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4293U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4293U
CN219144293U CN202223216361.9U CN202223216361U CN219144293U CN 219144293 U CN219144293 U CN 219144293U CN 202223216361 U CN202223216361 U CN 202223216361U CN 219144293 U CN219144293 U CN 219144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oling plate
battery module
central
centra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63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杨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63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4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4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4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所述至少两排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所述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侧部冷却板;所述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均与所述至少两排电池组件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成中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起到了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可以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使电池组件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其续航能力及安全性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了有足够的续航里程,具有足够的储能能力,一般新能源车辆都需要布置一个较大的电池包。
而电池单元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充分的冷却散热。传统的底部散热方式,由于电池单元换热面积及导热系数的局限性,以难以满足冷却需求。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有自己单独的侧板和端板起成组强度的作用,侧板和端板对电池包的冷却能力没有贡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件和冷却板;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位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至少分别与一个冷却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与所述冷却板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和侧部冷却板;
所述电池组件的数量设置最少两排,所述最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
所述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侧部冷却板。
进一步的,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宽度;
或,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垂直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侧部冷却板连接的第一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极柱;和/或,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中央冷却板连接的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二开窗区域位于所述电池单元高度方向Z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S1满足:S1≥S3×30%,其中,S3为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
和/或,所述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S2满足:S2≥S4×30%,其中,S4为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沿长度方向X,所述中央冷却板的两端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延伸部;
和/或,沿长度方向X,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二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设有第一水嘴;
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设有第二水嘴。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进一步的,电池包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围设成容纳腔;
沿高度方向Z,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并从所述横梁的上方伸出所述容纳腔;
或,所述横梁上开设有避让凹槽,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从所述避让凹槽伸出所述容纳腔。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件和冷却板;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位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至少分别与一个冷却板连接。冷却板起到了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可以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使电池组件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中中央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中中央冷却板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中第一电池单元或第二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侧部冷却板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1为侧面冷却板和中央冷却板的粘接区域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00、电池组件;2、支撑梁;3、第一电池单元;4、第二电池单元;5、电池单元假体;6、中央冷却板;61、流道区域;611、第一流道;62、非流道区域;621、避让槽;622、第三腔体;63、第一集流体;631、第一水嘴;64、堵塞件;7、侧部冷却板;71、第二流道;72、第二延伸部;721、第二集流体;722、第二水嘴;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传统电池包采用底部散热方式,由于电池单元换热面积及导热系数的局限,难以满足冷却需求。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的电池模组,箱体可由铝、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箱体内具有容纳腔。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为顶部敞开的箱体结构,并包括上箱盖,上箱盖的尺寸与箱体顶部的开口的尺寸相当,上箱盖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开口,从而形成容纳腔。同时,为了提高箱体的密封性,在上箱盖与箱体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箱体内设有支撑梁2,支撑梁2与箱体连接,用于将箱体分隔为多个腔体,电池模组设置于腔体。
箱体的容纳腔内可容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在箱体内可以沿电池包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也可以沿电池包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各电池模组与箱体固定。
电池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可为六面体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且该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壳体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铝合金等,也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塑胶等。电池单元可以为二次电池。
现有电池包的液冷方案,通常是底部电池箱体集成冷板,供电芯散热,模组有自己单独的侧板和端板起成组强度的作用。缺陷是冷却能力有限,侧板和端板会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没有贡献,会增加重量。
