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171U -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171U
CN219106171U CN202223118430.2U CN202223118430U CN219106171U CN 219106171 U CN219106171 U CN 219106171U CN 202223118430 U CN202223118430 U CN 202223118430U CN 219106171 U CN219106171 U CN 219106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unit
battery cell
diode
ce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8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佰生
余永林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8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光伏组件可靠性差的问题。所述电池片连接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第一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电池串,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反向并联二极管。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电池片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光伏组件包括由多块电池片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片结构,通常,电池片结构包括由12个电池片组成的电池串,每两个电池串串联组成串联结构,每两个串联结构并联组成并联结构,串联结构中的两个电池串反向并联同一二极管,使得多块电池片能够实现电流导通;但是,当一个串联结构中的电池片因遮挡而产生热斑效应时,整个串联结构中的24个电池片均会被二极管旁路而失效,导致光伏组件功率损失较大,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以避免发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较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
第一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电池串,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反向并联二极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电池片连接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将一整个电池单元组分为相互分离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且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分别通过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构成独立的电池片结构,使得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能够实现太阳能转换的同时,能够减少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中电池片的数量,当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发生热斑效应时,另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而减少发生热斑效应后失效的电池片数量,进而避免发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较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另外,当发生热斑效应时,电池单元组中的电池片数量越多,发生热斑效应产生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减少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中电池片的数量,可以降低发生热斑效应后产生的温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电池单元组中的二极管为上二极管,下电池单元组中的二极管为下二极管,上二极管与下二极管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如此设置,上电池单元组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的正极位于同侧,使得上电池单元组与下电池单元组通过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节省了线缆的使用量,提高了电池片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电池单元组中的二极管为上二极管,下电池单元组中的二极管为下二极管,所述上二极管与下二极管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上电池单元组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的负极位于同侧,上电池单元组与下电池单元组的排布结构相同,使得电池片连接结构安装更加方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上电池单元组中的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下电池单元组的一侧,上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之间的间距为0.2mm-5mm。如此设置,既能够避免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之间距离较短时二者容易发生接触导致电流互通,影响电池单元组的正常使用,又能够避免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之间距离较长时二者间距较大,增加了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上电池单元组中的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下电池单元组的一侧,上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沿垂直于上电池单元组所在面层叠设置且二者间通过绝缘件隔开。如此设置,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层叠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汇流条通过绝缘件隔开,可以避免二者相接触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采用汇流条串联。如此设置,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之间可以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且数量相等的电池片,电池片为由整片电池片切割而成的半片电池片。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电流损失,提高光伏组件的功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为3-9片。如此设置,既能够避免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少时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率较低,又能够避免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多时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较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电池单元组设置有三组,且三组上电池单元组管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和/或下电池单元组设置有三组,且三组下电池单元组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如此设置,通过三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相连,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如上述方案任一项提供的电池片连接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光伏组件采用了本申请中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因此能够避免发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较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接线盒组和第二接线盒组,第一接线盒组与上电池单元组相连,第二接线盒组与下电池单元组相连。如此设置,通过接线盒组引出电池单元组的正负极,能够使电池单元组之间电连接更加方便,进而使光伏组件之间电连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采用线缆串联时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片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片连接结构和汇流箱连接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采用汇流条串联时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采用线缆连接时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片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片连接结构和汇流箱连接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采用汇流条串联时的电路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上电池单元组,11-第一上电池单元,111-第一上电池串,12-第二上电池单元,121-第二上电池串,122-第二上汇流条,13-上二极管,2-下电池单元组,21-第一下电池单元,211-第一下电池串,212-第一下汇流条,22-第二下电池单元,221-第二下电池串,23-下二极管,3-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第一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电池串,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反向并联二极管。示例性的,第一方向是指第一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排布方向。
