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121U -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3121U
CN219083121U CN202223378015.0U CN202223378015U CN219083121U CN 219083121 U CN219083121 U CN 219083121U CN 202223378015 U CN202223378015 U CN 202223378015U CN 219083121 U CN219083121 U CN 219083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valve
oil
communicated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80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权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esh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esh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esh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esh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80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3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3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3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油结构,包括控制阀和缓冲箱,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进气口,阀体内转动套装阀芯,阀芯上设置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连通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与出油口连通;缓冲箱通过缓冲口与阀体连通,进油口与下炉体的排油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能够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直接排放积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排放积油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Description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橡胶、纺织、涂层、化工、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有机废气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严重的烟雾和难闻的恶臭,有机废气很多成分还具有毒性,使人体产生各种疾病。由于有机废气大部分属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遇火或静电等极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都具有很高的热值,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很多场合排放的有机废气具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成分,浓度不高,采用常规的热力燃烧与催化燃烧,不足以维持自燃,还需要补充大量的热能,为此开发出了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RTO)。
目前,市面上的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RTO)的下炉体01内容易存在积油02,如图1和图2所示,下炉体01内存在积油02时很容易引起下炉体01着火。为了安全使用RTO,必须定期排放积油02。下炉体01因此采用排油管道03排放积油02,排油管道03上设置有阀门04,从而定期放油。为了便于排油,下炉体01的内底面设置为倾斜面,排油管道03与下炉体01的最低点连通,从而便于排油。
但是,由于引风机在RTO的末端,RTO在使用中炉体内会产生较高的负压,这种情况下打开阀门04,因炉体内的负压影响,外部的气体会从阀门04倒进入下炉体01内,如图1中所示,箭头的方向为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而使下炉体01内的积油02无法排出。目前,在需要排放下炉体01内的积油02时,首先需要降低引风机的转速,以此降低下炉体01内的负压,同时提高反吹风机的频率,以此提高下炉体01内的压力,这样下炉体01内的积油才能自然流出。这种排出积油02的方法,需要调整RTO引风机和反吹风机的频率,使用不便,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油结构,能够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直接排放积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排放积油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油结构,包括:
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进气口,所述阀体内转动套装所述阀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连通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缓冲箱,用于盛装下炉体工作过程中的积油,所述缓冲箱通过缓冲口与所述阀体连通;
所述进油口与下炉体的排油管道连通;
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关闭;
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伸出所述阀体后与阀杆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体靠近所述阀杆的阀体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高度大于所述阀杆与阀体的距离;
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接触时,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接触时,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的设置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侧面上,且靠近所述阀芯的顶端设置;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底端面上,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底端面,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出油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相交,且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位于所述阀芯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阀芯的轴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设置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开口的设置位置对应;
或者,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的大小与所述缓冲口相同,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均能够与所述缓冲口连通;
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同侧。
