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7495U -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17495U CN219117495U CN202223326056.5U CN202223326056U CN219117495U CN 219117495 U CN219117495 U CN 219117495U CN 202223326056 U CN202223326056 U CN 202223326056U CN 219117495 U CN219117495 U CN 219117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baffle
- copper pipe
- annealing furnace
- annealing
- cool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操作简便,遮挡油滴效果好,可提高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背景技术
铜盘管退火的目的是通过回复和再结晶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硬度,改善后续的加工性能,以获得所需工艺性能和使用要求的铜管。然而辊底式退火炉退火时铜管内外表面附着的残油在加热区加热后形成油雾弥漫整个加热室,铜管由加热室进入快冷区时中间门打开,大量的含有油雾的氮气进入冷却区,含油氮气经热交换器再次冷却凝结形成油滴,随循环风喷射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
现有的辊底式连续光亮退火炉,是一种先进的用于铜盘管连续退火设备,广泛应用于铜盘管的生产。退火炉主要由进料台、出料台、入口真空锁气室、出口真空锁气室、加热室、冷却室、辊道驱动系统、保护气供气系统、炉内吹扫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组成。其中,加热室采用电辐射加热,分成多个区,炉顶装有多个带气封的循环风机,用于保持炉内气体流动以获得很好的温度均匀性。冷却室由多个快冷区、多个缓冷区组成,快冷区的喷流冷却系统由水冷式换热器和循环风机组成,保护气通过热交换器和循环风机进入到辊道上、下喷嘴板,由喷嘴板喷出的高速气流穿过工件,带走热量,缓冷段炉壁通水进行缓慢冷却。该退火炉整个退火过程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退火炉装料、加热、卸料连续进行。
该退火炉虽设计较为先进但也存在缺陷,主要是辊底退火炉退火时铜管内外表面附着的残油在加热区加热后形成油雾弥漫整个加热室,铜管由加热室进入快冷区时中间门打开,大量的含有油雾的氮气进入冷却区,含油氮气经热交换器再次冷却凝结形成油滴,随循环风喷射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加大炉内氮气的补充量和废气的排放量,依靠氮气的排放带走油雾,但效果不佳,产品表面仍然有大量油斑,产品表面油斑也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遮挡油滴效果好,可提高产品品质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具有多个,阵列分布在退火料架上,且每排侧挡油孔板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每排的两个侧挡油孔板之间均适于设置至少两组铜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的弧长大于或等于铜管外表面圆周长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局部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位于侧挡油孔板一端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连接在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铜管结构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顶挡油板为中间设有第一通风孔的圆环状结构,第一通风孔的直径小于铜管的内直径;顶挡油板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侧挡油孔板圆弧的半径;顶挡油板的外边缘设置多个贯穿孔,贯穿孔适于通过铜线与铜管的打包带捆扎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适于支撑铜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底板的直径大于铜管的外径;底板为中间设有第二通风孔的圆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退火炉,包括上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
铜管由加热区进入冷却区后,可将至少两个铜管堆叠设置,并由打包带捆扎固定做为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然后将捆扎后的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上对铜管结构进行冷却,侧挡油孔板遮挡在铜管结构侧面,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表面,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影响铜管质量的问题,结构简便,操作方便,遮挡油滴效果好,且实验效果好,可进行大量的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铜管结构与侧挡油孔板间隔合适的距离,便于铜管结构在退火料架上的装卸,且不影响铜管结构的冷却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连接在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铜管结构的顶部。
铜管结构放置在固定有侧挡油孔板的退火料架上后,在铜管结构的顶部放置顶挡油板,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顶部,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顶部形成油斑,影响铜管质量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适于支撑铜管结构。
