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7872U - 一种水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7872U
CN219137872U CN202223119958.1U CN202223119958U CN219137872U CN 219137872 U CN219137872 U CN 219137872U CN 202223119958 U CN202223119958 U CN 202223119958U CN 219137872 U CN219137872 U CN 219137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well
foundation pit
reco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9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昌蕃
杨才龙
吴起帆
符霞
林矗
陈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inan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inan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inan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99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7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7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7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封闭降水收集装置位于体育场基坑内侧,封闭降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封闭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回收系统,实现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均可纳入水回收系统中统筹安排,进而使得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依次通过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后可回收利用,解决了体育场水回收系统的永临结合问题,以及提高了体育场的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回收利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巨量需求与水资源的紧缺性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在工程建设中,往往要求采取综合措施以回收水资源。
体育场作为典型的公共建筑,占地面积大,采用水回收系统回收雨水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常规的体育场水回收系统,如专利CN202020857959.8以及CN201922486682.2主要考虑运营期的雨水的回收使用,对施工期的雨水回收考虑不足;此外,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未纳入水回收系统中统筹安排,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体育场水回收系统的永临结合问题,以及提高体育场的水资源回收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回收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回收系统,包括:封闭降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封闭降水收集装置位于体育场基坑内侧,封闭降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封闭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雨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体育场施工期间与运营期间的地面及屋面雨水;水处理装置用于处理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水;水储存装置用于储存水处理装置所处理后的水;水回用装置用于将水储存装置储存的水输送至回用管网进行使用。
上述水回收系统,通过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且封闭降水收集装置可收集封闭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如此,实现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均可纳入水回收系统中统筹安排,进而使得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雨水依次通过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后可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进一步地,封闭降水收集装置,封闭降水收集装置包括止水帷幕、排水沟、降水井以及第一提升水泵;止水帷幕沿基坑周边连续布置;排水沟设置于基坑内侧,排水沟用于收集基坑内雨水,排水沟与降水井连接;第一提升水泵位于降水井内,第一提升水泵用于抽排降水井内的地下水。
进一步地,止水帷幕内的桩与桩之间的搭接距离为100mm~150mm。
进一步地,降水井的数量为多个,降水井沿排水沟间隔30米~40米布置。
进一步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地面收集机构,地面收集机构沿基坑外侧布置,地面收集机构包括雨水边沟、连接管、雨水检查井以及第一雨水主管,雨水边沟沿基坑外边缘设置,坡度不低于2‰;雨水检查井一端通过连接管与雨水边沟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雨水主管连接;第一雨水主管与水处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雨水边沟上部覆盖格栅。
进一步地,雨水检查井数量为多个,相邻的雨水检查井间隔30米~40米设置。
进一步地,雨水收集装置还包括屋面收集机构,屋面收集机构包括天沟、雨水立管以及第二雨水主管,天沟位于体育场屋面外侧,雨水立管一端与天沟连接,雨水立管另一端与第二雨水主管连接,第二雨水主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第二雨水主管通过雨水检查井与第一雨水主管连接。
进一步地,水处理装置包括分配井、雨水排出井以及雨水处理井;第一雨水主管与分配井连接;分配井设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分配井通过第一排出口与雨水排出井连接;分配井通过第二排出口与雨水处理井连接;雨水排出井与市政排水管网连接;雨水处理井用于处理雨水的水质。
进一步地,水储存装置包括蓄水池、雨水排泥井、提升泵井以及地面控制室,蓄水池与雨水处理井连接,雨水排泥井上游与蓄水池连接,雨水排泥井下游用于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提升泵井内设有第二提升水泵,提升泵井通过第二提升水泵把水输送至水回用装置;地面控制室分别与雨水排泥井以及提升泵井连接。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1、止水帷幕;12、排水沟;13、集水井;14、第一提升水泵;2、雨水收集装置;21、地面收集机构;211、雨水边沟;212、连接管;213、雨水检查井;214、第一雨水主管;22、屋面收集机构;221、天沟;222、雨水立管;223、第二雨水主管;3、水处理装置;31、分配井;311、第一排出口;312、第二排出口;32、雨水排出井;321、市政排水管网;33、雨水处理井;4、水储存装置;41、蓄水池;42、雨水排泥井;421、排泥泵;422、市政污水管网;43、提升泵井;431、第二提升水泵;44、地面控制室;5、水回用装置;51、回用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雨水收集装置2、水处理装置3、水储存装置4以及水回用装置5;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位于基坑内侧,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用于收集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雨水收集装置2用于收集体育场施工期间与运营期间的地面及屋面雨水;水处理装置3用于处理雨水收集装置2收集到的水;水储存装置4用于储存水处理装置3所处理后的水;水回用装置5用于将水储存装置4储存的水输送至回用管网51进行使用。
