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8051U -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8051U
CN219138051U CN202320153939.6U CN202320153939U CN219138051U CN 219138051 U CN219138051 U CN 219138051U CN 202320153939 U CN202320153939 U CN 202320153939U CN 219138051 U CN219138051 U CN 219138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s
rod
cross
vertical rods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3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Zhong She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Zhong She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Zhong She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Zhong She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3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8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8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8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横梁、第一立杆、第一横杆、第二立杆、第二横杆、固定杆、角铁、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滚轮、第一螺纹孔和定位杆;横梁平行于地面设置;第一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其中两个第一立杆的一端同时与横梁的两端相连接;第一横杆垂直于第一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一横杆与第一立杆相连接;第二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二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第二横杆垂直于第二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二横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二横杆与第二立杆相连接。

Description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钢结构工程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然而,现有的厂方墙体与入口处,大多为分体式结构导致该结构稳定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来使厂方墙体与入口处稳定连接,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横梁、第一立杆、第一横杆、第二立杆、第二横杆、固定杆、角铁、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滚轮、第一螺纹孔和定位杆;横梁平行于地面设置;第一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其中两个第一立杆的一端同时与横梁的两端相连接;第一横杆垂直于第一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一横杆与第一立杆相连接;第二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二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第二横杆垂直于第二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二横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二横杆与第二立杆相连接;固定杆平行于第二横杆设置,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第二立杆的两端,且固定杆与至少三个第二立杆相连接;角铁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角铁的一面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且角铁的另一面与第二立杆相贴合;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固定杆的另一侧相连接;两个第二连接部与横梁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连接部与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连接部垂直于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立杆相连接,且两个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两个滚轮分别与其中两个固定杆相连接,且两个滚轮同时与地面相贴合;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固定杆的底面上;定位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两个定位杆的一端分别嵌入两个第一螺纹孔内;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横梁平行于地面设置,并使第一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其中两个第一立杆的一端同时与横梁的两端相连接,以通过第一立杆对横梁进行支撑和固定,并通过横梁对第一立杆进行支撑和限位,避免第一立杆顶端向内倾斜,从而确保第一立杆垂直于所述地面;其次,通过使第一横杆垂直于第一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一横杆与第一立杆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立杆对第一横杆的支撑作用,使第一立杆、第一横杆和横梁之间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再次,通过使第二立杆垂直于横梁,至少六个第二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并使第二横杆垂直于第二立杆和横梁设置,若干个第二横杆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侧,且第二横杆与第二立杆相连接,以使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再次,通过使固定杆平行于第二横杆设置,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第二立杆的两端,且固定杆与至少三个第二立杆相连接,以实现加固第二横杆对第二立杆连接强度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使角铁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角铁的一面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且角铁的另一面与第二立杆相贴合,以通过角铁对固定杆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限位的技术效果,避免第二横杆与第二立杆旋转过位;再次,通过使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固定杆的另一侧相连接,以实现将第一连接部固定在固定杆上的技术效果,以使第一连接部与固定杆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两个第二连接部与横梁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连接部与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转动,即实现固定架相对于横梁转动的技术效果,提升固定杆的灵活性,并实现对固定杆转动支撑的作用;再次,通过使两个第三连接部垂直于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立杆相连接,且两个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部可相对第三连接部转动的技术效果,即实现固定杆相对于第一立杆转动的技术效果,并实现对固定杆转动支撑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两个滚轮分别与其中两个固定杆相连接,且两个滚轮同时与地面相贴合,当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相对于第一立杆和横梁转动时,实现对固定杆滚动支撑的技术效果,提供支撑力的同时避免固定杆对底面产生摩擦,减小磨损;再次,通过在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固定杆的底面上,并在定位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两个定位杆的一端分别嵌入两个第一螺纹孔内,以通过旋拧定位杆改变定位杆嵌入第一螺纹孔内的长度,当定位杆从第一螺纹孔中旋出至与地面贴合时,实现定位杆对固定杆限位的技术,将固定杆的相对位置固定,达到对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位置锁紧的目的。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稳固,第一立杆对第一横杆和横梁进行支撑,构成稳固的墙体结构;滚轮对第二立杆、第二横杆和加固杆构成的墙体转门框架结构进行滚动支撑;通过第一连接部同时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达到转门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使转门框架相对于墙体转动,并使整个墙体结构一体化;并通过旋拧定位杆对转门结构进行定位,实现将转门结构支撑,并将转门结构固定的技术效果;从而确保整个墙体结构的稳定行并提高墙体结构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长期使用转门导致墙体与转门连接处损坏的问题产生,延长墙体结构的使用年限。