结合图2和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件和冷却板;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位于多个电池单元堆叠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至少分别与一个冷却板连接。电池单元的两侧分别与一个冷却板连接,冷却板起到了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可以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使电池组件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其中堆叠方向可以长度方向,也可以是宽度方向,还可以是高度方向,如图图2和图12所示,堆叠方向为长度方向X,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为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侧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分别位于长度方向X的两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与冷却板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起到固定模组的作用,可以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结合图1、图2、图11和图12所示,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电池组件的数量设置至少两排,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沿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6;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侧部冷却板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央冷却板和侧部冷却板起到了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可以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使电池组件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模组没有侧板,也没有金属端板,电池组件成组的预紧力主要是靠电池组件两侧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实现承载。电池模组成组上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起到了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可以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使电池组件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组件中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提高了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了电池包体积和重量增大的情况,使得电池包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具有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轻量化效果较好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优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均与至少两排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与电池单元两侧通过导热结构胶固定,起到固定模组的作用,可以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补偿底部液冷板板散热能力,提高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高度方向Z,中央冷却板6的宽度大于侧部冷却板7的宽度,在满足轻量话要求的同时,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强度,提高了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高度方向Z,中央冷却板6的宽度小于侧部冷却板7的宽度,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强度,提高了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11,为了确保电池单元和中央冷却板或侧部冷却板的粘接强度和导热效率,将原本电池单元侧边的绝缘膜切掉一部分,形成开窗区域,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和第二开窗区域。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与侧部冷却板7相对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设有第一开窗区域,第一开窗区域靠近电池单元的极柱;电池单元包括与中央冷却板6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位于电池单元高度方向Z的中部。侧部冷却板的位置靠近电池单元的顶部,原因是电池单元在快充时,底部热量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顶部极柱位置为产热较大的位置,因此将侧部冷却板布置在靠近极柱的位置。
换言之,电池单元包括垂直于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侧部冷却板7连接的第一开窗区域,第一开窗区域靠近电池单元的极柱;和/或,第二侧面设有用于与中央冷却板6连接的第二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位于电池单元高度方向Z的中部。提高了电池单元和中央冷却板6或侧部冷却板7的粘接强度和导热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S1满足:S1≥S3×30%,其中,S3为第一侧面的面积,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6与电池单元的粘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S2满足:S2≥S4×30%,其中,S4为第二侧面的面积,可以提高侧部冷却板7与电池单元的粘接强度。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沿长度方向X,中央冷却板6的两端具有探出电池组件的第一延伸部;和/或,沿长度方向X,侧部冷却板7的两端均具有探出电池组件的第二延伸部72。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72均探出电池组件,可以留出安装空间便于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722分别与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的安装,以及便于布置集流转接头、水嘴和连接管插头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集流体,第一集流体设有第一水嘴;和/或,第二延伸部72设有第二集流体721,第二集流体721设有第二水嘴722,便于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722的安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横梁8和纵梁,横梁8和纵梁围设成容纳腔;沿高度方向Z,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72位于横梁8的上方并从横梁8的上方伸出容纳腔;或,横梁8上开设有避让凹槽,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72从避让凹槽伸出容纳腔。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72伸出容纳腔后,便于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722分别与中央冷却板6和侧部冷却板7的安装,以及便于布置集流转接头、水嘴和连接管插头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包箱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根横梁8来协助侧冷板承载沿X方向电池单元预紧力和膨胀力,侧部冷却板与电池单元两侧通过导热结构胶固定,底部液冷板在模组装配前预先涂胶,同样起到固定模组的作用。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箱体1和中央冷却板6。中央冷却板6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第一流道611连通,冷却液可以从进液口流入,经中央冷却板6内的第一流道611,从出液口流出,电池单元工作时,该第一流道611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箱体1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支撑梁2,支撑梁2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连接,支撑梁2能够为电池包提供中部挂载点。支撑梁2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中央冷却板6设有避让槽621,支撑梁2设置于避让槽621,部分的中央冷却板6位于第一腔体11,部分的中央冷却板6位于第二腔体12,使中央冷却板6可以分别对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电池单元和位于第二腔体12内的电池单元进行散热。中央冷却板6与底部冷却板协同作用,可以补偿底部冷却板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中央冷却板6为前后贯穿式设计,铝合金挤出型材结构,与电池单元侧边用导热结构胶固定,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中央冷却板6在模组成组时一方面可以起到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补偿底部冷却板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中央冷却板6包括上下设置的流道区域61和非流道区域62;避让槽621设置于非流道区域62。流道区域61位置靠近电池单元的顶部,原因是电池单元在快充时,底部热量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顶部极柱位置为产热较大的位置,因此将中央冷却板6的流道区域布置在靠近极柱的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非流道区域62,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6与电池单元的粘接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粘接的强度、稳定性、散热接触界面。同时,在电池单元两侧靠近极柱位置有相对较窄的流道区域61,可以满足冷却要求的同时,减少重量降低成本。
