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8421U - 轿门结构和电梯 - Google Patents

轿门结构和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8421U
CN219098421U CN202223429858.9U CN202223429858U CN219098421U CN 219098421 U CN219098421 U CN 219098421U CN 202223429858 U CN202223429858 U CN 202223429858U CN 219098421 U CN219098421 U CN 219098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car
monitoring
ligh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98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运派
程伟
陈刚
唐其伟
杜卉然
刘贤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98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8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8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8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轿门结构和电梯,其中,轿门结构包括轿门本体和监测组件,监测组件邻近于轿门本体,监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电梯的轿厢外,第二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轿厢内,第一传感器的监测区域与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着重监测轿厢外的环境信息,第二传感器着重监测轿厢内部的环境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监测组件的监测盲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重合部分为轿厢门口的区域,此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互相补偿曝光范围的监测数据,减少作业盲区,能够对整个轿厢的门口区域进行监测。

Description

轿门结构和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门结构,以及包括此轿门结构的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其关门控制条件一般为:当乘客进入轿厢后按动关门按钮,则控制系统接收到关门信号时启动驱动机构,实现轿门的关闭;当没有乘客进入轿厢或者乘客没有按动关门按钮时,则控制系统在等待预定的自动关门时间以后,自动启动驱动机构实现轿门的关闭。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均设置有监测装置,当乘客进入电梯的同时轿门正处于关闭动作,监测装置会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会启动驱动机构,使轿门从关闭动作转变为打开动作,以防止人员或物品被夹受损。
监测装置一般有两种:监控摄像头和主动式传感器。监控摄像头一般安装于电梯轿厢的后部,但在通过监控摄像头采集图像时,很容易被轿厢内的乘客遮挡,并且,电梯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轿厢内和厅外的环境光照也可能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可能影响图像采集质量。因此,如图1所示,通过将主动式传感器3'安装于轿厢1'的轿门的门楣上框中间位置,并使得主动式传感器3'的光轴正对地面,以用于同时观测厅外、轿厢1'内的乘客状态并主动调节适应环境光照,避免受环境光照影响,但是这样设置存在以下缺陷:
(1)、主动式传感器3'在同时检测厅外、轿厢1'内范围时,所能检测到的厅外、轿厢1'内的区域范围较小;
(2)、轿门2'一般为表面粗糙的金属材质,具有反射率高、漫反射强的特点,在轿门2'关闭后,轿门2'与主动式传感器3'之间距离较近,夹角较小,主动式传感器3'发出的近红外光在到达轿门2'后,①区域处的近红外光大部分都会沿原路返回至主动式传感器3'的接收端,造成主动式传感器3'接收的反射光过强,为了保证此主动式传感器3'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在合理范围内,主动式传感器3'会主动降低发射光电强度,因此对于轿厢1'内反射强度低的②区域和③区域,因反射光强度低,这两个区域的反射回光量也会低于合理范围,造成②区域和③区域图像难以识别,无法实现②区域和③区域的信息进行检测,进而影响对乘客的状态监测和对电梯的控制,降低乘客使用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门结构,其能够对整个轿厢门口的区域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其安全系数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轿门结构,包括轿门本体和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邻近于所述轿门本体,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电梯的轿厢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所述轿厢内,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轿门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强反射区和弱反射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正对所述强反射区,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与所述强反射区间隔。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垂直于所述轿门本体的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外侧。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门楣板,所述门楣板位于所述轿门本体和所述轿厢之间,所述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门楣板上。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门楣板的中间区域。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组件和所述门楣板螺纹连接。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所述透光孔发射和接收光线。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固定在所述透光孔内,所述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的光线。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所述第二传感器的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透光孔内,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的轴线均倾斜设置。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面板,所述壳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面板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以封堵所述空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均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具有远离所述空腔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区域凹陷设置。
作为轿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光孔远离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和/或,
所述第二透光孔远离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轿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着重监测轿厢外的环境信息,第二传感器着重监测轿厢内部的环境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监测组件的监测盲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重合部分为轿厢门口的区域,此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互相补偿曝光范围的监测数据,能够对整个轿厢的门口区域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所述电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轿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轿门结构一视角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轿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轿门结构另一视角局部示意图。
图1中:
1'、轿厢;2'、轿门;3'、主动式传感器;
图2至图7中:
