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278U -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4278U
CN219064278U CN202220077961.2U CN202220077961U CN219064278U CN 219064278 U CN219064278 U CN 219064278U CN 202220077961 U CN202220077961 U CN 202220077961U CN 219064278 U CN219064278 U CN 219064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n
type heat
fin typ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79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嘉俊
曾波
雷朋飞
张利
吴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79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4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4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4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包括翅片式换热器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设有柔性垫片,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柔性垫片上方,且所述柔性垫片为柔性柔性垫片,通过所述柔性垫片支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同时增大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与所述支撑板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柔性垫片与位于其上下两侧的翅片式换热器和支撑板的摩擦阻力更大,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与翅片式换热器的水平惯性力相互抵消,对向下的撞击力也起一定缓冲作用,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翅片式换热器底部与支撑板中钣金由于硬性碰撞而导致的翅片倒片。

Description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在热泵机组内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端板固定,固定方式为翅片式换热器两侧端板与箱体钣金进行硬性固定;另一种是固定夹固定,固定方式为翅片底部固定夹与箱体钣金进行硬性固定,翅片式换热器与固定夹之间通过夹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实际上翅片式换热器本身和固定夹仍存在相对位移的可能。
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通过以上两种固定方式进行翅片式换热器的固定,由于存在相对位移,导致机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翅片损伤,即由于翅片式换热器摆动与接水盘或固定夹碰撞发生的倒片,翅片倒片会影响翅片美观,严重可能会割伤铜管,影响翅片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包括翅片式换热器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设有柔性垫片,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柔性垫片上方,通过所述柔性垫片支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同时增大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与所述支撑板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
可选的,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为U型翅片式换热器,所述柔性垫片于所述支撑板顶面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底面轮廓布置。
可选的,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中隔板以及均呈L型的第一侧换热器组和第二侧换热器组,所述中隔板的两个对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连接;所述中隔板上具有接管孔,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内分别具有互相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接管孔实现连接导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的拐角处均垫设有所述柔性垫片。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具有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轮廓排布的多个疏水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疏水孔之间形成有过渡板,所述柔性垫片设置于所述过渡板上。
可选的,所述柔性垫片的长度不小于30mm,宽度不小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柔性垫片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和/或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翅片式换热器还包括中隔板固定架,所述中隔板固定架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所述中隔板与所述中隔板固定架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中隔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以及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的顶部和底部,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与顶盖以及所述支撑板之间保留间隙;所述柔性垫片的支撑高度与所述中隔板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底部的距离等高;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中隔板的顶部均抵靠所述顶盖。
可选的,所述柔性垫片由橡胶材料、橡塑发泡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机组,包括上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具有以下效果:
(1)支撑板与翅片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柔性垫片,柔性垫片与位于其上下两侧的翅片式换热器和支撑板的摩擦阻力更大,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与翅片式换热器的水平惯性力相互抵消,进而避免产生翅片式换热器水平移动而与固定夹互相挤压而导致的倒片现象;