示例性的,上电池单元组1包括第一上电池单元11、第二上电池单元12和上二极管13,下电池单元组2包括第一下电池单元21、第二下电池单元22和下二极管23,第一上电池单元11与第二上电池单元12并联,第一下电池单元21与第二下电池单元22并联;第一上电池单元11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上电池串111,第二上电池单元12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上电池串121,两个第一上电池串111串联后的两端并联于上二极管13的正负两端,两个第二上电池串121串联后的两端并联于上二极管13的正负两端;第一下电池单元21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下电池串211,第二下电池单元22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下电池串221,两个第一下电池串211串联后的两端并联于下二极管23的正负两端,两个第二下电池串221串联后的两端并联于下二极管23的正负两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将一整个电池单元组分为相互分离的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且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分别通过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构成独立的电池片结构,使得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能够实现太阳能转换的同时,能够减少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中电池片的数量,当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发生热斑效应时,另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而减少发生热斑效应后失效的电池片数量,进而避免发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较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另外,当发生热斑效应时,电池单元组中的电池片数量越多,发生热斑效应产生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减少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中电池片的数量,可以降低发生热斑效应后产生的温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二极管为上二极管13,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二极管为下二极管23,上二极管13与下二极管23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示例性的,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用于与汇流箱的正极连接,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与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连接,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与汇流箱的负极连接。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上二极管13的正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上二极管13的负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下二极管23的正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二上电池串121,下二极管23的负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下电池串211;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位于同侧,使得上电池单元组1与下电池单元组通过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节省了线缆的使用量,提高了光伏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用于与汇流箱的正极连接,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与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连接,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与汇流箱的负极连接。示例性的,上二极管13的正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上二极管13的负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下二极管23的正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二上电池串121,下二极管23的负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下电池串211。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位于同侧,使得上电池单元组1与下电池单元组通过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节省了线缆的使用量,提高了电池片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二极管为上二极管13,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二极管为下二极管23,上二极管13与下二极管23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同。示例性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用于与汇流箱的负极连接,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与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连接,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与汇流箱的正极连接。示例性的,上二极管13的正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上二极管13的负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下二极管23的正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二上电池串121,下二极管23的负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下电池串211。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位于同侧,上电池单元组1与下电池单元组的排布结构相同,使得电池片连接结构安装更加方便。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用于与汇流箱的负极连接,下电池单元组2的正极与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连接,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与汇流箱的正极连接。示例性的,上二极管13的正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上二极管13的负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上电池串111,下二极管23的正极端朝向左侧的第二上电池串121,下二极管23的负极端朝向右侧的第一下电池串211。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位于同侧,上电池单元组1与下电池单元组的排布结构相同,使得电池片连接结构安装更加方便。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的负极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位于同侧,上电池单元组1与下电池单元组的排布结构相同,使得电池片连接结构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下电池单元组2的一侧,上电池单元组1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之间的间距为0.2mm-5mm。其中,上电池单元组1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为第二上汇流条122,下电池单元组2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为第一下汇流条212,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为0.2mm-5mm,示例性的,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2mm、0.3mm、0.5mm、1mm、2mm、3mm、4mm、5mm。当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小于0.2mm时,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较小,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容易发生接触导致电流互通,进而导致电池片连接结构的电流导通路径混乱,影响电池单元组的正常使用;当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大于5mm时,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较大,增加了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当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之间的间距为0.2mm-5mm时,既能够避免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汇流条之间距离较短时二者容易发生接触导致电流互通,影响电池单元组的正常使用,又能够避免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汇流条之间距离较长时二者间距较大,增加了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
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下电池单元组2的一侧,上电池单元组1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沿垂直于上电池单元组1所在面层叠设置且二者间通过绝缘件3隔开。其中,上电池单元组1中串接两个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为第二上汇流条122,下电池单元组2中串接两个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为第一下汇流条212,第二上汇流条122与第一下汇流条212沿垂直于上电池单元组1所在面层叠设置且二者间通过绝缘件3隔开。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汇流条层叠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整体尺寸,上电池单元组1中的汇流条与下电池单元组2中的汇流条通过绝缘件3隔开,可以避免二者相接触进行电连接,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
如图5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采用汇流条串联。其中,如图10所示,当上电池单元组1中上二极管13和下电池单元组2中下二极管23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同时,汇流条可以一端与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绕过下电池单元组2与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相连;汇流条亦可以一端与上电池单元组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沿斜向方向直接与下电池单元组2的负极相连,同时在汇流条和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之间设置绝缘条。采用这种结构,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之间可以实现电连接,优化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的连接结构,使得电池片连接结构安装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且数量相等的电池片,电池片为由整片电池片切割而成的半片电池片。采用这种结构,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排布整齐有序,便于电池片连接结构的排布和封装;半片电池片能够具有降低发热、减少温度损失、减少遮挡损失以及提高封装效率的优点。
