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276U -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4276U
CN219064276U CN202223213661.1U CN202223213661U CN219064276U CN 219064276 U CN219064276 U CN 219064276U CN 202223213661 U CN202223213661 U CN 202223213661U CN 219064276 U CN219064276 U CN 219064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tub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36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淏
韦叶
周礼龙
张星
李维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Engineer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Engineer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Engineer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Engineer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36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4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4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4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用于换热管的连接,包括:引导头,引导头的一端为圆锥型,引导头的另一端为圆柱型;引导头的圆锥型端与圆柱形型端同轴设置;引导头沿径向等分有至少三个子引导件,多个子引导件靠近圆锥型的一端均设置有引导丝。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端焊和内孔焊两种换热管的连接方式,在对于管端焊连接方式时,焊接头直接通过安装孔;在对于内孔焊的连接方式时,通过将引导头分成多个子引导件的方法,减小了引导件的尺寸,通过引导丝将子引导件依次穿过安装孔,完成了换热管的穿管。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换热的精准对接,并且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能源动力等领域的压力容器,管板和换热管是其核心部件,为了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以及换热管的布置方式也有多种形式。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根据《GB/T 151-2014热交换器》第6.6条给出的方案,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形式分为换热管穿过管板和换热管不穿过管板两种类型。对于第一种穿过管板的结构,参照图2所示,管板开孔直径大于换热管外径,焊缝形式为角接管端焊;对于第二种不穿过管板的结构类型,参照图3所示,管板开孔直径等于换热管内径,焊缝形式为对接内孔焊。
穿管是管壳式换热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是指在管板、折流板、管架立好后,将换热管依次穿过折流板,到达指定位置的过程。对于管端焊结构的产品,需要将换热管穿过管板,管端伸出到管板的管程侧;对于内孔焊结构的产品,管端到达管板壳程侧附近即可。在穿管的过程中,换热管因重力变形等因素,在不使用工装的情况下,管端无法顺利的进入折流板和管板开孔内,并会划伤换热管端面。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圆锥形引导头是确保换热管能够顺利进入折流板以及管板开孔内,其引导头端部直径略大于换热管外径,并小于折流板和管板开孔直径。穿管前安装到换热管端部,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保护管端。
由于内孔焊结构的管板开孔直径较小,上述圆锥引导头无法从管板开孔内取出,不适用于内孔焊结构的换热器穿管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穿管的圆锥引导头适用范围小,难以穿过内孔焊结构管板的开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用于换热管的连接,包括:
引导头,所述引导头的一端为圆锥型,所述引导头的另一端为圆柱型;所述引导头的圆锥型端与圆柱形型端同轴设置;所述引导头沿径向等分有至少三个子引导件,多个所述子引导件靠近圆锥型的一端均设置有引导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根所述引导丝的外侧套设有防松引导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头在圆锥型与圆柱型的贴合处设置有卡台,且所述引导头圆锥型底部直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头圆锥型的一端设置有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引导丝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引导件设置有四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头圆柱端的直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内径。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使用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板和管架,所述管架上穿设有若干个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换热管的数量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尺寸与所述连接孔的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端焊和内孔焊两种换热管的连接方式,在对于管端焊连接方式时,焊接头直接通过连接孔;在对于内孔焊的连接方式时,通过将引导头分成多个子引导件的方法,减小了引导件的尺寸,通过引导丝将子引导件依次穿过连接孔,完成了换热管的穿管。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换热的精准对接,并且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管管端焊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换热管内孔焊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引导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子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管板;2、管架;3、换热管;4、引导头;5、防松引导管;6、引导丝;11、连接孔;21、安装孔;41、圆锥型;42、圆柱形;43、子引导件;44、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用于换热管3的连接,包括:
引导头4,引导头4的一端为圆锥型41,引导头4的另一端为圆柱型;引导头4的圆锥型41端与圆柱形42型端同轴设置;引导头4沿径向等分有至少三个子引导件43,多个子引导件43靠近圆锥型41的一端均设置有引导丝6。
可以想到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引导头4圆柱型的一端穿设在换热管3内,而圆锥型41的一端则是在穿管的过程中与另一端的连接孔11抵接;本实用新型中将引导头4做成多个子引导件43,当引导头4穿设在换热管3中时,多个子引导件43组成一个整体,拔出换热管3中时,会分成多个子引导件43,而引导丝6的作用在于将多个聚合的子引导件43分开,然后带动子引导件43穿过连接孔11。