(2)柔性垫片对翅片向下的撞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即避免了翅片与支撑板的刚性撞击,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翅片式换热器底部与支撑板由于硬性碰撞而导致的翅片倒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隔板和中隔板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翅片式换热器;11、第一侧换热器组;111、第一端板;12、第二侧换热器组;121、第二端板;2、支撑板;21、疏水孔;22、过渡板;3、中隔板;31、接管孔;311、连接管;32、连接板;321、主板;322、侧板;33、第五定位孔;4、中隔板固定架;41、底板;42、竖板;43、第二定位孔;44、第三定位孔;5、柔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包括翅片式换热器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通常为接水盘)顶面设有柔性垫片5,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安装于所述柔性垫片5上方,通过所述柔性垫片5支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同时增大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与所述支撑板2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与传统的结构相同,底部由支撑板2支撑,顶部由顶盖密封固定。但传统的结构中,支撑板2对翅片式换热器1均是采用刚性支撑结构,为加强固定有时会采用固定夹夹紧固定,但实际上翅片式换热器1本身和固定夹仍存在相对位移的可能,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当翅片式换热器1相对支撑板2移动时,翅片容易与支撑板2或固定夹发生刚性挤压甚至碰撞,从而导致翅片倒片的情况发生。
为此,本方案在支撑板2上设置柔性垫片5,对翅片式换热器1起支撑和缓冲作用,当将翅片式换热器1放置于柔性垫片5上后,由于柔性垫片5的柔性变形能力,翅片会挤压柔性垫片5使之变形从而与柔性垫片5之间相互咬紧,极大程度上增大了柔性垫片5与翅片之间发生相对水平移动的阻力。此外,柔性垫片5与翅片、支撑板2之间摩擦力更大,吸合力更好,进一步增强了翅片式换热器1与支撑板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因此,基于实施例的改进,通过增大翅片式换热器1与支撑板2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与翅片式换热器1的水平惯性力相互抵消,同时对向下的撞击力也起一定缓冲作用,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翅片式换热器1底部与支撑板2中钣金或固定夹发生硬性碰撞而导致的翅片倒片。
参照图2,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为U型翅片式换热器1,所述柔性垫片5于所述支撑板2顶面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底面轮廓布置。即,柔性垫片5沿翅片式换热器1的轮廓布置,其他未支撑翅片式换热器1的区域不设置柔性垫片5,即节约用材,又避免封堵支撑板2上的功能性开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柔性垫片5可以设置为完整的一片,即与翅片式换热器1的U型结构对应,可支撑整个翅片式换热器1的底面;柔性垫片5也可以设置成独立的多片,即多个柔性垫片5间隔排布于支撑板2顶面,且其排布方式为沿翅片式换热器1的底面轮廓布置。
作为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2上具有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轮廓排布的多个疏水孔2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疏水孔21之间形成有过渡板22,所述柔性垫片5设置于所述过渡板22上。此方式中,翅片式换热器1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时,可直接掉落在疏水孔21上排出,其排水性能好。当然可以理解,此方式中柔性垫片5的设置方式即为前段所述的多个柔性垫片5间隔排布的方式,柔性垫片5布置于过渡板22上可避开疏水孔21,从而避免遮挡疏水孔21过水。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片5的长度不小于30mm,宽度不小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宽度。其中,柔性垫片5的长度为与翅片式换热器1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尺寸,将柔性垫片5的长度控制在30mm以上能够保证其与翅片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从而增强支撑稳定性以及摩擦阻力,较佳的,柔性垫片5的长度宜不超过过渡板22的宽度,因为过宽会影响翅片式换热器排水,进而影响翅片式换热器性能。另一方面,翅片式换热器1的宽度为翅片式换热器1单边的宽度尺寸,柔性垫片5的宽度为与翅片式换热器1本身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尺寸,保证柔性垫片5的宽度不小于翅片式换热器1的宽度能够保证其与翅片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从而增强支撑稳定性以及摩擦阻力。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支撑板2上的疏水孔21可不直接设置于翅片式换热器1下方,此时柔性垫片5可设置成完整的一片,亦可设置成多片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片5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和/或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即,柔性垫片5可以单独与翅片式换热器1和支撑板2二者其中一者固定连接,或,柔性垫片5同时与其上下两侧的翅片式换热器1以及支撑板2固定连接。优选的,柔性垫片5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即先将柔性垫片5固定于支撑板2上,再将翅片式换热器1安装于支撑板2上,此方式即不影响柔性垫片5以及翅片式换热器1的安装难度,又能够保证柔性垫片5与支撑板2的结合强度,避免柔性垫片5与支撑板2发生相对位移。较佳的,柔性垫片5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支撑板2上。
对于本实施例中柔性垫片5用材的选择,其可由橡胶材料、橡塑发泡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垫片5用材柔韧性以及耐用性好,且表面吸附力强,能够有效增大柔性垫片5与翅片式换热器1以及支撑板2之间的摩擦阻力。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为加强翅片式换热器1于支撑板2上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1包括第一侧换热器组11、第二侧换热器组12、中隔板3和中隔板固定架4,所述中隔板3的两个对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连接;所述中隔板3上具有接管孔31,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与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内分别具有互相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接管孔31实现连接导通;所述中隔板固定架4固定于支撑板2上,且所述中隔板3与所述中隔板固定架4连接固定。
其中,为方便连接,在中隔板3的接管孔31上设置有凸出于中隔板3两侧的连接管311,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与连接管311的两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U型的翅片式换热器1中,直接将平板型的翅片式换热器1折弯两次成U型状难度较高,为此将翅片式换热器1设置成由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第二侧换热器组12拼接而成的结构,由此,第一侧换热器组11与第二侧换热器组12均可设置成L形状,成型时均只需折弯一次,其加工难度更低。为方便拼接,本方案中利用中隔板3将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第二侧换热器组12连接固定,同时在中隔板3上设置接管孔31以供第一侧换热器组11与第二侧换热器组12的换热管的连接所需。