可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缓冲口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箱的顶端设置有冲洗口,所述冲洗口上连接有堵塞,所述堵塞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油结构,通过将排油管道的出油端与所述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缓冲口与缓冲箱连通,从而在所述控制阀为关闭状态时,缓冲箱与下炉体的内腔连通,两者气压相同,下炉体内的积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缓冲箱,用于存储积油,需要放油时,将所述控制阀调整为出油状态,此时,排油管道的出油端被所述控制阀关闭,缓冲箱内盛装的积油被排出。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能够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直接排放积油,不需要调整多个风机的频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RTO的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排放积油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包括下炉体,所述下炉体上设置有放油结构,所述放油结构为上述的放油结构,因此具有上述放油结构的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部的气体通过排油管道倒流进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的下炉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的下炉体的积油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油结构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油结构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油结构的又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的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01、下炉体,02、积油,03、排油管道,04、阀门,
1、缓冲箱,2、缓冲口,3、第一限位杆,4、第二连接法兰,
5、第一连接法兰,6、进油口,7、第二限位杆,8、阀体,9、出油口,
10、阀芯,1001、第一开口,1002、第二开口,1003、第三开口,
1004、第四开口,1005、连接柱,11、进气口,12、阀杆,13、冲洗口,14、堵塞,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油结构,能够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直接排放积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排放积油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包括控制阀和缓冲箱1,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8和阀芯10。阀体8上设置有进油口6、出油口9和进气口11,阀体8内转动套装有阀芯10。阀芯10上设置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开口1001和第二开口1002,阀芯10上还设置有连通设置的第三开口1003和第四开口1004,第四开口1004与出油口9连通。缓冲箱1通过缓冲口2与阀体8连通,缓冲箱1用于盛装下炉体0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积油02,进油口6与下炉体01的排油管道03连通,从而便于将积油02引流到缓冲箱1内。
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1001与进油口6连通,第二开口1002与缓冲口2连通,第三开口1003关闭。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1001与缓冲口2连通,第二开口1002与进气口11连通,第三开口1003与缓冲口2连通。
其中,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时,进气口11用于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开口1002、第一开口1001及缓冲口2进入缓冲箱1内。同时,第三开口1003与缓冲口2连通,缓冲箱1内积存的积油02依次通过缓冲口2、第三开口1003和第四开口1004后,由出油口9流出,此位置为所述控制阀的出油状态。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时,排油管道03内的积油02依次通过、进油口6、第一开口1001、第二开口1002和缓冲口2后,流到缓冲箱1,第三开口1003关闭,此位置为所述控制阀的关闭状态。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积油02流入缓冲箱1,第二开口1002的高度高于缓冲箱1的箱底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通过将排油管道03的出油端与所述控制阀的进油口6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缓冲口2与缓冲箱1连通,从而在所述控制阀为关闭状态时,缓冲箱1与下炉体01的内腔连通,两者气压相同,下炉体01内的积油02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缓冲箱1,用于存储积油02,需要放油时,将所述控制阀调整为出油状态,此时,排油管道03的出油端被所述控制阀关闭,缓冲箱1内盛装的积油02被排出。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能够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直接排放积油,不需要调整多个风机的频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RTO的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排放积油的效率。
为了方便操作所述控制阀,阀芯10上设置有连接柱1005,连接柱1005伸出阀体8后与阀杆12固定连接。连接柱1005与阀芯10为一体结构,通过阀杆12转动连接柱1005,从而带动阀芯10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控制阀位置的切换。
为了保证阀杆12的换位准确性,阀体8靠近阀杆12的阀体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杆3和第二限位杆7,第一限位杆3和第二限位杆7的高度大于阀杆12与阀体8的距离,从而保证第一限位杆3和第二限位杆7能够对阀杆12限位。具体的,阀杆12与第一限位杆3接触时,阀芯10在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阀杆12与第二限位杆7接触时,阀芯10在第二位置,对应的,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
为了便于通过阀芯10向缓冲箱1进油以及缓冲箱1通过阀芯10向外排油,第一开口1001、第二开口1002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三开口1003、第四开口1004的设置高度。可以理解的,第三开口1003的开口最低点越接近缓冲箱1的箱体底面高度越好。
其中,第一开口1001和第二开口1002设置于阀芯10的侧面上,第一开口1001和第二开口1002通过第一通道连通,且靠近阀芯10的顶端设置,此处的顶端,是指所述控制阀正常安装使用时,远离支撑地面或者基础面的一端。第四开口1004设置于阀芯10的底端面上,出油口9设置于阀体8的底端面,且第四开口1004与出油口9对应设置。第三开口1003设置于阀芯10的侧面上。第三开口1003与第四开口1004通过第二通道连通。
为了便于加工,第一开口1001的轴线与第二开口1002的轴线相交,如图8和图9所示,且第一开口1001的轴线与第二开口1002的轴线位于阀芯10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横截面垂直于阀芯10的轴线设置。即第一开口1001与第二开口10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阀体8与缓冲口2连接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如图7所示。第一通孔15的位置与第一开口1001或第二开口1002的设置位置对应,第二通孔16与第三开口1003的设置位置对应。具体的,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1001与进油口6连通,第二开口1002通过第一通孔15与缓冲口2连通,第三开口1003由阀体8封堵关闭。
在另一实施例中,阀体8与缓冲口2连接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的大小与缓冲口2相同,第一开口1001与第三开口1003均能够与缓冲口2连通,即第一开口1001与第三开口1003的最远点的距离小于缓冲口2的高度。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1001与第三开口1003设置于阀芯10的同侧,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开口1001的轴线与第三开口1003的轴线连线与阀芯10的轴线平行。第一开口1001的轴线与第二开口1002的轴线夹角为90度,从而,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阀杆12需要旋转90度。
