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1578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1578U
CN219141578U CN202223395364.3U CN202223395364U CN219141578U CN 219141578 U CN219141578 U CN 219141578U CN 202223395364 U CN202223395364 U CN 202223395364U CN 219141578 U CN219141578 U CN 21914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late
shell sid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53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晨
蔡照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53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管板、壳程筒体、换热管束及折流板,壳程筒体及换热管束均安装于管板上,折流板套装至换热管束上且与壳程筒体连接;沿着管板的径向方向,管板上位于换热管束下方的部分与壳程筒体合围并形成有腔室;换热器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于换热管束与壳程筒体之间,用以引导壳程筒体内的壳程流体流向腔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挡板,使得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腔室内壳程流体的湍动程度提高,避免在腔室内形成流动死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升。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用于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换热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换热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了改善换热效果,通常在壳程设置折流板用以改变壳程流体的流向。然而,壳程流体直接从两块折流板之间穿流换热,导致管板与最靠近管板的一块折流板之间的下方存在流动死角,造成结冰,换热量减少,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壳程流体流向,消除流动死角的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管板、壳程筒体、换热管束及折流板,所述壳程筒体及所述换热管束均安装于所述管板上,所述折流板套装至所述换热管束上且与所述壳程筒体连接;
沿着所述管板的径向方向,所述管板上位于所述换热管束下方的部分与所述壳程筒体合围并形成有腔室;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束与所述壳程筒体之间,用以引导所述壳程筒体内的壳程流体流向所述腔室。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挡板,使得壳程流体流经挡板时部分液体被反弹,从而改变流动方向,腔室的湍动程度提高,避免腔室内形成流动死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折流板沿着所述换热管束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多块所述折流板中邻近所述管板的一块所述折流板定义为第一折流板,所述挡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上。
可以理解的是,多块折流板间隔排列,引导壳程流体曲折流经换热管束,换热效果加强,挡板固定于第一折流板上,靠近腔室的位置,有利于流经腔室区域的壳程流体湍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辅助折流板,所述辅助折流板设置于所述管板与所述第一折流板之间,并套装至所述换热管束上;
其中,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辅助折流板之间,并与所述辅助折流板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辅助折流板,便于挡板的固定安装,且同时能够引导壳程流体流向,使壳程流体折流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匹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匹配于所述辅助折流板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贴靠在所述第一折流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折流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贴靠在所述辅助折流板上并与所述辅助折流板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挡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折流板和辅助折流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折流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壳程筒体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以使所述壳程流体能够途经所述辅助折流板流向所述腔室并回流。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壳程流体在辅助折流板与壳程筒体的预设间隙处折流,增强流体湍动,加强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程筒体上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流板和所述辅助折流板之间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出液口靠近挡板的位置,从而增加流通通道,壳程流体的流速,有效预防结冰等不良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孔,且流向所述挡板的壳程流体部分能够通过所述通孔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通孔形成流通通道,壳程流体部分流经通孔流出,避免挡板后形成死角区域,同时挡板的周围也能够分担部分壳程流体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换热管束的轴向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挡板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挡板均匀分担壳程流体流动形成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设置于所述挡板上朝向所述换热管束的一端,用以避让所述换热管束。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挡板上方留有空间,避免挡板碰到换热管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壳程筒体的径向方向,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壳程筒体左右对称设置。
