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7232U - 电池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67232U CN218867232U CN202223219447.7U CN202223219447U CN218867232U CN 218867232 U CN218867232 U CN 218867232U CN 202223219447 U CN202223219447 U CN 202223219447U CN 218867232 U CN218867232 U CN 2188672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plate
- battery
- flow channel
- central
- batter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hydroxyacet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OCC=O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59 mix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底部冷却板和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底部冷却板连接;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冷却板。本公开通过在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置冷却板,可以保证电池单元实现冷却的前提下,减少了一块冷却板的数量,能将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带走,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池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用电装置,例如电动汽车。为了满足用电装置的能量需求,要充分利用电池包内的空间,通常需要布置更多的电池单元。而电池单元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充分的冷却散热。传统的底部散热方式,由于电池单元换热面积及导热系数的局限性,以难以满足冷却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底部冷却板和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底部冷却板连接;
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冷却板。
进一步的,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沿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所述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和侧部冷却板;
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所述中央冷却板,所述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侧部冷却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冷却板设有第一流道,所述中央冷却板设有第二流道,所述侧部冷却板设有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连通;或,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集流管路连通,所述集流管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或,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接头,所述底部冷却板设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通过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的,沿长度方向X,所述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转接头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冷却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一排所述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所述第二侧面与另一排所述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冷却板,所述中央冷却板包括上下设置的流道区域和非流道区域;
所述中央冷却板的高度H1与所述流道区域的高度H2满足:
0.5*H≤H1≤H,0.2*H1≤H2≤0.5*H2;
其中,H为电池单元的高度。
进一步的,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大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高度;
或,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小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中央冷却板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设有第一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位于所述电池单元高度方向的中部;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侧部冷却板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设有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二开窗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极柱;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底部冷却板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设有第三开窗区域。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底部冷却板和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底部冷却板连接;至少两排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有冷却板。通过在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置冷却板,可以保证电池单元的底面和侧面均能被冷却,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快充过程的电池单元的温度和温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中中央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中中央冷却板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1、底部冷却板;2、中央冷却板;21、流道区域;211、第二流道;22、非流道区域;221、避让槽;222、腔体;23、集流体;231、水嘴;24、堵塞件;3、侧部冷却板;4、第一转接头;5、第二转接头;6、连接管;7、延伸部;721、集流体;722、水嘴;8、进液口;9、出液口;10、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的电池模组,箱体可由铝、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箱体内具有容纳腔。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为顶部敞开的箱体结构,并包括上箱盖,上箱盖的尺寸与箱体顶部的开口的尺寸相当,上箱盖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开口,从而形成容纳腔。同时,为了提高箱体的密封性,在上箱盖与箱体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
箱体的容纳腔内可容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在箱体内可以沿电池包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也可以沿电池包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各电池模组与箱体固定。
