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5188U -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5188U
CN215685188U CN202120265336.6U CN202120265336U CN215685188U CN 215685188 U CN215685188 U CN 215685188U CN 202120265336 U CN202120265336 U CN 202120265336U CN 215685188 U CN215685188 U CN 215685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ole
sole
area
groove
sports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53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子扬
阮果清
王峰
樊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or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653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5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5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5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运动鞋底包括中底和连接在中底下表面的大底;大底包括:第一大底,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的内侧边缘;第二大底,沿着后脚跟后侧边缘的区域设置;中底包括设置在触地面的防滑部,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足弓,直至延伸至后脚跟的内侧边缘;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由防滑部覆盖前脚掌的区域在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第三凹槽由防滑部覆盖足弓的区域在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第四凹槽由防滑部覆盖后脚跟的区域在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通过本实用新型,在鞋底提供足够摩擦力和回弹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鞋底重量,提高鞋底本体的保护性与轻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现有的运动鞋的鞋底大多采用MD、RB、EVA等材料制成的多层粘接或者单层的实心结构,这样鞋底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起到减震的作用,或者通过鞋底直接设置成减震结构,从而缓解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但是,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下对运动鞋的性能是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马拉松比赛中对运动鞋的轻便性和耐磨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在徒步越野的环境中对运动鞋的支撑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如果一味的采用避震、减震结构进行缓冲,或者通过材料的选择以改变鞋底重量,这样的改进所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在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回弹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鞋底重量,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与轻便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设置,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的内侧边缘,以覆盖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第二大底,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设置,沿着后脚跟后侧边缘的区域设置,以覆盖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二大底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所述中底包括:设置在触地面的防滑部,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足弓,直至延伸至后脚跟的内侧边缘;所述防滑部的表面设置第三防滑纹理;所述运动鞋底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足弓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所述第四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后脚跟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由若干个波浪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波浪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三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的每个所述弧形凸条与形成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的每个波浪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形成所述第三防滑纹理的每个弧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且高度低于形成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的每个所述弧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以及形成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的每个波浪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
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均为超轻橡胶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设置在所述运动鞋底侧边;第一防护部,对应前脚掌区域并延伸至足弓位置且设置在所述外环部上;第二防护部,对应后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第三防护部,由所述第三凹槽对应足弓的内侧区域向所述外环部延伸形成;第四防护部,由所述第四凹槽对应足弓的外两侧区域向所述外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三防护部、第四防护部的表面还分别设置弧形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三防护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条与第四防护部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大底的S形弯曲形状一致,且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的宽度;所述防滑部覆盖后脚跟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大底的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填充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的硬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其中,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所述后跟由透明网纱材料制成。
其中,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靠近所述后跟的连接的区域,还分别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以及在所述鞋面与分布鞋眼扣的区域相邻的位置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所述前片对应脚趾上方的区域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设置覆盖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内侧边缘的第一大底以及覆盖后脚跟边缘区域的第二大底,同时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上还形成相应的凹槽,能够针对运动员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脚掌的受力情况的规律分布具备支撑、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一方面,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后脚跟触地状态时,运动员向前迈步时,鞋底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另一方面,减轻鞋底重量;同时,又能够根据运动保护需要为脚掌提供足够的支撑性从而避免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实现了增强受力易磨损区域的耐磨性,提供更强的抓地力,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保护性与轻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3,一种轻便运动鞋底100,包括:大底1、中底2;其中,所述中底2连接于大底1上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底1由橡胶材料制成,保证运动鞋的耐磨和防滑性能。
所述大底1包括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设置的第一大底11、以及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设置的第二大底12。
所述第一大底11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的内侧边缘,从而覆盖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所述第一大底11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110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110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大底11为超轻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大底12为近似“U”字形状,沿着脚跟后侧边缘的区域进行设置,覆盖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所述第二大底12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纹理120由若干个波浪形凸条120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波浪形凸条120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大底12为超轻橡胶材料制成。
每个凸条110、120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第二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向前迈步动作状态下,鞋底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
所述中底2包括设置在触地面的防滑部21、以及设置在鞋底侧边的外环部22、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并延伸至足弓区域在所述外环部22上形成的第一防护部23、以及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的第二防护部24。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22由TPU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21、外环部22、以及第二防护部2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防护部23单独设置。
具体地,所述防滑部21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足弓,直至延伸至后脚跟的内侧边缘设置,因此,所述第一大底11相应地设置在所述防滑部21上,且所述第二大底防滑部21覆盖后脚跟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大底12相对应。所述防滑部21的表面设置第三防滑纹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210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210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21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大底11的S形弯曲形状一致,且所述防滑部21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11的宽度。同样地,所述防滑部21覆盖后脚跟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大底12的宽度。
每个凸条210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且高度低于每个凸条110、120的触地端外缘。
所述运动鞋底100还包括: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三凹槽15以及第四凹槽16;具体地,
