压源,
Figure BDA0003994628580000091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Q1一直工作在放大区。环境温度较低时,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很大,根据公式可知,E极电压较小,即Q1-emitter端的电压较小,且小于负载LOAD1的启动电压,则风扇不工作;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变小,根据公式可知,E极电压增大,即Q1-emitter端的电压随之升高,达到负载LOAD1的启动电压,则开启风扇。
风扇开启后,根据公式可知,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减小,E极电压增大,故E极电压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E极电压与Q1-emitter的电压相同,为风扇的供电电压。风扇的供电电压越高,风量越大,转速越快,即风扇的供电电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压,从而实现温控调速。
稳压二极管D1具有钳位电压,钳位电压表现稳压二极管D1的正向伏安特性。当风扇的供电电压高于稳压二极管D1的钳位电压时,电流流过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7及第二开关管Q2并导通,并联电阻R5接入电路且与热敏电阻R3并联,并联后总阻值
Figure BDA0003994628580000092
降低,E极电压抬高,需要电阻值更大,才能回到原电压。能够形成温度回差,能够在电路工作时进行保护,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电路。
当环境温度降低,热敏电阻R3的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增大,根据E极电压公式可将风扇的供电电压低于风扇开启电压,随着热敏电阻R3温度升高达到T1,电阻值降低为对应的电阻值R10,则E极电压升高,达到风扇开启电压V10,稳压二极管D1被击穿,并联电阻R5接入电路。风扇的供电电压抬高至V20,风扇并非满负载工作,噪声较小。当环境温度升高,热敏电阻R3的温度升高时,风扇的供电电压随之升高,风量增大。需要关闭风扇时风扇的供电电压需小于V10。由于并联电阻R5的并联电路的影响,热敏电阻R3的电阻值需要升至更高阻值R2,温度为T2,R20>R10,即T2<T1,第二开关电路30具有温度回差。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风扇的供电电压,因此能够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避免风扇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从而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本实施例中调速控制电路的电路简单,可靠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风扇40;上述的调速控制电路50,与风扇40连接,用于控制风扇40工作。
其中,风扇40能够散热。调速控制电路5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上述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调速控制电路50与风扇40连接,控制风扇40工作。调速控制电路50能够开启和关闭风扇,且在开启风扇后,能够基于环境温度调节风扇的转速,且能够避免风扇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从而能够减少风扇的噪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用于与风扇连接;
温度检测电路,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产生控制电压至所述第一端,以在所述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通信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端导通,以开启所述风扇;在开启所述风扇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着所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基于所述环境温度调节所述风扇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端连接;
热敏电阻,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热敏电阻的分压作为所述控制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第一通信端用于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其第二通信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风扇连接;
基准稳压源,其参考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其阳极接地,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控制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将调整后的所述控制电压输出给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
第二电阻,其一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其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用于给所述基准稳压源提供供电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
电容,其一端与所述基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开关电路,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
并联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通信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通信端连接,其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一通信端与所述并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通信端接地;
第四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及所述第二开关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或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或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通信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或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通信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电源,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所述第一供电电压。
1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
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调速控制电路,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工作。
CN202223356682.9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159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6682.9U CN219159233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6682.9U CN219159233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9233U true CN219159233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6682.9U Active CN219159233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9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184B (zh) 熱保護電路、功率傳輸積體電路及功率傳輸方法
EP0492117A2 (en) Current source with adjustabl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N113014236B (zh) 一种无比较器的迟滞过温保护电路
US3753078A (en) Foldback current control circuit
US3535613A (en) Compensated solid state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including transistors and a zener diode
CN211123821U (zh) 一种应用于电表和终端的线性稳压电路
RU2755670C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схем
CN219159233U (zh) 一种风扇的调速控制电路及散热装置
EP0516848B1 (en) Transistor saturation-preventing circuit
US3358152A (en)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transistor and means for controlling
RU2727713C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схем
CN112327985B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芯片
CN216901469U (zh) 一种线性稳压器调整管耗散转移装置
US20190243401A1 (en) Regulator
RU2772574C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схем
CN220709588U (zh) 一种可调线性稳压集成电路及其静电保护电路
RU209200U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RU2771355C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схем
JPH09508247A (ja) 集積回路
CN211653528U (zh) 一种大功率稳压二极管
US20230010300A1 (en) Temperature detection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3659818B (zh) 一种理想二极管电路
US6373320B1 (en)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operating point stabilization of a transistor
RU2282233C1 (ru) Импульсный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JP3091520B2 (ja) 定電圧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