电池单元10包括壳体,壳体可为六面体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且该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壳体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铝合金等,也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塑胶等。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底部冷却板1和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底部冷却板1连接;至少两排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有冷却板。通过在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置冷却板,可以保证电池单元10的底面和侧面均能被冷却,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快充过程的电池单元10的温度和温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沿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2,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部冷却板3。通过在电池模组两侧增加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可以保证每个电池单元10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均能被冷却,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快充过程的电池单元10温度和温差。相邻的两排电池组件之间公用一个中央冷却板2可以减少冷却板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0,多个电池单元10沿X方向堆叠设置。
相邻的两排电池单元10组件之间设有中央冷却板2,能将与中央冷却板2接触的电池单元10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带走,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部冷却板3,能将与侧部冷却板3接触的电池单元10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带走,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两排电池组件通过三块冷板,即一个中央冷却板2和两个侧部冷却板3实现电池单元10的双侧面冷却,在保证电池单元10实现双侧面冷却的前提下,减少了一块侧面冷却板的数量,能将电池单元10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带走,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
可选的,中央冷却板2与底部冷却板1连接,通过增加中央冷却板2,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侧面接触可以提升换热面积,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10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中央冷却板2与底部冷却板1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可以降低整个冷却系统的流阻。电池单元10工作时,中央冷却板2和底部冷却板1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可选的,侧部冷却板3与底部冷却板1连接,通过增加侧部冷却板3,侧部冷却板3与电池单元10的侧面接触可以提升换热面积,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10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侧部冷却板3与底部冷却板1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可以降低整个冷却系统的流阻。电池单元10工作时,侧部冷却板3和底部冷却板1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电池单元10可以为能够重复充放电使用的二次电池。电池单元10包括电极组件、顶盖组件和壳体,其中,壳体可为六面体形,也可为其他形状,且该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壳体的一端开口,使得电极组件可通过该开口放置于壳体的容纳腔,且容纳腔内可设置有多个电极组件,多个电极组件相互堆叠。其中,壳体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铝合金等,也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塑胶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冷却板1设有第一流道,中央冷却板2设有第二流道,侧部冷却板3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即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与底部冷却板1采用串联的方式,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冷却板1设有第一流道,中央冷却板2设有第二流道,侧部冷却板3设有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分别与集流管路连通,集流管路与第一流道连通。即中央冷却板2与侧部冷却板3先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之后与底部冷却板1通过串联连接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冷却板1设有第一流道,中央冷却板2设有第二流道,侧部冷却板3设有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分别与第一流道连通。即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分别与底部冷却板1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底部冷却板1设有进液口8和出液口9,进液口8和出液口9均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却液可以从进液口8流入,经底部冷却板1内的第一流道,从出液口9流出,电池单元10工作时,该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10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冷却液可以为乙二醇混合溶液,可以为制冷剂,还可以为油。第一流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一流道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10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使得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
中央冷却板2设有第二流道,电池单元10工作时,该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10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第二流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一流道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10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使得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
侧部冷却板3设有第三流道,电池单元10工作时,该第一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电池单元10起到散热的作用,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使电池单元10的工作环境更加适宜,延长了电池单元10的使用寿命。第三流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一流道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10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使得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接头4,底部冷却板1设有第二转接头5,第一转接头4与第二转接头5通过连接管6连接。当中央冷却板2是挤压铝型材结构时,需要在其两端设计汇流和转接结构,因此,在中央冷却板2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有集流体,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流向端部后,通过集流体结构实现汇流,然后通过第一转接头4、水嘴和底部冷却板1上的第二转接头5和管道连接,与底部却板连接汇流形成回路。当侧部冷却板3是挤压铝型材结构时,需要在其两端设计汇流和转接结构,因此,在侧部冷却板3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有集流体,冷却液在侧部冷却板3中流向端部后,通过集流体结构实现汇流,然后通过第一转接头4、水嘴和底部冷却板1上的第二转接头5和管道连接,与底部冷却板1连接汇流形成回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长度方向X,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的两端均具有探出电池组件的延伸部7,第一转接头4设置于延伸部7,可以留出安装空间便于第一转接头4分别与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的安装,以及便于第一转接头4与连接管6连接。
