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822U -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83822U CN219083822U CN202222532584.XU CN202222532584U CN219083822U CN 219083822 U CN219083822 U CN 219083822U CN 202222532584 U CN202222532584 U CN 202222532584U CN 219083822 U CN219083822 U CN 2190838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recovery device
- energy recovery
- cooling
- filter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具有储液腔,储液腔中盛放有冷源;热源输送部,设置在箱体内;冷却壳,设置在箱体顶部;第一滤网,设置在冷却腔中;第二滤网,设置在储液腔中位于热源输送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冷却壳中设置第一滤网,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二滤网,当箱体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中的大气泡经过第二滤网会破裂并与冷源充分混合,剩余蒸汽上升至液面后向上飘散进入冷却腔,蒸汽接触到第一滤网上的水膜后冷却液化并流回到储液腔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密闭换热箱中的蒸汽逸散会导致大量能量被浪费的问题,有效防止了蒸汽的逸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的技术,其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其中,热交换的方式一般为水箱盘管换热和热冷源混合换热两种方式,水箱盘管换热热效率低且需要的成本较高,热冷源混合换热的换热效率高,因此主要使用的换热方式为热冷源混合换热。
目前,热冷源混合换热一般通过两种介质直接混合,使高温介质的热量传至低温介质进行换热,随着混合介质温度的升高,在达到混合介质的沸点后便会产生蒸汽,在非密闭的换热箱中,混合介质产生的蒸汽会直接释放到空气中,在后续换热过程中还存在蒸汽逸散会导致大量能量被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非密闭换热箱中的蒸汽逸散会导致大量能量被浪费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具有储液腔,储液腔中盛放有冷源;热源输送部,设置在箱体内,热源输送部浸在冷源中,热源输送部适于与冷源换热;冷却壳,设置在箱体顶部,冷却壳具有冷源进口及与箱体连通的冷却腔;第一滤网,设置在冷却腔中,冷源进口适于向第一滤网喷洒冷源,以形成水膜冷却蒸汽;第二滤网,设置在储液腔中且位于热源输送部的上方,以使大气泡破裂。
可选的,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雾化喷嘴,至少一个雾化喷嘴设置在冷却腔中且与冷源进口连通,雾化喷嘴位于第一滤网的上方且适于向第一滤网喷洒冷源。
可选的,冷却壳的底部设有连接孔,冷却壳通过连接孔与箱体连接,冷却腔的内壁面具有朝向连接孔倾斜的导流面。
可选的,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检测器,检测器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检测器适于检测箱体内部是否有蒸汽。
可选的,冷却壳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可选的,热源输送部与储液腔连通。
可选的,热源输送部包括环形输送管,环形输送管上设有多个喷孔。
可选的,热源输送部具有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位于箱体的外侧。
可选的,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其包括:蒸养釜和上述的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的热源进口与蒸养釜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冷却壳中设置第一滤网,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二滤网,冷却壳具有冷源进口,当箱体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中的大气泡经过第二滤网会破裂并与冷源充分混合,剩余蒸汽上升至液面后向上飘散进入冷却腔,蒸汽接触到第一滤网上的水膜后冷却液化并流回到储液腔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密闭换热箱中的蒸汽逸散会导致大量能量被浪费的问题,有效防止了蒸汽的逸散。
2、冷却壳中设置至少一个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在喷洒时将冷源变为大量的小液滴分布在冷却腔中,蒸汽进入冷却腔后能够与冷源接触并迅速冷却。
