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1073U - 一种导流沉降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流沉降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1073U
CN219111073U CN202223330638.0U CN202223330638U CN219111073U CN 219111073 U CN219111073 U CN 219111073U CN 202223330638 U CN202223330638 U CN 202223330638U CN 219111073 U CN219111073 U CN 219111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section
diversion
sedimentation
outle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06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群
曹海燕
徐晓平
陈娟
周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Tairu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Tairu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Tairu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Tairu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06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1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1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1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流沉降箱,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在导流部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上方设有过滤消能盒,导流通道由进液段、出液段和中间段组成,出液段底部封口、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数个与其贯通的出液管,出液管的外侧开口端延伸至靠近沉淀部相应一侧斜壁面的位置;中间段内设有缓冲结构,包括数块交错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利用该沉降箱处理污水可依次对导入的污水起到初过滤、缓冲降速、分散导流、壁面引流降冲击的效果,使得从出液管中流出的污水能被温和地导入沉降部中,降低水流对沉降部中原有液体和已沉降污泥的冲击,有效解决污泥上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流沉降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沉降箱。
背景技术
沉降箱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设备,主要包括衔接设置的导流部和沉淀部两部分,废水中的污泥在沉淀部中发生沉降后沉积在其底部,经沉降后的液体再反流至导流部后流出。传统的沉降箱结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废水通常在未经前期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高速导入沉淀部,这样处理不仅会增加后处理的难度,而且在高速度的冲击下、前期已经沉淀下去的污泥还会再次上涌,影响沉降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传统沉降箱进行了相应地改进,如中国专利CN 216170633 U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分离及缓冲功能的沉降池,其在沉降池内设置有过滤消能盒和带有缓冲组件的倒V形分水板,过滤消能盒内的网孔板用以对污水进行前期的过滤,倒V形分水板在缓冲组件的作用下对流入池体内的污水进行缓冲,以期改善沉降池内污泥被冲击上涌的问题。但是,申请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装置中设置的倒V形分水板虽能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但是水流从板面上掉落后仍然具有相对较大的冲击力,液体直接从分水板上掉落后,其底部液面受到冲击,已经沉降下去的污泥仍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上涌,沉降效果仍旧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导流沉降箱,可对外部导入的高流速污水起到前期过滤、缓冲降速、引流分散、利用壁面引流作用温和导入污水的效果,有效解决沉降处理过程中污泥上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流沉降箱,沉降箱本体设置在机架上,沉降箱本体包括导流部和沉淀部两部分,在导流部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从导流部延伸至沉淀部上方,在导流通道上方设有过滤消能盒,过滤消能盒上连通有导流管,过滤消能盒的底部敞口且与导流通道内部贯通;导流通道由贯通相接的进液段、出液段和中间段组成,进液段和出液段竖直设置、中间段倾斜设置,出液段的底部封口,在出液段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布数个与其贯通设置的出液管,出液管的外侧开口端延伸至靠近沉淀部相应一侧斜壁面的位置;在中间段内设有缓冲结构,包括沿着中间段的一侧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数块第一导流板和沿着另一相对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数块第二导流板,在中间段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沿中间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与分别连接其的中间段的相应一侧壁面间的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出液管所在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进一步地,在过滤消能盒内设有数层过滤用的网孔板。
