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3906U -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3906U
CN216123906U CN202121639701.1U CN202121639701U CN216123906U CN 216123906 U CN216123906 U CN 216123906U CN 202121639701 U CN202121639701 U CN 202121639701U CN 216123906 U CN216123906 U CN 216123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ole
sole
skid
sports shoe
impr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97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德毓
王韦宽
李光廷
胡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qiao Spo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qiao Spo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qiao Spo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qiao Spo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97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3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3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3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运动鞋底包括大底连接于大底上表面的中底;大底包括对应前脚掌区域、后脚掌区域设置在触地面的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其表面均设置均由若干个防滑单元形成的防滑纹理,若干个防滑单元以第一、二大底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每个防滑单元包括一呈M字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以及一呈V字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形成V字形状的两个自由端对应第一防滑凸起形成M字形状的两个凹槽进行设置;每个防滑凸起的形状和尺寸均根据对应的防滑单元分布的位置进行拉伸与调整。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尤其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鞋底不仅要提供一定的弹力,最主要的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及抓地力来配合运动员做各个方向的爆发性动作,例如,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击打背后球时,需要快速后撤,运动员做后撤动作时,主要是依靠前掌脚尖部位提供摩擦力,运动员在做急停转向动作时,鞋底前掌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还要提供侧向的摩擦力,目前的运动鞋鞋底还不能满足现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由若干个防滑单元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以所述第一大底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第二大底,对应后脚掌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由若干个防滑单元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以所述第二大底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每个所述防滑单元包括一呈M字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以及一呈V字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凸起形成V字形状的两个自由端对应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形成M字形状的两个凹槽进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对应的防滑单元分布的位置进行拉伸与调整。
其中,还包括:通槽,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支撑板,容纳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制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
其中,所述支撑板为碳板片;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1.2mm,宽度最大值为53.4mm,长度最大值为101.8mm;其中,所述宽度最大值为沿着鞋底横断面平行的方向测量所述支撑板最宽处获得的数值,所述长度最大值为沿着鞋底横断面垂直的方向测量所述支撑板最长处获得的数值。
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第一防护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表面设置由若干个三角形交错、矩阵排布而形成的支撑纹理;第二防护部,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第三防护部,所述第一大底前脚掌内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触地面上的第一防滑纹理蔓延至所述第三防护部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防护部由半透明、磨砂雾面的TPU材料制成。
其中,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其中,所述鞋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所述前片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所述后跟固定连接护脚环;所述后跟的中心位置缝制一提带,所述提带由皮革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鞋面的外侧和内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且中间镂空;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护脚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顶角向脚尖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前片固定连接,另一个顶角向后跟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后跟的局部区域,另一个顶角向鞋口方向延伸至与位于鞋口位置的鞋眼扣重叠。
其中,对应脚尖部位,在所述前片上覆盖一层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由防水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在大底设置不同尺寸、间隔距离不同(或相同)的防滑单元,仿照人手的指纹设计不同纹理的防滑纹理,以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的防滑纹理,防滑纹理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妨碍运动员快速变换动作的灵活性。所述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触地状态时,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A区域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的中底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现有技术名词进行如下解释。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尤其在制鞋工业,被应用于中高档旅游鞋、登山鞋、拖鞋、凉鞋的鞋底和内饰材料中。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二异氰酸酯类分子和大分子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是一种成熟的环保材料。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结构示意图;所述运动鞋底100,包括:大底1、中底2 和支撑板3;其中,所述中底2连接于大底1上表面。
所述大底1包括对应前脚掌部位设置的第一大底11、对应后脚掌部位设置的第二大底12、以及对应足弓部位设置的通槽13。其中,所述第一大底11和第二大底12是一体成型的,并在对应足弓的部位形成所述通槽13。
