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4298U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4298U
CN219154298U CN202221275001.3U CN202221275001U CN219154298U CN 219154298 U CN219154298 U CN 219154298U CN 202221275001 U CN202221275001 U CN 202221275001U CN 219154298 U CN219154298 U CN 219154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rack
chassis
strand
flexibl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50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塞巴斯蒂恩·塞莱
克劳德·迪尤鲍莱特
尼库拉斯·考泰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A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4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4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2Seat suspension devices attached to the base of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36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whole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1),其包括:‑座椅底部(2),其包括座椅底部底盘(20);‑具有至少一个轨道的轨道系统;‑悬挂系统(5),其插设于座椅底部底盘(20)和轨道系统之间;‑限制系统,用于限制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系统的最大行程,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悬挂系统的静止位置具有松弛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配置为在座椅底部底盘(20)相对于轨道系统摇摆期间张紧,从而限制碰撞期间的摇摆幅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式座椅。
技术领域
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且众所周知地,车辆座椅通常可包括:
-座椅底部,沿方向X从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并且沿方向Y由第一侧边缘延伸至第二侧边缘横向延伸;
-座椅靠背,其以高度方向从座椅底部的后边缘沿Z方向垂直延伸,或通常从座椅靠背的下边缘延伸到座椅靠背的上边缘向后倾斜,并且其沿方向Y横向地从第一横向边缘延伸到第二横向边缘。
座椅靠背可相对于座椅底部倾斜,通常通过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底部框架之间的枢转轴沿横向方向Y延伸。
车辆中座椅的位置通常可通过轨道系统沿方向X调整,轨道系统通常具有将座椅底部平行地连接至车辆底板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如此,两个轨道中的一个或每个轨道包括两个轨道部,第一轨道部固定于底板,第二轨道部固定于座椅底部,其配置为沿方向X相对于另一者滑动。
然而,本实用新型更具体地关注于悬挂式座椅,特别是包括插入于轨道和座椅底部底盘之间的悬挂系统座椅,例如专利US 3,957,304 B1或US 10,155,461 B2所示。
这种悬挂系统包括固定到座椅底部底盘的上底盘和固定到轨道的下底盘,以及包括弹性悬挂构件的机构,例如专利US 3,957,304 B1中所示的金属弹簧处的剪刀臂系统,或甚至是对悬挂部分提供阻尼的气动类型,其可对相对于固定到底板的下底盘的未悬挂部固定到上底盘。
升高系统,其可设置在座椅底部底盘和悬挂系统的上底盘之间以允许调节座椅高度。如专利US 3,957,304 B1的图中所示,升高系统可包括连接上底盘和座椅底部底盘的多个杆。多个杆相对于上底盘具有可调节的倾斜度,以允许座椅底部底盘和上底盘之间的各种分离。
用于座椅的悬挂系统有利地为舒适设备,其用于通过允许座椅底部相对于车辆底板,特别是沿垂直方向的行进来过滤道路的崎岖。
然而,悬挂系统的机构是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进行摇摆的来源,例如在急剧减速的情况下座椅会突然向前摇摆的来源。在遭遇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突然减速可能是悬挂系统机构损坏的来源,甚至是乘员严重前倾危险的来源;特别是在碰撞过程中,乘员可能会滑到安全带的骨盆部分下方。
背景技术
从专利US 3,957,304已知这样的悬挂座椅,其包括分别从座椅的两侧设置的两个柔性连杆,通过线缆的第一端将下底盘连接到座椅底部底盘,或甚至通过固定于安全带固定点的电缆的第二端连接上底盘。
在座椅的静止位置,该些柔性连杆,例如线缆,具有松弛状态。在座椅摇摆的情况下,例如在正面碰撞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拉索的拉紧限制了座椅的向前摇摆。冲击力可通过这些电缆直接由安全带的固定点从座椅的每一侧传递到下底盘,从而减轻了悬挂机构的负担,避免了悬挂系统的损坏。
根据实用新型人的研究,这种用于限制座椅摇摆的系统具有一些缺点,例如:
-有义务使用多个柔性连杆在张力下施予一些阻力以控制碰撞期间的力道,或者甚至,
-需要为这些柔性连杆提供一些特定的和专用的固定点,这样会增加座位的成本,甚至更多地,
-在悬挂座椅的组装过程中,操作员固定该些柔性连杆所需的专用时间,与没有这种柔性连杆的座椅所需的时间长度相比,悬挂式座椅的生产周期长度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改善上述情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包括:
-座椅底部,其包括座椅底部底盘;
-具有至少一个轨道的轨道系统,轨道包括可固定于车辆底板的第一固定部与相对于第一固定部滑动的第二可动部;
-悬挂系统,插设于座椅底部底盘和轨道系统之间,其包括上底盘和下底盘,在上底盘和下底盘之间插设有包括弹性悬挂件的机构,其中,悬挂系统通过其下底盘固定于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并且其中悬挂系统配置为允许上底盘相对于下底盘移动;
-限制系统,用于限制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系统的最大行程,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悬挂系统的静止位置具有松弛状态,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配置为在座椅底部底盘相对于轨道系统摇摆期间张紧,从而限制碰撞期间的摇摆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其两股线为张紧的状态下配置为在摇摆期间张紧,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分别平行设置于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或下底盘的连接部之间,下底盘从至少一个轨道的侧面一方面跨过并与固定于第二可动部,并在另一方面跨过并与固定于上底盘。
可选地,可以实施以下段落中公开的特征。其可以相互独立地实施,也可以相互结合实施: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通过引导装置连接至上底盘,引导装置设置为允许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上底盘有限地滑动;或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通过引导装置连接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或连接于下底盘的连接部,且跨过并固定于第二可动部,引导装置配置为允许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第二上部的有限滑动;
-由于至少一个轨道沿方向X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具有沿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