如图2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为3-9片。示例性的,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可以为3片、4片、5片、6片、7片、8片、9片。当电池片连接结构采用72片整电池片版型时,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的电池片可以为6片半电池片。采用这种结构,当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小于3片时,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少,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率较低;当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大于9片时,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多,光伏组件整体尺寸较大;当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为3-9片时,既能够避免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少时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率较低,又能够避免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较多时光伏组件的整体尺寸较大。
如图1至图10所示,进一步地,上电池单元组1设置有三组,且三组上电池单元组1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和/或下电池单元组2设置有三组,且三组下电池单元组2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示例性的,三组上电池单元组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依次排列,三组上电池单元组1中上二极管13依次相连且电流流向一致,三组下电池单元组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依次排列,三组下电池单元组2中下二极管23依次相连且电流流向一致。示例性的,三组上电池单元组1串联后组成第一串联结构,三组下电池单元组2串联后组成第二串联结构,第一串联结构与第二串联结构之间通过汇流条或线缆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三组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相连,能够提高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数量,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片连接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将一整个电池单元组分为相互分离的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且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分别通过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构成独立的电池片结构,使得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能够实现太阳能转换的同时,能够减少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中电池片的数量,当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发生热斑效应时,另一个电池单元组内的电池片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而减少发生热斑效应后失效的电池片数量,进而避免发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较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另外,当发生热斑效应时,电池单元组中的电池片数量越多,发生热斑效应产生的温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减少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中电池片的数量,可以降低发生热斑效应后产生的温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线盒组和第二接线盒组,第一接线盒组与上电池单元组1相连,第二接线盒组与下电池单元组2相连。示例性的,第一接线盒组包括三个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组包括三个第二接线盒,每个第一接线盒内封装有一个上二极管13,每个第二接线盒内封装有一个下二极管23,第一接线盒组与上电池单元组1的汇流条相连,汇流箱与第一接线盒组相连,上电池单元组1通过第一接线盒组封装后与汇流箱连接,第二接线盒组与下电池单元组2的汇流条相连,汇流箱与第二接线盒组相连,下电池单元组2通过第二接线盒组封装后与汇流箱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接线盒组引出电池单元组的正负极,能够使电池单元组之间电连接更加方便,进而使光伏组件之间电连接更加方便,汇流箱与上电池单元组1和下电池单元组2连接时可以直接与接线盒上的线缆连接,能够使光伏组件安装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上电池单元组和下电池单元组,所述上电池单元组和所述下电池单元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并联;
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反向并联所述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二极管为上二极管,所述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二极管为下二极管,所述上二极管与所述下二极管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二极管为上二极管,所述下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二极管为下二极管,所述上二极管与所述下二极管平行设置且二者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所述下电池单元组的一侧,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所述下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之间的间距为0.2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的所述第二电池串位于靠近所述下电池单元组的一侧,所述上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的汇流条,与所述下电池单元组中串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的汇流条,沿垂直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所在面层叠设置且二者间通过绝缘件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和所述下电池单元组采用汇流条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且数量相等的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为由整片电池片切割而成的半片电池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中电池片的数量为3-9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上电池单元组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和/或所述下电池单元组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下电池单元组沿第二方向依次串联。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片连接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线盒组和第二接线盒组,第一接线盒组与所述上电池单元组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盒组与所述下电池单元组相连。
CN202223118430.2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Active CN219106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8430.2U CN21910617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8430.2U CN21910617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171U true CN219106171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8430.2U Active CN21910617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4865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12542528B (zh) 光伏组件
WO2011130996A1 (zh) 具有多接线盒的太阳电池组件
CN10530595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14505507U (zh) 光伏组件
CN211828801U (zh) 光伏组件
CN219106171U (zh) 一种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CN215771175U (zh) 光伏组件
CN212342649U (zh) 光伏组件
CN215184014U (zh) 光伏组件
CN115347865A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并联组串专用接线盒
CN112186057B (zh) 一种并联-串联结构光伏组件
CN205081754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9896083U (zh) 光伏组件电路单元、光伏组件电路及光伏组件
CN216213494U (zh) 光伏组件
CN212783481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
CN216015396U (zh) 光伏组件
CN213340388U (zh) 光伏组件
CN22025325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175555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排布方式
CN215771184U (zh) 光伏组件
CN217719582U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7933778U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8069871U (zh) 光伏组件
CN218975564U (zh) 一种电芯堆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