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0932U -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0932U
CN219080932U CN202223425805.XU CN202223425805U CN219080932U CN 219080932 U CN219080932 U CN 219080932U CN 202223425805 U CN202223425805 U CN 202223425805U CN 219080932 U CN219080932 U CN 219080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evator shaft
supporting
platform
confl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58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璐
黄念钊
张晨
张晨曦
彭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58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0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0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0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涉及电梯施工的领域,其包括支撑架、支撑平台和固定组件。支撑架包括至少两组设置于支撑平台底部的三角架,三角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支撑横杆、支撑竖杆和支撑斜杆。固定组件包括定位件和抵触件,定位件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抵触件包括抵触杆和抵触板。施工过程中将支撑架通过定位件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同时使用抵触板与电梯井的内侧壁相抵接,抵触杆将三角架所受的力通过抵触板传递给电梯井的内侧壁,从而可平衡三角架所受的力,使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稳固,工作人员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由外模、内模及穿墙螺栓组成,内模由内模板、转动角模组、水平伸缩顶杆组、底盘、底盘支腿、内模板底垂直调节器组成;其中的外模及内模板均采用回形勾将多件定型组合钢模板拼装组合,并由穿墙螺栓连接成型。在电梯井道内进行施工时需搭设临时支撑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临时支撑结构采用便于周转的定型化支撑平台,即支撑平台在相应的楼层施工完成之后可快速转移到下一需要施工的楼层,支撑平台包括支撑台和设置于支撑台下方的安装架,支撑平台在电梯井内安装时,通过安装架一侧的卡接口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通过支撑平台与卡接口相对的一侧侧壁抵接于电梯内壁上,从而支撑平台整体固定在电梯井内,安装完成之后在支撑台上进行施工作业。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内壁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因此,在支撑平台上进行墙体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负重较大的作业时,支撑平台可能会产生晃动甚至松动,支撑平台的安全性能较差,同时支撑平台在晃动过程中可能会对电梯井的内壁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平台和用于将所述支撑架固定在电梯井内的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组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底部的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支撑横杆、支撑竖杆和支撑斜杆,所述支撑横杆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杆下端的定位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抵触件,所述定位件适于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所述抵触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三角架上的抵触杆,所述抵触杆的一端设置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用于与电梯井的开口相对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抵触件长度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将支撑架通过定位件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同时使用抵触板与电梯井的内侧壁相抵接,抵触杆将三角架所受的力通过抵触板传递给电梯井的内侧壁,从而可平衡三角架所受的力;同时由于抵触杆的长度可进行调节,故抵触杆与电梯井的内壁之间不存在间隙,抵触杆的抵触力增强,可对电梯井作业平台进行更稳定地支撑,抵触板起到保护电梯井内壁的作用;由此,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稳固,工作人员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减少了支撑平台因晃动对电梯井内壁造成损害的情况。
可选的,相邻的两组所述支撑竖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横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抵触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杆安装于螺纹套管内的长度可以调节,当电梯井作业平台进行吊装时,可调节抵触杆缩入螺纹套管内,减少吊装过程中抵触杆与电梯井的内侧壁之间产生碰撞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螺纹套管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横杆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2-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套管不会对电梯井作业平台的吊装产生影响,同时螺纹套管与抵触杆接触的面积较大,抵触杆在螺纹套管内的安装稳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在相邻的两组支撑竖杆之间设置有多个,相应的所述抵触件也设置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抵触件的设置增大了电梯井作业平台与电梯井内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抵触板与电梯井内壁相抵接的一侧上设置有保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抵触板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的磨损,延长抵触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杆底端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形成直角的卡口,所述卡口适于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相垂直,直角卡口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的边缘处。