上述水回收系统,通过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雨水收集装置2、水处理装置3、水储存装置4以及水回用装置5,且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可收集封闭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如此,实现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均可纳入水回收系统中统筹安排,进而使得基坑施工阶段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依次通过水处理装置3、水储存装置4以及水回用装置5后可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包括止水帷幕11、排水沟12、集水井13以及第一提升水泵14,止水帷幕11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同时水泥土搅拌桩沿基坑周边连续布置,水泥土搅拌桩与水泥土搅拌桩之间搭接100mm~150mm,如此,止水帷幕11可形成封闭止水空间,进而隔断基坑内外地下水的连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水沟12分布于基坑内侧,同时排水沟12可用于收集基坑内的雨水,排水沟12与集水井13连接,集水井13有多个,多个集水井13沿排水沟12间隔30米~40米布置,同时集水井13的井底伸入到基坑底部以下,集水井13通过第一提升水泵14将地下水抽排至基坑外边缘的雨水边沟211中,如此,集水井13内的地下水可通过第一提升水泵14抽排至雨水边沟211中。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体育场基坑采用排桩支护,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11,在排水沟12上每隔30米~40米布置一个集水井13,同时集水井13的井底伸入基坑底部3m,并在底部铺设粗砂,如此,集水井13可起过滤作用;同时施工时,在集水井13里设置第一提升水泵14,把止水帷幕11封闭的地下水抽排至基坑外的雨水边沟211;下雨时,基坑内的雨水可通过排水沟12汇集到集水井13。
如图3、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雨水收集装置2包括地面收集机构21和屋面收集机构22。地面收集机构21沿基坑外侧布置,包括雨水边沟211、连接管212、雨水检查井213以及第一雨水主管214;雨水边沟211沿基坑外边缘布置,同时第一雨水主管214与水处理装置3连接,如此,雨水边沟211可用于收集基坑外的地面雨水及基坑内的封闭降水,同时雨水边沟211的坡度不低于2‰,如此,可方便雨水边沟211收集雨水,且雨水边沟211收集到的雨水可通过第一雨水主管214流至水处理装置3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雨水边沟211上部覆盖格栅,如此,盖格栅可过滤垃圾杂物。
如图2、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雨水检查井213有多个,间隔30~40米布置,雨水检查井213一端通过连接管212与雨水边沟211连接用于汇集雨水,雨水检查井213另一端与第一雨水主管214连接用于输送雨水,第一雨水主管214与水处理装置3连接,如此,雨水检查井213收集的雨水可通过第一雨水主管214流通到水处理装置3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雨水边沟211的截面为500mm×500mm,沿基坑外边缘一圈布置,如此,雨水边沟211可更高效地收集集水井13的排出的水及地面雨水。
如图2、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雨水主管214每隔30~40米布置一个雨水检查井213,如此,雨水检查井213可更高效地收集雨水。
如图3、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屋面收集机构22包括天沟221、雨水立管222以及第二雨水主管223;天沟221位于屋面外侧用于收集屋面雨水;雨水立管222有多根,间隔20米~30米布置,雨水立管222上部与天沟221连接,雨水立管222下部与第二雨水主管223连接用于输送雨水,第二雨水主管223承接雨水立管222的雨水后,第二雨水主管223通过雨水检查井213与第一雨水主管214连接,如此,体育场屋面上的雨水可依次通过天沟221、雨水立管222、第二雨水主管223以及雨水检查井213后流动到第一雨水主管214中,如此,实现屋面收集机构22可对体育场屋面上的雨水进行收集。
优选地,屋面收集机构22设置排水坡度,雨水通过重力排水汇集到沿屋面边缘布置的天沟221上,在天沟221上每隔20~30米设置一个雨水口,雨水口下设雨水立管222,如此,通过雨水立管222可把屋面雨水排至埋于地下的第二雨水主管223,同时通过第二雨水主管223连接到道路上的雨水检查井213,使得屋面雨水可汇集到第一雨水主管214中。
优选地,体育场基坑施工过程中,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及地面收集机构21发挥作用,屋面收集机构22不发挥作用,水处理装置3只处理基坑内的封闭降水与基坑在施工期时的雨水;基坑回填后,封闭降水收集装置1不发挥作用,主体施工过程地面收集机构21发挥作用,水处理装置3处理主体施工期时的雨水;主体完工后,地面雨水系统与屋面收集机构22发挥作用,水处理装置3处理地面收集机构21和屋面收集机构22的水资源,如此,实现体育场从施工阶段到运营阶段的水资源均可回收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3包括分配井31、雨水排出井32以及雨水处理井33,第一雨水主管214与分配井31连接;分配井31用于弃流初期雨水,小于预定流量的雨水通过第一排出口311与雨水排出井32连接;大于预定流量的雨水通过第二排出口312与下游的雨水处理井33连接;雨水排出井32与市政排水管网321连接且用于排出多余雨水;雨水处理井33用于处理雨水的水质,雨水处理井33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程序实施雨水净化处理,雨水依次流经混凝、沉淀、过滤以及消毒处理池,经处理后雨水处理井33内的水质达标才能输入到水储存装置4中。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储存装置4包括蓄水池41、雨水排泥井42、提升泵井43以及地面控制室44;蓄水池41外面包裹一层不透水土工膜,达到整体储水效果,土工膜外侧采用3mmPVC防护板包封,以防止土工膜在施工时被破坏;蓄水池41施工完毕后需覆回填土;雨水排泥井42用于排出蓄水池41沉淀的污泥,雨水排泥井42上游与蓄水池41连接,雨水排泥井42下游与雨水排出井32连接,同时优选地,雨水排泥井42设有排泥泵421,排泥泵421一端与雨水排泥井42连接,排泥泵421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网422连接,如此,排泥泵421可将雨水排泥井42内沉淀的污泥排出至市政污水管网422。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升泵井43用于储存水的回用,通过第二提升水泵431把水输送至水回用装置5,水回用装置5包括回用管网51,第二提升水泵431与回用管网51连通,如此,通过第二提升水泵431可将提升泵井43内的水至水回用装置5的回用管网51;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面控制室44分别与雨水排泥井42和提升泵井43连接,如此,地面控制室44可控制雨水排泥井42和提升泵井43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蓄水池41可设置在体育场的较低洼处,蓄水池41设有雨水排泥井42,如此,通过雨水排泥井42可便于冲洗清除蓄水池41沉淀的污泥;同时在蓄水池41的路边设置地面控制室44,地面控制室44可控制排泥泵421与第二提升水泵431,如此,蓄水池41可更高效地进行蓄水工作,同时地面控制室44可控制排泥泵421与第二提升水泵431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体育场运营时的喷淋降尘用水、地面冲洗用水、施工用水、冲厕用水、绿化灌溉以及景观用水均可采用回用管网51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回收系统综合考虑了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需求,在施工前期设置可以回收施工期和运营期的雨水,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封闭降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水处理装置、水储存装置以及水回用装置;