-上底盘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特别是用于安全带杆的锚定开口;
-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沿方向X设置在锚定开口两侧的多个偏移位置处;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通过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与引导装置滑动接合而彼此相邻,其中引导装置和中间部分配置为相对于彼此滑动以平衡第一股线的张力和第二股线的张力,在摇摆期间沿方向X偏移;
-引导装置包括沿方向X偏移的多个槽,例如沿方向X偏移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例如在安全带锚定开口的两侧,其中,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多个槽形成于上底盘,或者根据第二种可能性,甚至形成于第二滑轨部的固定支架;
-多个槽,特别是第一槽和第二槽,可由上底盘的金属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切口形成;可能地,多个槽设置有多个塑料插入件,其设置为避免金属与多个槽附近的至少一个连杆之间的接触;
-悬挂系统包括管状的波纹管,其可保护包括容纳在波纹管内的悬挂件的机构,其中波纹管连接下底盘和上底盘,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上底盘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部附近与上底盘接合,其沿垂直于轨道在座椅静止位置的方向X的方向Y横向突出,其中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部通过从至少一个轨道的侧面在至少一个轨道上方延伸而在多个交替点上支撑波纹管;
-上底盘的横向延伸部可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特别是用于安全带杆的锚定开口;
-柔性连杆包括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一股线的第一连接部和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其分别连接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或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固定在固定并跨过第二可动部的下底盘的部分,或者,柔性连杆包括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一股线的第一连接部和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其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分别连接于上底盘;
并且其中根据第一种可能性,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之间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附近与上底盘接合,或者根据第二种可能性,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与固定在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接合,并且其中在摇摆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以其两股线张紧的方式配置为被张紧,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形成于第一连接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及形成于第二连接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股线;
-由于至少一个轨道沿所述方向X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具有沿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方向X偏移;
-至少一个柔性连接件为具有两个纵向端的带,其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悬挂系统的下底盘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固定到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有沿着至少一个轨道的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并且其中第一连接部由带的第一纵向端与第二纵向端形成,第一纵向端夹持于下底盘的连接部和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之间,至少一个轨道被第一连接件横穿,第二纵向端夹持于第二轨道部的连接部之间,第二轨道部被第二连接件横穿;
-形成第一连接部的带的第一纵向端包括第一金属孔眼,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金属孔眼,而形成第二连接部的带的第二纵向端包括第二金属孔眼,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金属孔眼;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为柔性环,其根据第一种可能性通过将柔性环插入刚性环中而固定,刚性环固定于第二轨道部的下底盘的安装部分,并且接着通过将环的两个部分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两个折回的环部分钩在上底盘来固定、或再次根据第二种可能性通过将柔性环插入固定于上底盘的刚性环来固定,并且接着通过将两个折回的环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两个环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上来固定;
-柔性环是弹性环,其包括弹性芯和容纳弹性芯的护套,弹性芯处于弹性环的静止位置中,护套在弹性芯的作动下打褶,并且当环被拉出时,弹性芯延伸直到护套张紧,以限制延伸;特别是,护套的材料包含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织物,并且弹性芯的材料为弹性体。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第一链和第二链,以及连接第一链和第二链的柔性连接部,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根据第一种可能性通过将柔性连杆插入刚性环中而固定,刚性环固定于第二轨道部,并且接着通过将连接部绕着刚性环折回,并将第一链和第二链钩在上底盘而固定、或着甚至根据第二种可能性通过将柔性连接插入固定于座椅底部底盘的刚性环中而固定,并且接着通过将连接部围绕刚性环向后折叠并将第一链和第二链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来加以固定;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环的两个部分钩在上底盘的一部分上,该部分承载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或者第一链和第二链钩在上底盘的一部分上,该部分承载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
-轨道系统的至少一个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沿方向X纵向地设置并沿方向Y横向地分布于悬挂系统的两侧,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第一柔性连杆,其从第一轨道的侧面将第一轨道连接于上底盘,及第二柔性连杆,其从第二轨道的侧面将第二轨道连接于上底盘;
-插设于座椅底部底盘和上底盘之间的升高系统,升高系统包括多个杆,其具有可将座椅底部底盘的多个侧板连接到上底盘的铰接;
