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8527U -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8527U
CN219088527U CN202223158859.4U CN202223158859U CN219088527U CN 219088527 U CN219088527 U CN 219088527U CN 202223158859 U CN202223158859 U CN 202223158859U CN 219088527 U CN219088527 U CN 219088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ole
sole
midsole
arch
s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88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维正
李世豪
张锦育
延领
方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88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8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8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8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运动鞋底包括大底连接于大底上表面的中底;大底包括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区域的第一大底、覆盖足弓至后脚跟区域的第二大底、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大底的触地面的通槽、容纳在大底与中底之间对应开设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支撑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的触地面均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的防滑凸起;制成支撑部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尤其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鞋底不仅要提供一定的弹力,最主要的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及抓地力来配合运动员做各个方向的爆发性动作,例如,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击打背后球时,需要快速后撤,运动员做后撤动作时,主要是依靠前掌脚尖部位提供摩擦力,运动员在做急停转向动作时,鞋底前掌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还要提供侧向的摩擦力,目前的运动鞋鞋底还不能满足现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一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条第一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脚尖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第二大底,对应覆盖足弓至后脚跟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二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条第二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后跟边缘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通槽,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支撑部,容纳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制成所述支撑部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
其中,所述支撑部为碳板片;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边沿着与所述鞋底横断面垂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
其中,所述大底还包括第三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带环绕所述通槽设置,所述第三分隔带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与所述通槽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大于所述通槽的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大底还包括第一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脚尖边缘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一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所述第二大底还包括第二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二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
其中,组成所述第一分隔带的第一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脚尖;组成所述第二分隔带的第二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后跟边缘。
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边缘进行设置;第一支撑部,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第二支撑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外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外侧区域;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还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
其中,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其中,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在大底的前脚掌、后脚掌的触地面上设置不规则形状的防滑凸起,以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的防滑纹理,防滑纹理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妨碍运动员快速变换动作的灵活性。所述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脚掌触地状态时,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同时在足弓部位设置支撑部,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现有技术名词进行如下解释。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尤其在制鞋工业,被应用于中高档旅游鞋、登山鞋、拖鞋、凉鞋的鞋底和内饰材料中。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二异氰酸酯类分子和大分子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是一种成熟的环保材料。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结构示意图;所述运动鞋底100,包括:大底1、中底2以及支撑部3;其中,所述中底2连接于所述大底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3设置在所述大底1与中底2之间。
所述大底1包括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的第一大底11、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后跟部的第二大底12、以及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覆盖足弓部位的通槽13;其中,所述第一大底11和第二大底12是一体成型,并在对应足弓的部位形成所述通槽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13的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
所述支撑部3对应所述通槽13的位置进行设置,具体地,所述大底1与所述中底2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13的位置形成一容纳空间4,所述支撑部3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为碳板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还可以采用TPU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3的形状为长方形,长边沿着与所述鞋底100横断面垂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3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纳空间4的尺寸,以使得所述容纳空间4容纳所述支撑部3的同时确保所述支撑部3的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底1由橡胶材料制成,以保证运动鞋的耐磨和防滑性能;所述中底2采用EVA或ETPU材质制成,以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
请再次参阅图1,具体地,所述第一大底11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上半部分的区域进行设置,其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一防滑凸起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每条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10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一防滑单元111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个第一防滑单元111首尾相接形成的第一防滑凸起110为形状不规则的波浪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条第一防滑凸起110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脚尖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10的长度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大底12对应覆盖足弓下半部分至脚跟的区域进行设置,其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二防滑凸起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每条所述第二防滑凸起120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二防滑单元121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个第二防滑单元121首尾相接形成的第二防滑凸起120为形状不规则的波浪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条第二防滑凸起120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后跟边缘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二防滑凸起120的长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防滑单元111、第二防滑单元121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10、第二防滑凸起120的设置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或后跟触地状态,运动员向任意方向转动时,鞋底均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而足弓部位设置支撑部3,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所述第一大底11还包括第一分隔带14,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脚尖边缘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14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一分隔单元141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一分隔单元141的弧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组成所述第一分隔带14的第一分隔单元141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隔单元141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脚尖。
