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2013U -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2013U
CN219062013U CN202223592132.7U CN202223592132U CN219062013U CN 219062013 U CN219062013 U CN 219062013U CN 202223592132 U CN202223592132 U CN 202223592132U CN 219062013 U CN219062013 U CN 219062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mpeller
water guide
supercharging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21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必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21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2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2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增压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叶轮、导水件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多个所述叶轮沿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导水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叶轮之间,所述导水件被构造为沿水的流动方向将上游的所述叶轮的出口处水导向下游的所述叶轮的进口处;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且与多个所述叶轮配合以驱动多个所述叶轮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叶轮,使得进入壳体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叶轮后实现增压效果,通过设置导水件,可使多个叶轮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Description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燃气热水器由于其节能和便捷性,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然而,在较高楼层的住户家中因为水压不足,燃气热水器经常会无法启动或体验感较差,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可以实现较好的增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气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增压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叶轮、导水件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多个所述叶轮沿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导水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叶轮之间,所述导水件被构造为沿水的流动方向将上游的所述叶轮的出口处水导向下游的所述叶轮的进口处;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且与多个所述叶轮配合以驱动多个所述叶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叶轮,使得进入壳体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叶轮后实现增压效果,通过设置导水件,可使多个叶轮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对液体的增压效果;通过驱动件驱动多个叶轮一同转动,可减少增压装置零部件数量,使得增压装置结构紧凑,且可提高增压装置的增压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轮的轴线与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沿竖向延伸,所述叶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侧,且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水口的中心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叶轮之间的进水流道,沿靠近所述叶轮的方向,所述进水流道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流道,沿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所述出水流道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轮具有叶轮进口和叶轮出口,所述叶轮进口位于所述叶轮的中部,所述叶轮出口位于所述叶轮的外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水件具有导水进口和导水出口,在叶轮的径向上,所述导水进口位于所述叶轮出口的外侧,所述导水出口位于所述导水进口的内侧且与所述叶轮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轮包括叶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叶片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盖板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连接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凸出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周面之间限定有叶轮进口。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形成环形,所述连接部的内周面具有配合凹槽,所述配合凹槽沿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具有凸键,所述凸键与所述配合凹槽插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盖板凸出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二盖板具有与所述叶片配合的叶片槽,所述叶片槽的底壁具有第一凸柱槽,所述叶片适于插接至所述叶片槽且所述第一凸柱插接至所述第一凸柱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一盖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盖板为一体成型件。