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5998U -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5998U
CN219085998U CN202223058191.6U CN202223058191U CN219085998U CN 219085998 U CN219085998 U CN 219085998U CN 202223058191 U CN202223058191 U CN 202223058191U CN 219085998 U CN219085998 U CN 219085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ositive
composite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81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忠
项罗毅
杨正科
宋乳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81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5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5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5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包括:第一极片复合组,用于输送正极复合层;第二极片复合组,与所述第一极片复合组并行设置,并用于输送负极复合层;复合辊组,用于将所述正极复合层与所述负极复合层加热并复合形成极片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通过并行设置的第一极片复合组以及第二极片复合组同时动作加工正极复合层以及负极复合层,正、负极的加工流程相同,实际加工过程中便于对二者进行同步调控,简化了极片复合流程,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极片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背景技术
极片组加工设备用于对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进行复合,安装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的顺序进行层叠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实现复合,目前所使用的复合设备需要对正极片与负极片其中之一与隔膜进行复合后,再对剩余的极片进行复合,针对正、负极片与隔膜的复合需要分别设置对应的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分别进行调整,使得加工设备整体较为复杂繁琐,使用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用以提简化极片复合整体过程,提升便利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包括:
第一极片复合组,用于输送正极复合层;
第二极片复合组,与所述第一极片复合组并行设置,并用于输送负极复合层;
复合辊组,用于将所述正极复合层与所述负极复合层加热并复合形成极片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并行设置的第一极片复合组以及第二极片复合组同时动作加工正极复合层以及负极复合层,之后对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进行复合完成极片组加工,正、负极同时进行并行加工处理,且正、负极的加工流程相同,实际加工过程中便于对二者进行同步调控,简化了极片复合流程,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正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出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极片复合组;11、第一极片放料件;111、第一极片辊;112、第一裁切机构;113、第一驱动机构;114、第一加热箱;12、第一隔膜辊;13、第一复合组;2、第二极片复合组;21、第二极片放料件;211、第二极片辊;212、第二裁切机构;213、第二驱动机构;214、第二加热箱;22、第二隔膜辊;23、第二复合组;3、复合辊组;4、切断机构;5、校正装置;51、控制器;52、检测器;53、调整机构;6、切割机构;7、剔除机构;71、控制模块;72、检测模块;73、抓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首先介绍一下该极片复合系统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用于对正、负极片以及隔膜进行加热复合下形成极片组,按照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的次序层叠。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包括第一极片复合组1、第二极片复合组2以及复合辊组3,其中,第一极片复合组1与第二极片复合组2并行设置,第一极片复合组1用于输送正极复合层,第二极片复合组2用于输送负极复合层,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同步输送至复合辊组3,复合辊组3对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进行加热并复合形成极片组。
复合辊组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复合辊,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由两个复合辊之间穿过,通过两个复合辊对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进行加热复合。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极片复合组1与第二极片复合组2并行设置,在实际生产时,通过两道并行设置的工线同时加工形成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之后再对获得的正极复合层与负极复合层进行加热复合,形成极片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第一极片复合组1与第二极片复合组2同步进行调控,使用也更加方便。
具体的,第一极片复合组1包括用于输送正极片的第一极片放料件11、用于卷绕并放卷第一隔膜的第一隔膜辊12以及第一复合组13,第一复合组13用于将正极片以及第一隔膜加热并复合形成正极复合层。
其中,第一极片放料件11包括用于卷绕并放卷正极料带的第一极片辊111以及用于对正极料带进行裁切以形成正极片的第一裁切机构112;第一极片辊111为轴辊状结构,正极料带缠绕在第一极片辊111上,通过拉动正极料带带动第一极片辊111转动,将正极料带放出。
第一裁切机构112为相关领域进行裁切操作所常用的切刀结构,按照特定的尺寸裁切正极料带;对于设置的第一裁切机构112的具体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可选用目前所常用的切刀结构,本处不再对该部分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保证第一裁切机构112对正极料带裁切的平整性,第一极片放料件11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3,第一裁切机构112安装在第一驱动机构113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13带动第一裁切机构112移动;具体的,在第一裁切机构112动作对正极料带进行裁切时,第一驱动机构113带动第一裁切机构112以与正极料带相同的速度动作,使得第一裁切机构112在切刀部件对正极料带进行裁切的过程中,主体相对正极料带静止,能够保证裁切面的平整,减少出现裁切下形成的正极片的尺寸出现偏差或是正极片被损坏的问题。