进一步地,位于最底端的第二导流板竖直设置、且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靠近出液段中央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出液段内部底面上设有三角斜台,三角斜台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三角斜台的两侧斜面与相应一侧的出液管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在沉淀部侧壁上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地,在沉淀部的下部设有出泥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本申请公开的导流沉降箱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工作时,可依次对导入的污水进行前期过滤、缓冲和导流的工作,使得从出液管中流出的污水能直接近距离对准沉降部的侧壁面,后续利用侧壁面引流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水流对沉降部中原有液体和已沉降污泥的冲击,有效解决液体倒入过程中激发的污泥上涌的问题;
2、本申请通过在导流通道的出液段底面上设置三角斜台来防止污泥在出液段处发生沉积,既减小了后续清理的负担,又能避免污泥堵塞出液管进口端导致的排液困难问题,可提高整体作业的流畅性;
3、导流通道中间段内交错倾斜设置有数块第一、第二导流板用以对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进行缓冲处理以减少出水对沉淀部壁面的冲击力,进而可减小沉淀部壁面的损毁率;位于最底端位置的第二导流板竖直设置且在水平方向上处于靠近出液段中央的位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使从中间段导出的污水在出液段得到很好的分流,通过减小流量来进一步减小出水的冲击力,提高对沉淀部壁面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导流沉降箱的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导流沉降箱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导流沉降箱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沉降箱本体,2-机架;
11-导流部,12-沉淀部,13-导流通道,14-过滤消能盒,15-出液管,16-缓冲结构;
121-检修门,122-出泥管;
131-进液段,132-出液段,133-中间段,134-三角斜台;
141-导流管;
161-第一导流板,162-第二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为了能进一步缓解废水导入沉降箱过程中冲击沉降箱底部污泥导致污泥上涌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导流沉降箱,沉降箱本体设置在机架上,沉降箱本体1包括上、下衔接设置且贯通相接的导流部11和沉淀部12两部分,沉淀部12为顶部敞口的倒锥体形状,导流部11的上部敞口,在导流部11中部设有导流通道13,导流通道13从导流部11延伸至沉淀部12上方,导流通道13的进液段131和出液段132竖直设置、中间段133倾斜设置,进液段131、出液段132和中间段133贯通相接,在进液段131上设有过滤消能盒14,过滤消能盒14上连通有导流管141,过滤消能盒14的底部敞口且与导流通道13内部贯通,在过滤消能盒14内设有数层网孔板,污水从导流管141流入过滤消能盒14后流经网孔板,网孔板可对导入的污水起到初期过滤的作用,以减轻后处理的负担。
出液段132的底部封口,在出液段132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数个与其贯通设置的出液管15,出液管15倾斜设置,出液管15所在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且两侧出液管15的倾斜角度相同,出液管15的外侧开口端延伸至靠近沉淀部12相应一侧斜壁面的位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5-8 cm,这样设计可使得从出液管15中流出的液体能直接接触到沉淀部12壁面并在斜壁面的引流作用下顺着沉淀部12的壁面向下流动,这样就可避免液体直接冲击沉淀部12中原有液体的液面导致污泥上涌的现象的发生。但是考虑到初始导入的污水的流速比较快,经过过滤消能盒14初步过滤的液体如在未经缓冲的情况下通过导流通道13后直接从出液管15流出,高速流出的液体可能会对沉淀部12的壁面产生较大的冲击,这会增加沉淀部12的损毁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导流通道13的中间段133内设有缓冲结构16,包括沿着中间段133的一侧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五块第一导流板161和沿着中间段133的另一相对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五块第二导流板162,第一导流板161和第二导流板162均沿中间段13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中间段133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导流板161和第二导流板162交错设置,第一导流板161和第二导流板162与分别连接其的中间段133的相应一侧壁面间的夹角为30-45°。污水从过滤消能盒14流至导流通道13内后,会经第一、第二导流板多次缓冲,多次缓冲后可显著减小液体流速,当其从出液管15内流出后就不会对沉淀部12壁面产生强力的冲击。
为了能使流至出液段132的污水能在底部形成较为均匀的分流,使得液体能同时从两侧出液管15分散排出以通过减少流量进一步减少液体对沉淀部12壁面的冲击,位于最底端的第二导流板162竖直设置、且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靠近出液段132中央的位置。
经过初步过滤的液体在流至出液段132后会逐步从出液管15流出,但是如果出液段132底部为水平结构,污水流经出液段132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长期使用后会在出液段132底面处出现污泥堆积的现象,不仅后续处理困难且有可能会影响污水从出液管15正常出液,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出液段132内部底面上设有三角斜台134,三角斜台134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状,即两侧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三角斜台134的两侧斜面与相应一侧的出液管15的轴线平行,设置斜台后,从中间段133流出的液体在斜台部位发生分流,持续流动的液体会将倾斜台面上少量沉淀下来的污泥带走,不会发生污泥沉积的现象,可减少后续清理导流通道13的难度。