所述封闭降水收集装置位于基坑内侧,所述封闭降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基坑内的地下水及基坑内的雨水;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体育场施工期间与运营期间的地面及屋面雨水;
所述水处理装置用于处理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水;
所述水储存装置用于储存水处理装置所处理后的水;
所述水回用装置用于将水储存装置储存的水输送至回用管网进行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降水收集装置包括止水帷幕、排水沟、降水井以及第一提升水泵;
所述止水帷幕沿基坑周边连续布置;
所述排水沟设置于基坑内侧,所述排水沟用于收集基坑内雨水,所述排水沟与所述降水井连接;
所述第一提升水泵位于降水井内,所述第一提升水泵用于抽排降水井内的地下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内的桩与桩之间的搭接距离为100mm~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降水井沿所述排水沟间隔30米~40米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地面收集机构,所述地面收集机构沿基坑外侧布置,所述地面收集机构包括雨水边沟、连接管、雨水检查井以及第一雨水主管,所述雨水边沟沿基坑外边缘设置,坡度不低于2‰;所述雨水检查井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雨水边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雨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一雨水主管与水处理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边沟上部覆盖格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检查井数量为多个,相邻的雨水检查井间隔30米~40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还包括屋面收集机构,所述屋面收集机构包括天沟、雨水立管以及第二雨水主管,所述天沟位于体育场屋面外侧,所述雨水立管一端与所述天沟连接,所述雨水立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雨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二雨水主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所述第二雨水主管通过雨水检查井与所述第一雨水主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分配井、雨水排出井以及雨水处理井;
所述第一雨水主管与分配井连接;
所述分配井设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分配井通过第一排出口与所述雨水排出井连接;所述分配井通过第二排出口与雨水处理井连接;
所述雨水排出井与市政排水管网连接;
所述雨水处理井用于处理雨水的水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储存装置包括蓄水池、雨水排泥井、提升泵井以及地面控制室,所述蓄水池与雨水处理井连接,所述雨水排泥井上游与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雨水排泥井下游用于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提升泵井内设有第二提升水泵,所述提升泵井通过第二提升水泵把水输送至所述水回用装置;所述地面控制室分别与雨水排泥井以及提升泵井连接。
CN202223119958.1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水回收系统 Active CN219137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9958.1U CN219137872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水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9958.1U CN219137872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水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7872U true CN219137872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60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9958.1U Active CN219137872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水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7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781B (zh) 一种智能化城市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5714911A (zh)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及区域雨水处理方法
CN106045214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的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62548B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109024833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06638917A (zh)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46629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高层建筑排水的消能型花池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07354949B (zh) 用于紧邻高边坡的地铁车站基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CN219137872U (zh) 一种水回收系统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114737589A (zh) 基坑浅层排水方法
CN211597025U (zh) 一种地下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14319537A (zh) 一种可增强雨水净化下渗功能的海绵系统
CN211080473U (zh) 一种地库顶板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
CN207760928U (zh)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CN209652693U (zh) 一种人行道用排水结构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8532711B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建筑体系
CN212689073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1663626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水管系统
KR200426719Y1 (ko) 터널형 빗물 침투 및 저류 시스템
CN205742501U (zh)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