对于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113,可选择使用电动推杆、气缸、液压缸、螺杆滑块等驱动结构,在裁切动作的同时,第一驱动机构113带动第一裁切机构112以与正极料带相同的速度动作,完成裁切动作后,第一驱动机构113带动第一裁切机构112复位,在进行下一侧的裁切动作。
此外,第一极片放料件11还包括第一加热箱114,第一加热箱114设置在第一极片辊111与第一裁切机构112之间,用于对正极料带进行预加热,如此,正极料带经过后续裁切形成正极片传送至第一复合组13处进行复合时,正极片保持有一定温度,通过第一复合组13对正极片与第一隔膜进行加热复合的效果更好。
第一复合组13的具体结构参照设置的复合辊组3,同样由两个复合辊组3成,通过两个复合组对正极片以及第一隔膜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实现正极复合层的复合。
第二极片复合组2的结构可参照第一极片复合组1的具体结构,具体的,第二极片复合组2包括用于输送负极片的第二极片放料件21、用于卷绕并放卷第二隔膜的第二隔膜辊22以及第二复合组23,第二复合组23用于将负极片以及第二隔膜加热并复合形成负极复合层。
第二极片放料件21包括用于卷绕并放卷负极料带的第二极片辊211以及用于裁切负极料带的第二裁切机构212,通过第二裁切机构212裁切负极料带下形成负极片;此外,第二极片放料件21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裁切机构212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13,使得第二裁切机构212在对负极料带进行切割时保持第二裁切机构212以与负极料带相同的速度移动,能够保证裁切形成的负极片尺寸的准确度、裁切面的平整以及形成的负极片的质量,减少出现对负极片造成损坏的问题。
另外,第二极片放料件21还包括第二加热箱214,第二加热箱214设置在第二极片辊211与第二裁切机构212之间,用于对负极料带进行预加热,以保证第二复合组23对负极片与第二隔膜较好的加热、复合效果。
参照图1,为了对保证正极片与负极片层叠对准的准确度,该极片并行复合系统还包括切断机构4以及校正装置5;其中,切断机构4设置在第二复合组23与复合辊组3之间,具体结构可参照第一裁切机构112以及第二裁切机构212的具体结构,用于对正极复合层进行切断,使得正极复合层形成多个独立的正极复合单元;校正装置5设置在切断机构4与复合辊组3之间,用于调整正极复合单元的位置,以保证每个正极复合单元上的正极片均保持与负极片一一对应层叠的状态。
而为了保证切断机构4对正极复合层切断的准确度,减少对正极复合层造成损坏问题,实际使用时也可设置对应的驱动机构带动切断机构4以与正极复合层相同的速度移动,保证将正极复合层切断形成正极复合单元的准确度,减少出现切断形成的正极复合单元的边沿偏斜,或是对正极复合单元造成损坏的问题。
参照图1和图2,校正装置5包括控制器51、检测器52以及调整机构53,其中,控制器51为相关领域常见的PLC控制器51等相关部件;检测器52与控制器51信号连接,用于检测正极复合单元以及负极复合层的位置,具体的,确定每个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位置。示例性的,检测器52为相机模组,获取正极复合单元、正极片、负极复合层以及负极片的位置,并将对应的位置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1。
调整机构53为自动生产线相关领域中常见的机械臂、机器人,用于调整相关部件的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机构53与控制器51信号连接,用于抓取正极复合单元并将正极复合单元放置在负极复合层上,通过控制器51具体调节调整机构53的具体动作。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检测器52检测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1,控制器51按照正极复合单元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对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控制器51向调整机构53发送动作指令,控制调整机构53抓取正极复合单元移动至负极复合层上,使得正极片与负极片一一对应层叠。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检测器52实时检测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位置,控制器51对调整机构53的动作进行调整,保证每个正极复合单元放置在负极复合层上时,均能够保证正极片与对应的负极片对应层叠,能够减少出现正极片与负极片的相对位置出现偏斜的位置。另外,相较于正极复合层为连续输送的方式,通过设置的切断机构4将正极复合层切断形成正极复合单元,能够对每个正极复合单元的位置进行独立调整,减少出现一个正极片与负极片出现偏斜的情况导致后续每个正极片均出现与对应的负极片发生偏斜的问题,对正极片与负极片进行对准效果更好。
此外,该极片并行复合系统还包括用于切割极片组以形成极片单元的切割机构6,为了保证对极片组切割的准确度以及减少出现切割尺寸存在偏差,实际使用时,同样可配合设置直线驱动机构在切割过程中带动切割机构6以与极片组相同的速度移动,对极片组进行切割的质量较好。
对极片组完成切割形成多个独立的极片单元,即可对极片单元进行收集以进行后续的组装等工序,但是还存在部分极片单元中的正极片与负极片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该部分极片单元用于后续的产品的情况下,会导致对应的产品的质量降低,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照图1,该极片并行复合系统还设置有剔除机构7。
参照图1和图3,剔除机构7包括控制模块71、检测模块72以及抓取模块73;其中,检测模块72与控制模块71信号了解,用于检测每个极片单元中的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重叠度;抓取模块73也与控制模块71信号连接,用于抓取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重叠度低于设定值的极片单元。具体的,检测模块72检测极片单元中的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重叠度,在控制器51接收到检测器52检测到某一极片单元中的正、负极片的重叠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51向抓取模块73发送指令,抓取模块73动作将对应的极片单元抓取移出。
通过设置的剔除机构7能够实现对极片单元的自动检测,将正、负极片的重叠度低于设定值,即正、负极片存在偏斜的极片单元剔除,减少出现生产的产品中夹杂有不良品的情况,提升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减少后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应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的校正装置5以及剔除机构7所涉及的检测、控制、动作的原理均为相关领域所现有的内容,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时,可直接获取对应的元件,并依照现有已知的原理实现对应的控制,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对进行检测、控制实现的具体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另外,本申请中的多个指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极片复合组(1),用于输送正极复合层;
