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5045U - 拆卸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拆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5045U
CN219095045U CN202320025383.2U CN202320025383U CN219095045U CN 219095045 U CN219095045 U CN 219095045U CN 202320025383 U CN202320025383 U CN 202320025383U CN 219095045 U CN219095045 U CN 21909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ejection
assembly
groov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5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京
郭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53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5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拆卸系统,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拆卸系统包括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分别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在利用加热件加热第一主体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由此在加热时副屏不用支撑整个机身重量,避免了在副屏上留下顶印。

Description

拆卸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卸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屏手机因屏幕较大,外观独特等特点而逐渐受到用户尤其是商务型用户的欢迎。在组装折叠屏时,当组屏偏位时需要将屏幕拆解下来重新组装。通常拆解副屏时,需先将副屏加热,然后用拆机片分离屏幕和中框。
在加热副屏时,折叠屏手机的两个主体处于折叠状态,使得位于最底部的副屏支撑整个机体的重量,由此容易在副屏上留下顶印。此外,在对副屏加热的同时还对电池进行了加热,容易导致电池因受热而损坏。
在分离副屏与中框时,采用将拆机片插入副屏与中框的缝隙中并划开副屏背胶的方式进行分离,这样容易造成屏幕或中框外观损伤,导致功能不良等问题,导致副屏拆解后的报废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系统,能够避免在拆卸副屏时在副屏上留下顶印。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卸系统,所述拆卸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放置平台、加热件和壳体;
所述第一放置平台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放置平台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二容置组件用于容置所述折叠屏手机的第二主体,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副屏朝向所述第一容置组件;
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对所述第一主体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包括第一容置槽、导热部和第一避让部,所述导热部和所述第一避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主体;
所述导热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副屏背部的粘接区域,且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副屏接触;
所述第一避让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电池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组件包括第二容置槽和第二避让部;
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二主体;
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电池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避让部所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
和/或,所述第二避让部所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组件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主体向后凸出的后置摄像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组件还包括框体;
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接且并排分布,所述框体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置平台还具有抓手凹部。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放置平台;
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放置平台;
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拆卸系统还包括拆卸装置;
所述拆卸装置包括吸附件、第二放置平台和顶出机构;
所述第二放置平台具有容置通槽,所述容置通槽贯穿所述第二放置平台;
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通槽内,用于吸附所述第一主体的副屏;
所述第二放置平台包括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所述第一顶出部和所述第二顶出部均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中框接触;
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的下方,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部和所述第二顶出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均包括动力件,传力件和顶出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加热装置具有分别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在利用加热件加热第一主体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由此在加热时副屏不用支撑整个机身重量,避免了在副屏上留下顶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处于展开姿态下的折叠屏手机副屏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处于展开姿态下的折叠屏手机主屏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的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处于折叠姿态的折叠屏手机放置于图6中的拆卸装置的第二放置平台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加热装置-1;
第一放置平台-11;加热件-12;壳体-13;支撑平台-14;
第一容置组件-111;第二容置组件-112;安装凹槽-131;散热孔-132;提手-133;
第一容置槽-1111;导热部-1112;第一避让部-1113;框体-1114;
第二容置槽-1121;第二避让部-1122;容纳部-1123;
折叠屏手机-2;
第一主体-21;第二主体-22;
拆卸装置-3;
吸附件-31;第二放置平台-32;顶出机构-33;
容置通槽-321;第一顶出部-322;第二顶出部-323;
动力件-3311;传力件-3312;顶出件-3313;
