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242U - 一种复合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3242U
CN219083242U CN202223207093.4U CN202223207093U CN219083242U CN 219083242 U CN219083242 U CN 219083242U CN 202223207093 U CN202223207093 U CN 202223207093U CN 219083242 U CN219083242 U CN 219083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ace
air
heater
composit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70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雪峰
张云智
高天亮
孙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shu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shu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shu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shu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70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3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3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3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加热器,包括:面部;第一加热组件,其对面部的背面加热以使得面部的正面产生热辐射;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加热组件的至少一侧;以及风机,其对第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扩散以使得面部的边缘产生热气流。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组件对面部的背面直接加热至适宜人体直接接触的温度。以使得设备可以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位置,通过第一加热组件和面部既隔离了高温热源又可以接触取暖、理疗等,且通过设置在面部远离人体所在侧的第二加热组件以及热量扩散器对空气环境进行加热取暖,以及通过热风进行干燥等用途,由于使用距离较近,同时提高了用户的取暖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的独立发热型,热油汀型,鼓风发热型居家取暖设备靠空气冷热对流方式取暖,局部空气异常加温,空气杂质急剧受热空气异味大,热交换速度慢。此外,鼓风式发热管形式依靠电加热辐射大,顶置式浴霸无论送风与否都会有上热下寒的弊端。
对此,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设计出远红外浴霸或者取暖器解决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但是新的产品中为了能使用户有效接收远红外,产品的远红外高温区直接裸露于产品外部,容易发生烫伤或者产品需要悬挂在较高位置。因此,现有的取暖加热设备总是存在距离人体远时上热下寒导致取暖效果差,距离近时容易烫伤的无法近距离取暖而影响用户的取暖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加热器,包括:
面部;
第一加热组件,其对所述面部的背面加热以使得面部的正面产生热辐射;
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至少一侧;以及
风机,其对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扩散以使得面部的边缘产生热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加热面积占所述面部的面积为50%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面部的背面,采用涂覆、黏贴、嵌入或印刷与面部为一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器,被配置为使得所述面部的正面温度为20-60摄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还包括电路控制装置,被配置为独立控制每一个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围绕设置于所述面部的边缘,所述边框与面部和/或安装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设置空气过滤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石英空气加热器、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PTC空热加热器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保险管和NTC测温元件;所述保险管和所述NTC测温元件分别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电路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分别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电路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组件对面部的背面直接加热至适宜人体直接接触的温度。以使得设备可以设置在靠近人体的位置,通过第一加热组件和面部既隔离了高温热源又可以接触取暖、理疗等,且通过设置在面部远离人体所在侧的第二加热组件以及热量扩散器对空气环境进行加热取暖,以及通过热风进行干燥等用途,由于使用距离较近,同时提高了用户的取暖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加热器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加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面部1、第一加热组件5、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组件11以及风机10。
面部1具有背对的正面和背面,其中面向用户的一面为正面,背对用户的一面为背面,面部1可以为平面、曲面或者二者的结合形状的面板,第一加热组件5位于面部1的背面一侧,与背面可以为接触或不接触的安装方式,通过第一加热组件5对面部1的背面加热以使得面部1的正面产生适宜人体接触的热辐射温度。第二加热组件11设置于第一加热组件5的背离面部1的一侧,如此面部1与第二加热组件11的高温热源之间具有第一加热组件5相隔,以通过面部1以及第一加热组件5隔离第二加热组件11产生的高温;风机10对第二加热组件11产生的热量进行扩散以使得面部1的边缘产生热气流,用于环境空气热交换,提升环境温度;同时通过第一加热组件5的隔绝避免面部1因为第二加热组件11而产生局部高温,并且形成了内部高温发热源用以快速加热环境空气以及面部1表面适宜人体接触的内外具有温差的格局。
优选地,吹出的热气流温度大于热辐射的温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面部1的正面可以便于用户接触,靠近,以实现缓慢干燥,理疗功能;边缘吹出的热气流可以便于环境快速升温,以降低用户等待时间。
为了便于用户方向或区域的快速升温,干燥等用途,吹出的热气流应至少部分地朝向用户方向,即,可以垂直面部的正面,或以倾斜的角度方向朝向面部的正面。优选地,热气流以朝向面部正面中心聚集的角度吹出。以使得位于面部正面区域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热气流,例如吹干身体,头发,衣物等。
优选地,第一加热组件5的加热面积占面部1的面积为50%以上,以使得面部1的发热面积较大,提高加热效率。具体而言,为了提升面部的发热面积和用户体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加热面积应与面部1的面积基本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组件5设置于面部1的背面,为减少加热器的厚度,可采用涂覆、黏贴、嵌入或印刷与面部1为一体设置。第一加热组件5例如采用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还包括温控器7,与第一加热组件5和/或第二加热组件11电性连接,被配置为使得通过第一加热组件5加热的面部1的正面温度为20-60摄氏度,优选为范围为30-45摄氏度。温控器7还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通过第二加热组件11的热源温度为70摄氏度以上,较佳地,为了更快速提高环境度,第二加热组件11的热源温度可以设置为200-300摄氏度,其吹出的热风温度一般为60-80摄氏度,但是不排除在低温环境影响下,吹出的热风温度低于60摄氏度。其中第二加热组件11例如采用石英空气加热器、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PTC空热加热器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如此,通过第一加热组件5对面部1加热至适宜人体接触的温度用于接触取暖,远红外理疗等功能;通过高温热源第二加热组件11对环境空气进行快速循环加热,解决了现有的风暖浴霸加热室温时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第一加热组件5隔绝于高温热源和人体之间,避免使用者感到接触或者感受到高温。