所述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是所述防滑部21覆盖前脚掌的区域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上所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填充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11的硬度。
所述第三凹槽15是所述防滑部21覆盖足弓的区域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上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5填充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11的硬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15填充的材料为TPU材料。
所述第四凹槽16是所述防滑部21覆盖后脚跟的区域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上所述形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槽16的中心还设置一标识印刷区161,所述标识印刷区161的表面平滑,用于印制产品标识、图案。
所述中底2采用EVA或ETPU材质制成,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
通过设置填充硬度较大材料的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三凹槽15,在前脚掌、足弓内外两侧实现稳定支撑,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所述第三凹槽15、第四凹槽16对应足弓的内外两侧的区域还向所述中底2的外环部22延伸,以形成对应足弓内侧、外侧区域在所述外环部21上分别形成的第三防护部25、第四防护部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护部25、第四防护部26的表面还设置弧形的凸条250、260,且凸条250与第三防护部25一体成型,凸条260与第四防护部26一体成型。相应地,所述第三防护部25、第四防护部26也由硬度较大的材料形成;具体地,该硬度较大的材料可以是TPU材料。
所述第二防护部24对脚踝后侧的高度高于其他位置的高度,形成波峰形状的防护部,这样不仅能保护后脚跟,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舒适性。
当外界从脚部的侧面、或者后跟侧面产生冲击时,所述第一防护部23、第二防护部24变形抵抗冲击。由于所述防护部已经抵消了部分能量,对脚后跟的伤害减小或消失,有效保护运动员的脚部。
请同时参阅图4、5,一种轻便运动鞋400,包括鞋带41,所述鞋带41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面42,且鞋面42的内部预留有鞋眼扣43,鞋眼扣4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鞋带41;所述鞋面42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44的上侧。
所述鞋面4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421,且前片421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4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422,所述后跟422部位与所述第二防护部2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跟422的中心位置还缝制一提带4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带423由编织材料制成,宽度为15mm。
所述鞋面42为一体成型,且通过提花工艺制成,所述后跟422由透明网纱材料制成;所述鞋面42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跟422两侧对应缝合固定,以形成所述运动鞋400整体。在所述鞋面42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靠近所述后跟422连接的区域,还分别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424、以及在所述鞋面42与分布鞋眼扣43的区域相邻的位置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424。所述前片421对应脚趾上方的区域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424。
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覆盖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内侧边缘的第一大底以及覆盖后脚跟边缘区域的第二大底,同时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上还形成相应的凹槽,能够针对运动员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脚掌的受力情况的规律分布具备支撑、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一方面,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后脚跟触地状态时,运动员向前迈步时,鞋底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另一方面,减轻鞋底重量;同时,又能够根据运动保护需要为脚掌提供足够的支撑性从而避免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实现了增强受力易磨损区域的耐磨性,提供更强的抓地力,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保护性与轻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底包括:
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区域设置,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前脚掌的内侧边缘,以覆盖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理;
第二大底,对应覆盖后脚跟区域设置,沿着后脚跟后侧边缘的区域设置,以覆盖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二大底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理;
所述中底包括:设置在触地面的防滑部,从前脚掌外侧边缘以连续的S形状弯曲延伸至足弓,直至延伸至后脚跟的内侧边缘;所述防滑部的表面设置第三防滑纹理;
所述运动鞋底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足弓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所述第四凹槽由所述防滑部覆盖后脚跟的区域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
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由若干个波浪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波浪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
所述第三防滑纹理由若干个弧形凸条依次排布而形成,所述若干个弧形凸条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的每个所述弧形凸条与形成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的每个波浪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形成所述第三防滑纹理的每个弧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且高度低于形成所述第一防滑纹理的每个所述弧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以及形成所述第二防滑纹理的每个波浪形凸条的触地端外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均为超轻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
外环部,设置在所述运动鞋底侧边;
第一防护部,对应前脚掌区域并延伸至足弓位置且设置在所述外环部上;
第二防护部,对应后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第三防护部,由所述第三凹槽对应足弓的内侧区域向所述外环部延伸形成;
第四防护部,由所述第四凹槽对应足弓的外两侧区域向所述外环部延伸形成;
所述第三防护部、第四防护部的表面还分别设置弧形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三防护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条与第四防护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大底的S形弯曲形状一致,且所述防滑部覆盖前脚掌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的宽度;
所述防滑部覆盖后脚跟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大底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填充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大底的硬度。
8.一种轻便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鞋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所述前片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所述后跟由透明网纱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靠近所述后跟的连接的区域,还分别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以及在所述鞋面与分布鞋眼扣的区域相邻的位置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所述前片对应脚趾上方的区域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
CN202120265336.6U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Active CN215685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5336.6U CN215685188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5336.6U CN215685188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5188U true CN21568518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5336.6U Active CN215685188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5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5710B (zh) 具有中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US20100293815A1 (en) Midfoot insert construction
CN215685188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4283610U (zh) 一种能够减震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4283575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8U (zh)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EP3954244B1 (en) Shoe
CN201798096U (zh) 高足部灵活性的鞋
CN216123916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5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5685225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875233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418649U (zh) 一种具有稳定回弹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4594506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06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7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9U (zh)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能的户外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20109257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6123907U (zh) 一种具有支撑性的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123914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5685187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6875245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功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8737484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CN215455777U (zh) 一种高弹性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CN219088528U (zh) 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