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6106U -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6106U
CN219116106U CN202320255285.8U CN202320255285U CN219116106U CN 219116106 U CN219116106 U CN 219116106U CN 202320255285 U CN202320255285 U CN 202320255285U CN 219116106 U CN219116106 U CN 219116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rame
bearing plate
adjusting ro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52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晓红
张宏丽
胡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ingba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ingb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ingba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ingb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52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6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6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6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调节机构,且车架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圆槽。该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通过支撑调节机构的设置,从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层支撑,避免通过堆叠的方式而造成底部的预制构件发生开裂等情况,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预制构件,并通过辅助块、刻度线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观察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调整后的高度,进而提高了本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一些预制构件,而预制构件指的是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制品,包括钢结构预制构件、木结构预制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同时预制构件通常也会使用一些中转设备以运输至房建现场方便进行使用。
现有的中转设备在运输预制构件时,往往都是通过堆叠的方式来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以期望达到最大的运输量,但是通过堆叠的方式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容易使在堆叠底部的预制构件承受过高的压力,进而容易使得堆叠在底部的预制构件发生开裂等情况,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同时现有的中转设备在地面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带动装载的预制构件发生振动,从而导致在运输过程中预制构件发生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调节机构,且车架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车架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还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圆槽,且车架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开设有第一调节槽,所述车架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还开设有第二调节槽,且车架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减振组件,且车架的底部对应减振组件等距离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车架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推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手轮,且第一手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二圆槽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的外壁还螺纹连接有第一承重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重板的两侧外壁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槽的内壁,且第一承重板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一圆槽的内壁,且第二调节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的内壁,且第二调节杆的外壁还螺纹连接在第二承重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重板的一侧对应刻度线固定连接有辅助块,且辅助块的一侧外壁贴合设置在车架的一侧内壁。
优选的,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弹簧,且弹簧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底部内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对应限位槽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柱的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壁,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还等距离设置有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1.通过支撑调节机构的设置,从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层支撑,避免通过堆叠的方式而造成底部的预制构件发生开裂等情况,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预制构件,并通过辅助块、刻度线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观察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调整后的高度,进而提高了本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的实用性。
2.通过减振组件的设置,从而在地面状况不佳而导致中转设备发生振动时,能够通过弹簧来对振动进行缓冲,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中转设备发生振动而造成的预制构件发生脱离,进而提高了本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3、第一圆槽;4、第二圆槽;5、第一调节槽;6、第二调节槽;7、刻度线;9、限位槽;10、推手;11、车轮;2、支撑调节机构;201、第一手轮;202、第一调节杆;203、第一承重板;204、第二调节杆;205、第二手轮;206、第二承重板;207、辅助块;8、减振组件;801、弹簧;802、支撑板;80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包括车架1,车架1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调节机构2,且车架1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圆槽3,并且车架1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还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圆槽4,接着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开设有第一调节槽5,且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还开设有第二调节槽6,并且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设置有刻度线7,进一步的支撑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手轮201,且第一手轮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02,并且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二圆槽4的内壁,然后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还螺纹连接有第一承重板203,且第一承重板203的两侧外壁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并且第一承重板203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204,随后第一调节杆202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206,并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一圆槽3的内壁,接着第二调节杆20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205,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并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还螺纹连接在第二承重板206的内部,同时第二承重板206的一侧对应刻度线7固定连接有辅助块207,且辅助块207的一侧外壁贴合设置在车架1的一侧内壁;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二圆槽4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还螺纹连接有第一承重板203,并且第一承重板203的两侧外壁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同时第一调节杆202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从而对第一承重板203进行支撑;
接着通过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一圆槽3的内壁,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还螺纹连接在第二承重板206的内部,并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同时第二承重板206的两侧外壁贴合设置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从而对第二承重板206进行支撑,进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层支撑,避免通过堆叠的方式而造成底部的预制构件发生开裂等情况;
接着通过两个第一调节杆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201,从而能够通过转动第一手轮201带动第一调节杆202进行转动,同时通过两个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螺纹连接在第一承重板203的内部,从而能够在转动第一手轮201时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承重板203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第一承重板203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第一承重板203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204,进而能够通过第二调节杆20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承重板203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接着通过两个第二调节杆20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205,从而能够通过转动第二手轮205带动第二调节杆204进行转动,同时两个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螺纹连接在第二承重板206的内部,从而能够在转动第二手轮205时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承重板206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第二承重板206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206,进而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杆20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承重板206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预制构件;
