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5891U -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5891U
CN219095891U CN202223483882.0U CN202223483882U CN219095891U CN 219095891 U CN219095891 U CN 219095891U CN 202223483882 U CN202223483882 U CN 202223483882U CN 219095891 U CN219095891 U CN 219095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entral rod
rotary sleeve
auxiliary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38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uol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uol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uol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uol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38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5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5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5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包括中心杆、固定组件、主电机、旋转套、若干副旋转组件、若干发热棒和若干连接杆,所述中心杆为直杆结构;所述旋转套和中心杆同轴转动连接并轴向固定;所述主电机和中心杆固定连接,主电机和旋转套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为直杆结构,连接杆均匀环绕旋转套设置并和中心杆垂直,连接杆的一端和旋转套固定连接;所述副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连接杆远离中心杆的一端,所述发热棒的一端和副旋转组件固定连接,副旋转组件使发热棒转动且转动面和中心杆共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存在的翻边设备外形尺寸加大,不方便携带或转运的问题,使本实用新型携带转运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氟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背景技术
四氟管,学名聚四氟乙烯管,简称:F4管、PTFE管。聚四氟乙烯管材质:聚四氟乙烯树脂。是使用高质量的柱塞工挤出管,采用特殊加工工艺,使钢管和塑料管紧密结合,能承受正压1.6Mpa,负压:77Kpa;可在-60℃~+260℃内正常使用,具有可靠优良的耐腐蚀性。输送高温下的强腐蚀性气、液体,这是其它管道所不能代替的。在生产制作钢衬四氟管时,使四氟管插入至钢管内部,四氟管和钢管之间紧密贴合。而钢衬四氟管在使用时需要依次连接从而达到需要的长度,而为了使钢衬四氟管之间的连接紧密,避免运输的物质从两根钢衬四氟管的连接处和钢材接触或直接泄漏,需要对四氟管进行翻边处理。钢管端部设置有起密封作用的法兰,翻边完成后四氟管对应的翻边段和法兰贴合。
钢衬四氟管在专门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加工时,会有专用的设备进行加工,例如中国专利CN21437324U公开了一种钢衬四氟管道翻边设备,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水平支撑钢衬四氟管道的支撑座,支撑座上的钢衬四氟管道的一端的安装支架上还设有翻边机构,翻边机构包括将钢衬四氟管道端部的聚四氟乙烯树脂翻边至法兰上的模具头。
但是该设备的外形尺寸较大,而加工钢衬四氟管的场地需要经常变化时,转运该设备需要使用有较大货箱的车辆,搬运设备时也极为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四氟管翻边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翻边设备外形尺寸加大,不方便携带或转运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包括中心杆、固定组件、主电机、旋转套、若干副旋转组件、若干发热棒和若干连接杆,所述中心杆为直杆结构;所述旋转套和中心杆同轴转动连接并轴向固定;所述主电机和中心杆固定连接,主电机和旋转套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为直杆结构,连接杆均匀环绕旋转套设置并和中心杆垂直,连接杆的一端和旋转套固定连接;所述副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连接杆远离中心杆的一端,所述发热棒的一端和副旋转组件固定连接,副旋转组件使发热棒转动且转动面和中心杆共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中心杆的一端,使中心杆可固定在管状结构的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操作者使本实用新型插入需要翻边的钢衬四氟管端部,固定组件使中心杆和四氟管同轴固定且连接杆的位置和钢管的法兰共面,然后发热棒上升到一定温度,主电机带动发热棒绕中心杆旋转,而副电机驱动发热棒的一端向远离中心杆的方向远离,在这个过程中,发热棒和四氟管接触并对需要翻边的部分持续加热挤压,当发热棒旋转至和中心杆垂直时则完成了翻边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双向驱动装置、若干第一连杆和若干抵接杆,所述双向驱动装置为条状结构并同轴固定设置在中心杆一端的内部,所述中心杆设置有供第一连杆活动的镂空,所述抵接杆为直杆结构并和双向驱动装置平行,抵接杆绕双向驱动装置环绕设置;所述第一连杆分别环绕设置在双向驱动装置的两端,第一连杆的一端和双向驱动装置的端部转动连接,另外一端和抵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抵接杆外壁包裹有防滑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副旋转组件包括副电机和减速齿轮组,所述副电机和中心杆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设置在副电机的输出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隔热材料;所述副电机和主电机外壁包裹有隔热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双向驱动装置为双向电动伸缩杆。