-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由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组成的两个股线,具有容纳弹性芯的护套,并且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配置为使得在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静止位置,护套在弹性芯的作用下被折叠,并且当至少一个柔性连杆拉伸时,弹性芯可延伸直到护套被拉紧,限制了至少一个连杆的延伸;特别是,护套的材料是包含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织物,并且弹性芯的材料为弹性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分析附图后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的悬挂座椅及轨道系统,包括位于座椅每一侧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及插入于座椅底部底盘和轨道系统之间的悬挂系统,以及一种用于限制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的最大角行程的系统,包括带状的第一柔性连杆,其从第一轨道的侧面将悬挂系统的上底盘连接到第一轨道,及带状的第二柔性连杆,其可将上底盘从第二滑轨的侧面连接到第二个轨道。
图2是图1中座椅的剖视图,显示了悬挂系统的机构,其包括弹性悬挂件,特别是安装在延伸件中的至少一个弹簧及剪刀臂系统。
图3是图1中座椅的侧视图,显示了带状的第二连杆,其包括具有平行连接上底盘和轨道的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的两股线,其中两股线沿轨道方向处于偏移位置。
图4是图1中座椅的第一柔性连杆的放大图。
图5是沿平行于XZ平面、穿过第二柔性连接的平面的截面图,其具体地示出了作为在上底盘上的进行引导的装置的两个槽,其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设置于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之间的带状的中间部分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之间延伸,其中第一股线终止于第一连接部,其夹于下底盘和第二轨道的上部轮廓之间,并由提供下底盘与轨道上部轮廓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横穿,其中,第二股线终止于第二连接部,其夹于下底盘和第二轨道的上部轮廓之间,并由提供下底盘与轨道的上部轮廓的连接第二连接件横穿。
图6是图5的放大图。
图7是通过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的截面图,该平面同时通过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和第一连接件。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的悬挂式座椅以及轨道系统,其包括位于座椅每一侧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及插入于座椅底部底盘和轨道系统之间的悬挂系统,以及用于限制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的最大角行程的系统,包括环状的第一柔性连杆,其可从第一轨道的侧面将悬挂系统的上底盘连接到第一轨道,以及环状的第二个柔性连杆,其可将上底盘从第二滑块的侧面连接到第二轨道。
图9是图8的详细视图,显示了第二柔性连杆的钩环形式,其钩在固定于下底盘的连接部的下刚性环和上底盘的钩形成翼之间而向上转动,其中钩形成翼承载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
图10是图9的视图,显示了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将环插入刚性环(下部)中而无需工具即可设置的环的接合,接着将环在其周围折回,并将环的两个折回部分从上底盘钩在钩子上。
图11是在下部围绕环折叠的环状的柔性连杆的详细视图,其钩在上部的钩子上,其中,如此折叠的环可形成两条第一股线和两条第二股线,设置于沿轨道方向偏移的多个位置上,位于用于连接安全带的锚定开口的两侧。
图12是柔性连接的视图,包括通过中间连接以相互连接的第一链和第二链,并且可用作图11中所示的环的替代品。
图12a是图12中的柔性连接的组装方式的视图,其无需工具,可通过将柔性连接插入刚性环(下部),然后将连接部折回,将由第一链和第二链组成的两条链钩在上底盘的挂钩上。
图13是一个环及其由织物护套和护套内部的弹性体形成的部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方的附图和描述大部分包含特定性质的元素。因此,它们不仅有助于更佳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且在适用时有助于对其定义。
此外,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座椅1,包括:
-包括座椅底部底盘20的座椅底部2;
-具有至少一个轨道3、4的轨道系统,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车辆底板的第一固定部30、40和相对于第一固定部滑动的第二可动部31、41;
-悬挂系统5,插入于座椅底部底盘2和轨道系统之间,其包括上底盘50和下底盘51,包括弹性悬挂件52的机构插入于上底盘50和下底盘51之间,其中悬挂系统通过其下底盘51固定于至少一个轨道3、4的第二可动部31、41,并且其中悬挂系统配置为允许上底盘50相对于下底盘移动51。
轨道系统的至少一个轨道3、4可包括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其沿方向X纵向以平行方向设置,并沿方向Y横向分布于悬挂系统的两侧。
每个轨道3或4包括可由下部轮廓PFinf形成的第一固定部30或40和可由上部轮廓PFsup形成的第二可动部31或41,其形成方式为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如图7的剖面图所示。
下底盘51通过诸如螺钉/螺母系统的连接件通过连接部固定到第二可动部31、41。
根据图2中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示出了将上底盘50连接至下底盘51的包括所述弹性悬挂件52的机构。如图8所示,管状波纹管53将上底盘50连接至下底盘51并容置该机构。波纹管53可防止被机构夹住的危险。
该机构可包括剪臂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臂54和第二臂55,第一臂54和第二臂55沿着沿方向Y延伸的铰链轴线56彼此铰接。
第一臂54在其上端铰接于上部固定底盘50的铰链轴58处,例如在上部底盘上的后部位置处(沿方向X),并且在其下端具有滚动件,例如滚轮57,滚动构件沿着下底盘51的滚动路径滚动安装。
第二臂55在其下端铰接于下部固定底盘51的铰链轴59处,例如在上部底盘的后部位置处(沿方向X),并且在其上端具有滚动件,例如沿上底盘50的滚动路径滚动安装的滚轮。
在这样的机构中,并且在座椅向下最大垂直移动期间,该机构可引导上底盘50更靠近下底盘,同时两个臂(54或55)的滚轮57可远离两个铰链轴58、59移动。两个臂54、55以此方式分开,并由弹性悬挂件53的回复力带回,弹性悬挂件53由一个或多个延伸安装在两个臂54、55之间的弹簧形成。
悬浮式座椅还可包括置于座椅底部底盘20和上底盘50之间的升高系统,其包括多个杆8,其中座椅底部底盘20的侧板21铰接连接至上底盘50。
两个杆8在其下端处铰接至上底盘50,并且在其上端处且在座椅底部底盘20处沿平行于座椅底部后部上的方向Y的两个铰链轴铰接,并且另外两个杆8在其下端铰接于上底盘50,并且在其上端沿平行于底盘前部的方向Y的两个铰接轴铰接于座椅底部底盘20。多个杆的倾斜度(以及因此座椅底部底盘20和上底盘50之间的分离)可通过在不可逆调节机构上以手动泵送来调节,或者甚至可为电机驱动,其为不可逆调节机构(或电机)的输出小齿轮与杆的齿或甚至与齿条啮合。
在遭遇碰撞的情况下,例如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沿着方向X),座椅上的乘员会被安全带挡住。碰撞中的突然减速是使座椅沿图2中箭头S方向摇摆的力的来源。
悬挂式座椅1接着可包括用于限制座椅底部相对于轨道系统的最大行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悬挂系统的松弛状态和静止位置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特别是当座椅及其乘员未受到加速度时。接着,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配置为用于在座椅底部2相对于轨道系统特别是在方向S上摆动期间张紧,以限制碰撞过程中摇摆的幅度,特别是当座椅的座椅底部2向前摇摆时。
因此,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可包括:
-第一柔性连杆6,其从第一轨道3的侧面将第一轨道3连接到上底盘50;
-第二柔性连杆7,其从第二轨道4的侧面将第二轨道4连接到上底盘50。