重要的是,本实施例中,巧妙地利用了中隔板3,通过直接在支撑板2上设置中隔板固定架4,同时将中隔板3与中隔板固定架4连接,以中隔板3和中隔板固定架4为支撑,将翅片式换热器1锁紧固定于支撑板2上,从而限制翅片式换热器1与支撑板2之间的相对位移,同时,相对于翅片的强度,中隔板3厚度大,强度高,能够确保支撑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的,在U型的翅片式换热器1的两个拐角处均垫设有所述柔性垫片5。即,此方式主要针对上述的布置多个间隔排布的柔性垫片5的实施方式。具体的,采用多个柔性垫片5间隔排布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柔性垫片5用材。同时,对于支撑板2在柔性垫片5布置的路径上有功能性开孔的位置,间隔排布的柔性垫片5亦有利于避开开孔。具体的,由于拐角处为翅片重心,本方案在此处设置柔性垫片5对翅片的支撑作用更好。此外,单独对于第一侧换热器组11或第二侧换热器组12而言,第一/二侧换热器组呈L型状,其底部的柔性垫片5恰好呈三角形排布,即以拐角处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点向两边排布,按三角分布的受力会更均匀,抵消运输过程中各个方向的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远离所述中隔板3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与中隔板3同理,在支撑板2上可设置端板固定架分别用于与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连接,从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保证了对整个翅片式换热器1的稳定支撑。
参照图3-4,所述中隔板3、所述第一端板111和所述第二端板1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以及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的顶部和底部,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与顶盖以及所述支撑板2之间保留间隙。通过此方式,能够使翅片不直接与刚性的支撑板2以及顶盖接触,从而避免翅片与刚性的支撑板2或顶盖发生挤压而发生变形甚至倒片的现象。
进一步的,本方案在支撑板2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的柔性垫片5,所述柔性垫片5的支撑高度与所述中隔板3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底部的距离等高。即,柔性垫片5直接支撑翅片,其与中隔板3、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配合支撑翅片式换热器1,可增大对整个翅片式换热器1的支撑面积,减轻中隔板3、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的荷载。尤其对于本方案应用的柔性的柔性垫片5,可进一步增大翅片式换热器1与支撑板2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降低倒片的可能。
对于翅片式换热器1顶部的固定,其顶部由顶盖限位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端板111、所述第二端板121以及所述中隔板3的顶部均抵靠所述顶盖。即,顶盖直接抵接第一端板111、第二端板121和中隔板3,限制了翅片式换热器1的上下移动,同时不直接接触翅片,避免了顶部翅片倒片的现象发生。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至少具有两个第一换热排,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排数量对应的第二换热排;所述中隔板3包括多个独立的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换热排的数量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换热排与所述第二换热排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板32连接。
即,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1为多排换热器,采用多排换热器其换热效率更高,换热效果更好。由于每个第一/二换热排在折弯时,由于内外侧的换热排折弯半径不同,导致折弯后各排换热排之间的接口可能会有存在尺寸差,为此,参照图5-6,本方案的中隔板3由多个独立的连接板32组成,在拼接时每个连接板32仅用于连接一排换热排,任一连接板32的位置可根据第一换热排和第二换热排的接口处的位置调整。
关于中隔板固定架4以及连接板3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固定架4包括底板41和连接于所述底板41的两个对立侧并往上延伸的竖板42,所述底板41与所述支撑板2连接,所述中隔板3被限制于两个所述竖板42之间;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32包括有互相垂直的主板321和侧板322,所述接管孔31设置于所述主板321上,所述侧板322与所述竖板42连接固定。
其中,主板321与第一/二换热排的延伸方向垂直,其难以与位于其底部的中隔板固定架4进行可靠连接,为此,将中隔板固定架4设置呈包括底板41和竖板42的结构,底板41用于与支撑板2贴合连接,同时在连接板32设置有与主板321垂直的侧板322,安装时侧板322可与底板41贴合,二者连接面积大,从而方便增强中隔板固定架4与连接板32的连接强度。故,中隔板3的顶部由顶盖限位,底部由中隔板固定架4限位,顶盖和中隔板固定架4共同作用实现了对中隔板3的可靠固定。在多排换热器中,相邻的两排换热排之间可相互支撑,从而最少可只在其中一个连接板32设置成具有主板321和侧板322的结构,而其他连接板32仅具备主板321即可,即如图5-6设置的形式。
具体的,所述侧板322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竖板42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3,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43实现将所述侧板322与所述竖板42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可为螺钉组件,即通过螺钉将侧板322和竖板42连接固定。作为其他可实现方式,第一连接件亦可为铆钉;或者,侧板322和竖板42可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底板41具有第三定位孔44,所述支撑板2具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44对应的第四定位孔,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孔44以及所述第四定位孔实现将所述底板41与所述支撑板2连接。同理,第二连接件可为螺钉组件,即通过螺钉将底板41和支撑板2连接固定。作为其他可实现方式,第二连接件亦可为铆钉;或者,底板41和支撑板2可采用焊接连接。