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杆远离固定组件的一端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所示支撑杆的顶端和中心杆抵接,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操作者握住中心杆远离固定组件的一端,使本实用新型插入至钢衬四氟管的内部,利用发热棒对四氟管加热的同时,缓慢的旋转发热棒的倾斜角度,使四氟管的端部从直身段先变成喇叭状,然后再旋转至和钢管端部的法兰贴合,从而完成了翻边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小,便于操作者对本实用新型的转运。
2、所述固定组件使中心杆相对四氟管固定,当主电机、副电机驱动发热棒旋转并对四氟管挤压时,本实用新型不会沿四氟管的轴线移动,以使发热棒可持续稳定的进行作业。避免了人工使用明火对四氟管进行加热的步骤,避免了可能引起火灾的风险,提高了施工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电机和连接杆的驱动连接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钢管;2、四氟管;3、法兰;4、中心杆;5、抵接杆;6、双向驱动装置;7、第一连杆;8、蓄电部;9、主电机;10、连接杆;11、发热棒;12、支撑杆;15、旋转套;17、副电机;1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包括中心杆4、固定组件、主电机9、旋转套15、若干副旋转组件、若干发热棒11和若干连接杆10,所述中心杆4为直杆结构,所述旋转套15包括同轴设置的螺纹段和连接段,所述旋转套15和中心杆4同轴转动连接并轴向固定,旋转套1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环以避免旋转套15轴向移动,限位环和中心杆4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机9和中心杆4固定连接,主电机9的输出轴和中心杆4平行线并设置有间隔,主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的齿轮,齿轮和旋转套15的螺纹段啮合。所述连接杆10为直杆结构,连接杆10均匀环绕旋转套15设置并和中心杆4垂直,连接杆10的一端和旋转套15的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副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连接杆10远离中心杆4的一端,所述发热棒11的一端和副旋转组件固定连接,副旋转组件使发热棒11转动且转动面和中心杆4共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中心杆4的一端,使中心杆4可固定在管状结构的轴线上,以便发热棒11绕中心杆4旋转时和四氟管2的端部均匀接触。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钢管1的端部设置有法兰3,钢管1内部设置有四氟管2,且四氟管2有一段待翻边部分凸出法兰面。把设置有发热棒11的中心杆4一端伸入四氟管2内部时,连接杆10的位置应该和法兰3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双向驱动装置6、若干第一连杆7和若干抵接杆5,所述双向驱动装置6为条状结构并同轴固定设置在中心杆4一端的内部,作为优选,双向驱动装置6为双向电动伸缩杆。所述中心杆4设置有供第一连杆7活动的镂空,所述抵接杆5为直杆结构并和双向驱动装置6平行,抵接杆5绕双向驱动装置6环绕设置。所述第一连杆7分别环绕设置在双向驱动装置6的两端,第一连杆7的一端和双向驱动装置6的端部转动连接,另外一端和抵接杆5的端部转动连接。本实例中,双向驱动装置6的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中心杆4的另外一端。使用时先使双向驱动装置6伸出,使抵接杆5和中心杆4靠近,然后把中心杆4上设置双向驱动装置6的一端伸入至管道内部,再使用控制器驱动双向驱动装置6收缩,使连杆和双向驱动装置6的角度发生变化,以改变抵接杆5和中心杆4的距离,从而实线抵接杆5和四氟管2内部的抵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抵接杆5外壁包裹有防滑材料,本实例中抵接杆5外部包裹有橡胶套以起到防滑作用,避免中心杆4在四氟管2内部轴向移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翻边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副旋转组件包括副电机17和减速齿轮组,所述副电机17和中心杆4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设置在副电机17的输出轴上。发热棒11在绕中心杆4旋转时,发热棒11远离连接杆10的一端缓慢向四氟管2倾斜,在加热的过程中对四氟管2缓慢挤压,使四氟管2端部加热和翻边同步进行,避免四氟管2还未被发热棒11软化,强行挤压造成四氟管2的损坏或者发热棒11、副电机17的损坏,因此需要减速齿轮组。减速齿轮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对减速齿轮组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为隔热材料;所述副电机17和主电机9外壁包裹有隔热材料。当发热棒11对四氟管2加热使其易变形时,为避免产生的热量对副电机17和主电机9造成影响,故对副电机17和主电机9进行隔热处理。本实例中,副电机17和主电机9外部包裹石棉。