在沉淀部12侧壁上设有检修门121便于后期对沉淀部12进行维护保养。
在沉淀部12的下部设有出泥管122方便污泥的排出。
该沉降箱的使用过程如下:
污水首先从导流管141被导入至过滤消能盒14内,过滤消能盒14内的多层网孔板可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作业。
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流至导流通道13中,经过多层导流板的缓冲作用降低污水的流速,完成对污水的缓冲作业。
污水经过最底部的第二导流板162之后流至出液段132,经三角斜台134分流后流至出液段132两侧的出液管15中,并从出液管15末端流出,低速流动的液体打击在沉淀部12的侧壁上,污水顺着沉淀部12壁面流动至沉淀部12内,该导入方式不会对沉淀部12内原有的液体产生较大的冲击,进而可进一步遏制污泥上涌的现象,提高沉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导流沉降箱,沉降箱本体设置在机架上,沉降箱本体包括导流部和沉淀部两部分,在导流部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从导流部延伸至沉淀部上方,在导流通道上方设有过滤消能盒,过滤消能盒上连通有导流管,过滤消能盒的底部敞口且与导流通道内部贯通,特征在于,
导流通道由贯通相接的进液段、出液段和中间段组成,进液段和出液段竖直设置、中间段倾斜设置,出液段的底部封口,在出液段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布数个与其贯通设置的出液管,出液管的外侧开口端延伸至靠近沉淀部相应一侧斜壁面的位置;
在中间段内设有缓冲结构,包括沿着中间段的一侧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数块第一导流板和沿着另一相对壁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数块第二导流板,在中间段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沿中间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与分别连接其的中间段的相应一侧壁面间的夹角为30-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出液管所在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消能盒内设有数层过滤用的网孔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底端的第二导流板竖直设置、且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靠近出液段中央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在出液段内部底面上设有三角斜台,三角斜台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状,三角斜台的两侧斜面与相应一侧的出液管的轴线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在沉淀部侧壁上设有检修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沉降箱,其特征在于,在沉淀部的下部设有出泥管。
CN202223330638.0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导流沉降箱 Active CN219111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0638.0U CN21911107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导流沉降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0638.0U CN21911107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导流沉降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1073U true CN219111073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0638.0U Active CN21911107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导流沉降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1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50319U (zh) 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
CN219111073U (zh) 一种导流沉降箱
CN110478978B (zh) 一种圆形自排沙式重力沉沙过滤池
CN107162181B (zh) 一种用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
CN102284201A (zh) 螺旋形活动斜板
CN202155076U (zh) 螺旋形活动斜板
CN2070247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209809603U (zh) 一种高效水力颗粒分离系统
CN209367977U (zh) 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8320074U (zh) 一种斜板沉淀器
CN207667208U (zh) 一种能够提升沉降效率的竖流式沉淀池
CN200963538Y (zh) 卧式稠油除砂器
KR100888992B1 (ko) 상향류식 고속 침강장치
CN101428882A (zh) 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
CN213790104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08603793U (zh) 一种带气冲洗两层斜管或板混凝沉淀净水系统
CN206081775U (zh) 一种新型水平管沉淀池
CN109467206B (zh) 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751023Y (zh) 星形翼片隔板絮凝设备
KR101172198B1 (ko) 고액분리 효율을 향상시킨 경사판 침전지
CN216457083U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高效斜管沉淀池
CN208145616U (zh) 新型沉淀装置
CN217340222U (zh) 一种带孔鳃水沙分离装置
CN211635350U (zh) 高效沉淀池
CN106621489B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