为了避让支撑梁2,在中央冷却板6中间部位有“几”字形避让槽621。
非流道区域62使中央冷却板6在高度方向上与电池单元重叠覆盖的区域增多,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6与电池单元的粘接面积,提高强度,也可以增大换热面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61设有沿中央冷却板6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第一流道611,中央冷却板6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63,第一集流体63具有与第一流道611连通的汇流流道,第一集流体63设有第一水嘴631,第一水嘴631与汇流流道连通。
当中央冷却板6是挤压铝型材结构时,需要在其两端设计汇流和转接结构,因此,在中央冷却板6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63,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6中流向端部后,通过第一集流体63结构实现汇流,然后通过第一水嘴631和中央冷却板6之间的管路,与另外一个冷却板连接汇流形成回路。该第一集流体63上有两个孔,用于安装定位和后续安装接地线,两个定位孔为对称防呆设计。
中央冷却板6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流道611,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可选的,中央冷却板6为一体成型铝材,第一流道6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一流道611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得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6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非流道区域62设有沿中央冷却板6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第三腔体622,第三腔体622的两端均设有堵塞件64。由于电池单元的发热位置主要在顶部极柱区域,且电池单元底部产热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靠近电池箱体1支撑梁2位置,需要做“几”字形避让槽621,会把型腔切断,因此在该区域,冷却板设计上为假流道的第三腔体622,可以作为减重结构,即不会通冷却液的区域。通过设置非流道区域62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6与电池单元的粘接面积,提高强度;
由于中央冷却板6型材挤出后,需要在两端和中部有机加工,为了避免金属切削屑清理不干净,在后续车辆使用过程产生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将非流道区域的第三腔体622进行封堵,封堵件可以为堵头,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材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却板6关于中央冷却板6长度方向L的中线对称设置,便于机加工时防呆。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61和非流道区域62关于中央冷却板6高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便于机加工时防呆,从高度方向两端机加工切割都可以。可选的,流道区域61和非流道区域62的高度一致,从高度方向两端机加工切割都可以。
非流道区域62的高度太大则影响换热效果,太小则会增加电池包的重量,因此,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中央冷却板6位于避让槽621两侧区域的高度H1与流道区域61的高度H2满足:
0.5*H≤H1≤H,0.2*H1≤H2≤0.5*H2;
其中,H为电池单元的高度。
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6与电池单元的连接强度。
流道区域61顶部的壁厚D1太薄则会降低中央冷却板6的强度。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61顶部的壁厚D1满足:D1>0.5mm,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6的强度。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电池包还包括侧部冷却板7,侧部冷却板7位于支撑梁2的上方,部分的侧部冷却板7位于第一腔体11,部分的侧部冷却板7位于第二腔体12,侧部冷却板设有沿侧部冷却板7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第二流道71。
侧部冷却板7为前后贯穿式设计,铝合金挤出型材结构,与电池单元侧边用导热结构胶固定,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侧部冷却板7在模组成组时一方面可以起到取代传统模组金属侧板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补偿底部冷却板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侧部冷却板7的高度H3太小则影响换热效果,太大则会增加电池包的重量。因此,侧部冷却板7的高度H3满足:0.2*H≤H3≤H,其中,H为电池单元的高度。侧部冷却板7顶部的壁厚D2太薄则会降低侧部冷却板7的强度。因此,侧部冷却板7顶部的壁厚D2满足:D2>0.5mm,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
侧部冷却板7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第二流道71连通,冷却液可以从进液口流入,经中央冷却板6内的第二流道71,从出液口流出,电池单元工作时,该第二流道71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
侧部冷却板7设有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第二流道71,侧部冷却板7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63,第一集流体63具有与第二流道71连通的汇流流道,第一集流体63设有第一水嘴631,第一水嘴631与汇流流道连通。
当侧部冷却板7是挤压铝型材结构时,需要在其两端设计汇流和转接结构,因此,在侧部冷却板7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63,冷却液在侧部冷却板中流向端部后,通过第一集流体63结构实现汇流,然后通过第一水嘴631和侧部冷却板之间的管路,与另外一个冷却板连接汇流形成回路。该第一集流体63上有两个孔,用于安装定位和后续安装接地线,两个定位孔为对称防呆设计。
侧部冷却板7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二流道71,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可选的,侧部冷却板7为一体成型铝材,第二流道7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二流道71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得冷却液在侧部冷却板7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还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和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和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堆叠设置,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位于第一腔体11内,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位于第二腔体12内。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与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中央冷却板6连接,和/或,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与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侧部冷却板7连接。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与位于第二腔体12内的中央冷却板6连接,和/或,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与位于第二腔体12内的侧部冷却板7连接。