第二极片复合组(2),与所述第一极片复合组(1)并行设置,并用于输送负极复合层;
复合辊组(3),用于将所述正极复合层与所述负极复合层加热并复合形成极片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复合组(1)包括:
第一极片放料件(11),用于输送正极片;
第一隔膜辊(12),用于输送第一隔膜;
第一复合组(13),用于将所述正极片与所述第一隔膜加热并复合形成所述正极复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放料件(11)包括用于卷绕并放卷正极料带的第一极片辊(111)以及用于裁切所述正极料带以形成所述正极片的第一裁切机构(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放料件(11)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裁切机构(112)以与所述正极料带相同的速度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切断所述正极复合层并形成多个正极复合单元的切断机构(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正极复合单元至正极复合单元上的正极片与负极复合层上的负极片对应层叠位置处的校正装置(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装置(5)包括:
控制器(51);
检测器(52),与所述控制器(51)信号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正极复合单元与所述负极复合层的相对位置;
调整机构(53),与所述控制器(51)信号连接,并用于移动所述正极复合单元位置;
所述控制器(51)还用于在所述检测器(52)检测到所述正极复合单元相对所述负极复合层偏斜时,控制所述调整机构(53)沿所述负极复合层传输相反的方向依次移动所述正极复合单元至正极片与所述负极复合层上的负极片对准层叠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复合组(2)包括:
第二极片放料件(21),用于输送负极片;
第二隔膜辊(22),用于输送第二隔膜;
第二复合组(23),用于将所述负极片与所述第二隔膜加热并复合形成所述负极复合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放料件(21)包括用于卷绕并放卷负极料带的第二极片辊(211)以及用于裁切所述负极料带以形成所述负极片的第二裁切机构(2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放料件(21)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裁切机构(212)以与所述负极料带相同的速度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切割极片组并形成极片单元的切割机构(6)。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并行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剔除机构(7),所述剔除机构(7)包括:
控制模块(71);
检测模块(72),与所述控制模块(71)信号连接,并检测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重叠度;
抓取模块(73),与所述控制模块(71)信号连接,并抓取对应极片单元;
所述控制模块(71)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72)检测到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重叠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抓取模块(73)剔除对应极片单元。
CN202223058191.6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Active CN219085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191.6U CN219085998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191.6U CN219085998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5998U true CN219085998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9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8191.6U Active CN219085998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5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3414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production system
CN113196537B (zh) 二次电池的电池堆制造装置
CN107645019A (zh) 全自动锂电池电芯卷绕机
KR102563440B1 (ko)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커팅 장치 및 방법
CN115602860B (zh) 膜电极垫片贴合设备及其贴合工艺
CN103762098A (zh) 电芯卷绕成型装置及方法
EP3144132B1 (en) Automatic device for the transverse cut of reinforced rubber coated webs
CN101146681A (zh) 制造光敏叠层体的装置和方法
CN219085998U (zh) 一种极片并行复合系统
CN111129556A (zh) 片卷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106698054B (zh) 一种膜卷分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16221527A1 (de) Laminierungsmaschine mit Einziehmittel und ein Verfahren zum Laminieren eines Materials
DE102016015774A1 (de) Laminierungsmaschine
KR101438584B1 (ko) 롤러 투 롤러 시스템에서 판상요소의 포지션제어를 위한 텐션 가이드 시스템
CN110534815B (zh) 一种叠片机
CN115000488B (zh) 一种叠片设备插片装置及方法
CN116690664A (zh) 一种石墨烯电热板智能定位全自动裁切设备及方法
CN111453519A (zh) 一种在线自动贴胶带设备
CN215008307U (zh) 电池制造设备
CN219086001U (zh) 一种极片复合装置
CN207414741U (zh) 灯条组装机的导光板胶框贴合结构
CN112224952A (zh) 一种纸带的接纸装置及接纸方法
CN219957078U (zh) 电极粘结剂粘结力测试制样装置
CN109849492A (zh) 一种贴膜用牵引装置
CN207326347U (zh) 灯条组装机的压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