接着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的一侧外壁均对应刻度线7固定连接有辅助块207,且辅助块207的外形为三角形,从而在使用者对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同步带动辅助块207进行移动,进而方便使用者对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调整后的高度进行观察;
通过如上所述,从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层支撑,避免通过堆叠的方式而造成底部的预制构件发生开裂等情况,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杆202、第二调节杆204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预制构件,并通过辅助块207、刻度线7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观察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调整后的高度,进而提高了本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车架1的底部设置有减振组件8,且车架1的底部对应减振组件8等距离开设有限位槽9,并且车架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推手10,进一步的减振组件8包括弹簧801,且弹簧80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车架1的底部内壁,并且弹簧801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02,然后支撑板802的顶部对应限位槽9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03,且四个限位柱80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的内壁,并且支撑板802的底部还等距离设置有车轮11;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车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弹簧801,且弹簧801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02的顶部,并且支撑板802的底部还等距离设置有车轮11,从而在使用者通过推手10来推动车架1进行移动时,因地面状况不佳而导致车轮11发生振动,此时车轮11将同步带动支撑板802进行振动,通过弹簧801的伸缩性能,从而将振动进行缓冲抵消,避免将振动传递至车架1而导致预制构件发生脱离;
接着通过支撑板802的顶部对应限位槽9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03,且四个限位柱80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的内壁,从而在振动产生时能够同步分摊至四个弹簧801,进而提高了减振组件8的减振效果;
通过如上所述,从而在地面状况不佳而导致中转设备发生振动时,能够通过弹簧801来对振动进行缓冲,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中转设备发生振动而造成预制构件发生脱离,进而提高了本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房建过程中使用该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时,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来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层支撑,接着能够通过同时转动两个第一手轮201带动第一承重板203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承重板203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也能够通过同时转动两个第二手轮205带动第二承重板206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二承重板206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预制构件;
接着在使用者对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的高度进行调节时,此时通过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的一侧外壁均对应刻度线7固定连接有辅助块207,从而能够根据辅助块207指向的刻度来观察第一承重板203与第二承重板206调整后的高度;
接着在地面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时,能够通过弹簧801将车轮11带来的振动进行缓冲抵消,避免将振动传递至车架1而导致预制构件发生脱离,同时通过四个限位柱80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的内壁,从而在振动产生时能够同步分摊至四个弹簧801,进而提高了减振组件8的减振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调节机构(2),且车架(1)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圆槽(3),所述车架(1)的顶部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还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圆槽(4),且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开设有第一调节槽(5),所述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还开设有第二调节槽(6),且车架(1)的两侧内壁对应支撑调节机构(2)设置有刻度线(7),所述车架(1)的底部设置有减振组件(8),且车架(1)的底部对应减振组件(8)等距离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车架(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推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手轮(201),且第一手轮(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02),所述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二圆槽(4)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还螺纹连接有第一承重板(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板(203)的两侧外壁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且第一承重板(203)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204),所述第一调节杆(202)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且第一调节杆(20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板(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轴承连接在第一圆槽(3)的内壁,且第二调节杆(20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205),所述第二调节杆(204)的底端贯穿第一调节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在第二调节槽(6)的内壁,且第二调节杆(204)的外壁还螺纹连接在第二承重板(20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板(206)的一侧对应刻度线(7)固定连接有辅助块(207),且辅助块(207)的一侧外壁贴合设置在车架(1)的一侧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8)包括弹簧(801),且弹簧(80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车架(1)的底部内壁,所述弹簧(801)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02),且支撑板(802)的顶部对应限位槽(9)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限位柱(80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的内壁,所述支撑板(802)的底部还等距离设置有车轮(11)。
CN202320255285.8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Active CN219116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285.8U CN21911610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285.8U CN21911610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6106U true CN219116106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9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5285.8U Active CN219116106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6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5345U (zh) 一种大型钢结构安装设备
CN219116106U (zh)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设备
CN212105035U (zh) 一种可调节的钢结构施工支撑架
CN210086886U (zh) 立柱托换装置
CN216594063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抗震性检测装置
CN219100764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施工便于移动的支撑装置
CN105625701A (zh) 万能支撑组合架支撑单元及万能支撑组合架
CN112942893B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施工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N2120803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临时支护架
CN111960124A (zh) 一种水泥砖生产的水泥砖坯码垛装置
CN21970560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存放养护装置
CN211114896U (zh) 一种内嵌装配式叠合板安装台车
CN217756723U (zh) 一种装饰板材提升装置
CN216945281U (zh) 一种蒸压轻质混凝土板生产用堆叠装置
CN218754667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可移动的龙门架
CN219887620U (zh) 一种房建用砌墙辅助装置
CN216196628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支撑装置
CN220954747U (zh) 一种可调高度的pc梁独立支撑结构
CN219365546U (zh) 一种斜支撑结构
CN213837629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219487513U (zh) 一种钢管转运装置
CN216586493U (zh) 一种跨江龙门吊基础桩
CN218204393U (zh) 一种预制方桩用防爆桩
CN217870009U (zh) 一种桥墩盖梁施工用临时钢桁架支撑装置
CN101956455A (zh) 一种用于支撑建筑模板的可调节支撑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