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叶轮的周向上交错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沿,所述第一叶片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盖板的内周沿内侧,所述第二叶片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沿和内周沿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在一些示例中,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外端沿所述叶轮的周向等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相对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中心偏置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水件包括:导水叶、导水罩和导水座,所述导水罩设于所述导水座的靠近上游叶轮的一侧,所述导水罩具有导水进口,所述导水座具有导水出口,所述导水叶设于所述导水罩和所述导水座之间,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导水罩和所述导水座中的一个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个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水叶形成在所述导水罩上,所述导水叶具有朝向所述导水座凸出的第二凸柱,所述导水座具有与所述导水叶配合的导水叶槽,所述导水叶槽的底壁具有第二凸柱槽,所述导水叶适于插接至所述导水叶槽且所述第二凸柱插接至所述第二凸柱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水罩包括导水罩板和挡圈,所述挡圈设于所述导水罩板的靠近所述导水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所述导水罩板的中部具有避让口,所述导水叶的一端与所述挡圈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水罩板的中部,所述导水进口位于所述导水叶和所述挡圈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沿所述导水件的导水方向,所述导水进口的尺寸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一罩壳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罩壳限定出两侧敞开的空腔,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罩壳密封配合,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罩壳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罩壳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罩壳具有所述出水口。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罩壳包括挡板和进水管,所述挡板遮挡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且中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过水口,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限定出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水口连通,其中,所述进水管呈折弯状。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罩壳的朝向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具有可伸入所述空腔的凸环,所述第二罩壳靠近所述第一罩壳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避让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凸环与所述第一避让凹槽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增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罩壳的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凹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增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罩壳、所述第二罩壳和所述驱动件以将三者固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罩壳靠近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具有罩盖,所述驱动件具有驱动多个所述叶轮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端具有限制所述叶轮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罩盖插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母和限位垫片,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罩盖插接配合且配合面为圆柱面,所述限位垫片位于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叶轮之间,所述罩盖靠近所述限位垫片一侧的外径尺寸与所述限位垫片的外径大致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一罩壳的内壁面通过至少一个限位筋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一罩壳内壁面之间限定有与空腔连通的过水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套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位于相邻两个叶轮之间,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叶轮抵接以限制所述叶轮在其轴向上活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沿水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所述第二叶轮的上游,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叶轮径向上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增压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叶轮,使得进入壳体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叶轮后实现增压效果,通过设置导水件,可使多个叶轮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对液体的增压效果;通过驱动件驱动多个叶轮一同转动,可减少增压装置零部件数量,使得增压装置结构紧凑,且可提高增压装置的增压效率,进而提高了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在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在一视角下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盖板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水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水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水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增压装置100,
壳体10,进水流道101,出水流道102,过水空间103,第一罩壳11,进水管111,进水口1111,挡板112,过水口1121,凸环113,罩盖114,限位筋1141,第二罩壳12,出水口121,第一避让凹槽122,第二避让凹槽123,
驱动件20,驱动轴21,固定段211,驱动段212,限位段213,凸键22,
叶轮30,叶轮进口301,叶轮出口302,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叶片槽321,第一凸柱槽322,连接部323,配合凹槽3231,平衡孔3232,叶片34,第一叶片341,第二叶片342,第一凸柱343,
导水件40,导水进口401,导水出口402,导水叶41,第二凸柱411,导水罩42,导水罩板421,避让口4211,挡圈422,导水座43,导水叶槽431,第二凸柱槽432,
限位结构50,限位螺母51,环形凹部511,限位垫片52,
限位套60,