1、轿厢;2、轿门本体;21、强反射区;22、弱反射区;3、门楣板;31、螺柱;4、螺母;5、监测组件;51、第一传感器;52、第二传感器;53、壳体;531、面板;5311、第一侧面;5312、第二侧面;5313、第一透光孔;5314、第二透光孔;532、壳本体;533、安装孔;54、信号线;6、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轿门结构,包括轿门本体2和监测组件5,监测组件5邻近于轿门本体2,监测组件5包括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第一传感器51的发射接收器朝向电梯的轿厢1外,第二传感器52的发射接收器朝向轿厢1内,第一传感器51的监测区域与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发射接收器为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总称。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第一传感器51着重监测轿厢1外的环境信息,第二传感器52着重监测轿厢1内部的环境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监测组件5的监测盲区;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重合部分为轿厢1门口的区域,此时,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可以互相补偿曝光范围的监测数据,能够对整个轿厢1内外的门口区域进行监测,避免了轿门2关闭后因镜面反射的曝光问题使数据无法采集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主要用于监测轿厢1门口区域人员的状况,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通过信号线54与轿门本体2的驱动机构连接,并向轿门本体2的驱动机构发送信号,控制轿门本体2的开启与关闭,例如,当监测到轿门本体2区域有乘客进出时,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向轿门本体2的驱动机构发送信号,使轿门本体2保持开启,避免轿门本体2夹伤乘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均为主动式传感器,具体地,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均为ToF传感器,(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ToF传感器为现有技术,ToF传感器通过测量超声波、微波、光等信号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飞行时间”来计算出两者之间距离。能够实现ToF测距的传感器就是ToF传感器。ToF传感器种类很多,使用较多的是通过红外或者激光进行测距的ToF传感器,ToF传感器使用微小的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或者激光,其中产生的光会从任何物体反弹并返回到ToF传感器,根据光的发射与被物体反射后返回ToF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ToF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轿门本体2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强反射区21和弱反射区22,强反射区21距离监测组件5近,弱反射区22距离监测组件5远,第一传感器51的发射接收器正对强反射区21,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区域与强反射区21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强反射区21对应图1的①区域,弱反射区22对应图1的②区域。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51的发射接收器正对强反射区21,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区域与强反射区21间隔,此时,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曝光值不同,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弱反射区22处于第一传感器51的视角θ1范围内,但是第一传感器51无法对弱反射区22进行监测,此时,设置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区域与强反射区21间隔,可以避免强反射区21反射的光线对第二传感器52的曝光值造成影响,使得第二传感器52与第一传感器51之间协同作用,共同对轿厢1门口区域进行监测。由于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倾斜角度还与监测组件5和轿门本体2的距离有关,因此,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倾斜角度α1和α2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试。
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沿垂直于轿门本体2的方向排布,且第一传感器51位于第二传感器5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52邻近于外界环境的一侧为第二传感器52的外侧,由于第一传感器51的发射接收器朝向电梯的轿厢1外,第二传感器52的发射接收器朝向轿厢1内,将第一传感器51放置在第二传感器52的外侧,可以方便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安装。
参照图4至图7,具体地,轿门结构包括门楣板3,门楣板3位于轿门本体2和轿厢1之间,监测组件5安装在门楣板3上。门楣板3位置较高,可以同时观测到轿厢1外和轿厢1内的状态,方便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作业,将监测组件5设置在门楣板3上,有助于监测组件5作业的进行。
优选地,监测组件5安装在门楣板3的中间区域。通过将监测组件5设置在门楣板3的中间区域,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范围可以覆盖整个轿厢1门口的区域,避免轿厢1门口左右两侧存在监测盲区。
进一步地,监测组件5包括壳体53,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均安装在壳体53内,壳体53上设置有透光孔,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通过透光孔发射和接收光线。将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设置在壳体53内,此时,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可以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方便轿门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地,监测组件5的壳体53和门楣板3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螺纹连接稳定性高,可以保证监测组件5能够牢牢固定在门楣板3上。
在本实施例中,门楣板3的下端弯折形成一U型槽,U型槽的槽底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两侧设置有螺柱31,监测组件5设置在U型槽内,监测组件5的壳体53上设置有安装孔533,螺柱31穿过安装孔533与螺母4连接,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通过门楣板3上的通孔发射和接收光线。进一步地,安装孔533呈U型,这样可以方便调整监控组件的位置,降低壳体53的制造精度。
进一步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第一传感器51的镜头固定在第一透光孔5313内,第二传感器52的镜头固定在第二透光孔5314内,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的轴线均倾斜设置。由于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发射接收器均倾斜,设置倾斜的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可以方便对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镜头进行固定。
具体地,监测组件5包括滤光片6,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内均设置有滤光片6,滤光片6用于过滤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发射和接收的光线。通过设置滤光片6,滤光片6可以过滤干扰光线,提高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的监测精度。
