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0095U - 管道内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内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0095U
CN219120095U CN202223290617.0U CN202223290617U CN219120095U CN 219120095 U CN219120095 U CN 219120095U CN 202223290617 U CN202223290617 U CN 202223290617U CN 219120095 U CN219120095 U CN 219120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ileage
supporting
extend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06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浩
陈金忠
康小伟
张庆保
马义来
何仁碧
史冠男
张洋
王�锋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ei Pipeline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sei Pipeline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ei Pipeline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sei Pipeline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06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0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0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0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检测单元、里程测量单元、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支撑本体沿预定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检测单元设置在支撑本体上,里程测量单元设置在支撑本体上并与检测单元连接,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里程测量单元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可伸缩地设置,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并环绕支撑本体设置,第二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安装空间,检测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内检测装置解决了管道内检测装置在管道内反向运行时里程轮容易卡死的问题。

Description

管道内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石油、天然气等物质输送的主要手段,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输管道穿越地域广阔,服役环境复杂,因年久失修、腐蚀等原因造成管道泄漏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人身伤亡等灾难性事故,因此压力管道安全运行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需要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
管道漏磁内检测是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在管道内运动的同时进行检测,获取管道的信息并存储,检测完成后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得到管道内外壁金属损失、里程、钟点方位、管道附件等信息。
因管道杂质过多或变形检测后管体再次因第三方施工及地质灾害等原因造成变形,漏磁检测器会发生卡堵,此时需要反向运行检测器将检测器取出,在此过程中,由于里程轮缺少必要的支撑,容易卡在管路的三通位置,影响检测器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在管道内反向运行时里程轮容易卡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沿预定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检测单元,设置在支撑本体上;里程测量单元,设置在支撑本体上并与检测单元连接;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里程测量单元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可伸缩地设置;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本体上并环绕支撑本体设置,第二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安装空间,检测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里程测量单元包括里程轮,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本体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的第一侧;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沿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本体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可伸缩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本体连接并与第一支撑杆相对,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的第一侧;第四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沿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本体连接,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杆和/或第四支撑杆可伸缩地设置。
进一步地,里程测量单元包括:多个里程轮,多个里程轮沿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组件为多组,多组第一支撑组件与多个里程轮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上设置有限位空间,多个支撑部件环绕支撑本体设置,以通过多个支撑部件的限位空间围成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包括:安装本体,与支撑本体连接;第一支撑段,设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一端,第一支撑段远离安装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检测单元卡合的第一卡合部;第二支撑段,设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二端,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分别由安装本体的两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段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检测单元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段包括:第一伸出本体,设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一端,第一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与安装本体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二伸出本体,设置在第一伸出本体远离安装本体的一端,第二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与第一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锐角;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二伸出本体上;第一连接本体,沿弧形轨迹延伸,第一连接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出本体和第二伸出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段包括:第三伸出本体,设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二端,第三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