为了便于连接阀体8与缓冲口2,阀体8与缓冲口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5,缓冲口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4,第一连接法兰5和第二连接法兰4通过螺栓密封连接。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法兰5和第二连接法兰4接触面的密封性,第一连接法兰5和第二连接法兰4的接触面设置由密封垫或者密封圈。
为了便于清洗缓冲箱1,缓冲箱1的顶端设置有冲洗口13,冲洗口13上连接有堵塞14,堵塞14用于密封冲洗口13。通过设置冲洗口13,便于向缓冲箱1加注冲洗液。冲洗时,将连接第一连接法兰5和第二连接法兰4的螺栓拆卸,从而使缓冲箱1与所述控制阀断开,通过冲洗口13向缓冲箱1内注入冲洗液,冲洗液从缓冲口2排出。冲洗完毕后,将缓冲箱1连接于所述控制阀上,并将堵塞14旋紧在冲洗口13上。具体的,堵塞14螺纹连接在冲洗口13上。
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的工作过程:阀杆12在关闭位置时,对应所述控制阀的第一位置,RTO的下炉体01通过排油管道03、阀芯10、缓冲口2与缓冲箱1相通,进气口11因封闭,此时缓冲箱1是密封的,缓冲箱1内的负压与下炉体01内的负压相同,下炉体01内的积油流入缓冲箱1内。
阀杆12在开启位置时,对应所述控制阀的第二位置,RTO的下炉体01与缓冲箱1因阀芯10结构断开,进气口11打开,缓冲箱1通过第三开口1003与出油口9相通,进气口11通过第二开口1002、第一开口1001与缓冲口2连通,缓冲箱1内进气,从而使缓冲箱1内的气压与外界相同,便于缓冲箱1内的积油从出油口9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放油结构,在RTO正常运行状态下能够直接排放积油,不需要调整多个风机的频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RTO的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排放下炉体01内的积油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包括下炉体01,下炉体01上设置有放油结构,所述放油结构为上述的放油结构,因此具有上述放油结构的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进气口,所述阀体内转动套装所述阀芯,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连通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缓冲箱,用于盛装下炉体工作过程中的积油,所述缓冲箱通过缓冲口与所述阀体连通;
所述进油口与下炉体的排油管道连通;
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关闭;
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缓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伸出所述阀体后与阀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阀杆的阀体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高度大于所述阀杆与阀体的距离;
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接触时,所述控制阀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接触时,所述控制阀在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的设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侧面上,且靠近所述阀芯的顶端设置;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底端面上,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底端面,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出油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相交,且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位于所述阀芯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阀芯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设置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开口的设置位置对应;
或者,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一侧为开口,所述开口的大小与所述缓冲口相同,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均能够与所述缓冲口连通;
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同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缓冲口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缓冲口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箱的顶端设置有冲洗口,所述冲洗口上连接有堵塞,所述堵塞用于密封所述冲洗口。
10.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包括下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上设置有放油结构,所述放油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放油结构。
CN202223378015.0U 2022-12-15 2022-12-15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Active CN219083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015.0U CN219083121U (zh) 2022-12-15 2022-12-15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015.0U CN219083121U (zh) 2022-12-15 2022-12-15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3121U true CN219083121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8015.0U Active CN219083121U (zh) 2022-12-15 2022-12-15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3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1651U (zh) 一种水洗式废气处理塔
CN109529503A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温烟气净化装置
CN207270970U (zh) 锅炉烟气超低排放高压缓冲脱硫除尘器
CN219083121U (zh) 放油结构及蓄热式热力燃烧设备
CN105944471A (zh) 高效节能烟气降温除尘净化器
CN208018358U (zh) 一种不间断循环式烟尘废气吸收装置
CN218188925U (zh) 一种生物除臭塔
CN115212717B (zh) 一种旋转反吹扫式生物除臭塔
CN207434259U (zh)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化工油罐
CN211411510U (zh)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装置
CN208426861U (zh) 一种高气密性的石油液化气脱硫过滤塔
CN210646908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雾化装置
CN210186843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酸雾处理装置
CN207102178U (zh) 烟气环保电子锁
CN206793174U (zh) 一种紊流式多级污水滤水器
CN209752609U (zh)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13244736A (zh) 一种乙醇钠生产装置尾气安全环保系统及方法
CN207507250U (zh) 一种化工废气无害处理装置
CN216346292U (zh) 一种混合废气处理装置
CN206315605U (zh) 水喷淋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
CN205172694U (zh) 废气过滤装置
CN205683768U (zh) 高效节能烟气降温除尘净化器
CN221311737U (zh) 一种防止进气管道堵塞的装置
CN215157682U (zh) 一种具有气体处理能力的储罐塔
CN209138316U (zh) 一种侧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