根据所示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连杆,特别是一个第一连杆6和一个第二连杆7,可沿方向X设置在座椅的后部位置,特别是在用于限制座椅向前摇摆的最佳位置,特别是在遭遇正面碰撞的情况下。
根据未示出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连杆,特别是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还可沿方向X设置在座椅的前部位置,特别是在限制座椅向后摇摆的最佳位置,特别是在后部碰撞的情况下。
根据另一实施例,至少一个连杆,特别是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还可沿方向X设置在座椅的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特别是在限制座椅前后摇摆的最佳位置;于此情况下,第一连杆6(相应地第二连杆7)处于前部位置,而另一个第一连杆6(相应地第二连杆7)处于后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配置为在摇摆期间被张紧,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两股线被张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其分别平行设置于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31、41或下底盘51的连接部之间,下底盘51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6一方面跨过并固定于第二可动部,并在另一方面跨过并固定于上底盘50。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个柔性连杆(具体地,第一柔性连杆6和第二柔性连杆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l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l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在一方面可将上底盘并联连接到下底盘,或者甚至连接到用于第一柔性连杆6的第一轨道3的第二可动部31,或者甚至连接到用于第二柔性连杆7的第二轨道4的第二可动部41。
根据图1至图7的第一实施例,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第一柔性连杆6或第二柔性连杆7)由带Bd所构成,例如纺织带,其中第一股线B1和第二股线B2由带Bd的两段长度的带所组成。在该实施例中,限制摇摆的保持力从座椅的每一侧平行地传递到两股线B1、B2。
根据图8至图11的第二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第一柔性连杆6或第二柔性连杆7)由环Bc组成,环Bc可向后折叠于下底盘50上的环9上并钩在上底盘51上(反之亦然),并形成两条第一股线B1和两条第二股线B2。在本实施例中,限制摇摆的保持力从座椅的每一侧平行地传递到四股线B1、B2上。
根据第三实施例(图12和12a),柔性连杆6、7(第一柔性连杆6或第二柔性连杆7)包括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以及连接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的柔性连接L12。
当在环9上折回时,柔性连杆在下底盘50上并钩在上底盘51上(或反之亦然)可与第一链Br1和柔性连接部L12的长度截面的一半角成第一股线B1,并且可与第二链Br2和柔性连接部L12的长度截面的另一半角成第二股线B2。
在每种情况下,并且有利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一个第一股线B1,甚至两个平行的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一个第二股线B1,甚至两个平行的第二股线B1)可选择为小于所需的截面,当只有一个绞线承受底座每一侧的所有保持力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通过引导装置G连接到上底盘50,该引导装置G配置为允许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相对于上底盘50的有限滑动,如图1至图12所示。
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连接到轨道的第二可动部,或连接到下底盘的连接部,并经由引导装置跨接并固定于第二可动部,引导装置配置为允许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第二上部的有限滑动。
特别地,当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l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沿方向X偏移时,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通过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中间部分与引导装置G滑动接合而彼此相邻,其中引导装置G和中间部分Int配置为相对于彼此滑动以平衡第一股线B1的张力和第二股线B2的张力,在摇摆期间,特别是在碰撞期间,沿方向X彼此偏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引导装置G包括沿方向X或沿相对于该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偏移的多个槽,例如沿方向X偏移的第一槽Pa1和第二槽Pa2(于座位的静止位置),其中,插槽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形成于上底盘50,或者甚至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形成于第二滑块部的固定支架(未示出)。
多个槽,特别是第一槽Pa1和第二槽Pa2可由上底盘50的金属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切口形成。多个槽可设置有塑料插入件,塑料插入件配置为避免金属与多个槽附近的至少一个连杆之间的接触,特别是带Bd与金属之间的接触。
根据第二实施例,引导装置G可简单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表面,至少一个连杆的中间部分Int,特别是环Bcl的上部,钩在该表面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轨道沿方向X的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具有沿方向X偏移的位置,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例如图12a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可沿着方向Y偏移定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底盘50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特别是用于安全带的杆的锚定开口。特别地,底架包括在上底盘50的每一侧上的锚定开口Ac。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至少一个第一股线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沿方向X偏移时,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r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r2可有利地沿着偏移位置的方向X设置在固定孔Ac的任一侧。
因此,在图6中,请注意,由带Bd的第一段长度形成的第一股线B1和由带Bd的第二段长度形成的第二股线B2设置在锚定开口的两侧。还应注意,第一槽Pa1和第二槽Pa2在锚定开口Ac的任一侧沿方向X偏移。
当悬挂系统5包括保护包括悬挂构件52的机构的管状波纹管53时,该机构容纳在波纹管内,其中波纹管连接下底盘51和上底盘50,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以在上底盘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部500、501附近与上底盘50接合,其沿垂直于座椅静止位置的轨道的方向X的方向Y横向突出。
横向延伸部500、501从至少一个轨道3、4的侧面在至少一个轨道3、4上方延伸并在多个交替点上支撑波纹管。
通常,上底盘50可包括:
-沿方向Y延伸的第一横向延伸部500,其在第一轨道3上方延伸的多个交替点上支撑波纹管,与第一柔性连杆6接合;