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换热器,通过设置挡板固定于第一折流板和辅助折流板之间,挡板靠近出液口,使得壳程流体流经挡板时一部分从挡板的通孔通过,按原有路径流动换热,一部分壳程流体被反弹,改变方向带动腔室内的壳程流体流动,消除流动死角,增加流通通道,水流的流速提高,换热效果增强,有效地预防结冰等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挡板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挡板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挡板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辅助折流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0、管板;20、壳程筒体;21、出液口;30、换热管束;40、折流板;41、第一折流板;50、腔室;60、挡板;61、通孔;62、第一连接板;63、第二连接板;64、连接孔;65、避空槽;70、辅助折流板;80、预设间隙;200、壳程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0,包括管板10、壳程筒体20、换热管束30及折流板40,壳程筒体20及换热管束30均安装于管板10上;折流板40套装至换热管束30上且与壳程筒体20连接,起到支撑换热管束30的作用;沿着管板10的径向方向,管板10上位于换热管束30下方的部分与壳程筒体20合围并形成有腔室50,挡板60设置于换热管束30与壳程筒体20之间,用以引导壳程筒体20内的壳程流体200流向腔室50。图1和图2中所标示的箭头方向即为壳程流体200的流动方向,壳程流体200流经挡板60时部分被反弹至腔室50,从而改变壳程流体200流动方向,腔室50内的壳程流体200的湍动程度提高,避免腔室50内形成流动死角,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提升。
壳程筒体20大致呈圆筒状,壳程筒体20上开设有出液口21作为壳程流体200的流通出口,出液口21开设于壳程筒体20上靠近管板10的一端,便于壳程流体200折流后流出。换热管束30由多根管路组成,且与管板10密封连接,管程流体在换热管束30内流动,与在换热管束30外流动的壳程流体200交换热量。
在一实施例中,折流板40大致呈弓形,多块弓形的折流板40上下反转间隔排列,引导壳程流体200流经折流板40时被反复改变方向,从而增加壳程流体200的流动距离,进而增强换热效果。换热管束30穿设于多块折流板40中,从而使折流板40起到支撑换热管束30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折流板40也可以设置为波浪型、螺旋形等其他能够使壳程流体200曲折流过的形状。
将多块折流板40中邻近管板10的一块折流板40定义为第一折流板41,挡板60固定安装于第一折流板41上,以靠近腔室50的位置,有利于流经腔室50区域的壳程流体200湍动,避免在腔室50内形成流动死角。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沿着壳程筒体20的径向方向,挡板60相对于壳程筒体20左右对称设置,挡板60上开设有通孔61,通孔61大致呈圆孔状,形成流通通道,使得流向挡板60的部分壳程流体200能够通过通孔61流至出液口21,避免挡板60后形成流动死角区域,另一部分壳程流体200被挡板60反弹而从挡板60的周围流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61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矩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通孔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61沿着换热管束30的轴向方向均匀布置于挡板60上,使得挡板60均匀分担壳程流体200流动形成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6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3,第一连接板62匹配于第一折流板41设置,第二连接板63匹配于辅助折流板70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板62贴靠在第一折流板41上并与第一折流板41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板63贴靠在辅助折流板70上并与辅助折流板70连接固定,使挡板60固定安装在第一折流板41和辅助折流板70之间。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3上与壳程筒体20相对应的边缘均为弧形,用以匹配壳程筒体20的内壁形状,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连接孔64,使得第一连接板62和第一折流板41之间通过连接孔64与螺杆螺母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63和辅助折流板70之间也通过连接孔64与螺杆螺母固定连接,以此具体实现挡板60在第一折流板41和辅助折流板70之间的固定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60和第一折流板41与辅助折流板70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挡板60上还开设有避空槽65,多个避空槽65分别设置于挡板60的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3上,避空槽65的槽口开口方向朝向换热管束30的一端,使得挡板60上方留有空间,避免挡板60碰到换热管束30。
如图6所示,辅助折流板70大致呈双弓型,设置于管板10与第一折流板41之间,辅助折流板70上开设有多个小孔用以穿设套装至换热管束30上,辅助折流板70与第一折流板40平行排列,便于挡板60的固定安装在辅助折流板70与第一折流板40之间。