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立杆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杆、第一安装板和加固杆;支撑板平行于底面,支撑板与底面相贴合;支撑杆垂直于支撑板,两个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上,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同时与支撑板的顶面相连接,且两个支撑杆同时与第一横杆相连接;第一安装板平行于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同时与两个支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加固杆平行于支撑板,若干个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支撑板平行于底面,支撑板与底面相贴合,以增大支撑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杆的稳定性;通过使支撑杆垂直于支撑板,两个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上,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同时与支撑板的顶面相连接,且两个支撑杆同时与第一横杆相连接,以实现支撑杆对第一横杆的支撑作用;通过使第一安装板平行于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同时与两个支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对两个支撑杆进行固定;通过使加固杆平行于支撑板,若干个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相连接,以将两个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单个支撑杆倾斜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第一立杆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支撑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固板;加固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加固板的一侧面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加固板的另一侧面与支撑杆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加固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加固板的一侧面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加固板的另一侧面与支撑杆相连接,增大支撑杆与支撑板的接触面积,以实现对支撑杆的限位和支撑作用,达到避免支撑杆倾斜的技术效果,提升支撑杆与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加强第一立杆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垂直于横杆,第二安装板与横梁的两端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安装板垂直于横杆,第二安装板与横梁的两端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立杆对横梁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从而使横梁与第一立杆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提升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螺纹孔、第一转杆和第一限位套;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上;第一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转杆依次穿过两个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部;第一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限位套套装在第一转杆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第二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上,并在第一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转杆依次穿过两个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部,以使第一转杆与第一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一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限位套套装在第一转杆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第二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第一限位套对第二连接部的限位作用,达到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位置固定的技术效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螺纹孔、第二转杆和第二限位套;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孔设置在其余两个第二连接部上;第二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转杆依次穿过两个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连接部;第二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二限位套套装在第二转杆的外侧,且第二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第三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孔设置在其余两个第二连接部上,并在第二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转杆依次穿过两个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连接部,以使第二转杆与第一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二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二限位套套装在第二转杆的外侧,且第二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第三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第二限位套对第三连接部的限位作用,达到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对位置固定的技术效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的横梁的主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横梁,12第一立杆,121支撑板,122支撑杆,123第一安装板,124加固杆,14第一横杆,16第二立杆,18第二横杆,20固定杆,22角铁,24第一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8第三连接部,30滚轮,34定位杆,36加固板,38第二安装板,42第一转杆,44第一限位套,48第二转杆,50第二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0、第一立杆12、第一横杆14、第二立杆16、第二横杆18、固定杆20、角铁22、第一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滚轮30、第一螺纹孔和定位杆34;横梁10平行于地面设置;第一立杆12垂直于横梁10,至少六个第一立杆12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其中两个第一立杆12的一端同时与横梁10的两端相连接;第一横杆14垂直于第一立杆12和横梁10设置,若干个第一立杆12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第一横杆14与第一立杆12相连接;第二立杆16垂直于横梁10,至少六个第二立杆16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第二横杆18垂直于第二立杆16和横梁10设置,若干个第二横杆10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第二横杆18与第二立杆16相连接;固定杆20平行于第二横杆18设置,两个固定杆20分别位于第二立杆16的两端,且固定杆20与至少三个第二立杆16相连接;角铁22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角铁22的一面与固定杆20的一侧相连接,且角铁22的另一面与第二立杆16相贴合;第一连接部24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第一连接部24的一面与固定杆20的另一侧相连接;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与横梁10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与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4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连接部28垂直于第一连接部24,第三连接部28与第一立杆相连接,且两个第三连接部28分别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部24转动连接;两个滚轮30分别与其中两个固定杆20相连接,且两个滚轮30同时与地面相贴合;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固定杆20的底面上;定位杆3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两个定位杆34的一端分别嵌入两个第一螺纹孔内;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使横梁10平行于地面设置,并使第一立杆12垂直于横梁10,至少六个第一立杆12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其中两个第一立杆12的一端同时与横梁10的两端相连接,以通过第一立杆12对横梁10