如图3所示,延伸部7设有集流体721,集流体721设有水嘴722,便于水嘴722的安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横梁和纵梁,横梁和纵梁围设成容纳腔;沿高度方向Z,延伸部7位于横梁的上方并从横梁的上方伸出容纳腔;或,横梁上开设有避让凹槽,延伸部7从避让凹槽伸出容纳腔。延伸部7伸出容纳腔后,水嘴722分别与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的安装,以及便于布置集流转接头、水嘴和连接管插头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却板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一排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第二侧面与另一排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分别与电池单元10两侧通过导热结构胶固定,底部冷却板在模组装配前预先涂胶,同样起到固定模组的作用。通过在电池模组两侧增加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可以保证每个电池单元10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均能被冷却,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快充过程的电池单元10温度和温差。本方案展示的模组没有侧板,也没有金属端板,电池单元10成组的预紧力主要是靠电芯两侧的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实现承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冷却板1、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是3系铝合金,也可以是5系或者6系等高强度铝合金。底部冷板和两侧中央冷却板2和侧部冷却板3的加工方式可以为冲压钎焊、冲压激光焊、冲压胶粘;也可以为挤型材钎焊、挤型材激光焊、挤型材胶粘。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中央冷却板2包括上下设置的流道区域21和非流道区域22;避让槽221设置于非流道区域22。流道区域21位置靠近电池单元10的顶部,原因是电池单元10在快充时,底部热量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顶部极柱位置为产热较大的位置,因此将中央冷却板2的流道区域布置在靠近极柱的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非流道区域22,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粘接的强度、稳定性、散热接触界面。同时,在电池单元10两侧靠近极柱位置有相对较窄的流道区域21,可以满足冷却要求的同时,减少重量降低成本。
为了避让支撑梁,在中央冷却板2中间部位有“几”字形避让槽221。
非流道区域22使中央冷却板2在高度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0重叠覆盖的区域增多,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面积,提高强度,也可以增大换热面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21设有沿中央冷却板2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第二流道211,中央冷却板2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23,第一集流体23具有与第二流道211连通的汇流流道,第一集流体23设有第一水嘴231,第一水嘴231与汇流流道连通。
当中央冷却板2是挤压铝型材结构时,需要在其两端设计汇流和转接结构,因此,在中央冷却板2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集流体23,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流向端部后,通过第一集流体23结构实现汇流,然后通过第一水嘴231和中央冷却板2之间的管路,与另外一个冷却板连接汇流形成回路。该第一集流体23上有两个孔,用于安装定位和后续安装接地线,两个定位孔为对称防呆设计。
中央冷却板2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二流道211,使冷却液与电池单元10接触的表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导热、散热的效果。可选的,中央冷却板2为一体成型铝材,第二流道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通过多个第二流道211将冷却液进行分配,使得冷却液在中央冷却板2中的流动更加均匀,更加规律,提高了电池单元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非流道区域22设有沿中央冷却板2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腔体222,腔体222的两端均设有堵塞件24。由于电池单元10的发热位置主要在顶部极柱区域,且电池单元10底部产热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靠近电池箱体支撑梁位置,需要做“几”字形避让槽221,会把型腔切断,因此在该区域,冷却板设计上为假流道的腔体222,可以作为减重结构,即不会通冷却液的区域。通过设置非流道区域22可以增加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面积,提高强度,
由于中央冷却板2型材挤出后,需要在两端和中部有机加工,为了避免金属切削屑清理不干净,在后续车辆使用过程产生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将非流道区域的腔体222进行封堵,封堵件可以为堵头,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材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央冷却板2关于中央冷却板2长度方向L的中线对称设置,便于机加工时防呆。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21和非流道区域22关于中央冷却板2高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便于机加工时防呆,从高度方向两端机加工切割都可以。可选的,流道区域21和非流道区域22的高度一致,从高度方向两端机加工切割都可以。
非流道区域22的高度太大则影响换热效果,太小则会增加电池包的重量,因此,如图7所示,中央冷却板2包括上下设置的流道区域21和非流道区域22;中央冷却板2的高度H1与流道区域21的高度H2满足:0.5*H≤H1≤H,0.2*H1≤H2≤0.5*H2;其中,H为电池单元10的高度。
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连接强度。
流道区域21顶部的壁厚D1太薄则会降低中央冷却板2的强度。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区域21顶部的壁厚D1满足:D1>0.5mm,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2的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高度方向Z,中央冷却板2大于侧部冷却板3的高度;在满足轻量话要求的同时,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强度,提高了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高度方向Z,中央冷却板2小于侧部冷却板3的高度,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强度,提高了电池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10;
为了确保电池单元10和中央冷却板或侧部冷却板的粘接强度和导热效率,将原本电池单元10侧边的绝缘膜切掉一部分,形成开窗区域,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和第三开窗区域。电池单元10包括与中央冷却板2相对的第三侧面,第三侧面设有第一开窗区域,第一开区域位于电池单元10高度方向Z的中部;电池单元10包括与侧部冷却板3相对的第四侧面,第四侧面设有第二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靠近电池单元10的极柱;电池单元10包括与底部冷却板1相对的底面,底面设有第三开窗区域。侧部冷却板的位置靠近电池单元10的顶部,原因是电池单元10在快充时,底部热量可以通过底部冷却板散走,顶部极柱位置为产热较大的位置,因此将侧部冷却板布置在靠近极柱的位置。