M-主屏;N-副屏。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一般以产品习惯摆设时结构之间的相对方位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产品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下”可能互换。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数量。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和图2分别为折叠屏手机在副屏侧和主屏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折叠屏手机2通常包括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两部分。第一主体21的第一侧具有副屏N,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具有第一屏幕。第二主体的第一侧通常设有后置摄像头,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具有第二屏幕。参见图2,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构成了主屏M。
在本领域内,第一主体21通常也被称为折叠屏手机的“Flip”,第二主体22通常也被称为折叠屏手机的“Base”。
为将副屏从第一主体上拆解下来,通常先对第一主体的副屏侧进行加热以使副屏背部的粘胶软化。然而相关技术中,在对副屏加热时,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姿态且副屏位于最底下,那么则由副屏承担整个机身的重量,因此容易在副屏表面上留有顶印。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折叠屏手机拆解下来的拆卸系统,该拆卸系统包括加热装置1。如图3和图5所示,该加热装置1包括第一放置平台11、加热件12和壳体13。
第一放置平台11放置于壳体13上,第一放置平台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组件111和第二容置组件112。第一容置组件111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2的第一主体21,第二容置组件112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2的第二主体22。基于此,在对第一主体加热时,处于展开姿态的折叠屏手机的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分别放置于第一容置组件111和第二容置组件112内。
加热件12安装于壳体13中,用于对第一主体21进行加热。设置于第一主体21的副屏朝向第一容置组件111,由此有助于加热件对第一主体进行加热,以尽快使副屏背部的粘胶软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中,加热装置具有分别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在利用加热件加热第一主体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由此在加热时不用副屏承担整个机身重量,避免了在副屏上留下顶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容置组件111可以包括第一容置槽1111、导热部1112和第一避让部1113。导热部1112和第一避让部1113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111内。第一容置槽1111用于容置第一主体21。
导热部1112的位置对应于副屏背部的粘接区域,且导热部1112与副屏接触,粘接区域是指副屏背部上设置粘胶的区域。由此通过导热部将加热件发出的热量传递至副屏背部的粘接区域。换言之,仅在第一容置槽与副屏背部的粘接区域对应的区域上设置导热部,由此可以避免热量对第一主体的其他部分产生不利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导热部的形状以及位置均与副屏的粘接区域相适应,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避让部1113的位置对应于第一主体21的电池区域,电池区域是指第一主体电池所在的区域。通过设置第一避让部可以进一步防止热量传递至第一主体的电池,避免电池因受热而损坏。
在加热件对第一主体的副屏侧加热时,第一主体的副屏朝向第一容置槽放置于槽内时,导热部与副屏上设置有粘胶的区域相接触,同时第一避让部能够对第一主体的电池形成避让。基于此,导热部能将热量传递至副屏背部的粘胶,由此使得粘胶软化,便于后续副屏的拆卸。同时通过第一避让部的作用,有效地阻碍了热量向第一主体的电池传递,避免电池因受热而损坏。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副屏背部的边缘设置一圈粘胶来实现副屏与中框的连接。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部1112呈边框状,其环绕第一容置槽的边缘分布,由此当第一主体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时,呈框状的导热部能够对应并贴合于副屏设置有粘胶的区域,从而有利于使粘胶软化。
可以理解的是,副屏背部粘胶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可以具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示例,相应地,与副屏背部粘胶相对应的导热部的设置位置和形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部1112可以为铜或者铜合金等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此外,导热部至少与副屏接触部分的最外侧可以包覆有保护层,由此能够防止金属对副屏造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容置组件112可以包括第二容置槽1121和第二避让部1122。
第二容置槽1121用于容置第二主体22。第二避让部1122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121内,位置对应于第二主体22的电池区域。由于第一容置组件与第二容置组件并排布置,因此第一容置组件的导热部与第二容置组件的距离较近,通过设置第二避让部可以有效防止热量通过导热部传递至第二主体的电池处,避免电池因受热而损坏。
在加热件对第一主体的副屏侧加热时,第一主体21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二主体22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通过第二避让部的避让作用,防止了热量通过导热部传递至第二主体的电池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避让部1113所在区域可以相对于第一容置槽1111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也即是第一避让部呈凹槽状。基于此,当第一主体置于第一容置槽内时,副屏上设置粘胶的区域与导热部相接接触,而第一主体的电池下方对应着向内凹陷的第一避让部,由此相当于电池下方被挖去一部分,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热量通过实体传递到电池区域。
和/或,第二避让部1122所在区域可以相对于第二容置槽1121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也即是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基于此,在加热件对第一主体的副屏侧加热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置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后,尽管第二主体与放置在第一容置槽内的导热部的距离较近,但第二主体的电池下方对应着向内凹陷的第二避让部,由此相当于电池下方被挖去一部分,从而能有效防止热量通过实体传递到电池处。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的位置和尺寸大小均分别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电池相适应。为了更好地发挥避让部的避让作用,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的尺寸可以大于各自对应的电池的尺寸,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热量传递至电池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容置组件112还可以包括容纳部1123。容纳部1123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121内,用于容纳第二主体22向后凸出的后置摄像组件。
