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4315U -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4315U
CN219144315U CN202223426665.8U CN202223426665U CN219144315U CN 219144315 U CN219144315 U CN 219144315U CN 202223426665 U CN202223426665 U CN 202223426665U CN 219144315 U CN219144315 U CN 219144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top cover
lower plastic
plastic part
mold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66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靖梦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66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4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4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4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与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所述注塑口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所述下塑胶件包括绝缘部和与所述绝缘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绝缘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每个连接部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注塑口中。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能够改善所述顶盖的韧性,提高所述顶盖组件的抗变形能力。所述注塑口设置有多个,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时注塑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动力电池更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动力电池的存储能力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储能单元即为电芯,电芯一般由顶盖,底壳,JR(jelly roll,裸电芯)等组成。
传统电池顶盖的顶盖片采用铝作为材料,但需要五金冲压成型,材料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而且铝材强度较低易变形,结构件较多,工艺较为复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用以解决传动电池顶盖成本高、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以解决传统电池顶盖成本高、强度较低易变形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所述注塑口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微槽;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下塑胶件包括绝缘部和与所述绝缘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绝缘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每个连接部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注塑口中,部分所述连接部填充于所述微槽内;其中所述绝缘部与所述顶盖靠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外壁面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注塑口的孔壁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其中所述注塑口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注塑口靠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注塑口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所述注塑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注塑口靠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注塑口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所述注塑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包括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连通第一注塑口与第二注塑口;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口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口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绝缘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注塑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注塑口的宽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朝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连接的多个桥接部;每个所述注塑口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形成与所述注塑口连通的通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V形、U形或者弧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部的厚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朝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连接的多个网接部;所述多个网接部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注塑口设置;所述网接部开设有多个网孔,所述网孔与所述注塑口形成连通的通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靠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盲孔;其中所述盲孔在所述顶盖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盲孔靠近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一侧的直径。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和所述顶盖组件,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顶盖组件盖封所述壳体。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与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所述注塑口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微槽,所述注塑口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所述下塑胶件包括绝缘部和与所述绝缘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绝缘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每个连接部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个所述注塑口中,部分所述连接部填充于所述微槽内。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能够减少目前顶盖片的组装工序,产品成型更快;通过在金属表面注塑塑胶层,从而组成复合叠层的顶盖组件,塑胶层的韧性均优于金属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回弹性,相较于单一材料制成的顶盖片,能够改善其韧性,提高所述顶盖组件的抗变形能力。所述注塑口设置有多个,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时注塑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一体注塑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六;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七;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4006689700000031
Figure BDA000400668970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10,所述顶盖组件10包括顶盖11与下塑胶件12,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连接。所述顶盖11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111,所述注塑口1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微槽;所述下塑胶件12包括绝缘部121和与所述绝缘部121连接的多个连接部122,所述绝缘部121设置在所述顶盖11的一侧,所述每个连接部122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个所述注塑口111中,部分所述连接部122填充于所述微槽内。优选地,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所述注塑口111沿着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设置即可,也就是说,所述注塑口111可以贯穿所述顶盖11,也可以不贯穿所述顶盖11。当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不贯穿所述顶盖11时,所述注塑口111仅为设置成所述顶盖11上的盲孔,用于增加注塑成型所述下塑胶件12过程中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此时,用于成型所述下塑胶件12的塑胶是通过所述设置于模具上的注塑孔注入。优选地,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11,此时,在注塑过程中通过从所述注塑口111注入塑胶,通过注塑模具的辅助,以形成所述下塑胶件12,实现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能够减少目前顶盖片的组装工序,产品成型更快;通过在金属表面注塑塑胶层,从而组成复合叠层的顶盖组件10,塑胶层的韧性均优于金属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回弹性,相较于单一材料制成的顶盖片,能够改善所述顶盖11的韧性,提高所述顶盖组件10的抗变形能力。