-沿方向Y延伸的第二横向延伸部501,其在第一轨道3上方延伸的多个交替点上支撑波纹管,与第一柔性连杆7接合。
横向延伸部(第一横向延伸部500或第二横向延伸部501)可以由于多个槽而与柔性连杆(第一或第二柔性连杆)接合,尤其是第一槽Pa1和第二槽Pa2,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穿过第一槽Pa1和第二槽Pa2,如图6所示。
或者,横向延伸部500、501可通过简单的钩挂与柔性连杆、第一或第二柔性连杆接合,如图9和10所示。侧向延伸部500、501可具有向上折叠的翼片502,形成钩并且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以钩在所述钩上。该折叠翼片可以承载挂钩开口Ac,甚至是延伸锚定开口Ac的螺母Ec,并且其螺纹允许拧紧螺纹部分以连接安全带。
根据图1至11所示的实施例,柔性连杆6、7包括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的第一连接部At1和固定于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At2,其分别连接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31、41,或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分别连接在下底盘51中固定并跨越第二可动部分的部分上。接着,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与上底盘50接合,例如,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在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之间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Int附近,钩子向上方设置,或者甚至与多个槽接合。
可替代地并且根据反向实施例(未示出),柔性连杆包括固定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l的第一连接部Atl和固定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At2,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其可分别安装于上底盘。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接着可与固定在轨道的第二可动部上的支撑件接合,例如在多个槽中,或者甚至与向下方设置的钩子接合。
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性,在摇摆时,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配置为被张紧,同时张紧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两个股线B1、B2,其包括形成于第一连接部At1和中间部分Int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形成于第二连接部At2和中间部分Int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是带Bd,其具有两个纵向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Atl和第二连接部At2,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6中,带Bd从固定在轨道上的第一端通过形成第一股线B1延伸到上底盘50,并在中间部分Int穿过第一槽Pa和第二槽Pa2,并且通过形成第二股线B2延伸至固定在轨道上的第二端。
该带Bd可通过用于将下底盘固定到轨道3、4的连接件固定至其第一连接部At1和其第二连接部附近的轨道,因此有利地没有专用连接件。这样的实施例在图6中清晰可见。
因此,在图6中,悬挂系统的下底盘51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件Og1和第二连接件Og2固定到至少一个轨道3、4的第二可动部31、41的连接部。
第一连接件Ogl和第二连接件Og2具有沿所述至少一个轨道3、4的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第一连接部At1由带Bd的第一纵向端形成,其夹持于下底盘51的连接部和至少一个轨道3、4的第二可动部31、41之间,由第一连接件Og1横穿。带Bd的第二纵向端夹持于第二轨道部的连接部之间,由第二连接件Og2横穿。形成第一连接部At1的带Bd的第一纵向端可包括使第一连接件Og1穿过的第一金属孔眼,并且形成第二连接部At2的带Bd的第二纵向端可以包括使第二连接件Og2穿过的第二金属孔眼。如此的孔眼可用于对带进行保护。
这样的实施例有利地允许实施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悬挂座椅的组装方法,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通过带Bd的第一纵向端和带Bd的第二纵向端的连接来放置,有利地,在将下底盘51的连接部组装到至少一个轨道3、4的第二可动部31、41的过程中,通过夹紧形成第一连接部At1的带的第一纵向端和形成第二连接部At2的带的第二纵向端,在下底盘51的连接部和第二轨道部31、41之间,以及分别穿过带的第一纵向端和第二纵向端的第一连接件Og1和第二连接件Og2的设置,或者,第一连接件Og1和第二连接件Og2分别接合第二轨道部31、41和下底盘51的连接部。连接件Og1和Og2可以是螺钉/螺母系统,通过拧紧来提供紧固性,其中螺钉直接穿过带子,特别是织物,或穿过所述金属孔眼。
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以是柔性环,其通过将柔性环Bcl插入刚性环9中而固定,刚性环9在下底盘51的连接部处固定于第二轨道部31、41,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如图8至图11中所示的以供参考,并且接着通过将环的两个部分围绕刚性环9折回,并将两个折回的环部分钩在上底盘50来固定。
因此,在图9中,请注意,在刚性环9的任一侧上折回的两个环部分钩在横向延伸部501的向上折叠的翼片502上,其中翼片特别承载钩开口Ac。
或者,并且根据未示出的实施例,该环可通过将柔性环插入刚性环9中来进行放置,刚性环9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固定于上底盘50,并接着可通过将两个环部分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两个折回的环部分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上。
根据第三实施例,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以包括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以及连接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的柔性连接L12的一部分。
根据图12a所示的一种可能性,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可以通过将柔性连杆插入刚性环9中来固定,刚性环9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固定于第二轨道部,并且接着通过将连接部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钩在上底盘50来加以固定。在环9的任一侧向后折叠的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钩在横向延伸部501的向上折叠的翼片502上,其中该翼片特别是承载钩开口Ac。
或者,根据第二种可能性,所述柔性连杆插入刚性环中,以固定到座椅底部底盘,然后通过将连接部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第一链和第二链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架上。
通常,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两个环部分Bcl可钩在上底盘5的承载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的部分上,如图10所示,或者再次,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可以钩在承载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的上底盘的一部分上,如图12a所示。