3、冷却壳的底部设有连接孔,冷却壳通过连接孔与箱体连接,冷却腔的内壁面具有朝向连接孔倾斜的导流面,冷却后的蒸汽变为液态通过导流面快速回流到储液腔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热能回收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热能回收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11、第二滤网;12、溢流口;13、阀门;21、环形输送管;22、喷孔;23、输送进管;24、热源进口;25、热源出口;31、冷却壳;32、雾化喷嘴;33、第一滤网;34、连接孔;35、导流面;36、排气口;37、冷源进口;40、检测器;50、冷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0、热源输送部、冷却壳31、第一滤网33、第二滤网11,箱体10具有储液腔,储液腔中盛放有冷源50;热源输送部设置在箱体10内,热源输送部浸在冷源50中,热源输送部适于与冷源50换热;冷却壳31设置在箱体10顶部,冷却壳31具有冷源进口37及与箱体10连通的冷却腔;第一滤网33设置在冷却腔中,冷源进口37适于向第一滤网33喷洒冷源50,以形成水膜冷却蒸汽;第二滤网11设置在储液腔中且位于热源输送部的上方,以使大气泡破裂。
应用本实施例的热能回收装置,在冷却壳31中设置第一滤网33,在箱体10的内部设置第二滤网11,冷却壳31具有冷源进口37,当箱体10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中的大气泡经过第二滤网11会破裂并与冷源充分混合,剩余蒸汽上升至液面后向上飘散进入冷却腔,蒸汽接触到第一滤网33上的水膜后冷却液化并流回到储液腔中,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密闭换热箱中的蒸汽逸散会导致大量能量被浪费的问题,有效防止了蒸汽的逸散。
优选地,冷却壳31为设置在箱体10的上表面的独立结构,箱体10与冷却壳31连通,当箱体10中产生蒸汽时,蒸汽会从箱体10的储液腔中向上逸散进入冷却壳31的内腔中,独立结构的冷却壳31方便加工制造,同时也便于后期单独将冷却壳31拆下进行维护与检修。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冷却壳31也可以是箱体10的顶部分隔出单独的腔体作为冷却壳31的内腔,单独的腔体与储液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雾化喷嘴32,至少一个雾化喷嘴32设置在冷却腔中且与冷源进口37连通,雾化喷嘴32位于第一滤网33的上方且适于向第一滤网33喷洒冷源50,雾化喷嘴32在喷洒时将冷源50变为大量的小液滴分布在冷却腔中,蒸汽进入冷却腔后能够与冷源50接触并迅速冷却。
具体地,雾化喷嘴3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冷却效果进行调整,雾化喷嘴32的设置位置可以在冷却腔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冷却腔的侧壁上,能够向冷却腔体中均匀喷洒冷源50即可。可以理解,雾化喷嘴32也可以设置在冷却腔的底部,向上喷洒冷源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33将冷却腔分隔为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第一滤网33能够减缓蒸汽向上飘散的速度,使冷却腔中喷洒的冷源50与其充分结合,第一滤网33上具有大量第一滤孔,冷源50喷洒到第一滤网33上后,在第一滤网33上会形成一层水膜,蒸汽向上经过第一滤网33时水膜便会破裂,破裂后的水膜与蒸汽充分混合能够快速冷却蒸汽。
优选地,第一滤网33上的每个第一滤孔的直径小于等于2mm,这样的第一滤孔更容易形成水膜,同时还能增大水膜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实现蒸汽的高效冷却。
优选地,雾化喷嘴32设置在上冷却腔中,雾化喷嘴32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一滤网33且向第一滤网33喷洒冷源50,雾化喷嘴32在腔内均匀分布,保证在第一滤网33上正常形成水膜。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壳31的底部设有连接孔34,冷却壳31通过连接孔34与箱体10连接,冷却腔的内壁面具有朝向连接孔34倾斜的导流面35,冷却后的蒸汽变为液态通过导流面35快速回流到储液腔中。
具体地,导流面35低于第一滤网33设置,对导流面35的坡度不做限制,坡度可根据冷却效果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检测器40,检测器40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检测器40适于检测箱体10内部是否有蒸汽,检测器40与雾化喷嘴32配合,当检测器40检测到有蒸汽产生时便会启动雾化喷嘴32,没有蒸汽时使雾化喷嘴32关闭。
优选地,检测器40为温度传感器并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用以检测是否有高温气体产生。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检测器40也可以是水雾检测器等检测湿度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壳31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36,当产生的蒸汽量非常大且在冷却腔中难以被全部冷却时,热中和不彻底的蒸汽便可以通过排气口36排出,防止箱体10中压力过大,同时在水泵抽取箱体10中的液体时,也能够避免箱体10内部产生负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网11将储液腔分隔为上储液腔和下储液腔,热源输送部设置在下储液腔中,当热源输送部不断向储液腔中输送热源,储液腔中的冷源50会迅速升温并沸腾,此时储液腔中的液体会产生大量气泡,大气泡上升时会经过第二滤网11,第二滤网11上的第二滤孔可以使大气泡破裂释放热量被冷源50吸收,第二滤网11与第一滤网33配合形成多级混合结构,实现余热的高效率回收。
优选地,每个第二滤孔的直径小于等于4mm,这样尺寸的第二滤孔能够过滤大气泡的同时还能缓解储液腔中冷热交换时产生的震动。