具体地,壳体53包括壳本体532和面板531,壳本体532内设置有空腔,面板531与壳本体532连接以封堵空腔的开口,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均设置在空腔内,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均设置在面板531上,面板5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311和第二侧面5312,其中,第一侧面5311远离空腔的第一侧面5311,第一侧面5311的边缘区域凹陷设置,第二侧面5312为平面,此时,面板531呈中间厚,两边薄的形状。由于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均倾斜,将第一侧面5311的边缘区域凹陷设置,可以缩短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两侧的孔壁的长度,减少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孔壁对光线的遮挡,即减少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对第一传感器51视角θ1和第二传感器52视角θ2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透光孔5313远离壳体53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第二透光孔5314远离壳体53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通过设置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呈喇叭状,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透光孔5313和第二透光孔5314对第一传感器51视角θ1和第二传感器52视角θ2的影响,保证监测组件5的监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均采用隐藏式安装,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仅发射器和接收器可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轿门结构整体的外观,还可以减少监测组件5对轿门本体2移动的影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轿门结构,轿门结构安装在轿厢1的门口处。由于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可以互相补偿曝光范围的监测数据,减少作业盲区,能够对整个轿厢1门口的区域进行监测,因此,采用此轿门结构的电梯可以准确判断轿厢1门口区域的乘客情况,从而控制轿门本体2的开启和关闭,避免夹伤乘客,安全系数高。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轿门结构,包括轿门本体和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邻近于所述轿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电梯的轿厢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朝向所述轿厢内,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监测区域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门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强反射区和弱反射区,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发射接收器正对所述强反射区,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监测区域与所述强反射区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垂直于所述轿门本体的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楣板,所述门楣板位于所述轿门本体和所述轿厢之间,所述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门楣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门楣板的中间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和所述门楣板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所述透光孔发射和接收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固定在所述透光孔内,所述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的光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一透光孔内,所述第二传感器的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透光孔内,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的轴线均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面板,所述壳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面板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以封堵所述空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均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具有远离所述空腔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区域凹陷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孔远离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和/或,
所述第二透光孔远离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呈喇叭状。
12.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轿门结构。
CN202223429858.9U 2022-12-16 2022-12-16 轿门结构和电梯 Active CN219098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9858.9U CN219098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轿门结构和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9858.9U CN219098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轿门结构和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8421U true CN219098421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9858.9U Active CN219098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轿门结构和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8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3869A (zh) * 2022-12-16 2023-04-18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轿门结构和电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3869A (zh) * 2022-12-16 2023-04-18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轿门结构和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53276B1 (en) Automatic door sensor
CN219098421U (zh) 轿门结构和电梯
JP4091131B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安全検出システムのアセンブリ
US8309904B2 (en) Safety system for safeguarding a moving, guided motion element having switchable object detection devices
EP3270362B1 (de) Brandmelder mit einer messkammer und mit einem schaltungsträger zur gemeinsamen anordnung eines brandsensors der messkammer sowie zumindest eines weiteren sensors zur erfassung einer messgrösse in der umgebung ausserhalb des brandmelders
EP1243544A2 (en) Safety system for elevator doors
JP2001229473A (ja) 妨害検知機能付き防犯センサ
US7940190B2 (en) Smoke detector
EP0519686B1 (en) Laser light transmitter and proximity detector
DE102005010657B4 (de) Objekterfassungsvorrichtung
KR20180042495A (ko) 열차 승강장안전문용 인체 및 사물 감시 안전시스템
JP4761340B2 (ja) 防犯用センサ装置
WO2024124649A1 (zh) 轿门结构和电梯
US20070035954A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dirt accumulation on a transparent covering pane in front of a optical unit
US8471704B2 (en) Door system comprising a sensor device for monitoring vertical door edges
US7209272B2 (en) Object detecting apparatus having operation monitoring function
JP3004867U (ja) 自動ドア用物体検知装置
CN218788092U (zh) 一种深度相机与智能终端
JP4601222B2 (ja) 撮像装置
EP3622491B1 (en) Wireless dual technology displacement sensor
CN221055783U (zh) 一种光学传感器
JPH07212318A (ja) 車両用送受信器
KR20190069743A (ko) 장애물 감지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JP2003248878A (ja) 導光体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火災感知器
KR102544284B1 (ko) 출입자 감지용 센서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여닫이문의 자동개폐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