进行支撑和固定,并通过横梁10对第一立杆12进行支撑和限位,避免第一立杆12顶端向内倾斜,从而确保第一立杆12垂直于所述地面;其次,通过使第一横杆14垂直于第一立杆12和横梁10设置,若干个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第一横杆14与第一立杆12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立杆12对第一横杆14的支撑作用,使第一立杆12、第一横杆14和横梁10之间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再次,通过使第二立杆16垂直于横梁10,至少六个第二立杆16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并使第二横杆18垂直于第二立杆16和横梁10设置,若干个第二横杆10对称设置在横梁10的两侧,且第二横杆18与第二立杆16相连接,以使第二立杆16和第二横杆18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再次,通过使固定杆20平行于第二横杆18设置,两个固定杆20分别位于第二立杆16的两端,且固定杆20与至少三个第二立杆16相连接,以实现加固第二横杆18对第二立杆16连接强度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使角铁22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角铁22的一面与固定杆20的一侧相连接,且角铁22的另一面与第二立杆16相贴合,以通过角铁22对固定杆20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二立杆16和第二横杆18限位的技术效果,避免第二横杆18与第二立杆16旋转过位;再次,通过使第一连接部24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第一连接部24的一面与固定杆20的另一侧相连接,以实现将第一连接部24固定在固定杆20上的技术效果,以使第一连接部24与固定杆20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与横梁10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与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4转动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24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6转动,即实现固定架相对于横梁10转动的技术效果,提升固定杆20的灵活性,并实现对固定杆20转动支撑的作用;再次,通过使两个第三连接部28垂直于第一连接部24,第三连接部28与第一立杆相连接,且两个第三连接部28分别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部24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部24可相对第三连接部28转动的技术效果,即实现固定杆20相对于第一立杆转动的技术效果,并实现对固定杆20转动支撑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将两个滚轮30分别与其中两个固定杆20相连接,且两个滚轮30同时与地面相贴合,当第二立杆16和第二横杆18相对于第一立杆和横梁10转动时,实现对固定杆20滚动支撑的技术效果,提供支撑力的同时避免固定杆20对底面产生摩擦,减小磨损;再次,通过在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固定杆20的底面上,并在定位杆3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两个定位杆34的一端分别嵌入两个第一螺纹孔内,以通过旋拧定位杆34改变定位杆34嵌入第一螺纹孔内的长度,当定位杆34从第一螺纹孔中旋出至与地面贴合时,实现定位杆34对固定杆20限位的技术,将固定杆20的相对位置固定,达到对第二立杆16和第二横杆18位置锁紧的目的。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稳固,第一立杆12对第一横杆14和横梁10进行支撑,构成稳固的墙体结构;滚轮30对第二立杆16、第二横杆10和加固杆124构成的墙体转门框架结构进行滚动支撑;通过第一连接部24同时与第二连接部26和第三连接部28转动连接,达到转门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使转门框架相对于墙体转动,并使整个墙体结构一体化;并通过旋拧定位杆34对转门结构进行定位,实现将转门结构支撑,并将转门结构固定的技术效果;从而确保整个墙体结构的稳定行并提高墙体结构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长期使用转门导致墙体与转门连接处损坏的问题产生,延长墙体结构的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立杆还包括:支撑板121、支撑杆122、第一安装板123和加固杆124;支撑板121平行于底面,支撑板121与底面相贴合;支撑杆122垂直于支撑板121,两个支撑杆12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21上,两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同时与支撑板121的顶面相连接,且两个支撑杆122同时与第一横杆14相连接;第一安装板123平行于支撑板121,第一安装板123同时与两个支撑杆122的另一端相连接;加固杆124平行于支撑板121,若干个加固杆1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2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支撑板121平行于底面,支撑板121与底面相贴合,以增大支撑杆12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杆122的稳定性;通过使支撑杆122垂直于支撑板121,两个支撑杆12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21上,两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同时与支撑板121的顶面相连接,且两个支撑杆122同时与第一横杆14相连接,以实现支撑杆122对第一横杆14的支撑作用;通过使第一安装板123平行于支撑板121,第一安装板123同时与两个支撑杆122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对两个支撑杆122进行固定;通过使加固杆124平行于支撑板121,若干个加固杆1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22相连接,以将两个支撑杆12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单个支撑杆122倾斜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第一立杆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支撑板12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固板36;加固板36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加固板36的一侧面与支撑板121相连接,且加固板36的另一侧面与支撑杆12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加固板36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加固板36的一侧面与支撑板121相连接,且加固板36的另一侧面与支撑杆122相连接,增大支撑杆122与支撑板121的接触面积,以实现对支撑杆122的限位和支撑作用,达到避免支撑杆122倾斜的技术效果,提升支撑杆122与支撑板121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加强第一立杆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8;第二安装板38垂直于横杆,第二安装板38与横梁10的两端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板38与第一安装板12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安装板38垂直于横杆,第二安装板38与横梁10的两端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板38与第一安装板123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立杆对横梁10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从而使横梁10与第一立杆构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提升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螺纹孔、第一转杆42和第一限位套44;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4上;第一转杆4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转杆42依次穿过两个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部26;第一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限位套44套装在第一转杆42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套44的两端同时与第二连接部26的内壁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4上,并在第一转杆4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转杆42依次穿过两个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部26,以使第一转杆42与第一连接部24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一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限位套44套装在第一转杆42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套44的两端同时与第二连接部26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第一限位套44对第二连接部26的限位作用,达到将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6相对位置固定的技术效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螺纹孔、