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将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支撑铜管结构,可防止退火料架表面对铜管结构的底部造成压伤损坏,并且可以避免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上不稳定,造成倾斜歪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与铜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退火炉的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退火料架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铜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退火料架;11、隔栏;2、底板;21、第二通风孔;3、侧挡油孔板;31、第三通风孔;4、顶挡油板;41、第一通风孔;42、贯穿孔;5、铜管;51、铜管内表面;52、铜管外表面;53、打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退火料架1、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3;退火料架1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5;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3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1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3。
铜管5由加热区进入冷却区后,可将至少两个铜管5堆叠设置,并由打包带53捆扎固定做为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然后将捆扎后的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1上对铜管结构进行冷却,侧挡油孔板3遮挡在铜管结构侧面,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5表面,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5表面形成油斑,影响铜管5质量的问题,结构简便,操作方便,遮挡油滴效果好,且实验效果好,可进行大量的推广使用。
侧挡油孔板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退火料架1上。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退火料架1上设置有一个卡槽,卡槽形状与侧挡油孔板3底端的形状相对应,通过将侧挡油孔板3底端的卡接在卡槽内,实现侧挡油孔板3与退火料架1的可拆卸连接。
或者,退火料架1上设置有三个卡槽,侧挡油孔板3底端的左右两侧以及中间位置均凸出设有卡扣,卡扣卡接在卡槽内,通过将侧挡油孔板3底端的左右两侧以及中间位置卡接在卡槽内,实现侧挡油孔板3与退火料架1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侧挡油孔板3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铜管结构与侧挡油孔板3间隔合适的距离,便于铜管结构在退火料架1上的装卸,且不影响铜管结构的冷却效果。侧挡油孔板3为圆弧板,遮挡的面积大且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侧挡油孔板3为与铜管结构同轴的圆弧板。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侧挡油孔板3具有多个,阵列分布在退火料架1上,且每排侧挡油孔板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每排的两个侧挡油孔板3之间均适于设置至少两组铜管结构。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退火料架1的中间设有隔栏11,两组铜管结构并排间隔设置,分别位于隔栏11的左右两侧,位于左侧的为第一铜管结构,位于右侧的为第二铜管结构,第一侧挡油孔板3位于第一铜管结构的左侧,第二侧挡油孔板3位于第二铜管结构的右侧,可较大面积覆盖第一铜管结构和第二铜管结构裸露在外侧的外表面,可有效阻挡油滴飞溅到铜管5表面。
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隔栏11左侧设置两组第一铜管结构,隔栏11右侧设置两组第二铜管结构,每组第一铜管结构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侧挡油孔板3,每组第二铜管结构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二侧挡油孔板3,使结构更加紧凑,且布局合理。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侧挡油孔板3的弧长大于或等于铜管外表面52圆周长度的二分之一,确保侧挡油孔板3可将铜管外表面52的大部分进行覆盖,保证将油滴与铜管外表面52进行隔绝。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侧挡油孔板3局部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31,位于侧挡油孔板3一端的中间位置。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通风口可使铜管5在冷却区进行冷却时,铜管5表面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效果;第三通风口为均匀密布的直径为2mm孔洞,直径很小,可以有效隔绝油滴,防止油滴侵入飞溅到铜管外表面52。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4,连接在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铜管结构的顶部。
铜管结构放置在固定有侧挡油孔板3的退火料架1上后,在铜管结构的顶部放置顶挡油板4,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5顶部,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5顶部形成油斑,进而影响铜管5质量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顶挡油板4为中间设有第一通风孔41的圆环状结构,第一通风孔41的直径小于铜管5的内直径;顶挡油板4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侧挡油孔板3圆弧的半径。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孔41可使铜管5在冷却区进行冷却时,铜管5顶部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效果;第一通风孔41为直径400mm的孔洞,第一通风孔41的直径小于铜管5的内直径,可以有效隔绝油滴,防止油滴侵入飞溅到铜管内表面51。
顶挡油板4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侧挡油孔板3圆弧的半径,可将铜管5顶部完全覆盖,保证将油滴与铜管5顶部完全隔绝。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顶挡油板4的外边缘设置多个贯穿孔42,贯穿孔42适于通过铜线与铜管5的打包带53捆扎固定,将顶挡油板4固定在铜管5顶部,防止铜管结构在冷却区进行吹扫冷却时,顶挡油板4从铜管5顶部脱落。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2,固定在退火料架1上,适于支撑铜管结构。