在本实施例中,热源输送部与储液腔连通,热源经过热源输送部输送进入储液腔中进行换热,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热源输送部包括环形输送管21,环形输送管21上设有多个喷孔22,热源从环形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孔22进入储液腔后能够快速的与冷源50换热,使换热过程更为均匀和迅速。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环形输送管21的结构还可以是U型、方形等其他形状。
具体地,热源输送部包括输送进管23,输送进管23的一端穿出箱体10且形成热源进口24,输送进管23的另一端与环形输送管21的进口连接,热源通过外部压力依次进入输送进管23、环形输送管21,输送进管23也便于与外部部件连接。
具体地,储液腔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架,热源输送部设置在支架上,防止热源输送部直接与箱体1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的侧壁上还设有溢流口12,溢流口12与储液腔连通,当储液腔中的液体过多时可以通过溢流口12排出。
具体地,溢流口12上设置有阀门13,阀门13为单向阀且储液腔中蒸汽的气压不足以打开单向阀,可以有效阻止高温蒸汽从溢流口12排出。可以理解,阀门13也可以为溢流阀等。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热源通过外部压力进入输送进管23、环形输送管21,从环形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孔22直接进入储液腔与储液腔中的冷源50接触;冷源短时间内迅速升温至沸腾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大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经过第二滤网11,大气泡破裂并与冷源50充分混合,小气泡穿过第二滤网11上浮至液面形成蒸汽;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高温,此时雾化喷嘴32喷洒冷源50至第一滤网33上;第一滤网33上形成水膜冷却蒸汽,多余未冷却的蒸汽从排气口36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热能回收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热源是否与冷源混合,是否采用间接式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热源输送部具有热源进口24和热源出口25,热源进口24和热源出口25位于箱体10的外侧,热源通过热源进口24流经热源输送部进行换热,之后从热源出口25流出,避免热源和冷源50直接接触。
具体地,热源输送部包括浸在冷源50中的螺旋形盘管,螺旋形盘管的上端为热源进口24下端为热源出口25,螺旋形盘管可以有效增大换热面积,同时使得热源流过螺旋形盘管时有充分的换热时间,有效提升换热效果。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热源输送部也可是环形管、U型管等其他形状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其包括:蒸养釜和上述的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的热源进口24与蒸养釜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加气混凝土生产线还包括切割机组、蒸养釜、吊机等等,切割机组、蒸养釜、吊机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在冷却壳31中设置第一滤网33,在箱体10的内部设置第二滤网11,冷却壳31具有冷源进口37,当箱体10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中的大气泡经过第二滤网11会破裂并与冷源充分混合,剩余蒸汽上升至液面后向上飘散进入冷却腔,蒸汽接触到第一滤网33上的水膜后冷却液化并流回到储液腔中,有效防止了蒸汽的逸散。
2、冷却腔中设置有第一滤网33,第一滤网33能够减缓蒸汽向上飘散的速度,使冷却腔中喷洒的冷源50与其充分结合,第一滤网33上具有大量第一滤孔,冷源50喷洒到第一滤网33上后,在第一滤网33上会形成一层水膜,蒸汽向上经过第一滤网33时水膜便会破裂,破裂后的水膜与蒸汽充分混合能够快速冷却蒸汽。
3、箱体10中设有第二滤网11,当热源输送部不断向储液腔中输送热源,储液腔中的冷源50会迅速升温并沸腾,此时储液腔中的液体会产生大量气泡,大气泡上升时会经过第二滤网11,第二滤网11上的第二滤孔可以使大气泡破裂释放热量被冷源50吸收。
4、冷却腔中设置至少一个雾化喷嘴32,雾化喷嘴32在喷洒时将冷源50变为大量的小液滴分布在冷却腔中,蒸汽进入冷却腔后能够与冷源50接触并迅速冷却。
5、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检测器40,检测器40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检测器40适于检测箱体10内部是否有蒸汽,检测器40与雾化喷嘴32配合,当检测器40检测到有蒸汽产生时便会启动雾化喷嘴32,没有蒸汽时使雾化喷嘴32关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中盛放有冷源(50);
热源输送部,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热源输送部浸在所述冷源(50)中,所述热源输送部适于与所述冷源(50)换热;
冷却壳(31),设置在所述箱体(10)顶部,所述冷却壳(31)具有冷源进口(37)及与所述箱体(10)连通的冷却腔;
第一滤网(33),设置在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冷源进口(37)适于向所述第一滤网(33)喷洒所述冷源(50),以形成水膜冷却蒸汽;