第二主体22的背部通常设置有后置摄像头,由此当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姿态,第一主体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且第二主体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时,第二主体的后置摄像头能被置于容纳部112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组件111还可以包括框体1114。
框体1114与第二容置槽1121连接且并排分布,框体形成第一容置槽1111。
基于此,框体1114可以与第二容置槽一体成形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热部可以呈框体状,第一避让部的主体部分可以大致呈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主体部分可以向内凹陷形成避让部分,第一避让部整体设置在导热部围成的区域内。而导热部和第一避让部设置在框体1114围成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部可以采用不同于导热部的材质制成,例如采用以酚醛树脂为基料的有填料化合物——防静电电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放置平台11还可以具有抓手凹部113,由此在将折叠屏手机2放在第一放置平台上或将其从第一放置平台上取下时,可以从抓手凹部处入手方便地将其放入或者取出。
抓手凹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放置平台的至少一个侧边处。在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放置平台11在靠近折叠屏手机2的两侧长边处各设有一个抓手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支撑平台14,该支撑平台14用于支撑第一放置平台11,也即第一放置平台安装于支撑平台上。
壳体13的顶部可以具有安装凹槽131,安装凹槽131用于容置第一放置平台11,也即第一放置平台设置于安装凹槽131内。
壳体13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支撑平台14和加热件12可与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至少一个壁体上可以设置散热孔132,由此防止加热件散发的热量在壳体内积聚。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3所示,壳体至少一个壁体上可以设置提手133,由此便于移动该加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温度调节按钮(图中未示出)和计时按钮(图中未示出),由此能方便地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设定,例如将加热温度设置为60°~100°之间的任一数值,将加热时间设置为4min~8min之间的任一数值。
再如图5所示,支撑平台14可以包括支撑立柱和支撑台,支撑台上可以安装第一放置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热件12可以安装于支撑平台上,而导热部位于加热件上并与加热件接触,由此加热件能将热量传递至导热部。
在通过加热使第一主体的副屏背部的粘胶软化后,需将副屏与中框分离。相关技术通常采用将拆机片插入副屏与中框的缝隙中并划开副屏粘胶(例如背胶)的方式进行分离,这样容易造成屏幕或中框外观损伤,导致功能不良等问题,导致副屏拆解后的报废率较高。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卸系统还包括拆卸装置3。如图6所示,该拆卸装置3包括吸附件31、第二放置平台32和顶出机构33。
第二放置平台32具有容置通槽321,容置通槽321贯穿第二放置平台32。吸附件31设置在容置通槽321内,用于吸附第一主体21的副屏。
第二放置平台32包括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均与第一主体21的中框接触。顶出机构33用于对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由此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受到下方顶出机构所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后,能带动中框向上移动。
在分离副屏和中框时,如图7所示,处于折叠姿态的折叠屏手机2副屏朝下地放置于第二放置平台上,此时副屏被吸附件吸附住,而副屏侧的中框与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接触。基于此,当位于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下方的顶出机构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第一主体的中框在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的带动下向上移动,而与此同时第一主体的副屏被吸附件吸附住,由此使得副屏与中框分离。
需说明的是,吸附件具有为其提供吸附力的吸力供给件(图中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拆卸装置3还可以具有外壳,顶出组件和吸附件的吸附力供给件可以位于外壳内。在外壳内,两个相对壁面之间还可以设置承载板(图中未示出),吸附件可以设置在该承载板上。
外壳的顶部可以具有开口,由此第二放置平台和吸附件可以设置在承载板上并通过该开口露出于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可以为尺寸大小与副屏尺寸相当的吸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分别位于第二放置平台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沿着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基于此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中框向上顶起。
第一顶出部和/或第二顶出部可以分别连接到容置通槽内壁的中间位置并朝向容置通槽的中心延伸,由此能够为中框提供搭接的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顶出机构33可以包括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
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分别设置在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的下方,分别用于对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第一顶出部与第二顶出部各自具有相应的顶出组件,由此能够方便地对中框不同位置的移动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均可以包括动力件3311,传力件3312和顶出件3313。
动力件3311用于对外提供动力,例如可以为电机。
传力件3312与动力件连接,用于将动力件输出的动力传递至顶出件。
顶出件3313与第一顶出部、第二顶出部接触,由此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在顶出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拆卸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将处于折叠姿态的折叠屏手机副屏朝下地放置于第二放置平台上,使副屏侧的中框与第一顶出部、第二顶出部接触,并使吸附件吸附住副屏。
利用顶出组件先后将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向上顶起预设的高度至少一个轮次,其中可以先顶起第一顶部再顶起第二顶出部,也可以先顶起第二顶部再顶起第一顶出部。例如,先利用第一顶出组件将第一顶出部向上顶起3mm,接着再利用第二顶出组件将第二顶出部向上顶起3mm,然后利用第一顶出组件将第一顶出部向上顶起5mm,接着再利用第二顶出组件将第二顶出部向上顶起5mm,由此分离中框与副屏,从而保证副屏外观、副屏排线不受损伤。
将副屏与中框分离后,将副屏向转轴边倾斜拿起副屏,用加长电动螺丝刀等工具拆下屏幕BTB盖板上的螺丝。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加热装置(1),所述加热装置(1)包括第一放置平台(11)、加热件(12)和壳体(13);