可选的,所述支撑竖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柱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设计在制造过程中简单便捷,且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限位柱的设置可加强定位件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三角架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杆和所述支撑竖杆的连接处,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斜杆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可分担来自支撑横杆所受的力,使三角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定位件和抵触件协同作用,使得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稳固,工作人员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
2.抵触杆安装于螺纹套管内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可减少吊装过程中抵触杆与电梯井的内侧壁之间产生碰撞的情况;
3.保护垫的设置可减小抵触板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的磨损,延长抵触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隐藏支撑钢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抵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平台;11、支撑框;12、支撑钢板;2、支撑架;21、三角架;211、支撑横杆;212、支撑竖杆;213、支撑斜杆;22、连接杆;221、螺纹套管;23、加强杆;3、固定组件;31、定位件;311、第一限位柱;312、第二限位柱;32、抵触件;321、抵触杆;322、抵触板;323、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包括支撑平台1、设置于支撑平台1下方的支撑架2和用于将支撑架2固定在电梯井内的固定组件3。
支撑平台1包括支撑框11和支撑钢板12。支撑框11为由首尾相连的钢管焊接而成的矩形状结构,支撑框11上焊接有吊环,当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相应楼层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提升到下一施工楼层之后,使用吊装机构作用于吊环上将电梯井作业平台进行吊装转运,吊环的设置使得电梯井作业平台的转运更加便捷。支撑钢板12铺设于支撑框11上,支撑钢板12上开设有供吊环穿过的让位孔,支撑钢板12的厚度为3mm以上,且支撑钢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当工作人员在作业平台上进行施工时起到防滑作用,从而可提高作业平台的安全性能。
支撑架2包括至少两组设置于支撑平台1底部的三角架21,在本实施例中,三角架21在支撑平台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三角架21包括依次首尾相焊接的支撑横杆211、支撑竖杆212和支撑斜杆213,支撑横杆211与支撑竖杆212设置的方向相垂直。焊接时采用电弧焊,为防止空气侵入焊接区域而产生裂纹或气孔,采用短弧焊,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在高温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晶粒过大。焊缝高度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6mm,焊缝表面焊波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不得有飞溅物。支撑横杆211、支撑竖杆212和支撑斜杆213均采用U型槽钢,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更加节省材料。
三角架21还包括加强杆23,加强杆23也为槽钢,加强杆23一端焊接于支撑横杆211和支撑竖杆212的连接处,加强杆23的另一端焊接于支撑斜杆213的中部。加强杆23可分担来自支撑横杆211所受的力,使三角架2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
两组支撑竖杆212之间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连接杆2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钢管,连接杆22的设置方向与支撑横杆211的设置方向相同,连接杆22在两个支撑竖杆212之间焊接有多个。连接杆22的设置使得两个三角架21之间连接成为一体,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架2整体的受力均匀,从而作业平台整体结构稳定。
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3包括定位件31,定位件31在两组支撑竖杆212的底端均有设置,定位件31包括焊接于支撑竖杆212底端的第一限位柱311,第一限位柱31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竖杆212的延伸方向相同,定位件31还包括焊接于第一限位柱311两侧的第二限位柱312,第一限位柱311与第二限位柱312相垂直形成直角的卡口。在作业平台进行安装时,第一限位柱311与第二限位柱312相互垂直设置形成的直角的卡口适于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地面边缘的直角处,从而作业平台整体卡接固定于电梯井内。
第一限位柱311与支撑竖杆212一体成型设置,在制造过程中简单便捷,且定位件31的强度更高。第二限位柱312在第一限位柱311上焊接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柱312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柱311的两侧,两个第二限位柱312的设置可加强定位件31的承重能力,从而可进一步加强定位件31的结构强度,使得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更加稳定。
参照图2和图4,固定组件3还包括抵触件32,抵触件32设置于连接杆22上,且适于与电梯井的内侧壁相抵接。连接杆22靠近支撑斜杆213的一侧上焊接有螺纹套管221,螺纹套管221为圆柱状的空心钢管,其内侧壁上设有螺纹。抵触件32包括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管221内的抵触杆321和设置于抵触杆321一端的抵触板322。抵触板322的设置可增加抵触杆321与电梯井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抵触力,同时也起到保护电梯井内壁的作用。
抵触杆321外周侧上设置有螺纹,抵触杆321的外侧壁与螺纹套管221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抵触板322设置于抵触杆321远离螺纹套管221的一端。抵触杆321在螺纹套管221内安装的长度可进行调节,一方面可增强抵触件32与电梯井内侧壁之间的抵紧力,另一方面电梯井作业平台可适应更多尺寸的电梯,适用性更强。
螺纹套管221的长度与支撑横杆211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2-1:3,抵触杆321的长度为螺纹套管221长度的1.2-1.5倍。由此,电梯井作业平台在进行吊装时抵触杆321可缩回螺纹套管221内,此时螺纹套管221不会随着电梯井作业平台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与电梯井的内侧壁产生碰撞。同时抵触杆321在螺纹套管221内的安装长度可保持在较长的长度范围内,螺纹套管221与抵触杆321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螺纹套管221对抵触杆321的支撑稳定。