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专利目标可以是组装方法,其中柔性环被放置,并且有利地无需工具进行。
因此,本实用新型再次涉及一种用于悬挂座椅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6、7的放置(有利地无需工具):
-根据第二实施例,通过将柔性环Bcl插入刚性环9中,刚性环9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固定于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31、41,并接着通过将柔性环的两个部分围绕刚性环折回,并将两个折回的环部分钩在上底盘50来放置,或再次地根据第二种可能性通过将柔性环插入固定于上底盘的刚性环中,并且接着通过将两个环部分折回围绕刚性环,并将两个折回部分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架来放置。或者,
-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将柔性连杆插入刚性环中,刚性环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第二可动部,并接着通过围绕刚性环的连接部向后折叠,并且将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钩在上底盘50来放置,或再次地通过将所述柔性连接插入刚性环中,刚性环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固定于上底盘50,并接着通过将围绕刚性环9的连接部折回并将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钩在固定于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上来进行放置。
通常,柔性连杆可以是非弹性材料,特别是与多个槽接合时,提供了对通过槽或每个槽聚集的连杆的可靠保持。
相反地,当至少柔性连接件通过简单地放置在上底盘50的钩住部分上而被钩住时,柔性连接件可以是弹性材料,至少部分地,以在悬挂系统允许的最大行程期间与上钩部一起移动。这可避免柔性连杆的意外脱钩。
特别地,图13示出了弹性环BC的实施例,弹性环BC包括弹性芯El和容纳弹性芯El的护套GA,弹性芯El可以由弹性体构成。在环Bl的静止位置,护套在弹性芯的作用下被折叠。当环Bl被拉伸时,弹性芯El可延伸直到限制延伸的护套张紧。
与弹性芯El相比,护套GA通常是相对无弹性的材料。例如,护套通常可以是包含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纺织品,而弹性芯通常是弹性体。
此外并且通常地,形成股线B1和B2的至少一个连杆可包括容纳弹性芯的护套GA。在连杆的静止位置处,护套在弹性芯的作用下被折叠。当至少一个连杆被拉伸时,弹性芯会延伸直到护套拉紧,如此限制了连杆的延伸。
附图标记
-1、悬浮座椅
-2、座椅底部
-20、座椅底部底盘
-21、侧板
-3,4、至少一个轨道(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30,40、第一固定部(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31,41、第二可动部(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5、悬挂系统
-50、上底盘
-500,501、横向延伸部
-51、下底盘
-52、弹性悬挂件
-53、波纹管
-54,55、第一臂和第二臂
-56、铰链轴线(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
-57、滚轮
53,59、铰链轴
-6,7、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分别是第一柔性连杆和第二柔性连杆)
-Ec、螺母(安全带固定)
-Bd、带(第一实施例)
-At1,At2、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B1,B2、第一股线与第二股线
-Int、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在第一股线与第二股线之间)
-Ac、锚定开口(用于安全带,特别是用于安全带杆)
-Bcl、环(第二实施例)
-G、引导装置
-GA、护套(图13)
-El、弹性芯(图13)
-Pa1,Pa2、第一槽和第二槽
-Ins、塑料插入件(槽)
-Br1,Br2、第一链和第二链(第三实施例)
-PFsup、上部轮廓(轨道)
-PFinf、下部轮廓(轨道)
-8、杆(升高系统)
-9、刚性环

Claims (26)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1),其包括:
-座椅底部(2),其包括座椅底部底盘(20);
-具有至少一个轨道的轨道系统,所述轨道包括可固定于车辆底板的第一固定部(30、40)与相对于第一固定部滑动的第二可动部(31、41);
-悬挂系统(5),其插设于所述座椅底部底盘(20)和所述轨道系统之间,其包括上底盘(50)和下底盘(51),在所述上底盘(50)和所述下底盘(51)之间插设有包括弹性悬挂件(52)的机构,其中,所述悬挂系统通过其所述下底盘(51)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并且其中所述悬挂系统配置为允许所述上底盘(50)相对于所述下底盘(51)移动;
-限制系统,用于限制所述座椅底部相对于所述轨道系统的最大行程,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所述悬挂系统的静止位置具有松弛状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配置为在所述座椅底部底盘(20)相对于所述轨道系统摇摆期间张紧,从而限制碰撞期间的摇摆幅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其两股线为张紧的状态下配置为在摇摆期间张紧,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或所述下底盘(51)的连接部之间,所述下底盘(51)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侧面一方面跨过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部,并在另一方面跨过并固定于所述上底盘(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通过引导装置(G)连接至所述上底盘(50),所述引导装置(G)设置为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所述上底盘(50)有限地滑动;或者
所述一个柔性连杆通过所述引导装置连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或连接于所述下底盘的所述连接部,且跨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部,所述引导装置配置为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第二上部的有限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沿方向X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具有沿所述方向X多个偏移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盘(50)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特别是用于安全带的杆的锚定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盘(50)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特别是安全带的杆的锚定开口,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沿所述方向X设置在所述锚定开口(Ac)两侧的所述多个偏移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通过引导装置(G)连接于所述上底盘(50),所述引导装置配置为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所述上底盘(50)有限地滑动;或者