通过中央冷板和侧部冷却板7,解决散热的同时,还可以取代传统的模组侧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板分别与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提高了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的散热效果,提高了中央冷板和电池单元连接的稳定性。侧部冷却板7分别与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提高了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的散热效果,提高了中央冷板和电池单元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电池箱体1中支撑梁2前后侧的冷却板断开会增加管路的连接,因此在支撑梁2两侧的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之间增加一个铝型材结构的跨梁电池单元假体5。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还包括电池单元假体5,电池单元假体5设置于支撑梁2的上方,多个第一电池单元3、电池单元假体5和多个第二电池单元4堆叠设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池单元3和第二电池单元4之间的区域设置跨梁电池单元假体5,可以使多个电池单元在形成一个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可以跨过电池单元假体5,使部分的电池单元位于第一腔体11内,部分的电池单元位于第二腔体12内。即,第一电池单元3位于第一腔体11内,第二电池单元4位于第二腔体12内。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电池模组中间设置跨梁假电池单元假体5,一方面,通过电池单元假体5可以承担电池模组堆叠挤压力和后续循环膨胀力,另一方面,通过电池单元假体5可以将电池模组与支撑梁2连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跨梁假电池单元假体5,可以将电池包内电池单元形成一个模组。因此,电池包仅需一个单独的模组端板和装配间隙,提高了电池包内空间利用率。
本公开实施例将两个电池模组用一个电池单元假体5集成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端板的重量和固定螺栓的数量,另一方面,前后两个电池模组的侧部冷却板7和中央冷却板6就可以做成一体式,不用分成前后两块还需要用管路连接起来,节省物料同时,还有降本减重的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包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1)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和冷却板;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位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堆叠方向两侧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至少分别与一个冷却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与所述冷却板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和侧部冷却板;
所述电池组件的数量设置至少两排,所述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
所述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设有侧部冷却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宽度;
或,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垂直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侧部冷却板连接的第一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极柱;和/或,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中央冷却板连接的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二开窗区域位于所述电池单元高度方向(Z)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S1满足:S1≥S3×30%,其中,S3为所述第一侧面的面积;
和/或,所述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S2满足:S2≥S4×30%,其中,S4为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X),所述中央冷却板的两端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延伸部;
和/或,沿长度方向(X),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二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设有第一水嘴;
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设有第二水嘴。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围设成容纳腔;
沿高度方向(Z),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并从所述横梁的上方伸出所述容纳腔;
或,所述横梁上开设有避让凹槽,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从所述避让凹槽伸出所述容纳腔。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3216361.9U 2022-11-30 2022-11-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Active CN219144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361.9U CN21914429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361.9U CN21914429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4293U true CN21914429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6361.9U Active CN219144293U (zh) 2022-11-30 2022-11-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4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3796U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0994068B (zh)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
KR10132608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217788522U (zh) 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KR20120096133A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JP202254948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WO2024078264A1 (zh) 电池组、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210926234U (zh) 方形锂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CN219144293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144271U (zh) 冷却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144273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867232U (zh) 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17981143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106652U (zh) 电池箱、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00067588A (ko)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9144350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419211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18996865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9937270U (zh)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7983410U (zh) 一体成型氢燃料电池双极板
CN218975576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8039455U (zh) 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CN217485567U (zh) 电池箱体、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9759742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602557U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