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多个,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时注塑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仅列举了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11的实施例,当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为盲孔的实施例与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11的实施例同理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这样设置,当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时,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能够形成楔形卡扣结构,能够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大幅增强,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楔形卡扣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倒梯形指的是:将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截面长度当作所述倒梯形短底边,将所述注塑口111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截面长度当作所述倒梯形长底边;也就是说,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截面长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的截面长度。下文实施例中所出现的所述倒梯形参见本实施例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这样设置,当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时,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能够形成卡扣结构,且呈阶梯状设置的所述注塑口111,能够保证多个卡扣接触面,也就是说,在楔形卡扣结构的基础上,将楔形面设计成阶梯状,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大幅增强,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卡扣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优选地,所述注塑口111包括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连通第一注塑口1111与第二注塑口1112;所述连接部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22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口111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口1112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与所述绝缘部12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注塑口1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注塑口1112的宽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形成阶梯状,并且与所述第一注塑口1111和所述第二注塑口1112形成的阶梯状相适配,以形成所述卡扣结构。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阶梯状并不仅仅限于图4所示,还能够包括多个阶梯,具体地,当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阶梯数量呈多个时,参见本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桥接部113;每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桥接部113,所述桥接部113形成与所述注塑口111连通的通路。所述桥接部113能够被注塑形成的所述下塑胶件12包覆,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顶盖组件10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大幅增强,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优选地,每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多个所述桥接部113,所述多个桥接部113相互间隔形成与所述注塑口111连通的通路。多个所述桥接部113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能够理解的是,多个所述桥接部113除了能够对应所述注塑口111设置,还能够设置于所述顶盖本体112未设置所述注塑口111的位置,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下塑胶件12是通过注塑形成于所述顶盖11,所述桥接部113能够直接与注塑固定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桥接结构,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桥接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112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V形、U形或者弧形,并不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限。所述桥接部112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部121的厚度,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所述桥接部113与注塑固定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桥接结构的同时,不会破坏所述顶盖组件10原本的外部结构,也就是说,从所述顶盖组件10内部实现强度增强。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桥接部113;每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桥接部113,所述桥接部113形成与所述注塑口111连通的通路。也就是说,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桥接结构能够同时存在,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下塑胶件12是通过注塑形成于所述顶盖11,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能够形成卡扣结构,且呈阶梯状设置的所述注塑口111,能够保证多个卡扣接触面,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桥接部113能够直接与注塑固定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桥接结构,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桥接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网接部114;所述多个网接部114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所述网接部114开设有多个网孔115,所述网孔115与所述注塑口111形成连通的通路。所述网接部114的设置,能够被注塑形成的所述下塑胶件12包覆,一方面相较于所述桥接部113能够更好地增大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下塑胶件12是通过注塑形成于所述顶盖11,所述网接部114能够直接与注塑固定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网接结构,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网接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再者,所述网接部114的设置能够使所述下塑胶件12在注塑成型时,由一个所述注塑口111注入,其注塑胶通过所述注塑口111时,能够从所述网接部114的各个方向流出,起到一个注塑分流的作用,能够使所述注塑成型时间缩短,注塑更加均匀。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网接部114;所述多个网接部114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所述网接部114开设有多个网孔115,所述网孔115与所述注塑口111形成连通的通路。也就是说,所述楔形卡扣结构与所述网接结构能够同时存在,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下塑胶件12是通过注塑形成于所述顶盖11,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能够形成楔形卡扣结构,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再者,所述网接部114能够直接与注塑固定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网接结构,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网接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结合力;并且,所述网接部114的设置能够使所述下塑胶件12在注塑成型时,由一个所述注塑口111注入,其注塑胶通过所述注塑口111时,能够从所述网接部114的各个方向流出,起到一个注塑分流的作用,能够使所述注塑成型时间缩短,注塑更加均匀。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盲孔116;其中所述盲孔116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盲孔116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直径。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相当于将所述注塑口111的楔形卡扣结构运用于所述顶盖本体112未设置所述注塑口111的位置,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下塑胶件12是通过注塑形成于所述顶盖11,所述盲孔116与注塑后的所述下塑胶件12形成楔形卡扣结构,即使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因特殊环境而产生分离时,所述楔形卡扣结构也能够保证所述下塑胶件12不会从所述顶盖11脱离。