所述支撑板3对应所述通槽13的位置进行设置,具体地,所述大底1与所述中底2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13的位置形成一容纳空间 (图未示出),所述支撑板3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3为一碳板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3还可以采用TPU材料制成。制成所述支撑板3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1、中底2的材料硬度,从而起到支撑足弓的作用。
请同时参阅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3为一近似长方形形状的碳板片,且所述长方形沿着第一方向分布设置的两条相对的侧边分别向所述长方形的中心凹陷以形成相应的、具有一预定弧度的弧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前脚掌至后脚跟延伸方向。所述碳板片的厚度为 1.2mm,其宽度最大值为53.4mm,长度最大值为101.8mm。其中,宽度最大值为沿着鞋底横断面的方向测量的所述碳板片最宽处获得的数值,长度最大值为沿着与所述鞋底横断面垂直方向测量的所述碳板片最长处获得的数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底1由橡胶材料制成,保证运动鞋的耐磨和防滑性能。具体地,所述大底1的橡胶片厚度为1.6mm。所述中底2 采用EVA或ETPU材质制成,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
请同时参阅图1、4,具体地,所述第一大底11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滑纹理110由若干个防滑单元14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14以所述第一大底11的中心位置开始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形成类似指纹排布。
同样地,所述第二大底12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滑纹理120由若干个防滑单元14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14以所述第二大底12的中心位置开始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形成类似指纹排布。
具体地,每个防滑单元14包括一呈“M”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141 以及一呈“V”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142,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41与所述第二防滑凸起142按照形状彼此嵌套排布设置,即,所述第二防滑凸起142的“V”字形状的两个自由端对应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41的“M”字形状的两个凹槽进行设置,以形成一个防滑单元14。
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大底11为例,所述防滑单元14从所述第一大底11的中心位置开始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直至布满整个第一大底11;其中,形成防滑单元14的第一防滑凸起141、第二防滑凸起142的形状和尺寸会随着其分布的位置进行拉伸与调整,以使得若干个防滑单元14 能够按照螺旋形状分布布满整个第一大底11;即,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14彼此之间的形状、尺寸不相同。
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大底11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设置防滑单元分布线(图中未示出)以布满整个第一大底11,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14沿着所述防滑单元分布线依次排布以布满整个第一大底11。其中,所述防滑单元分布线形成若干条近似圆形的弧线,相邻两条弧线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值,所述预设值的大小决定了防滑单元14的分布密度。
所述第一防滑纹理110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触地状态,运动员向任意方向转动时,鞋底均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
每个防滑单元14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本实施方式中的运动鞋鞋底可给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及支撑力,还可提供多个方向的摩擦力。
本实施方式的运动鞋鞋底包括表面设置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11和第二大底12,二者的存在保证了鞋底的抓地力及各个方向的摩擦力,使得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而足弓部位设置支撑板3,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大底12的中心还设置一标识印刷区121,所述标识印刷区121的表面平滑,用于印制产品标识、图案。
请同时参阅图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底2包括外环部21、对应后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的第一防护部22、以及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的第二防护部23。其中,所述第二防护部23由TPU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护部23由半透明、磨砂雾面的TPU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大底11对应前脚掌内侧的区域还向所述中底2 延伸,以形成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的第三防护部24。由于所述第三防护部24与所述第一大底11的触地面是一体的,因此,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11触地面上的第一防滑纹理110蔓延至所述第三防护部24的表面。
所述第一防护部22表面设置由若干个三角形交错、矩阵排布而形成的支撑纹理220。
进一步地,对应足弓和后脚跟的区域,沿着所述外环部21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25,在本实施方式中,护脚环25由巭PRO回弹科技材料制成。其中,巭PRO回弹科技就是使用了独特的加工技术将行业中最先进的TPE材料的密度控制在0.10-0.16g/cm区间内,同时控制材料使其变得更加稳定。让这种材料可以在减震性、回弹力、能量反馈上突破材质性能的界限,从而减少运动员在运动时受到的运动损伤,更好的保护运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将运动员在跑步中受伤的风险降到最低。当外界从脚后跟侧面产生冲击时,所述护脚环25变形抵抗冲击。由于所述护脚环25已经抵消了部分能量,对脚后跟的伤害减小或消失,有效保护运动员的脚部。
为了避免影响运动鞋的穿着舒适性,所述护脚环25对应脚踝后侧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这样不仅能保护后脚跟,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舒适性。
请同时参阅图6~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400,包括鞋带41,所述鞋带41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面42,且鞋面42的内部预留有鞋眼扣43,鞋眼扣4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鞋带41;所述鞋面42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44的上侧。
所述鞋面4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421,且所述前片421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4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422,所述后跟422 设置在所述护脚环25上方,且与所述护脚环2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跟422的中心位置还缝制一提带4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带423由皮革材料制成,宽度为18mm。
在所述鞋面42的外侧和内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424、第二包覆片425,每个包覆片均为类似三角形、中间镂空的环形形状,所述鞋面42侧面的网面被对应设置的包覆片所形成的镂空暴露出来。具体地,所述第一包覆片424的一个侧边4240与所述护脚环25固定连接,其中一个顶角4241向脚尖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前片421固定连接,另一个顶角4242向后脚跟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后跟422的局部区域,另一个顶角4243向鞋口方向延伸至与位于鞋口位置的鞋眼扣43重叠。