对于翅片式换热器1顶部的固定,所述顶盖设有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侧板322连接。具体的,在侧板322顶部设有第五定位孔33,顶部支架与侧板322的第五定位孔33通过第三连接件进行连接。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底部设置有柔性的柔性垫片5支撑翅片,极大程度上增大了柔性垫片5与翅片之间发生相对水平移动的阻力,同时对向下的撞击力也起一定缓冲作用,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翅片式换热器1底部与支撑板2中钣金或固定夹发生硬性碰撞而导致的翅片倒片。同时,本实施例还利用中隔板3以及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与支撑板2连接固定,有效加强了翅片式换热器1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杜绝翅片倒片的发生。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其包括翅片式换热器1,且该翅片式换热器1通过上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本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具有防翅片倒片的效果。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式换热器(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面设有柔性垫片(5),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安装于所述柔性垫片(5)上方,通过所述柔性垫片(5)支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同时增大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与所述支撑板(2)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为U型翅片式换热器,所述柔性垫片(5)于所述支撑板(2)顶面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底面轮廓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包括中隔板(3)以及均呈L型的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第二侧换热器组(12),所述中隔板(3)的两个对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连接;所述中隔板(3)上具有接管孔(31),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与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内分别具有互相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接管孔(31)实现连接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的拐角处均垫设有所述柔性垫片(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具有沿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轮廓排布的多个疏水孔(2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疏水孔(21)之间形成有过渡板(22),所述柔性垫片(5)设置于所述过渡板(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片(5)的长度不小于30mm,宽度不小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片(5)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和/或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还包括中隔板固定架(4),所述中隔板固定架(4)固定于支撑板(2)上,且所述中隔板(3)与所述中隔板固定架(4)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远离所述中隔板(3)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21),所述中隔板(3)、所述第一端板(111)和所述第二端板(1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以及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的顶部和底部,从而使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和所述第二侧换热器组(12)与顶盖以及所述支撑板(2)之间保留间隙;所述柔性垫片(5)的支撑高度与所述中隔板(3)超出所述第一侧换热器组(11)底部的距离等高;所述第一端板(111)、所述第二端板(121)以及所述中隔板(3)的顶部均抵靠所述顶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片(5)由橡胶材料、橡塑发泡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11.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
CN202220077961.2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Active CN219064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961.2U CN219064278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961.2U CN219064278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4278U true CN219064278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7961.2U Active CN219064278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4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116432A (ko) 냉동 장치의 실외 유닛
CN219064278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CN218895700U (zh) 一种带中隔板的翅片式换热器固定结构及热泵机组
CN108489156A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风管机
WO2024198039A1 (zh) 绝缘支架及电池模组
US11723161B2 (en) Frame for installing arc-shaped LED display screen composed of LED display modules
CA2590170C (en) Bracket for mounting heat exchanger
WO2017138248A1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1925912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940818A (zh) 一种翅片、冷凝器及翅片的制造方法
US20220282939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CN201657571U (zh) 一种插框及机柜
CN220954388U (zh) 一种具有防变形缓冲结构的拼装地板
CN21708273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5766643U (zh) 一种高效叠膜式热质交换器
CN221273808U (zh) 一种密封保温箱体的边框组合型材
CN217817415U (zh) 安装结构及过滤器及风柜
CN220038735U (zh) 一种防止低温制热冰堵的空调底盘
CN213902064U (zh) 散热器主片及汽车散热器
CN220122516U (zh) 一种双向散热式桥架及其连接片
CN210980317U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底座
CN219677375U (zh) 换热装置及包含其的电池包
CN221227394U (zh)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N217325997U (zh) 一种卡接式百叶单元幕墙
CN215675529U (zh) 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