另外,通过开窗区域,利用导热结构胶等来将电芯和冷却板粘接牢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S1满足:S1≥S3×30%,其中,S3为第三侧面的面积,可以提高中央冷却板2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S2满足:S2≥S4×30%,其中,S4为第四侧面的面积,可以提高侧部冷却板3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开窗区域的面积S5满足:S5≥S6×30%,其中,S6为底面的面积,可以提高侧部冷却板3与电池单元10的粘接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箱体的容纳腔内可容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在箱体内可以沿电池包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也可以沿电池包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各电池模组与箱体固定。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包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冷却板和至少两排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底部冷却板连接;
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中,存在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冷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排所述电池组件沿宽度方向(Y)依次排列,所述冷却板包括中央冷却板和侧部冷却板;
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组件之间设有所述中央冷却板,所述至少两排电池组件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侧部冷却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冷却板设有第一流道,所述中央冷却板设有第二流道,所述侧部冷却板设有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依次连通;或,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集流管路连通,所述集流管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或,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接头,所述底部冷却板设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通过连接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X),所述中央冷却板和所述侧部冷却板的两端均具有探出所述电池组件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转接头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冷却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一排所述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所述第二侧面与另一排所述电池组件通过导热结构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冷却板包括上下设置的流道区域和非流道区域;
所述中央冷却板的高度H1与所述流道区域的高度H2满足:
0.5*H≤H1≤H,0.2*H1≤H2≤0.5*H2;
其中,H为电池单元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大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高度;
或,沿高度方向(Z),所述中央冷却板小于所述侧部冷却板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中央冷却板相对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设有第一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位于所述电池单元高度方向(Z)的中部;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侧部冷却板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设有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二开窗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极柱;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与所述底部冷却板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设有第三开窗区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9447.7U CN218867232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电池模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9447.7U CN218867232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电池模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67232U true CN218867232U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7356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9447.7U Active CN218867232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电池模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67232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19447.7U patent/CN2188672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77459B2 (ja) | コンパクト構造及び優れた安定性を有する冷却部材、並びに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US11557800B2 (en) | Cold plate blade for battery modules | |
KR101218751B1 (ko) |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 |
US10632848B2 (en) | Battery module of improved safety | |
TWI783323B (zh) | 液冷電池模組 | |
WO2016091133A1 (zh) | 电发热部件的热管理装置 | |
KR20120096133A (ko) |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
KR20120016590A (ko) |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 |
TW201737549A (zh) | 散熱器及包含彼之電池模組 | |
EP3651232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17981143A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11477934A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KR101533992B1 (ko) | 전지모듈 | |
CN218867232U (zh) | 电池模组及车辆 | |
CN218919046U (zh) |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218039455U (zh) | 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 |
CN114987616B (zh) | 一种车辆的底板组件 | |
CN219144293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9144271U (zh) | 冷却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9144273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1540854A (zh) | 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及车辆 | |
US20240204298A1 (en) | Battery pack | |
CN220510095U (zh) | 一种集成式电池模组上盖 | |
CN219759742U (zh) |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221928242U (zh) | 液冷板及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