第一密封圈71,第二密封圈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燃热增压装置最大压力(即零流量压力)可达到17米,但流量扬程曲线陡峭,水压随着流量的增大急剧衰减,进而单纯的具有较高的最大压力无实际意义,而这些增压装置效率普遍较低,效率在15%左右,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再如,现有技术中的燃热增压装置普遍转速很高,带来啸叫噪声和共振噪声,亦是用户投诉较多的痛点之一,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增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流量扬程曲线陡峭,水压随着流量的增大急剧衰减的问题,且可避免高转速带来的共振噪声问题。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100。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100包括:壳体10、多个叶轮30、导水件40和驱动件20,壳体10具有进水口1111和出水口121,多个叶轮30位于进水口1111和出水口121之间,且多个叶轮30沿叶轮3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使得液体可从进水口1111进入,经过多个叶轮30后通过出水口121流出,以流经增压装置100,实现增压装置100对液体的增压。
导水件4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叶轮30之间,导水件40可以对液体起到引导的作用,其中,在增压装置100中沿着液体的流动方向,即由前至后的方向上,导水件40可将液体从相邻两个叶轮30中的前侧叶轮30的出口处导向后侧叶轮30的进口处,由此使得多个叶轮30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次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驱动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且驱动件20与多个叶轮30配合,可以驱动多个叶轮30同时转动,提升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装置100,通过设置多个叶轮30,使得进入壳体10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叶轮30后实现增压效果,通过设置导水件40,可使多个叶轮30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10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通过驱动件20驱动多个叶轮30一同转动,可减少增压装置100零部件数量,使得增压装置100结构紧凑,且可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叶轮30的轴线与进水口1111的中心线垂直,例如,进水口1111的中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叶轮30的轴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多个叶轮30相互配合,可使液体在前后方向上通过叶轮30,可降低叶轮30的负荷,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还可提高叶轮30的使用寿命,且通过该布置形式,在保证增压效果的同时,可便于将增压装置100安装在燃气热水器中使用,便于进水口1111与燃气热水器的进口相配合,且增压装置100结构紧凑,便于增压装置100适配多种尺寸的燃气热水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水口1111位于出水口121的下侧,且进水口1111的中心线与出水口121的中心线平行,例如,进水口1111的中心线和出水口121的中心线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使得液体进出增压装置100的方向相同,具体地,进水口1111位于多个叶轮30的下侧,出水口121位于多个叶轮30的上侧,便于增压装置100的安装与位置布局,以便充分利用燃气热水器内的使用空间,可减少增压装置100占用的空间,在实现增压的基础上,满足燃气热水器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罩壳11具有位于进水口1111和叶轮30之间的进水流道101,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进水流道101的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保证流通面积和流动效率,增大了增压装置100的进水量。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罩壳12具有位于叶轮30和出水口121之间的出水流道102,沿着从下至上的方向,出水流道102的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可以保证流道效率,通过出水流道102和进水流道101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液体的流动效率,进而保证增压装置100具有足够的通水量,以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加压效果。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叶轮30具有叶轮进口301和叶轮出口302,叶轮进口301位于叶轮30的中部,使得液体经过进水口1111后可直接通入叶轮进口301,叶轮出口302位于叶轮30的外周,叶轮30在转动时,液体在叶片34的驱动下,受离心力的作用活动至叶轮30的外周,且叶片34具有一定弧度,可引导液体从叶轮出口302处高速流出,由此实现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功能。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水件40具有导水进口401和导水出口402,在叶轮30的径向上,导水进口401位于叶轮出口302的外侧,使得经位于导水件40前侧叶轮30加压后的液体可直接通入导水进口401,导水出口402位于导水进口401的内侧,使得导水件40可将经叶轮30加压后的液体由导水件40的外周通至导水件40的中部,并引导液体从导水出口402流出,导水件40也可以对液体进行稳定加压,导水出口402与位于导水件40后侧叶轮30的叶轮进口301的位置相对应,便于流出导水出口402的水直接通入下一叶轮30的叶轮进口301,可实现叶轮30对液体的再一次加压,提高了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叶轮30包括叶片34、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叶片34设置在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之间,第一盖板31的中部具有开口,便于驱动轴21穿过叶轮30的中部,第二盖板32的中部具有连接部323,连接部323可与驱动件20相互配合,使得驱动件20可驱使驱动轴21转动,进而带动连接部323以及整个叶轮30转动,以便于实现对叶轮30的驱动,且防止液体沿着驱动轴21的边沿直接穿过叶轮30,提高叶轮30的液体流通量,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323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一盖板31的一侧凸出第二盖板32,使得连接部323的一部分可通过开口伸入第一盖板31的中部,且开口的内径大于连接部323伸入第一盖板31中部的部分的内径,以便连接部323伸入第一盖板31中部的部分可与开口相互配合,使得两者之间限定出叶轮进口301,且连接部323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弧面,以便于液体进入叶轮30。
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323的外侧具有多个平衡孔3232,以使叶轮30的后侧腔室保持恒定的低压,使得液体可从叶轮进口301稳定通入叶轮30,降低了叶轮30中的液体流动损失,提高了液体的流动效率,提高了叶轮30的抗汽蚀性能,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不同的位置增设平衡孔3232,有利于平衡轴向力,使得叶轮30稳定转动,提高叶轮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323形成环形,连接部323的内周面具有多个配合凹槽3231,且配合凹槽3231沿着叶轮30的轴线方向贯穿连接部323,驱动件20的驱动轴21上具有多个凸键22,凸键22凸出驱动轴21,便于凸键22与配合凹槽3231插接配合,可使连接部323与驱动轴21建立连接关系,即在驱动轴21转动时,凸键22可带动连接部323一同围绕驱动轴21的轴心转动,使得驱动件20通过驱使驱动轴21转动,以直接带动多个叶轮30转动,可提高传动效率,进而可提高增压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凸键22可沿着叶轮30的轴线方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凸键2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叶轮30的厚度,防止凸键22凸出叶轮30布置,可减少凸键22干涉叶轮30等部件活动的概率,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凸键22可倾斜于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凸键22在与配合凹槽3231插接配合时,可提高凸键22与配合凹槽323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凸键22与配合凹槽3231之间的传动效果,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凸键22可以沿着驱动轴21的周向等间隔布置,驱动轴21在带动叶轮30转动时,通过多个凸键22分担叶轮30转动时的剪切应力,减少单个凸键22受到的作用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驱动轴21的使用寿命。