抵触板322与电梯井内侧壁相抵接的一侧上粘设有橡胶制的保护垫323,保护垫323可减少抵触板322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的磨损,延长抵触板322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在施工过程中将支撑架2通过定位件31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同时使用抵触板322与电梯井的内侧壁相抵接,对电梯井内壁起到保护作用,抵触杆321将三角架21所受的力通过抵触板322传递给电梯井的内侧壁,平衡三角架21所受的力,使电梯井作业平台在电梯井内的安装稳固,从而工作人员在电梯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楼层施工完成之后通过吊环将作业平台整体进行吊装,运送到下一施工楼层,吊装前拧动抵触杆321使其缩入螺纹套管221内,进而在吊装过程中,抵触杆321不会由于作业平台的晃动与电梯井的内侧壁之间产生碰撞。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支撑平台(1)和用于将所述支撑架(2)固定在电梯井内的固定组件(3);所述支撑架(2)包括至少两组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1)底部的三角架(21),所述三角架(21)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支撑横杆(211)、支撑竖杆(212)和支撑斜杆(213),所述支撑横杆(211)与所述支撑平台(1)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杆(212)下端的定位件(31),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抵触件(32),所述定位件(31)适于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所述抵触件(32)包括设置于所述三角架(21)上的抵触杆(321),所述抵触杆(321)的一端设置有抵触板(322),所述抵触板(322)用于与电梯井的开口相对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抵触件(32)长度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支撑竖杆(212)之间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2)上设置有螺纹套管(221),所述螺纹套管(2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横杆(2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抵触杆(32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管(2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管(221)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横杆(211)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2-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2)在相邻的两组支撑竖杆(212)之间设置有多个,相应的所述抵触件(32)也设置有多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322)与电梯井内壁相抵接的一侧上设置有保护垫(3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1)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杆(212)底端的第一限位柱(311),所述第一限位柱(3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竖杆(21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定位件(3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柱(312),所述第一限位柱(31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12)之间形成直角的卡口,所述卡口适于卡接于电梯井开口处的地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竖杆(212)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11)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3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柱(3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柱(31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21)还包括加强杆(23),所述加强杆(23)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杆(211)和所述支撑竖杆(212)的连接处,所述加强杆(2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斜杆(213)的中部。
CN202223425805.X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Active CN219080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5805.XU CN219080932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5805.XU CN219080932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0932U true CN21908093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5805.XU Active CN219080932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0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2560B (zh) 一种超大型轨道吊大梁拼装工艺
CN109573851B (zh) 弧形屋面节间钢桁架吊、装一体化装置及对接吊装方法
CN209457425U (zh) 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
CN210289067U (zh) 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
CN219080932U (zh)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JP6498075B2 (ja) 鉄骨構造物の張出通路
JP4071249B2 (ja) 索条吊下げ用治具
JP6172636B2 (ja) 足場システム
JP2009161259A (ja) コンベア用自立式支持架構
JP2016142097A (ja) 可搬式昇降装置および水平部材の解体方法
CN211873868U (zh) 一种加强侧向稳固的布料杆
CN114059779A (zh) 一种支撑悬挑式卸料平台
CN209778099U (zh) 弧形屋面节间钢桁架吊、装一体化装置
JP2002295187A (ja) トンネルの内壁の補修工法、補修装置及び吊下げ補助金具
JP2019148097A (ja) 懸垂式折りたたみ足場
JP5603805B2 (ja) 吊り治具および吊り治具の取付構造、バルコニーユニットの吊り上げ方法
CN212689615U (zh) 一种免预埋卸料平台及该卸料平台的建筑外支点组件
CN220364873U (zh) 一种盖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
CN211114898U (zh) 一种可拆卸式卸料平台
CN214042979U (zh) 一种角钢组装式立柱广告牌
JPH08114302A (ja) ボイラの据付け方法とボイラの据付け構造体
CN214301275U (zh) 一种高架桥主梁施工结构
CN219344074U (zh) 一种翻板折叠式卸料平台
CN213263680U (zh) 一种辅助固定工装及预制构件运输架
CN221027307U (zh) 一种高精度行车车轮更换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