具体的,整个装置的使用分两种情况,在连接孔11的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外径时,换热管3在接近连接孔11时,引导头4圆锥型41的一端先进入连接孔11,然后换热管3和引导头4一同穿过连接孔11。另一种是当连接孔11的直径小于换热管3的外径时,换热管3在接近连接孔11时,由于整个引导头4的尺寸大于连接孔11的内径,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引导头4至少等分成三部分,子引导头4的尺寸就会小于连接孔11的内径,可以通过连接孔11。在操作过程中引导丝6首先穿过连接孔11,拽动其中一根引导丝6,将引导丝6所连接的子引导件43穿过连接孔11,然后依次拽动其他引导丝6,直至将所有的子引导件43穿过连接孔11,将换热管3与此连接孔11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端焊和内孔焊两种换热管3的连接方式,在对于管端焊连接方式时,焊接头直接通过连接孔11;在对于内孔焊的连接方式时,通过将引导头4分成多个子引导件43的方法,减小了引导件的尺寸,通过引导丝6将子引导件43依次穿过连接孔11,完成了换热管3的穿管。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换热的精准对接,并且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多根引导丝6可以顺利穿过连接孔11,多根引导丝6的外侧套设有防松引导管5,由于引导丝6质地柔软,没有刚性,引导丝6在穿入防松引导管5内后,增加了刚性,方便直接穿过连接孔11。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在穿管过程中引导头4偏离穿孔,引导头4与管架2的表面抵接,用力过大导致引导头4压进换热管3内,引导头4在圆锥型41与圆柱型的贴合处设置有卡台44,且引导头4圆锥型41底部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外径。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引导头4压入换热管3内部。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引导头4可以顺利与换热管3配合,引导头4圆柱端的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内径。事实上,为了提高引导头4与换热管3连接的稳定性,引导头4与换热管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防止在穿管过程中引导头4的脱落。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引导丝6和引导头4的材料均为金属铁或不锈钢,而引导丝6与引导头4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了方便引导丝6的连接,引导头4圆锥型41的一端设置有端面,端面与引导丝6连接,为引导丝6的连接预留位置。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减小引导头4的加工难度,子引导件43设置有四个。具体的,引导头4若要穿过连接孔11,其子引导件43的尺寸需要小于连接孔11的直径,在加工过程中等分四分的加工难度最小。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使用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还包括管板1和管架2,管架2上穿设有若干个换热管3,且换热管3与管板1连接。
具体的,换热管3在穿设过程中,需要穿过多个管架2,最后与管板1进行连接,受到自身重力因素影响,换热管3的尺寸越长,换热管3的形变越明显,需要借助管架2支撑,保证换热管3准确与管板1连接。
进一步的,管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11,连接孔11的数量与换热管3的数量相匹配。
进一步的,换热管3的尺寸与连接孔11的尺寸相匹配;具体的,当是端管焊时,连接孔11的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外径;当时内孔焊时,连接孔11的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内径。
进一步的,管架2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21,安装孔21的作用在于对换热管3进行支撑,换热管3需要穿过安装孔21,但需要保证换热管3在穿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安装孔21的内径等于换热管3的外径。
综上,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适用于管端焊和内孔焊两种换热管3的连接形式,对于管端焊时,连接孔11的直径等于换热管3的外径,换热管3在接近连接孔11,引导头4圆锥型41的一端先进入连接孔11,然后换热管3和引导头4一同穿过连接孔11。对于内孔焊时,连接孔11的直径小于换热管3的外径,换热管3在接近连接孔11时,由于整个引导头4的尺寸大于连接孔11的内径。在操作过程中引导丝6首先穿过连接孔11,拽动其中一根引导丝6,将引导丝6所连接的子引导件43穿过连接孔11,然后依次拽动其他引导丝6,直至将所有的子引导件43穿过连接孔11,将换热管3与此连接孔11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管端焊和内孔焊两种换热管3的连接方式,在对于管端焊连接方式时,焊接头直接通过连接孔11;在对于内孔焊的连接方式时,通过将引导头4分成多个子引导件43的方法,减小了引导件的尺寸,通过引导丝6将子引导件43依次穿过连接孔11,完成了换热管3的穿管。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换热的精准对接,并且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用于换热管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导头,所述引导头的一端为圆锥型,所述引导头的另一端为圆柱型;所述引导头的圆锥型端与圆柱形型端同轴设置;所述引导头沿径向等分有至少三个子引导件,多个所述子引导件靠近圆锥型的一端均设置有引导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引导丝的外侧套设有防松引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在圆锥型与圆柱型的贴合处设置有卡台,且所述引导头圆锥型底部直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圆柱端的直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圆锥型的一端设置有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引导丝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引导件设置有四个。
7.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使用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板和管架,所述管架上穿设有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换热管的数量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尺寸与所述连接孔的尺寸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径等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
CN202223213661.1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Active CN219064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661.1U CN21906427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661.1U CN21906427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4276U true CN21906427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3661.1U Active CN21906427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4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3839U (zh) 一种将换热管固定在管板孔内的定位装置
CN1792532A (zh) 一种换热器的内孔焊接方法
CN214444301U (zh) 一种管管对接焊机
CN201677114U (zh) 硝酸吸收塔冷却盘管与管板的内孔焊装置
US4079967A (en) Industrial technique
CN110238489A (zh) 一种高温换热器制作及焊接工艺
CN113399883A (zh) 一种换热器管板焊接变形的抑制方法
CN219064276U (zh)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11680765U (zh) 一种法兰管件焊接工装
JP2009050875A (ja) パイプと複数個の被接合部材との接合方法
CN219608728U (zh) 一种换热器管和管板拉脱力试验工装
CN113049363A (zh) 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拉脱力实验方法
CN111496365A (zh) 一种嵌入式端盖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组焊工装
CN210997318U (zh) 一种弯管快速焊接装置
CN114810756A (zh) 一种声测管的连接装置
US20190242517A1 (en) Loose lining structure based on a tantalum plate and a steel clad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0344559U (zh) 管板总成及旋转胀头组件
CN210435641U (zh) 一种用于钢管总成的焊接后再弯管夹具
CN207730075U (zh) 一种分段式换热器结构
CN201740746U (zh) 一种换热器管子-管板焊缝射线检测辅具
KR200377998Y1 (ko) 열교환기용 방사선 투과 검사장치
CN219632798U (zh) 一种螺纹连接内充气锥形定位焊接工装
CN217831418U (zh) 一种管端翻边墩粗成型装置
CN220330321U (zh) 一种钢构件除应力装置
CN217180165U (zh) 管子管板焊接接头疲劳试样及其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