其中,每个叶轮30对应的凸键22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凸键22在驱动轴21的周向上偏置角度为90°,可错开叶轮30旋转时驱动轴21所承载的力矩,使得驱动轴21受力均匀,在提高驱动轴21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可保证增压装置100稳定增压,大幅度提升了增压效果。
当然,每个叶轮30对应的凸键22的数量可以是更多个,凸键22的布置方式也可以是沿着驱动轴21的周向非等间隔布置,例如,每个叶轮30对应有三个凸键22,且三个凸键22均沿着驱动轴21的周向间隔布置,可保证驱动轴21的静态稳定,提高驱动轴21的使用寿命,也可保证驱动轴21的动态稳定,使得叶轮30稳定转动,进而使得叶轮30对液体稳定增压,提高增压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若叶轮30的数量是多个,且驱动轴21上具有六个凸键22,即每个叶轮30都对应有三个凸键22,则多个凸键22在驱动轴21的周向上偏置角度可为60°,即为保持驱动轴21稳定,可使多个凸键22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间隔角度相同。
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盖板31的内周面为凸弧面,连接部323的外周面为凹弧面,由此扩大了液体的流通路径,可对液体的流动起到较好的导向效果,减小液体的流动阻力,第一盖板31的内周面与连接部323的外周面相配合,共同限定出叶轮进口301,可提高叶轮30的液体流量,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叶片34具有朝向第二盖板32凸出的第一凸柱343,第二盖板32具有与叶片34配合的叶片槽321,叶片槽321的底壁具有第一凸柱槽322,叶片34可以插接至叶片槽321中,以将叶片34固定在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之间,且叶片34上的第一凸柱343可以插接至第一凸柱槽322中,进一步固定叶片34至两个盖板之间,提高叶片34的稳定性,防止叶轮30高速旋转时叶片34脱离叶轮30,进而提高了叶轮3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叶片34和第一盖板31一体成型,且使用开模工艺加工,可减少叶轮30的零部件数量,且只需将第一盖板31卡接至第二盖板32上,即可实现叶轮30的组装,便于操作;第二盖板32为一体成型件,且使用开模工艺加工,便于加工,且结构强度高,使得叶轮30可承受较高的转速,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凸柱343和第二盖板32通过热塑连接,其中,第一凸柱槽322可以是一个贯通孔,便于插接第一凸柱343,操作人员可通过热熔枪或焊枪融化第一凸柱343的后端,待第一凸柱343重新冷却成型,即可将第一凸柱343与第一凸柱槽322熔为一体,可以提高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之间的固定效果,且可以提高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叶轮30内的液体从非开口处泄漏影响叶轮30的增压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叶片34包括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在叶轮30的周向上交错布置,即相邻两个第一叶片34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叶片342,相邻两个第二叶片34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叶片341,且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的长度不同,即相邻的两个叶片34长度不同,两个长度不同的叶片34通过相互配合,使叶轮30的流量扬程曲线较为平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小水量和大水量时的水压衰减缓慢,使用户实际用水区间得到了显著的扩充,提高了叶轮30的增压效率,无需叶轮30高速转动,即可满足用户的实际用水需求,同时减小了增压装置100的工作噪音,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沿着叶轮30的径向方向,第一叶片341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盖板31的外周沿,第一叶片341的内端延伸至第一盖板31的内周沿的内侧,第二叶片342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盖板31的外周沿和内周沿之间,即第一叶片341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342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叶轮30的转动角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沿着叶轮30由内至外的方向,叶片34对液体的离心力变大,通过第一叶片341与第二叶片342的相互配合,使得液体先由第一叶片341增压至一定速度后,再由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共同增压,减轻了叶片34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叶片3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流量较低的液体通过叶轮进口301后,可直接接触第一叶片341的内端,液体在叶轮30转动时受第一叶片341引导作用,沿着第一叶片341的延伸方向加速流出叶轮出口302,大流量的液体在其自身惯性的作用下,可接触第二叶片342的内端,且液体可在叶轮30转动时受第二叶片342的引导作用,沿着第二叶片342的延伸方向流出叶轮出口302,使得叶轮30对不同流量的液体都可实现较好的增压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若将位于叶轮30前侧的液体划分多个区域,其不同区域的液体流量不均匀,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相互配合,可提高叶轮30对液体加压的稳定性,使得紊乱的液体经叶轮30增压后稳定流出,提高了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叶片341的靠近第二盖板32的一侧的内端与连接部323抵接,避免第一叶片341和第二盖板32产生较大的缝隙,影响增压效果,液体通过叶轮进口301后可直接沿第一叶片341流动,可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沿着叶轮30的径向方向,所有叶片34的外端都沿着叶轮30的周向等间隔布置,且由于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交错布置,有利于保持叶轮30的重心与中心重合,以便叶轮30稳定转动,进而对液体稳定增压;第二叶片342的内端相对于相邻两个第一叶片341的中心偏置布置,便于调整叶轮30对不同流量液体进行的增压驱动效果,以提高叶轮30对液体增压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叶片342的内端相对于相邻两个第一叶片341的中心向旋转方向偏置,叶轮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叶片342的内端相对于第一叶片341向逆时针方向偏置,由此可提高第二叶片342对液体的引导效果,减少阻力,有利于提高叶轮30的液体流量,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叶片341的数量与第二叶片342的数量相同,有利于保证叶轮30稳定转动,第一叶片341的数量和第二叶片34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第一叶片341包括四个,第二叶片342也包括四个,多个叶片34相互配合,可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二叶片342的内端相对于相邻两个第一叶片341的中心偏置的偏置角为α,若α过大,则影响叶轮30的液体流通量,若α过小,则影响第二叶片342对液体阻力,具体地,可将α的范围限定在8°≤α≤15°,α的值可以是8°,α的值可以是15°,α的值也可以取8°~15°的任一数值,例如,α为10°、11°和12°等,由此,可提高叶轮30的液体流通量,提高增压效率,可降低第二叶片342对液体的阻力,提高叶轮30对水的增压效果。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第一叶片341的内端沿着第一假想圆的周向间隔布置,且第一假想圆的直径为D0,多个第二叶片342的内端沿着第二假想圆的周向间隔布置,且第二假想圆的直径为D1,叶轮30的直径为D2。