与安装本体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钝角;第四伸出本体,设置在第三伸出本体远离安装本体的一端,第四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与第三伸出本体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四夹角,第四夹角为锐角;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四伸出本体上;第二连接本体,沿弧形轨迹延伸,第二连接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伸出本体和第四伸出本体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实现对里程测量单元的弹性支撑,双向支撑更加稳定,能够使得里程测量单元对里程的记录更加准确,同时,不易打滑,能够延长里程测量单元的使用寿命,此外,将里程测量单元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保证里程测量单元在经过管道弯头的位置更加灵活,避免里程测量单元卡死在管道弯头或者管道三通结构内,通过将检测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利用第二支撑组件对检测单元进行了保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里程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检测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支撑本体;2、检测单元;3、里程测量单元;31、里程轮;4、第一支撑组件;41、第一支撑部;411、第一支撑杆;412、第二支撑杆;42、第二支撑部;421、第三支撑杆;422、第四支撑杆;5、第二支撑组件;51、安装空间;52、支撑部件;521、限位空间;522、安装本体;523、第一支撑段;5231、第一卡合部;5232、第一伸出本体;5233、第二伸出本体;5234、第一连接本体;524、第二支撑段;5241、第二卡合部;5242、第三伸出本体;5243、第四伸出本体;5244、第二连接本体;
6、防撞头;7、发射机;8、第一驱动皮碗;9、电池筒体;10、万向节;11、钢刷;12、支撑皮碗;13、第二驱动皮碗;14、机芯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本体1、检测单元2、里程测量单元3、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其中,支撑本体1沿预定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检测单元2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里程测量单元3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并与检测单元2连接。第一支撑组件4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第一支撑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里程测量单元3分别与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铰接,其中,第一支撑部41和/或第二支撑部42可伸缩地设置,从而能够对里程测量单元3提供弹性支撑。第二支撑组件5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并环绕支撑本体1设置,第二支撑组件5上设置有安装空间51,检测单元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空间51内。
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实现对里程测量单元3的弹性支撑,双向支撑更加稳定,能够使得里程测量单元3对里程的记录更加准确,同时,不易打滑,能够延长里程测量单元3的使用寿命,此外,将里程测量单元3分别与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铰接,保证里程测量单元3在经过管道弯头的位置更加灵活,避免里程测量单元3卡死在管道弯头内,通过将检测单元2设置在安装空间51内,利用第二支撑组件5对检测单元2进行了保护。
具体地,里程测量单元3包括里程轮31,第一支撑部41包括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其中第一支撑杆411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第一支撑杆411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31的第一侧;第二支撑杆412与第一支撑杆411沿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支撑杆412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第二支撑杆412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31的第二侧;通过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实现了对里程轮31一端的固定,从里程轮31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更加稳固。这样设置使里程轮31在运行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使里程轮31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以及运行稳定性,里程轮31在经过管路弯头或者三通结构的过程中转弯更加灵活。
其中,第一支撑杆411和/或第二支撑杆412可伸缩地设置,例如:第一支撑部41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将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分别设置有弹性部件,例如弹簧,第一支撑杆411与第一套筒内的弹性部件连接,第二支撑杆412与第二套筒内的弹性部件连接,这样利用弹性部件对里程轮31实现柔性支撑,当里程轮31在管道内行走发生刚性碰撞时,能够对支撑里程轮31的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提供缓冲力,避免第一支撑杆411和第二支撑杆412发生折断或者里程轮31卡死的情况。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42包括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22;其中,第三支撑杆421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并与第一支撑杆411相对,第三支撑杆421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31的第一侧;第四支撑杆422与第三支撑杆421沿支撑本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四支撑杆422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第四支撑杆422的另一端铰接在里程轮31的第二侧。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杆411、第二支撑杆412、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22共同对里程轮31进行支撑,优选地,第一支撑杆411与第三支撑杆421相对于里程轮31的径向端面对称设置,第二支撑杆412与第四支撑杆422相对于里程轮31的径向端面对称设置。
其中,第三支撑杆421和/或第四支撑杆422可伸缩地设置,例如,第二支撑部42还包括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将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22分别设置在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内,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均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内分别设置弹性部件,例如弹簧,第三支撑杆421和第四支撑杆422分别与弹性部件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置,将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对称布置在里程轮31的两侧,实现对里程轮31的稳定支撑,通过设置弹性部件,能够模拟设备进入管道后弹簧的压缩量,通过轴承选型、配套选用合适的弹簧,便于准确记录缺陷里程,同时,里程轮31不易打滑,能够保证里程轮轴承的使用寿命,铰接式的连接结构,过弯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里程测量单元3包括多个里程轮31,多个里程轮31沿支撑本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第一支撑组件4同样设置为多组,多组第一支撑组件4与多个里程轮31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的布置形式,便于在圆周不同方向上对缺陷里程进行记录,记录更加准确、全面。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组件5包括多个支撑部件52,支撑部件52上设置有限位空间521,多个支撑部件52环绕支撑本体1设置,以通过多个支撑部件52的限位空间521围成安装空间51,从而为检测单元2提供容纳空间。