同样地,第二包覆片425如上所述地覆盖在所述鞋面42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片424、第二包覆片425均由TPU 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对应脚尖部位,在所述前片421上覆盖一层防护膜426,其中,所述防护膜426由防水材料制成。
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底设置不同尺寸、间隔距离不同(或相同)的防滑单元,仿照人手的指纹设计不同纹理的防滑纹理,以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的防滑纹理,防滑纹理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妨碍运动员快速变换动作的灵活性。所述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触地状态时,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
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由若干个防滑单元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以所述第一大底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
第二大底,对应后脚掌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由若干个防滑单元形成,所述若干个防滑单元以所述第二大底的中心位置为起点呈螺旋形状依次排布;
每个所述防滑单元包括一呈M字形状的第一防滑凸起以及一呈V字形状的第二防滑凸起,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凸起形成V字形状的两个自由端对应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形成M字形状的两个凹槽进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对应的防滑单元分布的位置进行拉伸与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槽,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
支撑板,容纳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制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碳板片;
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1.2mm,宽度最大值为53.4mm,长度最大值为101.8mm;其中,所述宽度最大值为沿着鞋底横断面平行的方向测量所述支撑板最宽处获得的数值,所述长度最大值为沿着鞋底横断面垂直的方向测量所述支撑板最长处获得的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
外环部;
第一防护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表面设置由若干个三角形交错、矩阵排布而形成的支撑纹理;
第二防护部,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第三防护部,所述第一大底前脚掌内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触地面上的第一防滑纹理蔓延至所述第三防护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由半透明、磨砂雾面的TPU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7.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鞋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所述前片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所述后跟固定连接护脚环;
所述后跟的中心位置缝制一提带,所述提带由皮革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外侧和内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且中间镂空;
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护脚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顶角向脚尖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前片固定连接,另一个顶角向后跟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后跟的局部区域,另一个顶角向鞋口方向延伸至与位于鞋口位置的鞋眼扣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对应脚尖部位,在所述前片上覆盖一层防护膜,所述防护膜由防水材料制成。
CN202121639701.1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Active CN216123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9701.1U CN21612390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9701.1U CN21612390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3906U true CN216123906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9701.1U Active CN21612390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3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6723B2 (en) Midfoot insert construction
CN21612390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8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4283575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08852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875245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08852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24932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5455777U (zh) 一种高弹性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07U (zh) 一种具有支撑性的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3U (zh) 一种具有防护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737486U (zh) 一种具有缓震回弹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402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户外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4594506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737490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户外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398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20109255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99666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20109257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8942396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20109252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5685188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94240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9088515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