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卡扣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卡扣结构,并且为了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稳定性,还能够将所述顶盖11的下表面,也就是注塑完成后与所述下塑胶件12接触的表面设置成粗糙表面,以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粘附力。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1,包括电芯20、壳体30和所述顶盖组件10,所述电芯20放置于所述壳体30中,所述顶盖组件10盖封所述壳体3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10,所述顶盖组件10包括顶盖11与下塑胶件12,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所述顶盖11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111,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11;所述下塑胶件12包括绝缘部121和与所述绝缘部121连接的多个连接部122,所述绝缘部121设置在所述顶盖11的一侧,所述多个连接部122分别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注塑口111中。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能够减少目前顶盖片的组装工序,产品成型更快;通过在金属表面注塑塑胶层,从而组成复合叠层的所述顶盖组件10,塑胶层的韧性均优于金属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回弹性,相较于单一材料制成的顶盖片,能够改善所述顶盖11的韧性,提高所述顶盖组件10的抗变形能力。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多个,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时注塑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所述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一体注塑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11),所述顶盖(11)上开设有多个注塑口(111),所述注塑口(1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微槽;
下塑胶件(12),与所述顶盖(11)连接,所述下塑胶件(12)包括绝缘部(121)和与所述绝缘部(121)连接的多个连接部(122),所述绝缘部(121)设置在所述顶盖(11)的一侧,所述每个连接部(122)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注塑口(111)中,部分所述连接部(122)填充于所述微槽内;其中
所述绝缘部(121)与所述顶盖(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外壁面连接,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的孔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顶盖(11);其中
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
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1)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注塑口(1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宽度;
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注塑口(111)相适配,且所述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注塑口(1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1)包括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连通第一注塑口(1111)与第二注塑口(1112);
所述连接部(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22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口(111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口(1112)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与所述绝缘部(121)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注塑口(1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注塑口(1112)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桥接部(113);每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桥接部(113),所述桥接部(113)形成与所述注塑口(111)连通的通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113)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V形、U形或者弧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113)在所述顶盖(1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绝缘部(121)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包括顶盖本体(112)以及与所述顶盖本体(1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连接的多个网接部(114);所述多个网接部(114)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注塑口(111)设置;所述网接部(114)开设有多个网孔(115),所述网孔(115)与所述注塑口(111)形成连通的通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盲孔(116);其中
所述盲孔(116)在所述顶盖(11)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盲孔(116)靠近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下塑胶件(12)一侧的直径。
10.一种动力电池(1),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20)、壳体(30)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10),所述电芯(20)放置于所述壳体(30)中,所述顶盖组件(10)盖封所述壳体(30)。
CN202223426665.8U 2022-12-19 2022-12-19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Active CN219144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665.8U CN219144315U (zh) 2022-12-19 2022-12-19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665.8U CN219144315U (zh) 2022-12-19 2022-12-19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4315U true CN219144315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6665.8U Active CN219144315U (zh) 2022-12-19 2022-12-19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4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571A (zh) * 2023-07-05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571A (zh) * 2023-07-05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544571B (zh) * 2023-07-05 2024-04-02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0732B2 (ja) 金属ケーシングを有する高容量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859227B1 (ko) 각형 밀폐 2차 전지 및 각형 밀폐 2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5830926B2 (ja) 薄型電池
US10629882B2 (en) Battery module
CN219144315U (zh) 顶盖组件与动力电池
CN21369228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335828A (zh) 电池、电动汽车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JP5917899B2 (ja) 薄型電池及び薄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24082837A1 (zh) 电池
JP2002216716A (ja) 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の接続構造体
CN209104259U (zh) 二次电池
CN218731346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8648037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17606923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17655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7507499U (zh) 分体式电池顶盖组件
EP4027438A1 (en) Pouch packaged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tooth-shaped sealing edge
CN213692110U (zh) 电极组件和电池
CN212648337U (zh) 锂离子电池
CN2786803Y (zh) 大容量金属外壳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12648339U (zh) 锂离子电池
JP4168592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7768585B (zh) 一种铅蓄电池
CN111969151A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1276647A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