所述一个柔性连杆连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或连接到所述下底盘的所述连接部,并通过引导装置固定到所述第二可动部,所述引导装置配置为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相对于第二上部进行有限的滑动,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Int)与所述引导装置(G)滑动接合而彼此相邻,其中所述引导装置(G)和所述中间部分(Int)配置为相对于彼此滑动以平衡所述第一股线(B1)的张力和所述第二股线(B2)的张力,在摇摆期间沿所述方向X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G)包括沿所述方向X偏移的多个槽,其中,根据第一种可能性,所述多个槽形成于所述上底盘(50),或者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形成于所述第二可动部的固定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可由所述上底盘(50)的金属部中的多个切口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设置有多个塑料插入件(Ins),其设置为避免所述金属与所述多个槽附近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杆之间的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5)包括管状的波纹管(53),其可保护包括容纳在所述波纹管内的所述悬挂件(52)的机构,其中所述波纹管连接所述下底盘(51)和所述上底盘(5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所述上底盘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部(500、501)附近与所述上底盘(50)接合,其沿方向Y横向突出,所述方向Y垂直于所述轨道在座椅静止位置的方向X,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横向延伸部(500、501)通过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3、4)的侧面在所述至少一个轨道(3、4)上方延伸而在多个交替点上支撑所述波纹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盘(50)支撑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特别是安全带的杆的锚定开口,并且所述上底盘(50)的所述横向延伸部(500、501)可支撑用于安全带的所述锚定开口(Ac)。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杆包括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的第一连接部(At1)和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At2),其分别连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或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固定在固定并跨过所述第二可动部的所述下底盘的部分,或者,所述柔性连杆包括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的第一连接部(At1)和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的第二连接部(At2),其根据第二种可能性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底盘;
并且其中,根据第一种可能性,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中间部分(Int)附近与所述上底盘(50)接合,或者根据第二种可能性,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与固定在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接合,并且其中,在摇摆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以其两股线(B1、B2)张紧的方式配置为被张紧,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At1)和所述中间部分(Int)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At2)和所述中间部分(Int)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轨道沿所述方向X设置: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具有沿所述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At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At2)沿所述方向X偏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为具有两个纵向端的带(Bd),其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At1) 和所述第二连接部(At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的所述下底盘(51)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件(Og1)与第二连接件(Og2)固定到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Og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Og2)具有沿着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方向X偏移的多个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At1)由所述带(Bd)的第一纵向端与第二纵向端形成,所述第一纵向端夹持于所述下底盘(51)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之间,所述至少一个轨道被所述第一连接件(Og1)横穿,所述第二纵向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被所述第二连接件(Og2)横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At1)的所述带(Bd)的所述第一纵向端包括第一金属孔眼,所述第一连接件(Og1)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孔眼,并且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At2)的所述带(Bd)的所述第二纵向端包括第二金属孔眼,所述第二连接件(Og2)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孔眼。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为柔性环(Bcl),根据第一种可能性,其通过将所述柔性环(Bcl)插入刚性环(9)中而固定,所述刚性环(9)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部(31、41),其中所述下底盘(51)的所述连接部,并且接着通过将所述柔性环的两个部分围绕所述刚性环(9)折回,并将所述两个折回的柔性环部分钩在所述上底盘(50)来固定、或再次根据第二种可能性通过将所述柔性环插入固定于所述上底盘(50)的所述刚性环(9)来固定,并且接着通过将所述两个折回的柔性环围绕所述刚性环折回并将所述两个柔性环部分钩在固定于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上来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环是弹性环(BC),其包括弹性芯(El)和容纳所述弹性芯(El)的护套(GA),所述弹性芯(El)处于所述弹性环的静止位置中,所述护套(GA)在所述弹性芯(El)的作动下打褶,并且当所述柔性环被拉出时,所述弹性芯(El)延伸直到所述护套(GA)张紧,以限制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GA)的材料包括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织物,并且所述弹性芯的材料为弹性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第一链(Br1)和第二链(Br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链(Br1)和所述第二链(Br2)的柔性连接部(L12),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根据第一种可能性通过将所述柔性连杆插入刚性环(9)中而固定,所述刚性环(9)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部,并且接着通过将所述连接部绕着所述刚性环折回,并将所述第一链(Br1)和所述第二链(Br2)钩在所述上底盘(50)而固定、或着甚至根据第二种可能性通过将所述柔性连接插入固定于所述座椅底部底盘的所述刚性环中而固定,并且接着通过将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刚性环向后折叠并将所述第一链和所述第二链钩在固定于所述轨道的第二可动部的支撑件来加以固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柔性环(Bcl)的两个部分钩在所述上底盘(50)的一部分上,所述部分承载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的至少一个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沿方向X纵向地设置并沿方向Y横向地分布于所述悬挂系统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