所述第二大底12还包括第二分隔带15,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分隔带15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二分隔单元151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二分隔单元151的弧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组成所述第二分隔带15的第二分隔单元151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分隔单元151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后跟边缘。
所述大底1还包括第三分隔带16,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带16环绕所述通槽13设置,所述第三分隔带16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与所述通槽13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大于所述通槽13的面积。
请同时参阅图2~3,所述中底2包括:外环部21、第一支撑部22以及第二支撑部23;其中,所述外环部21环绕所述大底1边缘进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22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23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均由TPU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大底11对应前脚掌的外侧区域向所述中底2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21上对应前脚掌外侧区域;所述第一大底11对应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还向所述中底2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21上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
进一步地,对应足弓和后脚跟的区域,沿着所述外环部21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25,在本实施方式中,护脚环25由巭PRO回弹科技材料制成。其中,巭PRO回弹科技就是使用了独特的加工技术将行业中最先进的TPE材料的密度控制在0.10-0.16g/cm区间内,同时控制材料使其变得更加稳定。让这种材料可以在减震性、回弹力、能量反馈上突破材质性能的界限,从而减少运动员在运动时受到的运动损伤,更好的保护运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将运动员在跑步中受伤的风险降到最低。当外界从脚后跟侧面产生冲击时,所述护脚环25变形抵抗冲击。由于所述护脚环25已经抵消了部分能量,对脚后跟的伤害减小或消失,有效保护运动员的脚部。
为了避免影响运动鞋的穿着舒适性,所述护脚环25对应脚踝后侧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这样不仅能保护后脚跟,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舒适性。
请同时参阅图4~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400,包括鞋带41,所述鞋带41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面42,且鞋面42的内部预留有鞋眼扣43,鞋眼扣4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鞋带41;所述鞋面42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44的上侧。
所述鞋面4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421,且前片421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4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422,所述后跟422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部21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跟422的中心位置还缝制一提带4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带423由针织材料制成,宽度为18mm。
在所述鞋面42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424、第二包覆片425,每个包覆片的均为近似三角形的形状。具体地,所述第一包覆片424的一个顶点4240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43固定连接。同样地,第二包覆片425的一个顶点4250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4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片424、第二包覆片425均由半透明的TPU材料制成。
所述运动鞋400还包括防护部426,沿着前脚掌外侧边缘环绕脚尖至前脚掌内侧边缘,设置在所述前片4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膜426由TPU材料制成。
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底的前脚掌、后脚掌的触地面上设置不规则形状的防滑凸起,以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的防滑纹理,防滑纹理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妨碍运动员快速变换动作的灵活性。所述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脚掌触地状态时,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同时在足弓部位设置支撑部,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
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一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若干条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脚尖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
第二大底,对应覆盖足弓至后脚跟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二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若干条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后跟边缘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
通槽,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
支撑部,容纳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制成所述支撑部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碳板片;
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边沿着与所述鞋底横断面垂直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支撑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还包括第三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带环绕所述通槽设置,所述第三分隔带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与所述通槽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大于所述通槽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还包括第一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脚尖边缘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一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
所述第二大底还包括第二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二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第一分隔带的第一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脚尖;
组成所述第二分隔带的第二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后跟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
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边缘进行设置;
第一支撑部,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第二支撑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外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外侧区域;
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还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9.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鞋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
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
CN202223158859.4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Active CN219088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8859.4U CN21908852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8859.4U CN21908852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8527U true CN21908852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8859.4U Active CN21908852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8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3918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08852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40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12390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08852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942402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户外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20109252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942387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20109255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9249321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9088523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9719890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20109257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875245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20109250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924932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396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20326928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398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773431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403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737486U (zh) 一种具有缓震回弹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12391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773432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123907U (zh) 一种具有支撑性的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