具体地,支撑部件52包括安装本体522、第一支撑段523和第二支撑段524。其中,安装本体522与支撑本体1连接;第一支撑段523设置在安装本体522的第一端,第一支撑段523远离安装本体5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检测单元2卡合的第一卡合部5231;第二支撑段524设置在安装本体522的第二端,第一支撑段523和第二支撑段524分别由安装本体522的两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段52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检测单元2卡合的第二卡合部5241。这样的结构设置,更方便检测单元2的安装连接,同时,通过第一卡合部5231和第二卡合部5241从检测单元2的两侧实现对检测单元2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运行更加平稳。优选地,检测单元2包括探头,第一卡合部5231为与探头的外表面相互卡合的第一凹槽,第二卡合部5241为与探头的外表面相互卡合的第二凹槽。
其中,第一支撑段523包括第一伸出本体5232、第二伸出本体5233和第一连接本体5234。其中第一伸出本体5232设置在安装本体522的第一端,第一伸出本体5232的中心线与安装本体522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二伸出本体5233,设置在第一伸出本体5232远离安装本体522的一端,第二伸出本体5233的中心线与第一伸出本体523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锐角;第一卡合部5231设置在第二伸出本体5233上;第一连接本体5234沿弧形轨迹延伸,第一连接本体52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出本体5232和第二伸出本体5233连接。优选地,安装本体522的安装端面为平面,用于与支撑本体1连接,第一伸出本体5232、第二伸出本体5233和第一连接本体5234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设置在第一伸出本体5232、第一连接本体5234和第二伸出本体523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探头的容纳空间,在管道内检测装置在管道内移动时,因支撑部件52为聚氨酯材料,为探头提供柔性支撑力,探头与管壁紧贴,当管壁上有凸起对探头施加压力时,能够利用支撑部件52的弹性力抵消探头所受到的挤压力,从而避免探头与管壁上的凸起之间发生刚性的碰撞,避免了探头被挤碎的风险。
支撑部件52为探头支架,探头支架及探头为近椭圆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双向运行特点,解决了传统检测器探头结构反向运行时遇到焊缝有余高容易挤碎探头问题。
相应地,第二支撑段524包括第三伸出本体5242、第四伸出本体5243和第二连接本体5244。其中,第三伸出本体5242设置在安装本体522的第二端,第三伸出本体5242的中心线与安装本体522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钝角;第四伸出本体5243设置在第三伸出本体5242远离安装本体522的一端,第四伸出本体5243的中心线与第三伸出本体524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四夹角,第四夹角为锐角;第二卡合部5241设置在第四伸出本体5243上;第二连接本体5244沿弧形轨迹延伸,第二连接本体52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伸出本体5242和第四伸出本体5243连接。优选地,第一支撑段523和第二支撑段524对称设置,安装本体522、第一支撑段523和第二支撑段524为一体成型结构。
这样的结构设置,安装本体522、第一支撑段523和第二支撑段524构成类椭圆形结构,便于保障检测探头表面与管道内壁的结合效果,同时,柔性支撑更便于实现稳定的双向运行。优选地,支撑部件52为耐磨材质,以降低与管壁面接触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管道内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管道内部的缺陷信息,管道内测量装置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支撑本体1上的防撞头6、发射机7、第一驱动皮碗8、电池筒体9、万向节10、钢刷11、支撑皮碗12、第二驱动皮碗13和机芯筒体14,第一支撑组件4环绕电池筒体9设置,第二支撑组件5设置在钢刷11和支撑皮碗12之间,防撞头6起到保护发射机7及整个装置的作用,发射机7通过发射23Hz或相近频率的低频信号与地面装置进行通信,通常每公里设标进行定位跟踪,直到管道内检测装置通过,并准备记录通过时间,第一驱动皮碗8对管道内检测装置起到驱动和支撑作用,里程轮31记录下管道内检测装置行进到各管节时里程信息,同时传输到计算机节机芯中。电池筒体9内装有电池,为检测器供电,万向节10起到连接检测器各部件作用,钢刷11内侧在支撑本体上安装有永磁块,钢刷11起到导磁及磁化管壁作用,检测单元2为探头,探头为霍尔元件,记录下缺陷管壁处漏磁通并传输到计算机节机芯中,支撑皮碗12起到支撑及驱动作用,第二驱动皮碗13起到驱动及支撑作用,机芯筒体14内装有硬盘、电源转换模块、重锤等功能模块的电子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内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实现对里程测量单元3的弹性支撑,双向支撑更加稳定,能够使得里程测量单元3对里程的记录更加准确,同时,不易打滑,能够延长里程测量单元3的使用寿命,此外,将里程测量单元3分别与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铰接,保证里程测量单元3在经过管道弯头的位置更加灵活,避免里程测量单元3卡死在管道弯头内,通过将检测单元2设置在安装空间51内,利用第二支撑组件5对检测单元2进行了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本体(1),沿预定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
检测单元(2),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
里程测量单元(3),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并与所述检测单元(2)连接;
第一支撑组件(4),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1)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所述里程测量单元(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4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42)铰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42)可伸缩地设置;
第二支撑组件(5),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1)上并环绕所述支撑本体(1)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组件(5)上设置有安装空间(51),所述检测单元(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5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里程测量单元(3)包括里程轮(31),所述第一支撑部(41)包括:
第一支撑杆(411),所述第一支撑杆(4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1)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里程轮(31)的第一侧;
第二支撑杆(41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1)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1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里程轮(31)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412)可伸缩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42)包括:
第三支撑杆(421),所述第三支撑杆(4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1)相对,所述第三支撑杆(421)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里程轮(31)的第一侧;
第四支撑杆(422),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1)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2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2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里程轮(31)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21)和/或所述第四支撑杆(422)可伸缩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里程测量单元(3)包括:
多个里程轮(31),多个所述里程轮(31)沿所述支撑本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与多个所述里程轮(31)一一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5)包括:
多个支撑部件(52),所述支撑部件(52)上设置有限位空间(521),多个所述支撑部件(52)环绕所述支撑本体(1)设置,以通过多个所述支撑部件(52)的所述限位空间(521)围成所述安装空间(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52)包括:
安装本体(522),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
第一支撑段(523),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52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段(523)远离所述安装本体(5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检测单元(2)卡合的第一卡合部(5231);
第二支撑段(524),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52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段(523)和所述第二支撑段(524)分别由所述安装本体(522)的两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段(52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检测单元(2)卡合的第二卡合部(52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523)包括:
第一伸出本体(5232),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52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伸出本体(5232)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本体(522)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第二伸出本体(5233),设置在所述第一伸出本体(5232)远离所述安装本体(522)的一端,所述第二伸出本体(5233)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伸出本体(523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卡合部(5231)设置在所述第二伸出本体(5233)上;
第一连接本体(5234),沿弧形轨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本体(52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出本体(5232)和所述第二伸出本体(523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524)包括:
第三伸出本体(5242),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52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伸出本体(5242)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本体(522)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钝角;
第四伸出本体(5243),设置在所述第三伸出本体(5242)远离所述安装本体(522)的一端,所述第四伸出本体(5243)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伸出本体(524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卡合部(5241)设置在所述第四伸出本体(5243)上;
第二连接本体(5244),沿弧形轨迹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本体(52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伸出本体(5242)和所述第四伸出本体(5243)连接。
CN202223290617.0U 2022-12-08 2022-12-08 管道内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120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0617.0U CN219120095U (zh) 2022-12-08 2022-12-08 管道内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0617.0U CN219120095U (zh) 2022-12-08 2022-12-08 管道内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0095U true CN21912009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0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0617.0U Active CN219120095U (zh) 2022-12-08 2022-12-08 管道内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00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0357A (zh) * 2023-12-25 2024-01-26 东北大学 一种速度可控的自发电管道内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0357A (zh) * 2023-12-25 2024-01-26 东北大学 一种速度可控的自发电管道内检测装置
CN117450357B (zh) * 2023-12-25 2024-02-23 东北大学 一种速度可控的自发电管道内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2773B1 (en) Consistent drag floating backing bar system for pipeline pig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219120095U (zh) 管道内检测装置
CA2184327C (en) Magnetic flux pipe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anomalies in a pipeline wall
US7256576B2 (en) ID-OD discrimination sensor
US7798023B1 (en) Linkage assembly for in-line inspection tool
MXPA97003099A (en) Magnetic flow tube inspection device for analyzing anomalies in a tube wall
RU2529820C2 (ru) Внутритрубный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й профилемер
JPS6130201B2 (zh)
CN213013731U (zh) 一种轨道轨距检测小车
CN210155074U (zh) 一种检测单元头尾错位布置的管道超高清漏磁检测装置
CN107741460A (zh) 电磁超声管道内检测器的换能器随动机械装置结构
US5359939A (en) Support device for in-line pipe inspection tool
CN211952268U (zh) 管道变形检测用自动测量装置
RU237950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процесса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
DE3719492A1 (de) Beulensuchmolch
CN207850349U (zh) 一种管道内变形测量的摆臂组件
CN206670738U (zh) 一种液位计防护结构
CN211525832U (zh) 便于转弯的管道测径仪
GB2285510A (en)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cylindrical member
CN206803928U (zh) 一种用于动态轨距测量的装置
CN108315741A (zh) 一种管道电流检测装置
CN206832146U (zh) 一种轨道性能检测装置
CN215179514U (zh) 一种井下管体腐蚀监测装置
JP2008201389A (ja) 輪重又は横圧の測定方法
CN207689432U (zh) 电磁超声管道内检测器的换能器随动机械装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