需要说明的是,若D0过大,则影响叶轮30对小流量液体的增压效果,若D0过小,则影响叶轮30的液体流通量,其中,0.4D2≤D0≤0.5D2,D0的值可以是0.4D2,D0的值可以是0.5D2,D0也可以取0.4D2~0.5D2的任一数值,例如,D0为0.42D2、0.45D2和0.47D2等,由此,可提高叶轮30的液体流通量,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若D1过大,则影响第二叶片342对液体的阻力,若D1过小,则影响叶轮30对大流量液体的增压效果,其中,0.5D2≤D1≤0.6D2,D1的值可以是0.5D2,D1的值可以是0.6D2,D1也可以取0.5D2~0.6D2的任一数值,例如,D1为0.52D2、0.55D2和0.58D2等,由此,可提高减小第二叶片342对液体的阻力,提高叶轮30中的液体流通量,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分别形成弧形,可提高叶片34对液体的引导效果,且相较于无弧度的叶片34,带有一定弧度的叶片34可起到对液体的缓冲作用,实现叶片34对液体的逐级增压,提高了叶轮30对液体增压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叶片34自身的结构强度,使得叶片34可承受更高的转速,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的弧度不同,使得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可实现对液体不同的引导效果,进而第一叶片341和第二叶片342相互配合,可提高叶轮30对液体增压的稳定性,避免水压随着流量的增大急剧衰减。
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水件40包括:导水叶41、导水罩42和导水座43,导水罩42设置在导水座43的前侧,导水罩42具有导水进口401,液体可通过导水进口401通入导水件40,导水座43具有导水出口402,导水出口402可将导水件40内的液体通过导水出口402通入下一级叶轮30,具体地,导水进口401位于导水件40的外周,导水出口402位于导水件40的中部,叶轮进口301位于叶轮30的中部,叶轮出口302位于叶轮30的外周,由于叶轮30与导水件40同轴布置,位于导水件40前侧的叶轮30的叶轮出口302与导水进口401位置相对应,而位于导水件40后侧的叶轮30的叶轮进口301与导水出口402位置相对应,使得上一级叶轮30内的液体可通过叶轮出口302直接进入导水进口401,进而通入导水件40,导水件40内的液体可通过导水出口402直接进入下一级叶轮30的叶轮进口301,进而通入下一级叶轮30,使得下一级叶轮30对其二次增压,实现了液体的多次增压,可提高增压效果。
导水叶41设置在导水罩42和导水座43之间,导水叶41可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以将导水进口401处的液体引导至导水出口402处,且导水叶41可实现对液体的增压,使得导水件40与其相邻的两个叶轮30配合,共同对液体增压,提高增压效果,其中,导水座43可与第二罩壳12固定连接,导水罩42的外周壁可与第二罩壳12内的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有利于提高导水件40的导水效果,且便于装配,当然,导水罩42也可与第二罩壳12固定连接,相应地,导水座43的外周壁可与第二罩壳12内的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水叶41形成在导水罩42上,导水叶41具有第二凸柱411,且第二凸柱411朝向导水座43凸出,导水座43具有与导水叶41配合的导水叶槽431,导水叶槽431的底壁具有第二凸柱槽432,导水叶41可以插接至导水叶槽431,以将导水叶41固定在导水罩42和导水座43之间,且导水叶41上的第二凸柱411可以插接至第二凸柱槽432,进一步固定导水叶41至导水罩42和导水座43之间,提高导水件40的稳定性,防止液体压力过高以损坏导水件40,提高导水件40的导水效果,进而提高了导水件4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凸柱411和导水座43可通过热塑连接,其中,第二凸柱槽432可以是一个贯通孔,便于插接第二凸柱411,操作人员可通过热熔枪或焊枪融化第二凸柱411的后端,待第二凸柱411重新冷却成型,即可将第二凸柱411与第二凸柱槽432熔为一体,可以提高导水罩42与导水座43之间的固定效果,且可以提高导水件40的密封效果,防止导水件40内的液体从非开口处泄漏进而影响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水罩42包括导水罩板421和挡圈422,挡圈422设置在导水罩板421的后侧,且挡圈422可与第二罩壳12内的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导水罩板421的中部具有避让口4211,使得驱动轴21可穿过避让口4211,以安装导水件40至驱动轴21上,导水叶41的一端与挡圈422连接,导水叶41的另一端延伸至导水罩板421的中部,便于将液体从导水件40的四周引导至导水件40的中部,导水进口401位于导水叶41和挡圈422之间,且导水进口401的位置与叶轮出口302的位置相对应,导水出口402相较于导水进口401靠近导水件40的中部,且导水出口402的位置与叶轮进口30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导水件40可与其相邻的两个叶轮30相配合,实现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增压效果。
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水座43和壳体10一体成型,且使用开模工艺加工,可减少增压装置100的零部件数量,且只需将导水罩42卡接至导水座43上,即可实现导水件40的组装,便于操作,且可提高导水件40的结构强度,使得导水件40可承受较高的液体压力,进而提高导水件4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沿着导水件40的导水方向,导水进口401的尺寸逐渐增大,可提高导水件40的液体流通量,进而提高增压装置100的液体流通量,有利于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导水件40固定不动,防止导水件40随着液体的流动方向转动,减小导水件40对液体的阻力,可提高导水件40对液体的导向效果,进而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包括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第一罩壳11位于第二罩壳12的前部,且第一罩壳11与第二罩壳12密封配合,防止液体泄漏,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第一罩壳11设置有进水口1111,第二罩壳12设置有出水口121,且第二罩壳12可限定出向前后两侧敞开的空腔,液体可从进水口1111通入空腔,并通过出水口121流出空腔,以流经壳体10,实现增压装置100对液体的增压,且空腔可用于安装驱动轴21,其中,驱动轴21的前端可与第一罩壳11固定连接,驱动轴21的后端可与第二罩壳12固定连接,由此可将驱动轴21承担的压力分散至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上,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减小壳体10尺寸对驱动轴21长度的限制,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有利于在驱动轴21上设置多个叶轮30,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驱动件20设置第二罩壳12的后侧,便于驱动件20与驱动轴21相互配合,以驱使驱动轴21转动,且驱动件20与第二罩壳12密封配合,防止液体泄漏,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罩壳11包括挡板112和进水管111,挡板112可遮挡第二罩壳12的前侧,且挡板112中部具有过水口1121,过水口1121可与壳体10内的空腔连通,进水管111的一端限定出进水口1111,进水管111的另一端与过水口1121连通,其中,进水管111呈折弯状,可以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实现增压装置100的水平增压,提高增压效果,且可实现液体的竖直进出,有利于增压装置100的安装布置。