退火料架1为镂空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将底板2固定在退火料架1上支撑铜管结构,可防止退火料架1表面对铜管结构的底部造成压伤损坏,并且可以避免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1上不稳定,造成倾斜歪倒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中,底板2的直径大于铜管5的外径;底板2为中间设有第二通风孔21的圆环状结构。
底板2的直径大于铜管5的外径,底板2可将铜管结构的底部完全覆盖,对铜管结构进行有效支撑。
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底板2的直径可以等于侧挡油孔板3圆弧的半径,使侧挡油板可以与底板2相抵接。
第二通风孔21可使铜管5在冷却区进行冷却时,铜管5底部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退火炉,包括上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退火料架(1),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所述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5);
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3),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退火料架(1)上,适于遮挡所述铜管结构侧面;每组所述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所述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所述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具有多个,阵列分布在所述退火料架(1)上,且每排所述侧挡油孔板(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每排的两个所述侧挡油孔板(3)之间均适于设置至少两组所述铜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铜管外表面(52)圆周长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局部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31),位于侧挡油孔板(3)一端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4),连接在所述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所述铜管结构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挡油板(4)为中间设有第一通风孔(41)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通风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铜管(5)的内直径;所述顶挡油板(4)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圆弧的半径;
和/或,所述顶挡油板(4)的外边缘设置多个贯穿孔(42),所述贯穿孔(42)适于通过铜线与铜管(5)的打包带(53)捆扎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4、7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2),固定在所述退火料架(1)上,适于支撑所述铜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管(5)的外径;
所述底板(2)为中间设有第二通风孔(21)的圆环状结构。
10.一种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056.5U CN219117495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056.5U CN219117495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17495U true CN219117495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26056.5U Active CN219117495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17495U (zh) |
-
2022
- 2022-12-07 CN CN202223326056.5U patent/CN219117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31867B2 (en) |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reheating a continuously moving steel strip | |
US3860222A (en) | Cooling system for vacuum furnaces | |
CN217764313U (zh) | 燃烧装置和烧结设备 | |
CN217377950U (zh) | 一种线杆卷材退火炉 | |
CN219117495U (zh) |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 |
CN214361534U (zh) | 一种真空高压气淬炉 | |
KR102242013B1 (ko) | 웨이퍼 보트 냉각 장치 | |
US20230256530A1 (en) |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brazing a plate heat exchanger | |
CN114561518A (zh) | 一种线杆卷材退火炉 | |
CN213977839U (zh) | 精炼炉及锌液精炼设备 | |
JP5063934B2 (ja) | 加熱と冷却を併用した熱処理設備 | |
CN211057216U (zh) | 一种热处理炉 | |
US4909732A (en) | Heat treating furnace | |
WO2019192206A1 (zh) | 一种冷却装置、玻璃纤维的成形装置、冷却及成形方法 | |
CN219315058U (zh) | 石墨舟冷却平台 | |
CN221397953U (zh) | 一种棒材热处理设备 | |
CN110551966A (zh) | 一种热处理炉 | |
CN221927986U (zh) | 一种净化台及半导体制造设备 | |
CN215864285U (zh) | 退火产品快速冷却装置 | |
CN218755951U (zh) | 一种退火风冷装置 | |
CN216550664U (zh) | 一种受热均匀的渗铬装置 | |
CN216097148U (zh) | 一种水循环制管线气托支架 | |
CN221435234U (zh) | 一种钎焊炉保护气氛自循环冷却系统 | |
CN116397090B (zh) | 一种铁芯热处理装置及工艺 | |
CN216303917U (zh) | 一种淬火池风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