所述中心杆4的上固定设置蓄电部8,可提供工发热板使用的电力。同时和双向电动伸缩杆提供电力供应。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杆4远离固定组件的一端竖直设置有支撑杆12,所示支撑杆12的顶端和中心杆4抵接,所述支撑杆12为可伸缩结构。避免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翻边作业时,固定组件支撑松动,使中心杆4出现倾斜的状况,故在中心杆4的另外一端设置支撑杆12,以保持中心杆4和四氟管2的相对位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杆(4)、固定组件、主电机(9)、旋转套(15)、若干副旋转组件、若干发热棒(11)和若干连接杆(10),所述中心杆(4)为直杆结构;所述旋转套(15)和中心杆(4)同轴转动连接并轴向固定;所述主电机(9)和中心杆(4)固定连接,主电机(9)和旋转套(15)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0)为直杆结构,连接杆(10)均匀环绕旋转套(15)设置并和中心杆(4)垂直,连接杆(10)的一端和旋转套(15)固定连接;所述副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连接杆(10)远离中心杆(4)的一端,所述发热棒(11)的一端和副旋转组件固定连接,副旋转组件使发热棒(11)转动且转动面和中心杆(4)共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中心杆(4)的一端,使中心杆(4)可固定在管状结构的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双向驱动装置(6)、若干第一连杆(7)和若干抵接杆(5),所述双向驱动装置(6)为条状结构并同轴固定设置在中心杆(4)一端的内部,所述中心杆(4)设置有供第一连杆(7)活动的镂空,所述抵接杆(5)为直杆结构并和双向驱动装置(6)平行,抵接杆(5)绕双向驱动装置(6)环绕设置;所述第一连杆(7)分别环绕设置在双向驱动装置(6)的两端,第一连杆(7)的一端和双向驱动装置(6)的端部转动连接,另外一端和抵接杆(5)的端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杆(5)外壁包裹有防滑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旋转组件包括副电机和减速齿轮组,所述副电机和中心杆(4)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设置在副电机的输出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为隔热材料;所述副电机和主电机(9)外壁包裹有隔热材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驱动装置(6)为双向电动伸缩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4)远离固定组件的一端竖直设置有支撑杆(12),所示支撑杆(12)的顶端和中心杆(4)抵接,所述支撑杆(12)为可伸缩结构。
CN202223483882.0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Active CN219095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3882.0U CN219095891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3882.0U CN219095891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5891U true CN219095891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3882.0U Active CN219095891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5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0892B (zh) 一种用于制造三通管道的半自动对接机
CN105904148B (zh) 一种钢管环形焊缝机构
CN219095891U (zh) 一种四氟管翻边设备
CN107031031A (zh) 一种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管端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2015907U (zh) 大口径厚壁钢管焊接预后热装置
CN212315927U (zh) 喷灯及石英管内抛光装置
CN219775993U (zh) 一种热电分离的锅炉供热系统
CN108745820A (zh) 一种用于柱形钢管喷漆后的烘干装置
CN114654087B (zh) 一种易燃易爆介质输送管道用激光焊接设备
CN113619126B (zh) 一种塑料管对缝夹紧焊接系统
CN217071367U (zh) 一种管道焊接用对接装置
CN113844021A (zh) 一种管道补口装置
CN114261120B (zh) 一种承插式缠绕结构壁管的制作方法及设备
CN214164083U (zh) 一种多角度塑料管件热熔焊机
CN111251587B (zh) 一种改性聚丙烯管的椭圆变形纠正装置
CN114473158A (zh) 一种工业用自动化电弧焊接工作台
CN112339256A (zh) 一种热熔连接式四氟管后加工装置
CN208644491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采用该夹持装置的焊接装置
CN114103132A (zh) 一种适合于长管焊接的摩擦焊接设备
CN207359673U (zh) 用于玻璃钢管道的消泡装置
CN220362201U (zh) 一种用于水利管道的环绕式焊接装置
CN219855957U (zh) 一种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保温管用加热设备
CN214927210U (zh) 一种hdpe内助增强螺旋波纹管扩口缠绕设备
CN112010543A (zh) 喷灯及石英管内抛光装置
CN220740020U (zh) 管道焊接辅助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