第二转杆48和第二限位套50;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孔设置在其余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上;第二转杆48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转杆48依次穿过两个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连接部28;第二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二限位套50套装在第二转杆48的外侧,且第二限位套50的两端同时与第三连接部28的内壁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孔设置在其余两个第二连接部26上,并在第二转杆48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转杆48依次穿过两个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连接部28,以使第二转杆48与第一连接部24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二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二限位套50套装在第二转杆48的外侧,且第二限位套50的两端同时与第三连接部28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第二限位套50对第三连接部28的限位作用,达到将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8相对位置固定的技术效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平行于地面设置;
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垂直于所述横梁,至少六个所述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侧,且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立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横梁的两端相连接;
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横梁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一立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相连接;
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垂直于所述横梁,至少六个所述第二立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侧;
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横梁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横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相连接;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横杆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两端,且所述固定杆与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立杆相连接;
角铁,所述角铁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所述角铁的一面与所述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且所述角铁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立杆相贴合;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另一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相连接;
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横梁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
第三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杆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其余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
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连接,且两个所述滚轮同时与地面相贴合;
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面上;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两个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其中,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平行于底面,所述支撑板与底面相贴合;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相连接,且两个所述支撑杆同时与所述第一横杆相连接;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同时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平行于所述支撑板,若干个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固板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且所述加固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垂直于所述横杆,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横梁的两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转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限位套套装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其余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转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连接部;
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限位套套装在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两端同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壁相贴合。
CN202320153939.6U 2023-02-08 2023-02-08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138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3939.6U CN219138051U (zh) 2023-02-08 2023-02-08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3939.6U CN219138051U (zh) 2023-02-08 2023-02-08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8051U true CN21913805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3939.6U Active CN219138051U (zh) 2023-02-08 2023-02-08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8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86802U (zh) 平衡臂以及塔式起重机
CN210828265U (zh) 一种建筑施工外脚手架用悬挑钢梁连接结构
CN219138051U (zh) 钢结构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CN218176563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钢结构
CN212926973U (zh) 一种阳角部位悬挑装置
CN216552693U (zh) 一种大跨度装配式建筑横梁
CN214739791U (zh) 一种爬架用桁架式悬挑梁组合结构
CN212760872U (zh) 一种可调式安装支架结构
CN112342942A (zh) 一种桥梁梁底加固装置
CN219973497U (zh) 一种支撑钢结构
CN220080788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局部挑出位置用的补偿系统
CN214423596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支撑结构
CN218861752U (zh) 一种模块式组装的钢构单元
CN212201410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219931226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
CN210395847U (zh) 一种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
CN113772327B (zh) 一种皮带机机尾受力承载机构
CN220848018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支撑结构
CN21350956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固定卡钳
CN215106009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钢结构桁架
CN215331569U (zh) 一种大跨度多榀桁架提升用加固结构
CN216866094U (zh)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结构
CN217377104U (zh) 一种用于塔体结构的塔机附着桁架
CN218952589U (zh) 一种抗弯折钢梁
CN219690829U (zh) 一种幕墙防变形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