风机10可以为一个,通过内部流道将空气吹经第二加热组件11后向外散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0的个数与第二加热组件11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具体地,可以根据出风需求布置风机10的位置分布,如图1所示,在靠近上下左右四个边缘的区域均设有两个风机10。风机10具有吹风口,每一风机10吹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11,使得风机10吸入的冷风通过吹风口经过第二加热组件11进行加热后散出,以提高空气加热效率。
加热器还包括电路控制装置6,电路控制装置6与每一风机10和第二加热组件11电性连接,并且被配置为可以独立控制每一个风机10和第二加热组件11,用以实现不同区域的空气加热和出风温度的调节。为了便于厚度的进一步减少,风机10应采用轴流风机。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还包括边框2,边框2围绕设置于所述面部1的边缘,边框2与面部1和/或安装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气流通道。其中安装面例如为安装固定加热器的平面、墙面等。气流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图实施例中,边框2与面部1之间的间隙被用作出风口,边框2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被用作进风口。较佳地,可以至少在进风口的位置设置空气过滤元件以增加净化空气的功能。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器还包括背板3,背板3与面部1相对设置,边框2与背板3可以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或者胶体相固连。面部1例如可以采用玻璃或者镜面以增加其使用功能。如图2所示,边框2与面部1之间具有间隙以作为出风口,较佳地,边框2于出风口处具有倒角结构,以起到导风作用使得热风向面部1的斜前方向吹出,以用于干燥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2上靠近背板3一侧还具有若干等高凸出部,当进行安装时,凸出部抵接于安装面时边框2自然与安装面形成间隙作为进风口。
如图1所示,背板3上开设有若干开孔,开孔对应风机10设置,通过风机10将空气从进风口和开孔吸入加热器中。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内部还包括导风板12,导风板12作为面部1和第一加热组件5的固定支撑。导风板12位于所述背板3和所述接触取暖区1之间,同时导风板12还位于第二加热组件11和风机10之间,第二加热组件11固定与导风板12之上,导风板12上对应位置开设有导风孔,以使得风机10吸入的空气通过导风孔经过第二加热组件11加热后进入由导风板12、边框2、面部1以及底板3形成的通道后,通过出风口排出热气流对环境空气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还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固定于背板3背离面部1的一侧,用于将加热器固定于安装面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加热器还包括保险管8和NTC测温元件9;保险管8和NTC测温元件9分别与温控器7和电路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以保障设备的使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分别与所述温控器7和所述电路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以便于用户对出风区域和风温进行语音控制。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部(1);
第一加热组件(5),其对所述面部(1)的背面加热以使得面部(1)的正面产生热辐射;
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组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5)的至少一侧;以及
风机(10),其对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1)产生的热量扩散以使得面部(1)的边缘产生热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组件(5)的加热面积占所述面部(1)的面积为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组件(5)设置于所述面部(1)的背面,采用涂覆、黏贴、嵌入或印刷与面部(1)为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温控器(7),被配置为使得所述面部(1)的正面温度为20-60摄氏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10)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1)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还包括电路控制装置(6),被配置为独立控制每一个所述风机(10)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边框(2),所述边框(2)围绕设置于所述面部(1)的边缘,所述边框(2)与面部(1)和/或安装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设置空气过滤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组件(5)包括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1)包括石英空气加热器、远红外加热组件、碳纤维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PTC空热加热器或者发热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险管(8)和NTC测温元件(9);所述保险管(8)和所述NTC测温元件(9)分别与所述温控器(7)和所述电路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分别与所述温控器(7)和所述电路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
CN202223207093.4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复合加热器 Active CN219083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093.4U CN21908324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复合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093.4U CN21908324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复合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3242U true CN21908324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9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7093.4U Active CN21908324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复合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3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6419B2 (en) Ventilation fan unit with a heater
EP0156984B1 (en) Hai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07678579U (zh) 一种模拟实验动物环境加温调湿的ivc设备
CN219083242U (zh) 一种复合加热器
US2852657A (en) Heater
CN108758818B (zh) 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
CN115949989A (zh) 一种复合加热器
JP2007085661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06428267U (zh) 智能电热恒温培养箱
CN109373424A (zh) 下部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CN205808080U (zh) 一种球拍手柄干燥装置
CN206398826U (zh) 一种取暖器
JPH1115978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906423A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取暖器
JP200229902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9036796U (zh) 一种可同步取暖换气的取暖器
CN219346608U (zh) 一种带照明装置的环形出风取暖器
CN110006093A (zh) 取暖设备
JPS5935736A (ja) 暖房装置
JP3316931B2 (ja) 温風暖房器
CN209706220U (zh) 一种大范围送风空调机组
JP200213425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9310071U (zh) 电磁炉
CN208671622U (zh) 一种方便控温的10p侧吹烘干机
CN106225041A (zh) 一种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