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增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1,第一罩壳11的后侧具有凸环113,凸环113可伸入第二罩壳12内的空腔,第二罩壳12的前侧具有第一避让凹槽122,第一避让凹槽122与空腔连通,第一密封圈71设置在凸环113与第一避让凹槽122之间,以起到密封壳体10的作用,防止增压装置100内的液体泄漏,提高增压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密封圈71套设在凸环113的外周,以将第一密封圈71固定在第一罩壳11上,便于第一密封圈71的安装,进而通过将第一罩壳11的凸环113伸入第二罩壳12,即可使第一密封圈71贴合第一避让凹槽122,凸环113和第一避让凹槽122相互配合,可共同挤压第一密封圈71,以实现增压装置100前侧外周的密封,且密封效果好,防止液体从壳体10外周泄漏,提高增压效果。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增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72,第二罩壳12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避让凹槽123,第二密封圈72设置在第二避让凹槽123内,以起到密封壳体10的作用,防止增压装置100内的液体泄漏,提高增压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密封圈72套设在驱动件20的外侧,以将第二密封圈72固定在驱动件20上,便于第二密封圈72的安装,进而通过将驱动件20抵近第二罩壳12,即可使第二密封圈72贴合第二避让凹槽123,驱动件20和第二避让凹槽123相互配合,可共同挤压第二密封圈72,以实现增压装置100后侧外周的密封,且密封效果好,防止液体从壳体10外周泄漏,提高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增压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紧固件可穿设第一罩壳11与第二罩壳12,以第一罩壳11与第二罩壳12固定连接,紧固件也可穿设第二罩壳12与驱动件20,以将第二罩壳12与驱动件20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罩壳11、第二罩壳12以及驱动件20固定连接,可保证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也可以同时将第一罩壳11、第二罩壳12以及驱动件20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紧固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紧固件沿着驱动件20的周向间隔布置,由此可提高三者之间的固定效果,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密封性,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可以是螺丝或螺栓等,便于操作,且固定效果好。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罩壳11的后侧具有罩盖114,驱动件20具有驱动轴21,驱动轴21可驱动多个叶轮30一同转动,提高传动效率,进而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驱动轴21的自由端具有限位结构50,限位结构50可限制叶轮30的轴向位移,便于将叶轮30固定在驱动轴21上,防止叶轮30脱离驱动轴21,使得叶轮30稳定增压,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可靠性,限位结构50的至少一部分与罩盖114插接配合,由此可将驱动轴21的前端固定在第一罩壳11上,实现了驱动轴21在端部上的限位支撑,有利于保证驱动轴21的结构稳定,同时可增大驱动轴21的长度,减小了壳体10尺寸对驱动轴21长度的限制,在节省空间的情况下,便于在驱动轴21上设置多个叶轮30,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限位结构50包括限位螺母51和限位垫片52,限位螺母51与罩盖114插接配合,且限位螺母51与罩盖114之间的配合面为圆柱面,有利于限位螺母51与罩盖114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使驱动轴21的转动更为顺畅,且可限制转动轴在转动时的径向偏移,提高驱动轴21的转动稳定性,提高增压效果;限位垫片52位于限位螺母51和叶轮30之间,用于将叶轮30限位在驱动轴21上,罩盖114靠近限位垫片52一侧的尺寸与限位垫片52的尺寸大致相同,以便通过罩盖114外表面流至叶轮30处的水可以无障碍流动,减少流动阻力,且限位垫片52的外周面与叶轮30的叶轮进口301的边沿相配合,进一步减少流动阻力和流量损失,进而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可靠性和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螺母51的装配方向与驱动轴21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限位螺母51在驱动轴21转动时,限位螺母51可受到与限位螺母51装配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进而限位螺母51可实现自锁功能,可有效防止限位螺母51松动或脱落,且可提高限位垫片52对叶轮30的限位能力,保证叶轮30稳定转动,使得叶轮30对液体稳定增压,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提高了增压装置100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限位螺母51外周的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凹部511,环形凹部511的底壁形成为方环形,操作人员通过使用标准扳手或其他工具,即可实现限位螺母51的安装固定,安装方便。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罩盖114与第一罩壳11的内壁面通过至少一个限位筋1141连接,可使第一罩壳11支撑罩盖114,进而保证转动轴稳定转动,罩盖114与第一罩壳11内壁面之间限定有过水空间103,过水空间103可与空腔连通,用于流通液体,可提高增压装置100的液体流通量,具体地,限位筋1141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可提高罩盖114与第一罩壳1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驱动轴21的转动稳定性,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驱动轴21包括固定段211、驱动段212和限位段213,驱动段212的外径大于固定段211的外径,限位段213的外径大于驱动段212的外径,限位结构50设置在固定段211上,凸键22设置在驱动段212上,使得叶轮30与凸键22相互配合,以使驱动轴21驱动叶轮30转动,且一个叶轮30可以与限位段213的外端面抵接,使得限位段213可以直接实现对该叶轮30在一个方向上的限位,充分利用驱动轴21自身结构,而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件,简化了整体结构装配,其中,限位段213与限位结构50、限位套60相互配合,以共同对多个叶轮30的轴向限位,提高叶轮30转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叶轮3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沿着远离驱动件20的方向,驱动段212的外径尺寸相对较大,可减小驱动轴21在转动时