第二滤网(11),设置在所述储液腔中且位于所述热源输送部的上方,以使大气泡破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雾化喷嘴(32),至少一个所述雾化喷嘴(32)设置在所述冷却腔中且与所述冷源进口(37)连通,所述雾化喷嘴(32)位于所述第一滤网(33)的上方且适于向所述第一滤网(33)喷洒所述冷源(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31)的底部设有连接孔(34),所述冷却壳(31)通过所述连接孔(34)与所述箱体(10)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内壁面具有朝向所述连接孔(34)倾斜的导流面(3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检测器(40),所述检测器(40)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顶部,所述检测器(40)适于检测所述箱体(10)内部是否有蒸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31)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3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输送部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输送部包括环形输送管(21),所述环形输送管(21)上设有多个喷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输送部具有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所述热源进口和所述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箱体(10)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侧壁上还设有溢流口(12)。
10.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养釜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热源进口(24)与所述蒸养釜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32584.XU CN219083822U (zh) | 2022-09-23 | 2022-09-23 |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32584.XU CN219083822U (zh) | 2022-09-23 | 2022-09-23 |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83822U true CN219083822U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40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32584.XU Active CN219083822U (zh) | 2022-09-23 | 2022-09-23 |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83822U (zh) |
-
2022
- 2022-09-23 CN CN202222532584.XU patent/CN2190838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5546B (zh) | 超临界高压釜鼓泡除氧系统 | |
CN219083822U (zh) |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
CN202274479U (zh) | 升膜鼓泡式热力除氧器 | |
CN213991481U (zh) | 一种浸没式数据中心机柜冷却系统 | |
CN206989741U (zh) | 一种化工用冷却塔 | |
CN214095624U (zh) | 消雾开式冷却塔 | |
CN212215441U (zh) | 一种变换增湿器 | |
CN207147264U (zh) | 一种起膜冷凝真空系统 | |
CN210645198U (zh) | 一种高温气体负压抽吸、冷凝及压缩处理装置 | |
CN211455310U (zh) | 安全壳冷却系统 | |
CN208795023U (zh) | 一种冷却水塔水雾回收系统 | |
CN109755193B (zh) | 功率模块寿命试验冷却装置 | |
CN201095603Y (zh) | 发电机内冷水真空除氧处理装置 | |
CN201917235U (zh) | 一种硫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4152105B (zh) | 冷凝装置 | |
CN215864743U (zh) | 一种火电厂冷却塔用防水汽回流装置 | |
CN219389695U (zh) | 一种新型锅炉真空除氧器 | |
CN212960868U (zh) | 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蒸汽排气阀组件 | |
CN113686171B (zh) | 一种煅烧冷焦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111649601B (zh) | 一种大型船用真空冷凝器 | |
CN217773317U (zh) | 真空除氧器 | |
CN216556520U (zh) | 射水收集器系统节水辅助系统 | |
CN217785116U (zh) | 一种除氧器 | |
CN217818237U (zh) | 一种低蒸发损耗的冷却塔 | |
CN219551248U (zh) | 一种复合流高效型闭式冷却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