所述第一放置平台(11)放置于所述壳体(13)上,所述第一放置平台(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组件(111)和第二容置组件(112);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11)用于容置折叠屏手机(2)的第一主体(21),所述第二容置组件(112)用于容置所述折叠屏手机(2)的第二主体(22),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21)的副屏朝向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11);
所述加热件(12)安装于所述壳体(13)中,用于对所述第一主体(21)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11)包括第一容置槽(1111)、导热部(1112)和第一避让部(1113),所述导热部(1112)和所述第一避让部(1113)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111)内;
所述第一容置槽(1111)用于容置所述第一主体(21);
所述导热部(1112)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副屏背部的粘接区域,且所述导热部(1112)与所述副屏接触;
所述第一避让部(1113)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主体(21)的电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容置组件(112)包括第二容置槽(1121)和第二避让部(1122);
所述第二容置槽(1121)用于容置所述第二主体(22);
所述第二避让部(1122)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1121)内,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主体(22)的电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避让部(1113)所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11)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
和/或,所述第二避让部(1122)所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121)的其他区域向内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容置组件(112)还包括容纳部(1123),所述容纳部(1123)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1121)内,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主体(22)向后凸出的后置摄像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置组件(111)还包括框体(1114);
所述框体(1114)与所述第二容置槽(1121)连接且并排分布,所述框体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1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置平台(11)还具有抓手凹部(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1)还包括支撑平台(14),所述支撑平台(14)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放置平台(11);
所述壳体(13)的顶部具有安装凹槽(131),所述安装凹槽(131)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放置平台(11);
所述壳体(13)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支撑平台(14)和所述加热件(12)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卸系统还包括拆卸装置(3);
所述拆卸装置(3)包括吸附件(31)、第二放置平台(32)和顶出机构(33);
所述第二放置平台(32)具有容置通槽(321),所述容置通槽(321)贯穿所述第二放置平台(32);
所述吸附件(31)设置在所述容置通槽(321)内,用于吸附所述第一主体(21)的副屏;
所述第二放置平台(32)包括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所述第一顶出部(322)和所述第二顶出部(323)均与所述第一主体(21)的中框接触;
所述顶出机构(33)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出机构(33)包括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部(322)和第二顶出部(323)的下方,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部(322)和所述第二顶出部(3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31)和第二顶出组件(332)均包括动力件(3311),传力件(3312)和顶出件(3313)。
CN202320025383.2U 2023-01-05 2023-01-05 拆卸系统 Active CN21909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5383.2U CN21909504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拆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5383.2U CN21909504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拆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5045U true CN21909504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5383.2U Active CN21909504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拆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5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5443B1 (ko) 2차 전지
KR101288192B1 (ko) 전자 장치용 2차 전지
US6127802A (en) Charger with battery retention door
CN102893483B (zh) 万能电池充电器
CN102832413B (zh) 一种全自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侧边弯折四合一设备
US20230327239A1 (en) Battery Cell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2206154B1 (ko) 전지팩의 탑 또는 바텀 캡 자동화 조립 라인 및 방법
CN202871875U (zh) 一种电池侧边绝缘封装系统
CN113611971A (zh) 一种具有防高强振动的锂电池固定架及其安装方法
US20060244418A1 (en) Battery modul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832360B (zh) 一种电池侧边绝缘封装系统及封装电池侧边的方法
CN219095045U (zh) 拆卸系统
CN213620439U (zh) 覆膜装置
CN2932683Y (zh) 电连接器
CN209382295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自动拆装装置
CN111231295A (zh) 一种贴膜定位器
CN202871921U (zh) 一种全自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侧边弯折四合一设备
CN209382294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自动充电装置及太阳能包装装置
CN209321267U (zh) 一种无人机固定装置及升降平台
KR20210155075A (ko) 배터리셀용 버스바 조립장치
CN20735437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7803311U (zh) 一种多功能显示器外壳薄膜贴附机
CN219998279U (zh) 一种翻转式包胶机构、包胶装置
KR101092959B1 (ko) 배터리 팩
CN219759639U (zh) 电芯贴隔热垫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