剪切应力对其所造成的影响,防止驱动轴21扭曲变形,提高驱动轴21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件20的驱动轴21上套设有限位套60,限位套60位于相邻的两个叶轮30之间,限位套6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叶轮30抵接,用于限制叶轮30在其轴向上活动,由此可以防止两个叶轮30相互靠近,即防止两个叶轮30发生干涉,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件20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可通过紧固件与驱动轴21固定连接,紧固件可以是螺丝或螺栓等,成本低廉,便于操作,转子也可与驱动轴21的后端一体成型,可提高转子与驱动轴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得驱动轴21可以以较高转速转动,进而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范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叶轮30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沿着水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的从前至后的方向上)第一叶轮位于第二叶轮的上游(如图2所示的前侧),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互配合,可实现增压装置100对液体的二级增压,提高增压效果,出水口121位于第二叶轮径向上的外侧,第二叶轮甩出的液体可通过出水口121直接通入燃气热水器内部的加热件上,可减少增压装置100的能量损失,提高增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液体可以是水,由此增压装置100可以用于燃气热水器或抽水机中。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增压装置100,通过设置多个叶轮30,使得进入壳体10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叶轮30后实现增压效果,通过设置导水件40,可使多个叶轮30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的多级增压,提高了增压装置100对液体的增压效果;通过驱动件20驱动多个叶轮30一同转动,可减少增压装置100零部件数量,使得增压装置100结构紧凑,且可提高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效率,进而提高了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燃气热水器通常挂设在墙面上,燃气热水器的高度和长度远大于燃气热水器的厚度,由此可以提升产品的美观性,且便于安装,减少空间占用率,增压装置100可以安装在燃气热水器内部,增压装置100的多个叶轮30可以沿燃气热水器的长度方向布置,即叶轮30的轴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与燃气热水器的长度方向相同,由此使得增压装置100可以充分利用燃气热水器内部的空间,无需额外增大燃烧热水器的尺寸,有利于燃烧热水器小型化设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9)

1.一种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多个叶轮,多个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多个所述叶轮沿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导水件,所述导水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叶轮之间,所述导水件被构造为沿水的流动方向将上游的所述叶轮的出口处水导向下游的所述叶轮的进口处;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且与多个所述叶轮配合以驱动多个所述叶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轴线与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沿竖向延伸,所述叶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侧,且所述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水口的中心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叶轮之间的进水流道,沿靠近所述叶轮的方向,所述进水流道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出水流道,沿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所述出水流道至少一部分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具有叶轮进口和叶轮出口,所述叶轮进口位于所述叶轮的中部,所述叶轮出口位于所述叶轮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具有导水进口和导水出口,在叶轮的径向上,所述导水进口位于所述叶轮出口的外侧,所述导水出口位于所述导水进口的内侧且与所述叶轮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叶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叶片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盖板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凸出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周面之间限定有叶轮进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形成环形,所述连接部的内周面具有配合凹槽,所述配合凹槽沿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具有凸键,所述凸键与所述配合凹槽插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盖板凸出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二盖板具有与所述叶片配合的叶片槽,所述叶片槽的底壁具有第一凸柱槽,所述叶片适于插接至所述叶片槽且所述第一凸柱插接至所述第一凸柱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和所述第一盖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盖板为一体成型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叶轮的周向上交错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沿,所述第一叶片的内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盖板的内周沿内侧,所述第二叶片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沿和内周沿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外端沿所述叶轮的周向等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相对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中心偏置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包括:导水叶、导水罩和导水座,所述导水罩设于所述导水座的靠近上游叶轮的一侧,所述导水罩具有导水进口,所述导水座具有导水出口,所述导水叶设于所述导水罩和所述导水座之间,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导水罩和所述导水座中的一个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个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叶形成在所述导水罩上,所述导水叶具有朝向所述导水座凸出的第二凸柱,所述导水座具有与所述导水叶配合的导水叶槽,所述导水叶槽的底壁具有第二凸柱槽,所述导水叶适于插接至所述导水叶槽且所述第二凸柱插接至所述第二凸柱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罩包括导水罩板和挡圈,所述挡圈设于所述导水罩板的靠近所述导水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抵接配合,所述导水罩板的中部具有避让口,所述导水叶的一端与所述挡圈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水罩板的中部,所述导水进口位于所述导水叶和所述挡圈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水件的导水方向,所述导水进口的尺寸逐渐增大。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罩壳,所述第一罩壳设有所述进水口;