进一步地,辅助折流板70的外周缘与壳程筒体20之间形成有上下两处预设间隙80,以使壳程流体200能够途经辅助折流板70流向腔室50,先后流经下方的预设间隙80和上方的预设间隙80从而形成回流并流向出液口21,使得辅助折流板70引导壳程流体200流向,增强流体湍动,加强换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出液口21设置于第一折流板41和辅助折流板70之间,使得出液口21靠近挡板60的位置,且避免出液口21碰到第一折流板41和辅助折流板,从而增加流通通道,壳程流体200的流速增加,有效预防形成流动死角导致结冰等不良情况,换热效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包括管板(10)、壳程筒体(20)、换热管束(30)及折流板(40),所述壳程筒体(20)及所述换热管束(30)均安装于所述管板(10)上,所述折流板(40)套装至所述换热管束(30)上且与所述壳程筒体(20)连接;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管板(10)的径向方向,所述管板(10)上位于所述换热管束(30)下方的部分与所述壳程筒体(20)合围并形成有腔室(50);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挡板(60),所述挡板(6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束(30)与所述壳程筒体(20)之间,用以引导所述壳程筒体(20)内的壳程流体(200)流向所述腔室(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40)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折流板(40)沿着所述换热管束(3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多块所述折流板(40)中邻近所述管板(10)的一块所述折流板(40)定义为第一折流板(41),所述挡板(6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折流板(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辅助折流板(70),所述辅助折流板(70)设置于所述管板(10)与所述第一折流板(41)之间,并套装至所述换热管束(30)上;
其中,所述挡板(60)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流板(41)与所述辅助折流板(70)之间,并与所述辅助折流板(70)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0)上设有第一连接板(62)及第二连接板(63),所述第一连接板(62)匹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41)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63)匹配于所述辅助折流板(70)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62)贴靠在所述第一折流板(41)上并与所述第一折流板(41)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63)贴靠在所述辅助折流板(70)上并与所述辅助折流板(70)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折流板(70)的外周缘与所述壳程筒体(20)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80),以使所述壳程流体(200)能够途经所述辅助折流板(70)流向所述腔室(50)并回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筒体(20)上开设有出液口(21),所述出液口(21)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流板(41)和所述辅助折流板(70)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0)上开设有通孔(61),且流向所述挡板(60)的壳程流体(200)部分能够通过所述通孔(61)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61)沿着所述换热管束(30)的轴向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挡板(6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0)上开设有避空槽(65),所述避空槽(65)设置于所述挡板(60)上朝向所述换热管束(30)的一端,用以避让所述换热管束(3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壳程筒体(20)的径向方向,所述挡板(60)相对于所述壳程筒体(20)左右对称设置。
CN202223395364.3U 2022-12-17 2022-12-17 换热器 Active CN21914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364.3U CN219141578U (zh) 2022-12-17 2022-12-17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364.3U CN219141578U (zh) 2022-12-17 2022-12-17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1578U true CN219141578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5364.3U Active CN219141578U (zh) 2022-12-17 2022-12-17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1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7139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exchanging heat between internal fluid and external flui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3265126A (en) Heat exchanger
US20060162917A1 (en) Heat exchanger
JPH0763492A (ja) 熱交換器
EP2246655A1 (en) Heat exchanger
KR20110025633A (ko) 유동 분쇄기를 구비한 열교환기와 그 작동방법
JP2000105097A (ja) 熱交換器
US6786276B2 (en) Heat exchanger tube with optimized plates
CN219141578U (zh) 换热器
JP3627295B2 (ja) 熱交換器
KR100228503B1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용 튜브엘리멘트
KR101422583B1 (ko) 경사지게 설치되는 튜브 구비 열교환기
KR20080107024A (ko) 열교환기
CN213090540U (zh) 一种换热器
JP2859457B2 (ja) 熱交換器の出入口継手構造
JP2020091056A (ja) 熱交換器
CN110631390B (zh) 一种换热器
CN220912096U (zh) 折流板组和管壳式换热器
LU101389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vehicle
CN216522487U (zh) 一种能够均匀布风的热泵机组
CN216645020U (zh) 带有曲面弓形折流板的换热器
KR0136374Y1 (ko) 열교환기
KR101233091B1 (ko) 열교환기
KR200194067Y1 (ko) 열교환기
JP4341483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