-第一柔性连杆(6),其从所述第一轨道(3)的侧面将所述第一轨道(3)连接于所述上底盘(50);
-第二柔性连杆(7),其从所述第二轨道(4)的侧面将所述第二轨道(4)连接于所述上底盘(50)。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座椅底部底盘(20)和所述上底盘(50)之间的升高系统,所述升高系统包括多个杆(8),所述多个杆(8)具有可将所述座椅底部底盘(20)的侧板(21)连接到所述上底盘(50)的铰接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包括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股线(B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股线(B2)组成的两个股线,具有容纳弹性芯(El)的护套(GA),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配置为使得在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杆的静止位置,所述护套(GA)在所述弹性芯(El)的作用下被折叠,并且当至少一个柔性连杆拉伸时,所述弹性芯可延伸直到所述护套被拉紧,限制了所述至少一个连杆的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GA)的材料是包含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织物,并且所述弹性芯(El)的材料为弹性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悬挂式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Br1)和所述第二链(Br2)钩在所述上底盘的一部分上,承载用于安全带的锚定开口(Ac)。
CN202221275001.3U 2021-05-26 2022-05-25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Active CN2191542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105463A FR3123270A1 (fr) 2021-05-26 2021-05-26 Siège suspendu et procédé d’assemblage d’un tel siège
FR2105463 2021-05-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4298U true CN219154298U (zh) 2023-06-09

Family

ID=7692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5001.3U Active CN219154298U (zh) 2021-05-26 2022-05-25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4298U (zh)
FR (1) FR31232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7304A (en) 1975-05-30 1976-05-18 Sea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seat belt
ATE296216T1 (de) * 2002-03-22 2005-06-15 Milsco Mfg A Unit Of Jason Inc Sitzaufhängung
DE102016008378B4 (de) 2016-07-12 2019-02-14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Vertikalschwingsystem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mit einem Abfanggu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23270A1 (fr)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57304A (en)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seat belt
EP1680984B1 (en) Lumbar support assembly and corresponding seat structure
US8931437B2 (en) Pet restraint harness system for vehicles
US8678257B2 (en) Roof rack for a vehicle
US10994664B2 (en) H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ixing mounting stand for use in vehicle test
KR20100106461A (ko) 수직으로 연장되는 유지 벨트 루프에 현수된 안전 시트
BRPI0808708A2 (pt) Assento de segurança fixado em uma estrutura de apoio constituída de elementos de mola
CA2675084A1 (en) Safety seat provided with a shoulder harness and without side fittings
US9623777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US5839757A (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combination vehicles
CN111141499A (zh) 安全带测试装置
CA3031487A1 (en) Strap indicator
GB2438529A (en) Seat belt guide secured to a headrest support
CN21915429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挂式座椅
US3066974A (en) Top supporting bow member for trailers and the like
CN103097186B (zh) 车用座椅
CN1646342A (zh) 车辆后座装置
CN109641543B (zh) 儿童座椅及具有该儿童座椅的车辆
US8801099B2 (en) Safety seat suspended on a strap framework
CN101683839B (zh) 安全带扣保持结构
US8876205B2 (en) Safety seat, suspended in a mounting frame, for land vehicles, aircraft and watercraft
AU2010246523A1 (en) A child safety seat for a vehicle
KR101199909B1 (ko) 4방향 조절이 가능한 럼버서포트 장치
AU2010100364B4 (en) Anchorage Member
RU108361U1 (ru) Система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етских удерживающих устройст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