第二罩壳,所述第二罩壳限定出两侧敞开的空腔,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罩壳密封配合,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罩壳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罩壳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罩壳具有所述出水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包括挡板和进水管,所述挡板遮挡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且中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过水口,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限定出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进水管呈折弯状,和/或,
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罩壳的朝向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具有可伸入所述空腔的凸环,所述第二罩壳靠近所述第一罩壳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避让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凸环与所述第一避让凹槽之间,和/或,
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罩壳的靠近所述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凹槽,和/或,
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罩壳、所述第二罩壳和所述驱动件以将三者固定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靠近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具有罩盖,所述驱动件具有驱动多个所述叶轮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端具有限制所述叶轮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罩盖插接配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母和限位垫片,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罩盖插接配合且配合面为圆柱面,所述限位垫片位于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叶轮之间,所述罩盖靠近所述限位垫片一侧的外径尺寸与所述限位垫片的外径大致相同,和/或,
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一罩壳的内壁面通过至少一个限位筋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一罩壳内壁面之间限定有与空腔连通的过水空间。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套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位于相邻两个叶轮之间,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叶轮抵接以限制所述叶轮在其轴向上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28.根据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沿水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所述第二叶轮的上游,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叶轮径向上的外侧。
29.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装置。
CN202223592132.7U 2022-12-29 2022-12-29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9062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132.7U CN21906201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132.7U CN21906201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2013U true CN219062013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2132.7U Active CN21906201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2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11594B1 (en) Impeller in water pump
CN109854540B (zh) 一种离心泵
CN213808111U (zh) 叶轮、水泵和热水器
CN213899312U (zh) 水泵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16278546U (zh) 一种离心风扇及终端
WO2023124700A1 (zh) 组合式扇叶装置及组合出风装置
WO2022218009A1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19062013U (zh)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118309665A (zh)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WO2018095154A1 (zh) 离心泵和用于离心泵的叶轮
CN211397931U (zh) 洗涤排水一体泵及洗涤设备
CN110094357B (zh) 一种离心泵用叶轮及离心泵及家用电器
WO2024138984A1 (zh)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112377428B (zh) 风机系统、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及其安装方法
WO2022143328A1 (zh) 离心风机、家用电器、蜗壳和烹饪器具
CN218913176U (zh)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WO2024016570A1 (zh) 一种多级离心泵
CN218894761U (zh) 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220505346U (zh) 一种热水器风机及应用有该风机的热水器
CN220319910U (zh) 多功能泵体
CN209638100U (zh) 一种泵体前端盖、泵体及磁力泵
CN215521300U (zh) 一种高效定扬程用涡流叶轮
WO2024138973A1 (zh) 叶轮、增压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217632963U (zh) 一种高效输送液体的水泵
CN220434874U (zh) 发动机水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